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513发布日期:2019-04-29 12:5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使用能够在压缩行程和伸张行程中均起到减震作用的双筒式减震器,这种减震器主要通过可滑动的活塞阀和设置在减震器底端的底阀的相互配合来提供稳定的阻尼力,以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但是,现有技术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中,由于底阀设置在工作缸的下端,且底阀的底座与储油缸的底盖接触,因此,当减震器受到撞击而剧烈运动时,底阀可能会摇晃并使底座磨损,从而导致磨损的毛刺进入底阀或活塞阀的孔中,产生噪音,并损坏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固定性且节省成本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的固定性能低下且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提高固定性且节省成本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的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车辆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的固定性能低下且成本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缸,其底端密封形成有底盖;工作缸,其同轴设置在所述储油缸内部且下端开口形成;底阀组件,其位于所述储油缸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的下端;销,其穿过所述底阀组件;支承管件,其套设在穿过所述底阀组件的所述销上,并且所述支承管件的顶部与所述底阀组件连接,所述支承管件的底部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底阀组件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储油缸底盖隔开距离。

优选地,所述销的底面与所述储油缸底盖的内表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支承管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所储油缸的底盖上。

优选地,所述支承管件的厚度为2.6mm以上。

优选地,所述销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承管件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支承管件采用SAE1015钢材制成。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其包括:储油缸,其底端密封形成有底盖;工作缸,其同轴设置在储油缸内部且下端开口形成;底阀组件,其位于储油缸内部且设置在工作缸的下端;销,其穿过底阀组件;支承管件,其套设在穿过底阀组件的销上,并且支承管件的顶部与底阀组件连接,支承管件的底部与底盖固定连接,以使底阀组件的下端边缘与储油缸底盖隔开距离。在上述结构中,销穿过底阀组件而插入设置在支承管件中,由此支承底阀组件,使底阀组件与底盖保持预定距离而不接触,从而在车辆减震器受到冲击而剧烈运动时,也能够避免底阀组件的下端边缘与底盖碰撞而磨损,进而防止减震器产生噪音并提高部件的耐久性。并且,与现有的减震器底阀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省略底座,从而还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储油缸;110:底盖;200:工作缸;300:底阀组件;400:销;500:支承管件;60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双筒式减震器通常包括储油缸、工作缸、连杆、活塞阀、底阀等,其中,储油缸上端开口形成而底端密封形成有底盖,工作缸设置在储油缸内部且两端开口形成,底阀设置在储油缸内且位于工作缸下端,所述底阀下端与储油缸的底盖抵接,密封件设置在储油缸和工作缸上端以密封储油缸和工作缸,工作缸内充满油液,活塞阀可滑动地设置在工作缸内,将工作缸分成两个腔体,连杆一端与活塞阀连接,另一端向缸体外延伸。

汽车在不平坦路面上行驶而发生震动时,与活塞阀连接的连杆与工作缸发生相对移动,使工作缸内的活塞阀两侧的腔体体积发生变化,在活塞阀向下移动的压缩行程中,活塞阀下侧的下腔体体积变小,下腔体内的油液受压,油液通过活塞阀中的通孔向活塞阀上侧的上腔体流动,此时,当下腔体中的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底阀中的压缩阀开启,工作缸下部腔室的油液还可通过压缩阀流向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的储存空间中;在活塞阀向上移动的回弹行程中,上腔体体积变小,油液受压,油液通过贯穿活塞阀的通孔向下腔体流动,此时,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底阀中的补偿阀开启,存储在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的储存空间中的油液通过补偿阀流向工作缸的下部腔室。由此,在压缩行程和回弹行程中通过油液与阀片的作用以及油液分子的内摩擦而提供阻尼力,加速振动的衰减,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设置在减震器下端的底阀作为与活塞阀配合提供阻尼力的部件,在减震器中起到重要作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其包括储油缸100、工作缸200、底阀组件300、销400以及支承管件500,所述储油缸100底端密封形成有底盖110,所述工作缸200同轴设置在所述储油缸100内部且底端开口形成,所述底阀组件300位于储油缸100内部且设置在工作缸200下端,所述支承管件500呈直筒状且设置在所述储油缸底盖110的中央的平面位置上,所述销400穿过所述底阀组件300插设在所述支承管件500中,并且所述支承管件500的顶部与所述底阀组件300连接,所述支承管件500的底部与所述底盖110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底阀组件300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储油缸底盖110隔开距离。根据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简单的装配,使底阀组件与底盖保持预定距离而不接触,从而在车辆减震器受到冲击而剧烈运动时,能够通过上述底阀组件、销以及支承管件的装配结构来防止底阀组件的下端边缘与底盖碰撞而磨损,进而使减震器产生噪音并降低部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结构还可省略减震器底阀中的底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且设计新颖。

具体地,所述销400的底面与所述储油缸底盖110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承管件500顶部通过所述垫片600与所述底阀组件300的下表面抵接。也就是说,所述支承管件500具有与所述销400穿出所述底阀组件300的长度相匹配的高度,并且该高度还能够确保底阀组件300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储油缸底盖110隔开预定距离,从而在轴向上通过销和支承管件来提高支承强度,防止底阀组件与储油缸底盖碰撞磨损而影响减震器的稳定性及耐久性。

并且,所述支承管件50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所储油缸100的底盖110上。由此,通过简单的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操作简单,且连接部分强度高,从而在减震器受到较大负荷时,能够提高减震器下端的整体强度,起到稳定支承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支承管件500的厚度为2.6mm以上。在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中,所述支承管件顶部的横截面与设置在底阀组件下端的垫片的下表面抵接,由此支承底阀组件,因此支承管件应具有预定厚度,以使所述支承管件具有预定强度的同时,确保与垫片抵接的表面积,从而能够承受由外部施加的较大负载。

其中,所述销400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承管件500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即,所述销与所述支承管件具有相配合的尺寸,以便在所述装配结构中,能够对所述底阀组件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支承管件采用SAE1015钢材制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预定强度且适合焊接的材料即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这种汽车在减震器受到撞击时,能够加强固定,避免底阀组件与储油缸底盖发生碰撞而磨损,进而确保减震器的稳定性及耐久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下端的装配结构,其包括:储油缸,其底端密封形成有底盖;工作缸,其同轴设置在所述储油缸内部且下端开口形成;底阀组件,其位于所述储油缸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的下端;销,其穿过所述底阀组件;支承管件,其套设在穿过所述底阀组件的所述销上,并且所述支承管件的顶部与所述底阀组件连接,所述支承管件的底部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底阀组件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储油缸底盖隔开距离。在上述结构中,销穿过底阀组件而插入设置在底盖上的支承管件中,由此支承底阀组件,使底阀组件与底盖保持预定距离而不接触,从而在车辆减震器受到冲击而剧烈运动时,也能够避免底阀组件的底部与底盖碰撞而磨损,进而防止减震器产生噪音并提高部件的耐久性。并且,与现有的减震器底阀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省略底座,从而还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器结构简单,设计新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