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1293发布日期:2020-05-06 20:5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横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两表面且安装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制的可挠式显示板所构成的电子机器的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其中电子机器是例如手机、电子手册、pda、小笔电(netbook)、及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横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两表面且安装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制的可挠式显示板所构成的、例如手机被开发上市。作为可互相开合地连结这种手机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铰链装置,使用两根铰链轴的双轴铰链装置为公知文献,日本国特开2017-215012号公开特许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为公知。

此公知的双轴铰链装置构成为闭合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时可保持一定的曲率半径,使可挠式显示板不会弯折、故障,同时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打开到最大角度时必须构成为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彼此的后部不会碰到、干扰,所以构成为可调整双轴铰链的轴间距离。

由于上述公知的双轴铰链装置,在两根各铰链轴之间设有用来调整其轴间距离的机构,有构造复杂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上述问题,其课题为提供一种可用更简单的构造实现后述技术要求的双轴铰链装置:需要一种将安装有上述一片可挠式显示板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可开合地链接的铰链装置,其构成为闭合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时可保持一定的曲率半径,使可挠式显示板不会弯折、故障,同时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打开到最大角度时必须构成为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彼此的后部的角部不会碰到、干扰。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在横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两表面且安装有可挠式显示板所构成的电子机器的双轴铰链装置中,其包含:第一支撑构件,由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一滑动支架所构成,第一滑动支架安装成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可滑动且安装有第一壳体;第二支撑构件,由第二安装构件及第二滑动支架所构成,第二滑动支架安装成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可滑动且安装有第二壳体;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第一铰链轴具有第一螺杆部且安装在第一安装构件,第二铰链轴具有第二螺杆部且安装在第二安装构件;多个连结构件,隔开既定间隔且可转动地连结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同步转动机构,设置成横跨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且往轴方向可滑动,其由具有第一导引凸部及第二导引凸部的驱动力传达构件所构成,第一导引凸部及第二导引凸部分别卡合在第一螺杆部的第一螺杆槽及第二螺杆部的第二螺杆槽,将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任一的转动传达到另一,使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同步开合;及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随着根据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转动动作而动作的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的开合动作,使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往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半径方向滑动。

接着在本发明,同步转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达构件包含:基盘部;各对第一支柱部及第二支柱部,隔开既定间隔且直立设置在基盘部的侧部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插通孔,插通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分别轴心共通且设在各第一支柱部及各第二支柱部的上端部;及第一导引凸部及第二导引凸部,对应第一支柱部及第二支柱部而设在与设有基盘部的第一支柱部及第二支柱部的一侧的相反方向,且分别嵌入到第一螺杆部及第二螺杆部。

接着在本发明,第一滑动机构由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及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所构成,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随着第一铰链轴的转动动作而往第一铰链轴的轴方向滑动,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设在第一滑动支架,且随着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的滑动动作而往第一铰链轴的半径方向滑动,第二滑动机构由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及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所构成,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随着第二铰链轴的转动动作而往第二铰链轴的轴方向滑动,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设在第二滑动支架,且随着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的滑动动作而往第二铰链轴的半径方向滑动。

接着在本发明,在双轴铰链装置设有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及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及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由从径向方向紧固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多个摩擦板所构成。

接着在本发明,进一步包含第一吸引机构及第二吸引机构,其中第一吸引机构及第二吸引机构设在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与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之间,随着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开合动作从既定开合角度发挥吸引功能。

接着在本发明,第一吸引机构由设在第一安装构件的两侧部的内侧且呈波浪状的一对第一固定凸轮部及接触各第一固定凸轮部且设成往第一滑动支架侧滑动推动的一对第一凸轮从动件所构成,第二吸引机构由设在第二安装构件的两侧部的内侧且呈波浪状的一对第二固定凸轮部及接触各第二固定凸轮部且设成往第二滑动支架侧滑动推动的一对第二凸轮从动件所构成,由此,从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的既定开合角度发挥吸引功能。

