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6636发布日期:2020-05-08 17:5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调节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雷达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支座。



背景技术:

二维激光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距离检测装置,通过在固定角度范围发射脉冲激光并探测返回光信号来获得目标物坐标。由于现有装配及机加缺陷,导致激光雷达其出射脉冲激光与其参考平面存在夹角,若夹角大于±1°,严重影响探测目标的距离信息的准确性,导致目标距离预估偏差增加,甚至丢失目标丢失,严重影响导航精度和防撞预判,为装配了该设备的机械装置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对激光雷达角度误差和整个机加和装配误差的补偿,现有的激光雷达多采用三自由度位移平台或三点调节,前者精度高但价格昂贵、体积较大无法实现产品的量产导入,后者调节复杂,且一般调节方向与运动反向相同,在部分装配过程无法实现换功能,如无法实现在产品外侧完成对激光雷达姿态调整,另外其调节精度较低,稳定性一般,且其调节数目多,在实际生产线的装配调试过程中,调试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支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雷达调节精度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调节支座,包括:

底座;

顶盖,所述顶盖开设有第一调节槽及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深度沿所述第一调节槽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调节槽的深度沿所述第二调节槽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槽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一调节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沿所述第一调节槽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一调节驱动机构;

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调节槽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二调节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调节件沿所述第二调节槽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二调节驱动机构;以及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槽相对的第一滑动槽及与所述第二调节槽相对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调节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的第一滑块,以及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二调节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调节件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的第二滑块,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第二螺纹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调节件,所述第三调节件压持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件及所述第二调节件均为调节球,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槽口的宽度的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和/或,所述第二调节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二调节槽的槽口的宽度的变化趋势与所述第二调节槽的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压簧与所述第一螺纹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簧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一螺纹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防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调节件之间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伸出于所述第一滑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压簧与所述第二螺纹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压簧远离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二防滑槽,所述第二螺纹件插设于所述第二防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伸出于所述第二滑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三调节件为调节球,所述第三调节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与所述顶盖相接触;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之间的拉簧;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顶盖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拉簧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及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的第一插孔,所述顶盖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第二插孔;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拉簧相连且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的第一插销,以及与所述拉簧相连且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的第二插销。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弹性组件位于同一矩形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顶盖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由于具有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两个位置的变量,因此调节时覆盖范围广,实现平面全姿态的调节,不易存在调节盲区。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两个位置的变量的协同作用,并配合槽的深度逐渐变化的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相对于单一变量及平底槽,可有效保证调节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调节支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调节支座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的调节支座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顶盖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底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底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第一滑动槽;12、第二滑动槽;13、第一螺纹通孔;14、第二螺纹通孔;15、第一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7、第一定位槽;18、第一容置槽;181、第一插孔;19、第一固定孔;

2、顶盖;21、第一调节槽;22、第二调节槽;23、第二容置槽;231、第二插孔;24、第二固定孔;25、第二定位槽;

3、第一调节组件;31、第一调节件;32、第一滑块;321、第一防滑槽;33、第一螺纹件;34、第一压簧;35、第一连接柱;

4、第二调节组件;41、第二调节件;42、第二滑块;421、第二防滑槽;43、第二螺纹件;44、第二压簧;45、第二连接柱;

5、弹性组件;51、拉簧;52、第一插销;53、第二插销;

6、第三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调节支座,包括:底座1;顶盖2,顶盖2开设有第一调节槽21及第二调节槽22,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沿第一调节槽2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沿第二调节槽22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一调节组件3,第一调节组件3包括与第一调节槽21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一调节件31,以及用于带动第一调节件31沿第一调节槽21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一调节驱动机构;第二调节组件4,第二调节组件4包括与第二调节槽22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二调节件41,以及用于带动第二调节件41沿第二调节槽22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第二调节驱动机构;以及弹性组件5,弹性组件5连接于底座1与顶盖2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调节支座调节雷达安装状态的过程为:

雷达安装于顶盖2上,此时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与顶盖2接触并对顶盖2进行支撑;若位于该平面的雷达出射脉冲激光与其参考平面的夹角不在预设误差值范围内时,此时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及第二调节组件4协调作用进行调节。第一调节驱动机构带动第一调节件31沿第一调节槽21的长度方向运动,由于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沿第一调节槽21的长度方向逐渐变化,因此第一调节件31运动时,可改变顶盖2的支撑高度;第二调节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调节件41沿第二调节槽22的长度方向运动,由于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沿第二调节槽22的长度方向逐渐变化,因此第二调节件41运动时,可改变顶盖2的支撑高度。

第一调节槽2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调节槽21较长的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连线的方向;第二调节槽22的长度方向为第二调节槽22较长的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连线的方向。

