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以及机动车用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2500发布日期:2020-02-22 04:3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以及机动车用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这种用于机动车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以及这种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比如乘车的电动动力传动设备例如已经由de102015209647a1公开。该电动动力传动设备在此包括至少一个带有转子的电机。电机例如包括定子,其中转子可被该定子驱动并由此可绕转动轴线相对于定子转动。例如作为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组成部分的传动装置具有壳体和至少三个设于壳体内的行星齿轮组,每个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架和齿圈。

此外,传动装置包括可被电机转子驱动的输入轴。传动装置还包括输出轴,借此可驱动机动车的至少一个车轮、进而例如总体驱动机动车。另外,设有至少一个切换元件,借此可以将其中的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固定在壳体上。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也被称为第一齿圈,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也被称为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也被称为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也被称为第二齿圈。另外,例如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被称为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被称为第二行星齿轮架。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传动装置和电动动力传动设备,以实现损耗特别低的运行和紧凑的结构。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传动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4的特征的电动动力传动设备来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具有合适的本发明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为了改进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传动装置,以实现损耗特别低的运行和紧凑的结构,本发明规定,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另外,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输出轴。此外,根据本发明设有第二切换元件,借助于该第二切换元件可以将第二行星齿轮架、即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各太阳轮、各行星齿轮架和各齿圈是各行星齿轮组的相应传动机构元件。为了能以很紧凑且损耗小的方式实现传动装置的很有利的传动比,本发明还规定,第一太阳轮、即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输入轴。为了以结构空间有利的方式实现很有利的传动比以实现损耗很小的运行,根据本发明还可行的是,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即第三行星齿轮架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第二行星齿轮架、即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

以下,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也被称为第一太阳轮或第一太阳件,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也被称为第一行星齿轮架,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也被称为第一齿圈。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被称为第二太阳轮或第二太阳件,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被称为第二行星齿轮架,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也被称为第二齿圈。据此,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也被称为第三太阳轮或第三太阳件,其中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被称为第三行星齿轮架,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也被称为第三齿圈。另外,各行星齿轮架也被称为支架。

借助本发明的传动装置可以实现损耗很小的运行和紧凑的结构,这是因为也被称为齿轮组的行星齿轮组可以提供很有利的总传动比,从而例如不需要其它的终端传动装置(也称为终端减速器)。此外,可以保持很低的传动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进而重量、成本和结构空间需求,在这里,同时能实现很有利的传动比。

两个构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是指,两个构件在接合状态下无法相对彼此转动。就是说,在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的状态下,两个构件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同一轴线转动,在这里,在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的情况下所述角速度为零。

各传动机构元件被分别固定在壳体上尤其是指,被固定在壳体上的传动机构元件无法相对于壳体转动。在此,各切换元件例如能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或锁止状态与至少一个释放位置或释放状态之间调节。在各释放位置中,例如第一切换元件放开第一齿圈,使得第一齿圈可绕传动装置的转动轴线、尤其是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在第二切换元件的释放位置中,第二切换元件放开第二行星齿轮架,使得第二行星齿轮架可绕转动轴线、尤其是所述的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尤其当通过输入轴将转矩传入该传动装置之时。在第一切换元件的锁止位置中,第一齿圈借助第一切换元件被固定在壳体上,使得第一齿圈随后无法再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因此,在第二切换元件的锁止位置中,第二行星齿轮架借助第二切换元件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使得第二行星齿轮架无法再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各传动机构元件分别固定在壳体上因此是指,固定、尤其是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的各传动机构元件被固定而无法相对于壳体尤其绕主转动轴线转动。该主转动轴线例如是该传动装置的中心转动轴线,其中例如各传动机构元件在其未被固定在壳体上时可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尤其当转矩尤其经过输入轴被传入该传动装置时。

通过使用第二切换元件,可以实现传动装置的很有利的切换能力、尤其是动力切换能力,从而例如可以展现很有利的可切换的、尤其是可动力切换的挡位数量。此外,通过使用第二切换元件可以实现很有利的传动比,从而可以展现很有利的低损耗运行以及很紧凑的结构。

