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3730发布日期:2019-04-29 15:0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涉及直升机传动构型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输出、转速相等且转向相反的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主减速器传动系统的典型构型是“锥齿轮换向-并车-行星传动输出”。从发动机输入到主旋翼输出,一般由3~5级齿轮传动组成,大多数情况下由行星传动作为最后一级,也有采用两级行星传动或复合行星传动。对含有行星齿轮传动的多级传动系统来说,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许用范围受结构和强度两方面的制约;同时,过大的传动比使行星减速器的传动效率下降,且不利于减轻整个传动系统的重量。

因此,为满足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功重比、传动效率和可靠性要求,尽可能减轻传动系统的重量和体积,现役直升机传动系统中的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较小,一般在3~5左右。对于共轴式双旋翼传动系统而言,为实现绕同一轴线的一正一反旋转的上下两副旋翼的要求,其采用了星型齿轮传动和差动轮系相结合的传动方式。尽管其也采用了功率分流的形式,但由于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强度、效率等问题,其传动比较小;同时,行星轮既有公转又有自转,因此结构复杂,且其支撑轴承的使役工况复杂,轴承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都采用定轴轮系传动,技术较成熟,可靠性好;同时,最后一级的传动比较大,有利于降低传动系统的重量,这对大功率高速传动系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包括基础装置和至少一个子装置,基础装置包括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八一圆柱齿轮和第八二圆柱齿轮,第八一圆柱齿轮固定于第一输出轴上,第八二圆柱齿轮固定于第二输出轴上;子装置包括第一一圆柱齿轮、第二一面齿轮、第三一面齿轮、第二二圆柱齿轮、第四一圆柱齿轮、第六一圆柱齿轮、第四二圆柱齿轮、第六二圆柱齿轮、第三二圆柱齿轮、第五一圆柱齿轮、第七一圆柱齿轮、第五二圆柱齿轮和第七二圆柱齿轮;

第二一面齿轮与第三一面齿轮的轴线相同,且上下面对面布置;第二一面齿轮与第二二圆柱齿轮均固定于第二传动轴;第四一圆柱齿轮与第四二圆柱齿轮均固定于第四传动轴;第六一圆柱齿轮与第六二圆柱齿轮均固定于第六传动轴;第三一面齿轮与第三二圆柱齿轮均固定于第三传动轴;第五一圆柱齿轮与第五二圆柱齿轮均固定于第五传动轴;第七一圆柱齿轮与第七二圆柱齿轮均固定于第七传动轴;

第一一圆柱齿轮同时与第二一、第三一面齿轮相啮合,第二二圆柱齿轮同时与第四一圆柱齿轮、第六一圆柱齿轮相啮合,第四二圆柱齿轮和第六二圆柱齿轮同时与第八一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三二圆柱齿轮同时与第五一圆柱齿轮、第七一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五二圆柱齿轮和第七二圆柱齿轮同时与第八二圆柱齿轮相啮合。

上述子装置的数目为最多3个。

上述面齿轮采用直齿面齿轮、斜齿面齿轮、偏置面齿轮或螺旋面齿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改进:

(1)本发明提出的同轴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传动构型,与普通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传动构型相比,轮系都为定轴轮系传动,面齿轮传动对误差不敏感,可以简化支撑结构,提高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经过面齿轮功率分流以后,通过圆柱齿轮传动再一次进行功率分流,降低传动分支的载荷,进而再次减小齿轮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最后一级传动为定轴传动,因此传动比可以较大,能够有效降低整个传动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2)本发明与现有传动构型相比,经过同轴式面齿轮功率分流传动,可以同时实现传动方向的改变和功率的分流,使得分支传动系统的载荷减小,因此受承载能力限制的齿轮结构减小,降低了重量;

(3)整个传动系统为纵向布置,因此整个齿轮箱成圆桶状,有利于模块化结构设计,减小系统的重量;

(4)从整个传动系统来看,由于采用了两次功率分流传动,且传动系统全部采用简单定轴轮系传动,技术上容易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传动构型,可以在中、重型直升机传动系统、舰船传动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作为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新型主减速器传动构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发动力输入的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发动力输入的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发动力输入的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a)是正等侧图,(b)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包括基础装置和至少一个子装置,当设有一个子装置时,为图1所示的单发动力输入结构;当设有两个子装置时,为图2所示的双发动力输入结构;当设有三个子装置时,为图3所示的三发动力输入结构;理论上,本发明可以包含更多个子装置,但受到空间限制,通常最多设置3个子装置。

以下将以图1所示的实施结构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单发输入结构中,基础装置包括输出轴1、输出轴2、圆柱齿轮z8和圆柱齿轮z8′,其中,圆柱齿轮z8固定于输出轴1上,圆柱齿轮z8′固定于输出轴2上;子装置包括圆柱齿轮z1、面齿轮z2、面齿轮z3、圆柱齿轮z2′、圆柱齿轮z4、圆柱齿轮z6、圆柱齿轮z4′、圆柱齿轮z6′、圆柱齿轮z3′、圆柱齿轮z5、圆柱齿轮z7、圆柱齿轮z5′和圆柱齿轮z7′;二者相配合的传动过程为:输入圆柱齿轮z1同时和面齿轮z2、面齿轮z3相啮合,实现传动方向的改变和功率的分流;其中,面齿轮z2和面齿轮z3的轴线相同,上下面对面布置。面齿轮z2与圆柱齿轮z2′固定于同一个传动轴上;圆柱齿轮z2′同时与圆柱齿轮z4与圆柱齿轮z6相啮合,实现功率的再次分流;圆柱齿轮z4与圆柱齿轮z4′固定于同一个传动轴上;圆柱齿轮z6与圆柱齿轮z6′固定于同一个传动轴上;圆柱齿轮z4′和圆柱齿轮z6′同时与圆柱齿轮z8相啮合,实现功率的汇流,将动力与转速传递给输出轴1。面齿轮z3与圆柱齿轮z3′固定于同一个传动轴上;圆柱齿轮z3′同时与圆柱齿轮z5与圆柱齿轮z7相啮合,实现功率的再次分流;圆柱齿轮z5与圆柱齿轮z5′固定于同一个传动轴上;圆柱齿轮z7与圆柱齿轮z7′固定于同一个传动轴上;圆柱齿轮z5′和圆柱齿轮z7′同时与圆柱齿轮z8′相啮合,实现功率的汇流,将动力与转速传递给输出轴2。通过以上的功率传递,最终实现输出轴的共轴旋转,且转向相反。

综合上述,本发明一种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通过同轴面齿轮功率分流传动,同时实现换向和功率分流;其次是通过圆柱齿轮功率分流传动,实现功率的再次分流,降低轮齿承受的载荷和线速度,减小了齿轮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功重比、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在面齿轮功率分流中,圆柱齿轮同时和两个轴线相同的面齿轮啮合,实现两路传动,其中的面齿轮可以是直齿面齿轮、斜齿面齿轮、偏置面齿轮和螺旋面齿轮,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结构中,面齿轮z2、面齿轮z3的种类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公知常识确定其配合结构;圆柱齿轮功率分流传动中,其中圆柱齿轮同时和两个圆柱齿轮啮合。通过圆柱齿轮功率分流之后,再分别通过两个小圆柱齿轮与大圆柱齿轮啮合实现功率汇流,实现动力输出。其中,两个输出轴的转向相反。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