本发明是一种使用如上述的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构成为如本发明所述时,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开合操作时,通过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往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各半径方向滑动,所以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安装构件往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半径方向滑动,不仅可对应折叠可挠式显示板时的曲率变化,由于闭合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各后端部之间产生间隙、可形成u字形状,可防止被折叠的可挠式显示板弯折、损伤。

构成为如本发明所述时,通过构造简单的驱动力传达构件,可使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同时往反方向转动。

构成为如本发明所述时,不仅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的构造可以很简单,随着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开合操作,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相对于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往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半径方向可滑动,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相对于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往轴方向滑动。

构成为如本发明所述时,在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的转动动作时产生摩擦力矩,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开合操作时使这些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在任意开合角度可自由停住地(freestop)停止保持。

构成为如本发明所述时,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开合操作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从既定开合角度往打开方向及闭合方向被推动,即使松手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也会自动地打开或闭合并可维持此状态,所以可提高操作性。

构成为如本发明所述时,除了上述效果,在第一滑动支架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及第二滑动支架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分别的滑动动作时,设在第一滑动支架的第一凸轮从动件相对于设在第一安装构件的第一固定凸轮部及设在第二滑动支架的第二凸轮从动件相对于设在第二安装构件的第二固定凸轮部分别滑动,且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可从既定开合角度自动地开合,且稳定地保持此闭合状态及打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有使用本发明的双轴铰链的可挠式显示板的手机,(a)为打开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观看的立体图,(b)为闭合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观看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手机的整体构造,(a)为从上侧观看的分解立体图,(b)为从下侧观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从图1所示的手机卸下可挠式显示板及保护板且从上侧观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a)为从上侧观看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打开状态的立体图,(b)为从下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a)为从上侧观看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构件闭合状态的立体图,(b)为变换角度从下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整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的第一铰链轴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的第二铰链轴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链接手机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状态,(a)为打开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观看的局部剖面侧面图,(b)为闭合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观看的局部剖面侧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a)为侧面图,(b)为(a)的a-a线剖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a)为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打开到90度状态的侧面图,(b)为(a)的b-b线剖面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a)为第一支撑构件及第二支撑构件闭合状态的侧面图,(b)为(a)的c-c线剖面图。

图13为从背面观看第一及第二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从正面观看第一及第二滑动支架的立体图。

图15为第一及第二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铰链轴,(a)为第一铰链轴的立体图,(b)为第二铰链轴的立体图。

图17为第一连结构件及第二连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18为驱动力传达构件的立体图。

图19为第一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20为第一及第二滑动促进构件的立体图。

图21为第一及第二凸轮从动件的立体图。

图22为表示摩擦板,(a)为正面图,(b)为其平面图。

图23为基座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手机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不仅用于手机,如上述可广泛使用于电子手册、pda、小笔电(netbook)、及笔记本电脑等将表面安装有一片可挠式显示器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可互相开合地链接所构成的电子机器。

图1~3所示为使用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的手机的示意图。且,图中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打开的一侧是前部,用双轴铰链装置6、7链接的一侧是后端部。且,从前部侧来看的左右方向是侧部,上下方向是上部及底部。

根据附图,本发明的手机1由以下构件所构成: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可挠式显示板5,例如由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制成,横跨这些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两上部的表面且经由可挠的保护板4安装;及双轴铰链装置6、7,链接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各后端部。双轴铰链装置6、7尤其如图3所示,在保护板4的下侧可开合地连结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且在左右的侧部设有一对,因为构造相同,在以下说明仅说明图3所示的其一的左侧的双轴铰链装置6,并省略右侧的双轴铰链装置7的部分说明。

尤其如图1~3所示,位于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各后端部侧且可开合地用双轴铰链装置6、7链接的一侧,设有保护盖8,连同双轴铰链装置6、7的后部覆盖此部分;及一对辅助保护盖9、9,覆盖保护盖8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及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各后端部之间。保护盖8及辅助保护盖9、9的各两端部,通过被弯折,设计成从左右的两侧看不到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内部。