其中一个传动机构元件与另一构件、如壳体或者传动装置的其它构件的各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的接合尤其是指:没有设置能消除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时行的接合的切换元件。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点是,第一行星齿轮架、即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从动轴/输出轴。由此可展现很紧凑的结构和损耗很小的运行。

在本发明的有利设计中,该切换元件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离合器。由此,该传动装置可以是动力切换的,即在负载下切换,从而可以展现出很有利的运行。尤其可能的是,本发明的传动装置以能切换的、尤其能动力切换的三挡结构形式实现,其尤其有利地可被用于电动动力传动设备。在此可以展现出同轴的且结构空间优化的构造,其中可以将传动装置的损耗功率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换言之,例如可行的是,通过尤其是重量和结构空间有利的且损耗小的方式来实现多个可切换的、尤其可动力切换的传动装置挡位,在这里,例如可以尤其有利地实现至少三个或恰好三个挡位。通过将也称为第一切换元件的所述切换元件设计为摩擦配合的离合器,第一切换元件例如被设计成制动器、尤其是摩擦制动器。尤其是,第一切换元件例如可被设计成摩擦离合器或膜片式离合器。

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点是,第二切换元件被设计成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在此,例如第二切换元件被设计成牙嵌式离合器。通过使用这种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可以将损耗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可展现很高的效率。

在此,为了实现很有利的且尤其高效的运行而被证明有利的是,设有另一个切换元件或第三切换元件,借助于该另一切换元件可以将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即第三齿圈固定在壳体上。之前和随后对第一切换元件和/或第二切换元件的说明可以直接也套用到另一切换元件或者第三切换元件,反之亦然。因此,例如另一切换元件可以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和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之间调节。在释放位置中,第三切换元件放开第三齿圈,使得第三齿圈可以尤其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尤其是当转矩特别是经由输入轴被传入传动装置时。但在锁止位置中,第三齿圈借助所述另一切换元件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使得第三齿圈无法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尤其是即便传动装置被驱动、就是说当转矩被传入传动装置时也无法转动。

为了能在此实现损耗很小的运行,事实表明有利的是另一切换元件被设计成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即例如牙嵌式离合器。

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特点是设有离合件,借此可以将第三行星齿轮架、即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即第二行星齿轮架尤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接合。该离合件例如可以在至少一个接合状态和至少一个分离状态之间被调节。

在接合状态中,第三行星齿轮架借助离合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至第二行星齿轮架,从而尤其当传动装置被驱动时,第三行星齿轮架和第二行星齿轮架共同且因而作为整体环绕主转动轴线运动,因此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但在分离状态中,离合件放开第三行星齿轮架和第二行星齿轮架,使得它们例如在传动装置被驱动时可绕主转动轴线相对彼此转动且分别相对于壳体转动。

在此,为了实现高效有效的运行而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第三齿圈、即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壳体,因而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被固定在壳体上。

为了能保持很低的损耗,该离合件例如被设计成形状配合的离合器,进而例如设计成牙嵌式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其它尤其有利的设计中,第三行星齿轮组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外。换言之,例如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叠置,从而第二行星齿轮组在传动装置的径向上向外至少部分、尤其至少大部分地或完全地被第三行星齿轮组覆盖。因此,例如第二行星齿轮在传动装置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尤其至少大部分地或完全地布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内。由此可以保持很小的、尤其在传动装置轴向上的传动装置结构空间需求。

替代地或附加地,为了实现很紧凑的结构而规定,第二行星齿轮组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为了改进如权利要求14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电动动力传动设备,以实现损耗很小的且紧凑的结构,本发明规定,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在这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输出轴。因此例如本发明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以本发明传动装置的形式来构成。本发明传动装置的优点和有利设计在此被视为本发明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优点和有利设计,反之亦然。

最后,已表明尤其有利的是,通向机动车的一个车轮或该车轮的、可借此例如由传动装置且经此由电机驱动该车轮的半轴与传动装置的中心转动轴线同轴布置。因此,例如该半轴与传动装置同轴地接合至传动装置且尤其是输出轴。在此可以想到所述半轴的反向延长线居中穿过中心。

