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9938发布日期:2019-05-17 22:1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舰船上动力设备的振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是降低其隐蔽性,增加对其本身探测设备的干扰;二是影响船员的舒适性和健康、造成船体结构发生破坏。传统的阻尼橡胶易老化、变形,且难以满足舰船倾斜摇摆、振动、冲击、霉菌、盐雾、湿热等环境。尤其是当舰船航行时,舰船本身摇摆不定,会使减振装置内部发生碰撞,从而减低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解决了舰船倾斜摇摆导致减振装置内部发生碰撞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减振腔;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减振腔内,用于连接振源,所述支撑件在振动方向上可移动;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减振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用于缓冲振源的振动;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在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沿振源的振动方向设置;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减振腔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减振腔内壁之间,所述限位座通过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力相反且相互作用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的位移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相连,所述支撑柱的侧壁、所述凹槽内壁与部分所述凹槽的槽底间形成所述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与振源连接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振源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减振腔连通的过孔,所述支撑柱穿设在所述过孔内,所述过孔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柱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在所述减振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并形成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在所述减振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四限位槽内并形成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减振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减振腔内壁的间隙内填充有阻尼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对称的半壳,两个所述半壳对接形成所述基座。

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有效限制了支撑件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了保证支撑件由于在非振动方向上位移而与基座发生碰撞或接触,一方面保证了在振动方向上的弹性运行,对振源能量起到隔离耗散作用,另一方面还避免了由于支撑件与基座直接接触而导致振动直接传递到基座上,从而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大大提高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例:10、基座;11、减振腔;12、过孔;13、第三限位槽;14、第四限位槽;20、支撑件;21、支撑柱;211、安装孔;22、限位座;221、第一端面;222、第二端面;223、第一限位槽;224、第二限位槽;30、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满足舰船环境的减振装置,包括:基座10、支撑件20、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基座10具有减振腔11;支撑件20位于减振腔11内,用于连接振源,支撑件20在振动方向上可移动;第一弹性件30位于减振腔11内,第一弹性件30连接在支撑件20与基座10之间,用于缓冲振源的振动;第二弹性件40连接在支撑件20与基座10之间,第二弹性件40用于限制支撑件20在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有效限制了支撑件20非振动方向上的位移,避免了保证支撑件20由于在非振动方向上位移而与基座10发生碰撞或接触,一方面保证了在振动方向上的弹性运行,对振源能量起到隔离耗散作用,另一方面还避免了由于支撑件20与基座10直接接触而导致振动直接传递到基座10上,从而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大大提高减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件20包括:支撑柱21和限位座22,支撑柱21的轴线方向沿振源的振动方向设置,限位座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21和第二端面222,第一端面221和第二端面222朝向相反,第一弹性件30连接在第一端面221与减振腔11内壁之间,第二弹性件40连接在第二端面222与减振腔11内壁之间,限位座22通过第二端面222与支撑柱21连接,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作用力相反且相互作用以限制支撑件20的位移方向。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作用力相反且相互作用以限制支撑件20的位移方向,从而振源的振动能量通过支撑件20传递到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通过减振件的弹性运行对振源能量起到隔离耗散作用,避免了支撑柱与基座的直接接触,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提高减振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端面2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23,第一弹性件30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223内,第一弹性件3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槽223限位配合;第二端面22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24,第二弹性件40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224内,第二弹性件4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槽224限位配合。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223和第二限位槽224,使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可以与各自对应的限位槽实现限位配合,从而更好地限制支撑件20的位移方向,从而避免了支撑柱与基座的直接接触,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提高减振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端面222上设置有凹槽,支撑柱21的第一端与凹槽的槽底相连,支撑柱21的侧壁、凹槽内壁与部分凹槽的槽底间形成第二限位槽224。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柱21与振源连接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振源的安装孔211。通过设置安装孔211可以将振源机脚固定在安装孔211上,振源的振动能量通过支撑柱传递到第一减振件上、第二减振件上,通过减振件的弹性运行对振源能量起到隔离耗散作用,同时通过限位槽作用,避免了支撑柱与基座的直接接触,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提高减振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10上设置有与减振腔11连通的过孔12,支撑柱21穿设在过孔12内,过孔12的轴线与支撑柱21的轴线平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10在减振腔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槽13,第三限位槽13与第二限位槽224位置相对应,第二弹性件4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限位槽224和第三限位槽13内并形成限位配合。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三限位槽13,使第二弹性件40两端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限位槽224和第三限位槽13内并形成限位配合,从而更好地限制支撑件20的位移方向,从而避免了支撑柱与基座的直接接触,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提高减振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10在减振腔1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限位槽14,第四限位槽14与第一限位槽223位置相对应,第一弹性件3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槽223和第四限位槽14内并形成限位配合。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四限位槽14,使第二弹性件40两端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槽223和第四限位槽14内并形成限位配合,从而更好地限制支撑件20的位移方向,从而避免了支撑柱与基座的直接接触,最大的削弱激励源能力传递,提高减振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第二弹性件40为减振弹簧。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件20与减振腔1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支撑件20与减振腔11内壁的间隙内填充有阻尼颗粒。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在支撑件20与减振腔11内壁的间隙内填充有阻尼颗粒(阻尼颗粒为高密度、小粒径的合金阻尼材料制成的球体),利用阻尼颗粒的相互摩擦耗能起到进一步吸振效果,同时支撑件20将振源能量充分传递到阻尼颗粒中,防止阻尼颗粒产生分离沉降现象,加速阻尼颗粒的摩擦耗能吸振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两个对称的半壳,两个半壳对接形成基座10。本发明的减振装置通过将基座10设置为两个对对称的半壳,形成组装式结构,两半对称的基座上均开有两个安装通孔,用于减振装置的固定,同时将支撑件、弹性件固定于合围基座结构内,保证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结构形式为组装式,生产加工简单方便;弹簧减振组件和合围基座牢固配合,并设置限位结构,结构强度高,在起到减振作用的同时又能满足舰船倾斜摇摆、振动、冲击环境;基座内部间隙填充阻尼颗粒,弹簧减振组件可将振动波高效传递到阻尼颗粒中,提升阻尼颗粒的摩擦吸振效果;该减振器材质为金属或合金材料,可靠性和寿命高,可满足舰船高低温、霉菌、盐雾、湿等恶劣环境。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