图3表示卸下可挠式显示板5及保护板4的状态,在打开的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各后端部侧的表面侧所看到的是构成双轴铰链装置6、7的一部分,构成第一支撑构件10且安装在第一壳体2的第一滑动支架12及构成第二支撑构件11且安装在第二壳体3的第二滑动支架13。进一步地如附图,符号14、14…是将各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安装到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安装螺丝。进一步地,符号15、15…是覆盖安装螺丝14、14…的部分的盖片。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双轴铰链装置6、7其中左侧的双轴铰链装置6的构造。双轴铰链装置6,在图4以后详细表示,在以下说明中,第一支撑构件10及第二支撑构件11打开的一侧是前部,用后述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连结的一侧是后部。且,从前部侧来看的左右方向是侧部,上下方向是上部及底部,以此来说明。

根据附图,尤其如图6~8及图22所示,左侧的双轴铰链装置6由以下构件所构成:第一支撑构件10,由第一安装构件16及安装成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6可滑动且安装有第一壳体2的第一滑动支架12所构成;第二支撑构件11,由第二安装构件17及安装成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17可滑动且安装有第二壳体3的第二滑动支架13所构成;第一铰链轴21,如图16(a)所示,具有在略中央位置设有第一螺杆槽20a的第一螺杆部20,且经由安装在两端部的一对第一固定构件24、24安装有第一安装构件16;第二铰链轴23,尤其如图16(b)所示,具有在略中央部设有第二螺杆槽22a的第二螺杆部22,第二螺杆槽22a设置成与第一螺杆部20的扭转方向相反,且经由安装在两端部的一对第二固定构件25、25安装有第二安装构件17;第一连结构件26a及第二连结构件26b,隔开既定间隔且可转动地连结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使其不会互相远离;同步转动机构30,安装成横跨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且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轴方向可滑动,其由具有第一导引凸部27及第二导引凸部28的驱动力传达构件29所构成,第一导引凸部27及第二导引凸部28分别卡合在第一螺杆部20的第一螺杆槽20a及第二螺杆部22的第二螺杆槽22a,将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任一的转动传达到另一,使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同步开合;及第一滑动机构41及第二滑动机构42,尤其如图10所示分别卡合在驱动力传达构件29,且由一对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与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所构成,一对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设置成随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转动动作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各轴方向可滑动,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设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使其可滑动地卡合在分别隔开既定间隔设在各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的第一导引斜长孔31a、31a及第二导引斜长孔32a、32a。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双轴铰链装置6的组成构件。如图16(a)及(b)所示,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构造相同,除了第一螺杆部20及第二螺杆部22的扭转互相相反。第一铰链轴21包含:第一圆形轴部21a,夹着具有第一螺杆槽20a的第一螺杆部20设在其一侧;第二圆形轴部21b,设在另一侧;第一安装轴部21c及第二安装轴部21d,接续第一圆形轴部21a及第二圆形轴部21b而设且剖面呈矩形状;及第一周槽21e及第二周槽21f,用来装设接续各第一安装轴部21c及第二安装轴部21d而设的一对e字环21g、21g。

第二铰链轴23包含:第一圆形轴部23a,夹着具有第二螺杆槽22a的第二螺杆部22设在其一侧;第二圆形轴部23b,设在另一侧;第一安装轴部23c及第二安装轴部23d,接续第一圆形轴部23a及第二圆形轴部23b而设且剖面呈矩形状;及第一周槽23e及第二周槽23f,用来装设接续各第一安装轴部23c及第二安装轴部23d而设的一对e字环23g、23g。

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通过一对第一连结构件26a及第二连结构件26b,隔开既定间隔可互相转动地连结。即,第一连结构件26a及第二连结构件26b由以下构件所构成:基部26a、26f;从基部26a、26f的两端部竖起的支撑部26b、26g、26c、26h;及设在支撑部26b、26g、26c、26h的上端部侧的轴受孔26d、26i、26e、26j,第一铰链轴21的第一圆形轴部21a及第二圆形轴部21b可转动地插入贯通轴受孔26d、26i,第二铰链轴23的第一圆形轴部23a及第二圆形轴部23b可转动地插入贯通轴受孔26e、26j。因此,通过第一连结构件26a及第二连结构件26b,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构成为在其转动动作时轴间距离不会变化。进一步地,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通过e字环21g、21g、23g、23g限制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6a及第二连结构件26b的轴方向移动。