如果各切换元件或离合件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的离合器,则切换元件或离合件例如被设计成盘式制动器或制动带。由此可通过很有利的方式实现动力切换能力。

为了能将传动装置或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结构空间需求、零部件数量、重量和成本保持得很小,最好规定第二齿圈具有外齿,通过该外齿构成第三太阳轮。

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来自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以及结合附图。之前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随后在附图说明中提到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能以各自所示的组合形式、也能以其它组合形式或单独地来使用,而没有脱离本发明范围,附图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动车的本发明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传动设备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零部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以示意图示出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例如乘用车的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的第一实施方式。该机动车例如被设计成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并且能借助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驱动,即是电动的。为此,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在图1中尤其示意性所示的电机12,借此可以电动驱动机动车的至少一个在图1中尤其示意所示的车轮14。车轮14此时可以是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的组成部分,其中车轮14例如通过在图1中尤其示意性所示的半轴16可被电机12驱动。通过驱动车轮14,例如可以借助电机12来总体驱动机动车。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想到,借助电机12可驱动车轮14和驱动装置10或机动车的至少一个在图中未示出的其它车轮,由此可以总体上电动驱动机动车。

在此,电机12包括定子18和转子20,转子可被定子18驱动并由此可绕转动轴线22相对于定子18转动。电机12因此例如可按照马达方式运行且因此作为电动机来运行。按照马达方式运行时,电机12通过转子20提供转矩,这在图1中由箭头24表示并且例如也被称为第一转矩。

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还包括传动装置26,例如借此可以由电机12驱动车轮14。为此,例如由电机12经由转子20提供的且在图1中由箭头24表示的转矩被传入传动装置26,由此传动装置26被驱动。借助传动装置26,例如可以将被传入传动装置26中的相应第一转矩转换为与之相比不同的在图1中例如由箭头28表示的第二转矩。换言之,传动装置26可以提供由箭头28表示的第二转矩,其源自由电机12提供的第一转矩。在此,车轮14可以借助第二转矩被驱动。例如根据传动装置26的传动比、尤其是根据所挂入的或启用的传动比,相应的第一转矩和相应的第二转矩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值,尤其当相应所启用的或所挂入的传动比不等于1时。

传动装置26包括在图1中尤其示意性所示的壳体30以及至少三个或最好恰好三个设于壳体30内的行星齿轮组32、34和36。行星齿轮组32也被称为第一行星齿轮组,在这里,行星齿轮组34也被称为第二行星齿轮组,而行星齿轮组36也被称为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32具有第一太阳轮38、第一行星齿轮架40和第一齿圈42。第一行星齿轮组3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44,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行星齿轮架40上。第一行星齿轮架40也被称为第一支架。行星齿轮44不仅与太阳轮38啮合,也与齿圈42啮合。

第二行星齿轮组34包括第二太阳轮46、第二行星齿轮架48和第二齿圈50。另外,第二行星齿轮组34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行星齿轮52,其可转动地安装在也被称为第二支架的行星齿轮架48上。在此,行星齿轮52不仅与太阳轮46啮合,也与齿圈50啮合。第三行星齿轮组36包括第三太阳轮54、第三行星齿轮架56和第三齿圈58。第三行星齿轮组36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行星齿轮60,其可转动地安装在也称为第三支架的第三行星齿轮架56上。在此,行星齿轮60不仅啮合太阳轮54,也啮合齿圈58。各太阳轮38、46或54也被简称为太阳件。各太阳轮38、46、54、各行星齿轮架40、48、56和各齿圈42、50、58是各传动机构元件或者也被称为行星齿轮组32、34、36的传动机构元件。如果该传动机构元件未被固定在壳体30上,就是说未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接合至壳体30,则尤其是当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传动机构元件可以绕转动轴线22相对于壳体30转动。转动轴线22因此是中心转动轴线,其也被称为传动装置26的主转动轴线。在此,主转动轴线与传动装置26的轴向重合。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规定,行星齿轮组32、34、36在轴向上前后相继或一个接一个布置,从而行星齿轮组32、34、36都不是叠置的。

