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7440发布日期:2019-10-09 00:0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传递装置例如扭矩转换器具有前盖、叶轮、涡轮以及锁止离合器。由前盖和叶轮壳构成扭矩转换器的壳体。在该壳体内,涡轮和锁止离合器配置为能够旋转。壳体内充满有液压油等流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1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以提高扭矩转换器等动力传递装置的性能等为目的,讨论对检测动力传递装置的状态的传感器等电气部件进行安装。在安装这样的电气部件的情况下,需要向电气部件供给电力。由于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来自驱动源的扭矩旋转,所以为了向安装于动力传递装置的电气部件供给电力,需要进行无线供电。在这种无线供电中,希望向电气部件稳定地供给电力。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向电气部件稳定地供给电力。

本发明的第一侧面相关的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向驱动轮传递来自驱动源的扭矩。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壳体、电气部件、受电部以及输电部。壳体传递来自驱动源的扭矩,并配置为能够旋转。电气部件安装于壳体。受电部与电气部件电连接。另外,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部。输电部与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另外,输电部以不接触的方式向受电部输送电力。

本发明人认为如果使扭矩转换器等动力传递装置执行动作,则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中的尺寸变化与靠近旋转轴的内周部相比较,远离旋转轴的外周部更小。鉴于此,着眼于此观点的发明人将受电部配置于壳体的外周部。与将受电部配置在壳体的内周部的结构相比较,根据本结构,能够保持受电部和输电部之间的间隔固定。通过将受电部与输电部之间的该间隔保持为固定,能够稳定供电量。因此,能够向电气部件稳定地供给电力。另外,壳体的外周部指的是比壳体的最大半径的80%更靠外周侧的部分。

优选,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面。并且,输电部在径向上与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

优选,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边。并且,输电部在轴向上与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

本发明的第二侧面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向驱动轮传递来自驱动源的扭矩。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壳体、旋转体、电气部件、第一受电部、第一输电部、第二受电部以及第二输电部。壳体传递来自驱动源的扭矩,并配置为能够旋转。旋转体配置为在壳体内能够与壳体相对旋转。电气部件安装于旋转体。第一受电部与电气部件电连接,并安装于旋转体的外周部。第一输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内侧面,与第一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另外,第一输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第一受电部输送电力。第二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部,并与第一输电部电连接。第二输电部与第二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在壳体的外部。另外,第二输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第二受电部输送电力。

根据本结构,由于第一受电部安装在旋转体的外周部,所以与第一受电部安装于旋转体的内周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将第一受电部和第一输电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固定。另外,由于第二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部,所以与第二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内周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将第二受电部和第二输电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固定。由此通过将第一受电部和第一输电部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二受电部和第二输电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固定,能够稳定供电量。因此,能够向电气部件稳定地供给电力。另外,旋转体的外周部指的是比旋转体的最大半径的80%更靠外周侧的部分。

优选,第一受电部安装于旋转体的外周面。并且,第一输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内周面。另外,第一输电部在径向上与第一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

优选,第一受电部安装于旋转体的外周面。并且,第一输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内周面。另外,第一输电部在轴向上与第一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

优选,第二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面。并且,第二输电部在径向上与第二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

优选,第二受电部安装于壳体的外周面。并且,第二输电部在轴向上与第二受电部隔开间隔配置。

优选,旋转体能够沿轴向移动。

优选,电气部件是检测壳体内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状态的状态检测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向电气部件稳定地供给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动力传递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变形例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9:温度检测部;11:受电部;11a:第一受电部;11b:第二受电部;12:输电部;12a:第一输电部;12b:第二输电部;15:动态减振器;20:壳体;100:扭矩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99的剖视图。动力传递装置99具备扭矩转换器100。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指的是扭矩转换器100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另外,“周向”指的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径向”指的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径向的内侧指的是径向上靠近旋转轴o的一侧,径向的外侧指的是在径向上远离旋转轴o的一侧。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图1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图1的右侧配置有变速器。

扭矩转换器100构成为向驱动轮传递来自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的扭矩。扭矩转换器100能够以旋转轴o中心为旋转。扭矩转换器100具备前盖2、叶轮3、涡轮4、定子5、锁止装置10以及动态减振器15。另外,动力传递装置99具备扭矩转换器100、热传导部8、温度检测部9、受电部11、输电部12以及控制部13。

[前盖2]