接着,构成第一支撑构件10及第二支撑构件11的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的构造相同,尤其如图13所示,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由以下构件所构成:平板部16a、17a;设在平板部16a、17a两侧的侧板部16b、16b、17b、17b;及从各侧板部16b、16b、17b、17b往外侧弯折而设的导轨部16c、16c、17c、17c,且分别设有一对安装用的安装孔16e、16e、16e、16e、17e、17e、17e、17e,其安装有隔开既定间隔设在平板部16a、17a下侧的一对导引长孔16d、16d、17d、17d与设在各导引长孔16d、16d、17d、17d外侧的各对第一固定构件24、24及第二固定构件25、25,且尤其如图13所示在各侧板部16b、16b、17b、17b内侧设有波浪状的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及第二固定凸轮部17f、17f。

各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经由第一固定构件24、24及第二固定构件25、25安装到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即,设在第一固定构件24、24及第二固定构件25、25且剖面呈略矩形状的固定孔24a、24a、25a、25a被插入固定到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分别剖面呈矩形状的第一安装轴部21c、23c及第二安装轴部21d、23d,用穿过第一固定构件24、24及第二固定构件25、25的各安装孔24b、24b、25b、25b的安装螺丝24c、24c、25c、25c穿过设在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的安装孔16e、16e、16e、16e、17e、17e、17e、17e且固定两者,由此,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构成为与第一铰链杆21及第二铰链杆23一起转动。

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的构造相同,如同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尤其如图4~8及图14所示,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由以下构件所构成:阶梯状的平板部12c、13c,由在其表面侧且厚度不同的壁厚部12a、13a及壁薄部12b、13b所构成;一对两侧部12d、12d、13d、13d,设在平板部12c、13c的两侧;一对导引槽部12e、12e、13e、13e,同样地设在两侧部12d、12d、13d、13d的内侧;一对安装板部12f、12f、13f、13f,同样地设在两侧部12d、12d、13d、13d外侧且朝向外方向,且具有安装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安装孔12n、12n、13n、13n;卡止部12g、13g,设在壁厚部12a、13a的上缘部;安装孔12h、13h,设在卡止部12g、13g的下侧;一对固定片12i、12i、13i、13i,设在安装孔12h、13h的两侧;及一对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设在固定片12i、12i、13i、13i的下部且在平板部12c、13c的壁薄部12b、13b往倾斜方向斜设而成。在壁薄部12b、13b的各部侧变换设置位置设有导引片12k、13k,且在导引片12k、13k的前端部设有安装孔12l、13l。

进一步地,在各导引槽部12e、12e、13e、13e的缘部设有半圆形状的卡止凹部12m、12m、13m、13m,同时尤其如图6~8、图10~12及图20所示,在各导引槽部12e、12e、13e、13e中收纳有由滑动性佳的材料所构成且设有第一槽部37e、37e及第二槽部37f、37f且剖面呈ㄈ字形状的第一滑动促进构件37a、37a及第二滑动促进构件37b、37b,卡止突起部37c、37c、37d、37d卡止在设在导引槽部12e、12e、13e、13e的卡止凹部12m、12m、13m、13m(在图14示出)。且,设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的壁薄部12b、13b的导引片12k、13k,尤其如图6所示,分别设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的相反侧。

如上述,保持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第一支撑构件10及第二支撑构件11由以下构件所构成: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及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安装成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可滑动。尤其如图6~8及图13所示,在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其两侧部分别设有导轨部16c、16c、17c、17c,尤其如图6~8所示,各导轨部16c、16c、17c、17c构成为卡合在第一滑动促进构件37a、37a及第二滑动促进构件37b、37b的第一槽部37e、37e及第二槽部37f、37f,第一滑动促进构件37a、37a及第二滑动促进构件37b、37b安装在设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两侧的各导引槽部12e、12e、13e、13e,且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半径方向分别可滑动。由于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分别安装在设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两侧的安装板部12f、12f、13f、13f,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与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一起,和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一起开合,随着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的开合动作且通过后述第一滑动机构41及第二滑动机构42,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半径方向滑动。