在此,传动装置26具有驱动部件62,借此由电机12提供的转矩可传入或被传入传动装置26。为此,也称为输入端的驱动部件62具有也称为驱动轴的输入轴64,输入轴可被转子20、进而被电机12驱动。为此,例如输入轴6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可接合至转子20,使得由带有转子20的电机12所提供的转矩被传递至输入轴64并由此经由输入轴64可被传入传动装置26。

另外,传动装置26具有从动部件66,其具有输出轴68。从动部件66也被称为输出端,在这里,输出轴68也被称为从动轴。通过从动部件66或通过输出轴68,传动装置26可以提供第二转矩,使得车轮14可被输出轴68驱动。为此,例如车轮1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可接合至输出轴68。尤其是可以规定,半轴16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可接合或接合至输出轴68,其中例如车轮1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可接合至半轴16。

在有利地在此未被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输出轴68和半轴16之间设置有差速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26具有第一切换元件70,借此可以将齿圈4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通过将齿圈4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齿圈42不可相对于壳体30转动地被固定,使得齿圈42尤其即便在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也无法相对于壳体30转动。另外,齿圈42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至太阳轮46。另外,齿圈50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至行星齿轮架40。

为了现在能实现传动装置26、进而总体上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的损耗很小的运行和紧凑的结构,太阳轮54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至齿圈50。另外,太阳轮54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至输出轴68。

第一切换元件70例如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的切换元件或者摩擦配合的离合器,因而例如第一切换元件70被设计成制动器。此时第一切换元件70例如被设计成膜片式离合器或盘式制动器或制动带。

此外,传动装置26包括第二切换元件72,借此可以将行星齿轮架4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在此,第二切换元件72能以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尤其是牙嵌式离合器的形式构成。还可以想到,第二切换元件72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的离合器且因此例如是盘式制动器或制动带。太阳轮38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输入轴64,从而由电机12提供且被传递至输入轴64的第一转矩被传递到太阳轮38并且经此被传入传动装置26。

行星齿轮架40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或接合至也称为从动轴的输出轴68。另外,行星齿轮架56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至行星齿轮架48,从而行星齿轮架56借助切换元件72可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换言之,如果例如行星齿轮架48借助切换元件72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则行星齿轮架56同时借助切换元件72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因为行星齿轮架48、50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

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有另一切换元件或第三切换元件74,借此可以将齿圈58固定在壳体30上。例如第三切换元件74被设计成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尤其是牙嵌式离合器。替代地可以想到,切换元件74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的离合器且因此例如是盘式制动器或制动带。

各切换元件70、72或74可以在至少一个锁止状态和至少一个释放状态之间调节、尤其是可运动。在切换元件70的锁止状态中,齿圈42借助切换元件70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使得齿圈42无法相对于壳体30转动。但在释放状态中,切换元件70放开齿圈42,使得齿圈42例如在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30可转动或转动。

类似情况也适用于切换元件72或者74。在切换元件72的锁止状态中,行星齿轮架48、56通过切换元件7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使得行星齿轮架48、56无法相对于壳体30转动。但在释放状态中,切换元件72放开行星齿轮架48、56,使得尤其当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行星齿轮架48、56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30转动或可转动。在切换元件74的锁止状态中,齿圈58借助切换元件74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使得齿圈58无法相对于壳体30转动。但在释放状态中,切换元件74放开齿圈58,从而尤其当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齿圈58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30可转动或者转动。

图2示出传动装置26的、进而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这里,在图2中为概览起见而没有示出电机12、车轮14以及半轴16。

为了能尤其使传动装置26的、进而总体上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的轴向结构空间需求保持很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三行星齿轮组36和第二行星齿轮组34叠置。在此,第三行星齿轮组36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行星齿轮组34之外,使得例如行星齿轮组34在传动装置26径向上向外至少部分、尤其至少大部分或全部被行星齿轮组36覆盖。因此,例如行星齿轮组34在传动装置26的轴向上至少部分、尤其至少大部分或全部布置在行星齿轮组36内。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规定,行星齿轮组34和36安置在同一个假想平面内。