前盖2输入来自发动机(驱动源的一例)的扭矩。前盖2具有圆板部21和筒状部22。筒状部22沿轴向从圆板部21的外周端部向叶轮3侧延伸。

[叶轮3]

叶轮3具有叶轮壳31、多个叶轮叶片32以及叶轮轮毂33。叶轮壳31的外周端部固定在前盖2的筒状部22的前端部。例如,叶轮壳31通过焊接固定于前盖2。

叶轮叶片32固定于叶轮壳31的内侧面。叶轮轮毂33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叶轮壳31的内周部。

由该叶轮壳31和前盖2构成扭矩转换器100的壳体20。壳体20内填充有流体。详细而言,壳体20内填充有液压油。壳体20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并配置为能够旋转。壳体20具有贯通孔211。贯通孔211例如是圆柱状。贯通孔211连通壳体20的内部和外部。贯通孔211形成于前盖2的圆板部21。贯通孔211在轴向上贯通前盖2的圆板部21。

[涡轮4]

涡轮4与叶轮3相对配置。涡轮4具有涡轮壳41、多个涡轮叶片42以及涡轮轮毂43。涡轮叶片42通过钎焊等固定于涡轮壳41的内侧面。

涡轮壳41通过铆钉101固定于涡轮轮毂43。花键孔433形成于涡轮轮毂43的内周面。变速器的输入轴花键嵌合至该花键孔433。

[定子5]

定子5构成为整流从涡轮4返回到叶轮3的液压油。定子5能够绕旋转轴o旋转。定子5具有定子座51和多个定子叶片52。

[锁止装置10]

锁止装置10构成为从前盖2向涡轮轮毂43机械式传递扭矩。锁止装置10在轴向上配置在前盖2和涡轮4之间。锁止装置10具有离合器部6和阻尼机构7。

离合器部6具有活塞61和摩擦材料62。活塞61是圆板状。活塞61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另外,涡轮轮毂43在活塞61的贯通孔内延伸。涡轮轮毂43的外周面和活塞6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活塞61配置为能够与壳体20相对旋转。另外,活塞61配置为能够与涡轮轮毂43相对旋转。活塞61配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详细而言,活塞61能够沿轴向在涡轮轮毂43上滑动。

摩擦材料62为环状。摩擦材料62固定于活塞61。详细而言,摩擦材料62固定于活塞61的外周端部。摩擦材料62配置为与形成于前盖2的圆板部21的贯通孔211相对。即,摩擦材料62和贯通孔211在轴向上相对。

通过离合器部6沿轴向向前盖2侧(图1的左侧)移动来使离合器部6的摩擦材料62与前盖2的圆板部21接触进而摩擦接合。结果离合器部6变为摩擦接合状态,且与前盖2一体旋转。在该摩擦接合状态下,输入至前盖2的扭矩通过锁止装置10从涡轮轮毂43输出。

另外,通过离合器部6沿轴向向远离前盖2的一侧(图1的右侧)移动来使离合器部6的摩擦材料62离开前盖2的圆板部21,摩擦材料62变为不与圆板部21接触。结果离合器部6变为解除了摩擦材料62和圆板部21之间的摩擦接合的解除状态,且变得能够与前盖2相对旋转。此外,在该解除状态下,输入至前盖2的扭矩通过叶轮3和涡轮4从涡轮轮毂43输出。

另外,离合器部6能过获取滑动状态。在该滑动状态下,离合器部6在摩擦材料62和圆板部21互相接触的同时,以小于摩擦接合状态下的力的力摩擦接合。因此,摩擦材料62和圆板部21一边滑动一边摩擦接合。在该滑动状态下,输入至前盖2的扭矩的一部分通过叶轮3和涡轮4从涡轮轮毂43输出,其他部分通过锁止装置10从涡轮轮毂43输出。

阻尼机构7在轴向上配置在活塞61和涡轮4之间。阻尼机构7具有传动板71、从动板72以及多个扭转弹簧73。

传动板71形成为圆板状,外周端部与活塞61接合。因此,传动板71与活塞61一体旋转。另外,传动板71和活塞61沿轴向相对移动。传动板71具有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收纳部711。

从动板72形成为圆板状。从动板72固定于涡轮轮毂43。详细而言,从动板72的内周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涡轮轮毂43。从动板72具有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收纳部721。在轴向观察下,从动板72的收纳部721配置为与传动板71的收纳部711重叠。