接着,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同步转动机构30。尤其如图10~12所示,同步转动机构30由以下构件所构成: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在各中央部分别具有第一螺杆部20及第二螺杆部22;及驱动力传达构件29,横跨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而设。

驱动力传达构件29由以下构件所构成:基盘部29a;第一支柱部29d、29d及第二支柱部29e、29e,在基盘部29a的一侧部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隔开既定间隔且直立设置各两根且共计四根,且在上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轴插孔29b、29b及第二轴插孔29c、29c;及第一导引凸部27及第二导引凸部28,从基盘部29a的另一端部往各第一螺杆部20及第二螺杆部22的方向突出设置在水平方向,且卡合在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各第一螺杆部20的第一螺杆槽20a及第二螺杆部22的第二螺杆部22a,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各第一圆形轴部21a、23a可转动且可滑动地分别插入贯通在设在各第一支柱部29d、29d及第二支柱部29e、29e的第一轴插孔29b、29b及第二轴插孔29c、29c。

接着,在同步转动机构30中,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任一转动时,通过第一导引凸部27及第二导引凸部28嵌入到驱动力传达构件29的第一螺杆部20及第二螺杆部22,另一的第一铰链轴21或第二铰链轴23同时往反方向转动,同时驱动力传达构件29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各轴方向滑动。

且,由于第一螺杆部20及第二螺杆部22分别往反方向扭转,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分别往反方向转动,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往此方向转动。

与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的转动动作一起使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分别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半径方向滑动的机构是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由第一滑动支架12侧的第一滑动机构41及第二滑动支架13侧的第二滑动机构42所构成。

第一滑动机构41由以下构件所构成: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设置成在第一铰链轴21及第一安装构件16之间与同步转动机构30的驱动力传达构件29一起可滑动;一对第一导引斜长孔31a、31a,设在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的面部;及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特别参照图10~12及图19),可滑动地卡合在第一导引斜长孔31a、31a,且设在第一滑动支架12的一侧。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将具有轴插部31b的卡合部31c插入到驱动力传达构件29的第一支柱部29d、29d之间,轴插部31b剖面呈半圆形状且卡合插通在第一铰链轴21的第一圆形轴部21a,将导引销31e、31e可滑动地卡合在设在第一安装构件16的一对导引长孔16d、16d,导引销31e、31e穿过隔开既定间隔安装在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下部的一对安装孔31d、31d。

进一步地,安装在从第一滑动支架12的一侧部延伸设置的导引片12k前端的安装孔12l的呈略t字形状的第一导引构件38可滑动地卡合在设在基座构件45一端部的第一卡合部45a的第一导引长槽45b,辅助第一滑动支架12的滑动动作。

第二滑动机构42由以下构件所构成: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设置成在第二铰链轴23及第二安装构件17之间与同步转动机构30的驱动力传达构件29一起可滑动;一对第二导引斜长孔32a、32a,设在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的面部;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可滑动地卡合在第二导引斜长孔32a、32a,且设在第二滑动支架13的一侧。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将具有轴插部32b的卡合部32c插入到驱动力传达构件29的第二支柱部29e、29e之间,轴插部32b剖面呈半圆形状且卡合插通在第二铰链轴23的第一圆形轴部23a,将导引销32e、32e可滑动地卡合在设在第二安装构件17的一对导引长孔17d、17d,导引销32e、32e穿过隔开既定间隔安装在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下部的一对安装孔32d、32d。

进一步地,安装在从第二滑动支架13的一侧部延伸设置的导引片13k前端的安装孔13l的呈略t字形状的第二导引构件39可滑动地卡合在设在基座构件45一端部的第二卡合部45c的第二导引长槽45d,辅助第二滑动支架13的滑动动作。