最后,图3示出传动装置26的、进而总体上电动动力传动设备10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基本对应于第二实施方式或者基于第二实施方式,因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组34、36也是叠置的。现在,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尤其是设有尤其可切换的离合件76,可借此将行星齿轮架56与行星齿轮架48尤其可逆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起来。换言之,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架48、56不是比如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接合,而是行星齿轮架48、56可以借助离合件76可逆地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相互接合。为此,离合件76在至少一个接合状态与至少一个分离状态之间可调节或者说可切换或可运动。在接合状态中,行星齿轮架48、56借助离合件76相互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或连接,从而例如当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行星齿轮架48、56共同且因此作为整体绕主转动轴线运动,因而相对于壳体30转动。但在分离状态中,离合件76放开行星齿轮架48、56,使得尤其当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行星齿轮架48、56可绕主转动轴线相对彼此且相对于壳体30转动。换言之,行星齿轮架48、56在离合件76的接合状态中借助离合件76被相互锁定。此时离合件最好被设计成形状配合的离合器、尤其是牙嵌式离合器,从而可以保持很小的损耗。

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之间的另一区别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齿圈58不是比如可逆地与壳体接合,而是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壳体30。因此,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掉了切换元件74。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借助切换元件72可以将行星齿轮架48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如果例如切换元件72处于其锁止状态而离合件76处于其分离状态,则行星齿轮架48借助切换元件72被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而此时行星齿轮架56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30可转动或转动,尤其当传动装置26被驱动时。

如果例如切换元件72处于其锁止状态而离合件76处于其接合状态,则行星齿轮架48和行星齿轮架56都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0上。如果例如切换元件72处于其释放状态而离合件76处于其分离状态,则行星齿轮架48和行星齿轮架56都可以绕主转动轴线相对于壳体30转动,在这里,行星齿轮架48和56也可以绕主转动轴线相对彼此转动。

总体上可以看到,传动装置26尤其有利地可被设计成多挡传动装置、尤其是三挡传动装置,同时例如设计成三挡结构。尤其是,传动装置26能以同轴且结构空间优选的方式被设计成能动力切换的三挡结构或多挡结构,在这里,损耗功率可被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还可以从图中看到,可展现出传动装置26的三个行车挡、尤其是能切换的且最好是能动力切换的行车挡,其中,行车挡可被用于前进行驶和倒车行驶。其中的第一行车挡例如应该允许拖车运行。此外,第一行车挡设置用于慢行过程,以便例如能保护电机12及其功率电路以免过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切换元件70、72、74或许可以被设计成带有或不带同步化单元的牙嵌式离合器,由此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损失降低。通过巧妙地接合行星齿轮组32、34、36和巧妙地使用切换元件70、72、74,可通过结构空间和重量有利的方式实现有利的挡位。还可以将行星齿轮组32、34、36中的相对转速保持得很低。此外,切换元件70、72和74具有很好的可触及性,尤其当它们被设计成摩擦配合的离合器时。另外,传动装置26的多挡特性可以将电机12、尤其是转子20的转速保持得很低,即便在高速的情况下。

为了能保持尤其小的零部件数量、结构空间需求、成本和重量而尤其是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例如规定,齿圈50具有外齿,其被用来构成太阳轮54。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规定的行星齿轮架48和56的永久连接或固定连接可以通过使用离合件76被分开,在这里,齿圈58于是最好永久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接合至壳体30。由此一来,例如可以保证相同的传动比。尤其可以实现以下优点:

-很低的转速,由此可以保持很低的拖拽损失,

-同轴布置,

-很好的叠置可能性,

-可只用三个切换元件实现三个挡,

-所有切换元件可被设计成制动器且由此可很好地接近,

-当例如在第二行车挡中被驱动时,其中的两个切换元件可设计成形状配合离合器,

-第一行车挡可以被用作慢行挡或重载挡,

-可实现良好的啮合效率,因为总传动比通过各齿轮组实现,因此未出现由正齿轮差速器引起的进一步啮合损失,

-在例如呈牙嵌式切换元件形式的切换元件70、72、74中的转速差可保持很小,由此可展现简单的同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