扭转弹簧73收纳在传动板71的收纳部711和从动板72的收纳部721内。扭转弹簧73与传动板71和从动板72弹性连结。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输入至离合器部6的扭矩通过传动板71、扭转弹簧73以及从动板72从涡轮轮毂43输出。

[动态减振器]

动态减振器15配置在锁止装置10和涡轮4之间。动态减振器15安装于涡轮4。详细而言,动态减振器15安装于涡轮轮毂43。

[热传导部]

如图2所示,热传导部8安装在形成于前盖2的圆板部21的贯通孔211内。另外,热传导部8暴露在壳体20内。详细而言,热传导部8的朝向摩擦材料62的面与圆板部21的内侧面之间基本没有台阶而在同一平面内。

热传导部8包括金属栓81和成型材料82。金属栓81以堵住贯通孔211的方式嵌合在贯通孔211内。具体而言,金属栓81压入在贯通孔211内。

金属栓81的热传导系数高于前盖2的热传导系数。例如,优选金属栓81的热传导系数是前盖2的热传导系数的1.5倍以上。在前盖2是铁基材料的情况下,金属栓81例如优选为100w/mk,可以由铜、铝、或银等形成。

金属栓81是圆柱状。金属栓81具有凹部811。凹部811朝向与摩擦材料62相反的一侧(图2的左侧)开口。在该凹部811内收纳有温度检测部9。

成型材料82填充贯通孔211内的间隙。详细而言,成型材料82填充金属栓81的收纳有温度检测部9的凹部811内的间隙。成型材料82通过以上述方式填充间隙来使金属栓81和温度检测部9更可靠地传导热。

成型材料82例如可以由树脂构成。例如可以将环氧树脂、硅树脂、或苯醛树脂等作为构成成型材料82的树脂使用。另外,成型材料82中包含有热传导粒子。热传导粒子分散在成型材料82内。该热传导粒子的热传导系数高于构成成型材料82的树脂的热传导系数。例如,与金属栓81一样,优选热传导粒子的热传导系数是前盖2的热传导系数的1.5倍以上。这样,通过使包含热传导粒子的成型材料82流入到金属栓81的收纳有温度检测部9的凹部811内的间隙来构成热传导部8。

[温度检测部]

温度检测部9构成为通过热传导部8来检测摩擦材料62的摩擦面温度。温度检测部9例如是负特性热敏电阻。另外,温度检测部9还可以是正特性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另外,该温度检测部9相当于本发明的电气部件。

温度检测部9埋设在热传导部8内。详细而言,温度检测部9收纳在金属栓81的凹部811内。另外,将成型材料82填充到凹部811内,以便掩埋收纳在凹部811内的温度检测部9。温度检测部9通过电线等与受电部11有线连接。

[受电部]

如图1所示,受电部11与温度检测部9电连接。详细而言,受电部11和温度检测部9通过电线等有线连接。受电部11安装于壳体20的外周面。详细而言,受电部11安装于筒状部22的外周面,筒状部22构成壳体20的外周壁。受电部11例如由受电线圈构成。

[输电部]

输电部12与受电部11隔开间隔配置于壳体20的外部。详细而言,输电部12在径向上与受电部11隔开间隔配置在受电部11的外侧。例如,输电部12可以安装于收纳扭矩转换器100的外壳的内壁面。输电部12构成为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部11输送电力。即,输电部12以无线供电的方式向受电部11输送电力。此外,输电部12和受电部11之间的无线供电方式可以设为磁场耦合方式、电场耦合方式或电磁耦合方式。输电部12例如由输电线圈构成。

[控制部]

控制部13基于由温度检测部9检测出的温度控制扭矩转换器100的驱动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将离合器部6作为扭矩转换器100的驱动状态来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3通过控制控制阀14,来控制作用于离合器部6的液压并使离合器部6沿轴向移动。

接下来,对控制部13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所示,控制部13通过无线通信获取与由温度检测部9检测出的温度相关的信息(步骤s1)。为了进行该无线通信,能够构在扭矩转换器100中设置未图示的无线芯片以及天线,并能够在控制部13中设置未图示的天线,能够构筑进行电子调制方式或模拟调制方式的无线通信的遥测系统。此外,该无线通信可以设为借助受电部11以及输电部12实施的负载调制通信方式。

控制部13判断由温度检测部9检测出的温度是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步骤s2)。当判断由温度检测部9检测出的温度未超过阈值(步骤s2的否)时,控制部13再次执行步骤s1的处理。