且,基座构件45,在两端部设有第一卡合部45a及第二卡合部45c,且第一卡合部45a及第二卡合部45c往左右方向贯通第一连结构件26a及第二连结构件26b的各基部26a及26f、驱动力传达构件29的基盘部29a及各摩擦板53、53…的基部53a、53a…的部分,且在第一卡合部45a及第二卡合部45c设有第一导引长槽45b及第二导引长槽45d,虽未充分示出,基座构件45构成为安装在上述第一滑动支架12的导引片12k的第一导引构件38卡合在第一导引长槽45b,且安装在上述第二滑动支架13的导引片13k的第二导引构件39卡合在第二导引长槽45d。

接着,说明第一铰链轴21侧的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1及第二铰链轴23侧的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2。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1及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2共有互相重叠的多个片的摩擦板53、53、53…。摩擦板53全部侧面呈略u字形状且为具有弹性的相同构造,分开在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第一圆形轴部21a、23a侧及第二圆形轴部21b、23b侧重叠多个片而成,其构造尤其如图22所示的一片,由基部53a;在基部53a两端部竖起的竖起部53b、53c;及设在竖起部53b、53c前端且附割槽的摩擦孔53d、53e所构成。通过使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第一圆形轴部21a、23a及第二圆形轴部21b、23b穿过附割槽的多个摩擦孔53d、53e,在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转动动作时在第一圆形轴部21a、23a及第二圆形轴部21b、23b的外周部之间产生摩擦力。尤其此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1及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2不限于本实施例,可采用其他各种公职构造的摩擦力矩产生机构。

接着,说明吸引机构。吸引机构,随着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的开合动作,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滑动动作时动作,且由第一壳体2侧的第一吸引机构61及第二壳体3侧的第二吸引机构62所构成。

第一吸引机构61及第二吸引机构62,尤其如图13所示,由以下构件所构成:波浪状的一对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及第二固定凸轮部17f、17f,设在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设有的各导轨部16c、16c及17c、17c的内侧;及一对第一凸轮从动件63、63及第二凸轮从动件69、69,设置成往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侧滑动推动,各第一凸轮从动件63、63及第二凸轮从动件69、69安装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安装有的第一装设构件65及第二装设构件70。

即,第一凸轮从动件63、63,尤其如图21所示,在其上下部分的长边方向设有一对插通孔63a、63a、63a、63a,同时如图6~12及图21所示,从第一装设构件65的基部65a隔开既定间隔且往左右方向伸长的各对第一导引销64a、64b及66a、66b插入贯通这些插通孔63a、63a、63a、63a,同时将由环卷在各对第一导引销64a、64b及66a、66b的压缩螺旋弹簧所构成的第一弹性构件67a、67b及第二弹性构件68a、68b弹性设置在第一装设构件65的基部65a之间,由此,第一凸轮从动件63、63构成为压接在波浪状的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波浪状的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尤其如图13所示,由凸部16g、16g及配置在凸部16g、16g两侧的第一凹部16h、16h及第二凹部16i、16i所构成,第一凸轮从动件63、63构成为从各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的各凸部16g、16g落入到各第一凹部16h、16h及第二凹部16i、16i时,发挥吸引功能。

且,第二凸轮从动件69、69,尤其如图21所示,在其上下部分的长边方向设有一对插通孔69a、69a、69a、69a,同时如图6~12及图21所示,从第二装设构件70的基部70a隔开既定间隔且往左右方向伸长的各对第二导引销71a、71b及74a、74b插入贯通这些插通孔69a、69a、69a、69a,同时将由环卷在各对第二导引销71a、71b及74a、74b的压缩螺旋弹簧所构成的第一弹性构件72a、72b及第二弹性构件73a、73b弹性设置在第二装设构件70的基部70a之间,由此,第二凸轮从动件69、69构成为压接在波浪状的第二固定凸轮部17f、17f。且,在图6~8中,符号65c及70c是安装螺丝,用来将第一装设构件65及第二装设构件70安装到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符号13h及12h与符号65b及70b是用来安装安装螺丝65c、70c的安装孔。第二装设构件70的波浪状第二固定凸轮部17f、17f,尤其如图13所示,由凸部17g、17g及配置在凸部17g、17g两侧的第一凹部17h、17h及第二凹部17i、17i所构成,第二凸轮从动件69、69构成为从各第二固定凸轮部17f、17f的各凸部17g、17g落入到各第一凹部17h、17h及第二凹部17i、17i时,发挥吸引功能。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双轴铰链装置6的动作。且,双轴铰链装置7也会进行相同的动作,因此省略重复说明。根据附图,如图1(b)、图5及图9(b)、图12所示,在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闭合状态中,通过第一滑动机构41及第二滑动机构42,安装在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位于往上方滑动的位置,且,如图5、图9(b)、及图12(a)所示,由于基座构件45在下降状态,可吸收可挠式显示板5的曲率半径的变动,同时,由于可挠式显示板5形成为u字形状且在被折叠的状态,无须担心可挠式显示板5弯折、损伤。且,在此闭合状态中,第一吸引机构61及第二吸引机构62的第一从动件63、63及第二从动件69、69落入到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及第二固定凸轮17f、17f的第一凹部16h、16h、17h、17h且保持闭合状态。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闭合状态中,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位于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件32的第一导引斜长孔31a、31a及第二导引斜长孔32a、32a的起始端部。

从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闭合状态,用手相对地打开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时,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经由驱动力传达构件29同步且开始转动,由于驱动力传达构件29从图11(b)所示的状态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轴方向左侧移动,卡合在驱动力传达构件29的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32一起往左方滑动。这么一来,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卡合在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32的各第一导引斜长孔31a、31a及第二导引斜长孔32a、32a的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一起往接近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侧的半径方向滑动,由此,在完全打开状态中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各后端部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且被打开。

在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打开180度的状态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构件10及第二支撑构件11互相为水平状态,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彼此的后端部抵接且无间隙及各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的各第一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2j、12j及第二半径方向滑动导引件13j、13j如图10(b)所示到达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32设有的第一导引斜长孔31a、31a及第二导引斜长孔32a、32a的终止端部,由此,不会再继续打开。使用者在此完全打开状态可操作、欣赏横跨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两表面而设的可挠式显示板5的大画面。

且,在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完全打开状态中,第一吸引机构61及第二吸引机构62的第一凸轮从动件63、63及第二凸轮从动件69、69的凸部63b、63b及凸部69b、69b落入到第一固定凸轮部16f、16f及第二固定凸轮部17f、17f的第二凹部16i、16i、17i、17i,将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往完全打开方向推动。

使用者观赏完打开状态的可挠式显示板5要闭合时,将打开状态的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推往闭合方向,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通过驱动力传达构件29相对地往反方向转动,由此闭合,同时可挠式显示板5也在其中央部弯折且闭合。此时通过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1及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2使第一轴方向滑动构件31及第二轴方向滑动构32往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轴方向滑动,由此,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往远离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的方向的半径方向滑动,所以可吸收可挠式显示板5的弯折时的曲率变化,同时通过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以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为支点转动,通过基座构件45被导引到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的导引片12k及13k而下降,尤其如图9(b)所示,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的各后端部远离,可挠式显示板5被折叠成侧面呈u字形状,可防止折叠可挠式显示板5时弯折、损伤。

在第一安装构件16及第二安装构件17开合时一起转动的第一铰链轴21及第二铰链轴23,通过第一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1及第二摩擦力矩产生机构52的多个摩擦板53、53…产生摩擦力矩,所以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会自由停住地(freestop)被开合。

进一步地,被开合的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通过作用在第一滑动支架12及第二滑动支架13的第一吸引机构61及第二吸引机构62,从既定打开角度及既定闭合角度往打开方向及闭合方向被推动,所以会从既定开合角度自动地进行打开或闭合动作,且在完全打开时及完全闭合时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可保持往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被推动的状态。

本发明由于上述构造,适用于横跨可开合地连结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两表面且安装有可挠式显示板的电子机器的双轴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双轴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