当判断由温度检测部9检测出的温度超过了阈值(步骤s2的是)时,控制部13控制离合器部6(步骤s3)。例如,控制部13使离合器部6沿轴向向前盖2侧移动以使离合器部6为摩擦接合状态。或者,控制部13使离合器部6沿轴向向远离前盖2的一侧移动以使离合器部6为解除状态。此外,优选,在离合器部6为滑动状态时执行上述控制部13的控制。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变形例一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电部12在径向上与受电部11隔开间隔配置在受电部11的外侧,但是输电部12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4所示输电部12在轴向上与受电部11隔开间隔配置。即,输电部12也可以在轴向上与受电部11相对。

变形例二

如图5所示,可以将加速度传感器16作为电气部件安装到锁止装置10。在这种情况下,锁止装置10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体。另外,加速度传感器16例如固定于驱动板71。该变形例涉及的扭矩转换器100具有第一受电部11a、第一输电部12a、第二受电部11b以及第二输电部12b。

第一受电部11a电连接到加速度传感器16。例如,第一受电部11a使用电线等与加速度传感器16有线连接。第一受电部11a安装于锁止装置10的外周部。具体而言,第一受电部11a安装于锁止装置10的外周面。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受电部11a安装于活塞61的外周面。

第一输电部12a安装于壳体20的内侧面。详细而言,第一输电部12a安装于壳体20的内周面。在本变形例中,第一输电部12a安装于前盖2的筒状部22的内周面。第一输电部12a在径向上与第一受电部11a隔开间隔配置。第一输电部12a构成为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第一受电部11a输送电力。

第二受电部11b安装于壳体20的外周部。详细而言,第二受电部11b安装于壳体20的外周面。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受电部11b安装于前盖2的筒状部22的外周面。第二受电部11b与第一输电部12a电连接。例如,第二受电部11b通过电线等与第一输电部12a有线连接。

第二输电部12b与第二受电部11b隔开间隔配置在壳体20的外部。具体而言,第二输电部12b在径向上配置在第二受电部11b的外侧。第二输电部12b在径向上与第二受电部11b隔开间隔配置。第二输电部12b例如安装于收纳扭矩转换器100的外壳的内壁面。第二输电部12b构成为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第二受电部11b输送电力。

另外,在该变形例二中,也可以如图6所示第一输电部12a在轴向上与第一受电部11a隔开间隔配置。即,第一输电部12a也可以在轴向上与第一受电部11a相对。

另外,第二输电部12b也可以在轴向上与第二受电部11b隔开间隔配置。即,第二输电部12b也可以在轴向上与第二受电部11b相对。

变形例三

壳体20的外周壁部主要由前盖2的筒状部22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叶轮壳31也可以像前盖2那样具有圆板部和筒状部。另外,既可以由该叶轮壳31的筒状部来构成壳体20的外周壁部,也可以由前盖2的筒状部22和叶轮壳31的筒状部两者来构成壳体20的外周壁部。

变形例四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活塞61的摩擦面朝向轴向,但是活塞61的摩擦面朝向的方向不限定于轴向。例如,活塞61的摩擦面还可以朝向径向的外侧。具体而言,可以将摩擦材料62固定于活塞61的外周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活塞61沿径向移动来使活塞61的摩擦面与壳体20的外周壁部的内周面摩擦接合。另外,贯通孔211形成于壳体20的外周壁部。

变形例五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部6具有活塞61和摩擦材料6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摩擦面也可以直接形成于活塞61的外周端部。

变形例六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控制离合器部6,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部13还可以控制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的旋转数。当判断超过阈值时,控制部13可以控制发动机以使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的旋转数减小。

变形例七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树脂制的成型材料82中包含热传导粒子,但是成型材料82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成型材料82为金属制,而不是树脂制。例如,可以使成型材料82以铜、铝、或银等为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将热传导粒子加入到成型材料82中。或者,例如,可以设为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结构:在凹部811内填充多个热传导粒子,并用成型材料82盖住凹部811。

变形例八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摩擦材料62直接与壳体20接触的方式来构成离合器部6,但是离合器部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以摩擦面在壳体20的附近并离开壳体20的位置上与其他构件摩擦接合的方式来构成离合器部6。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摩擦面的附近与摩擦面相对的位置上将贯通孔211设置于壳体20,并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设置热传导部8和温度检测部9即可。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温度检测部9作为电气部件来构成的例子,但是电气部件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温度检测部以外的特性检测用传感器部件、电动机、螺管这样的制动器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