由于具有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两个位置的变量,因此调节时覆盖范围广,实现平面全姿态的调节,不易存在调节盲区。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两个位置的变量的协同作用,并配合槽的深度逐渐变化的第一调节槽21和第二调节槽22,相对于单一变量及平底槽,可有效保证调节的精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开设有与第一调节槽21相对的第一滑动槽11及与第二调节槽22相对的第二滑动槽12,第一滑动槽1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13,第二滑槽12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14;第一调节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调节件31相连且位于第一滑动槽内11的第一滑块32,以及与第一螺纹通孔13螺纹连接且用于推动第一滑块32滑动的第一螺纹件33;第二调节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调节件41相连且位于第二滑动槽12内的第二滑块42,以及与第二螺纹通孔14螺纹连接且用于推动第二滑块42滑动的第二螺纹件43。

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调节时,拧动第一螺纹件33带动第一滑块32在第一滑动槽11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一调节件31在第一调节槽21内移动,由于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逐渐变化(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沿远离第一螺纹通孔13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因此第一调节件31移动时可改变顶盖2与第一调节件31接触的位置的高度。

通过第二调节组件4调节时,拧动第二螺纹件43带动第二滑块42在第二滑动槽12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在第二调节槽22内移动,由于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逐渐变化(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沿远离第二螺纹通孔14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因此第二调节件41移动时可改变顶盖2与第二调节件41接触的位置的高度。

第一螺纹件33及第二螺纹件43可均为螺钉等具有螺纹的部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调节件6,第三调节件6压持于底座1与顶盖2之间。由于具有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两个位置的变量,因此调节时覆盖范围广,结合第三调节件6,实现平面全姿态的调节(三点确定一平面,改变其中两点即可实现平面个角度的调节),不易存在调节盲区。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调节支座,包括:底座1、顶盖2、第一调节组件3、第二调节组件4、第三调节件6,以及弹性组件5。请同步参阅图3-图5,底座1开设有第一滑动槽11及第二滑动槽12,第一滑动槽11包括螺纹内壁,第二滑动槽12包括螺纹内壁;底座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11的螺纹内壁及所述第二滑动槽12的螺纹内壁相对应贯通的第一螺纹通孔13及第二螺纹通孔14。顶盖2可用于安装雷达,顶盖2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槽11相对的第一调节槽21以及与第二滑动槽12相对的第二调节槽22,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自第一螺纹通孔13沿远离第一螺纹通孔13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自第二螺纹通孔14沿远离第二螺纹孔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一调节组件3包括与第一调节槽21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一调节件31、与第一调节件31相连且位于第一滑动槽11内的第一滑块32,以及与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且用于推动第一滑块32滑动的第一螺纹件33。第二调节组件4包括与第二调节槽22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二调节件41、与第二调节件41相连且位于第二滑动槽12内的第二滑块42,以及与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且用于推动第二滑块42滑动的第二螺纹件43。第三调节件6压持于底座1与顶盖2之间。弹性组件5连接于底座1与顶盖2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调节支座调节雷达安装状态的过程为:

雷达安装于顶盖2上,此时第一调节件31、第二调节件41及第三调节件6均与顶盖2接触并对顶盖2进行支撑,且三者共同确定以平面,该平面即为雷达的安装平面;若位于该平面的雷达出射脉冲激光与其参考平面的夹角不在预设误差值范围内时,此时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第二调节组件4及第三调节球6的协调作用进行调节。

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调节时,拧动第一螺纹件33带动第一滑块32在第一滑动槽11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一调节件31在第一调节槽21内移动,由于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逐渐变化(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沿远离第一螺纹通孔13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因此第一调节件31移动时可改变顶盖2与第一调节件31接触的位置的高度。

通过第二调节组件4调节时,拧动第二螺纹件43带动第二滑块42在第二滑动槽12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在第二调节槽22内移动,由于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逐渐变化(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沿远离第二螺纹通孔14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因此第二调节件41移动时可改变顶盖2与第二调节件41接触的位置的高度。

因此第一调节组件3可通过第一调节件31改变顶盖2的位置,第二调节组件4可通过第二调节件41改变顶盖2的位置,而第三调节件6位置不变且与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共同确定对顶盖2的支持平面,因此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的位置即可改变顶盖2的各种角度的支撑姿态,进而改变雷达出射脉冲激光与其参考平面之间的夹角,使得该夹角位于预设误差范围内。

由于具有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两个位置的变量,因此调节时覆盖范围广,结合第三调节件6,实现平面全姿态的调节(三点确定一平面,改变其中两点即可实现平面个角度的调节),不易存在调节盲区。

且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两个位置的变量的协同作用,并配合槽的深度逐渐变化的第一调节槽21和第二调节槽22,相对于单一变量及平底槽,可有效保证调节的精度。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具有流畅变化的弧形表面,可与顶盖2较好的接触,其位置改变时可相对顶盖2流畅的滑动,保证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

调节方式为拧动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且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为沿其轴向运动,即以第一滑动槽11和第二滑动槽12的螺纹内壁的螺纹延伸的方向运动,并最终改变顶盖2相对于底座1的高度及倾斜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支座实现了异向调节。

当调节支座适用于机器人等机械设备时,可灵活提供调节支座的装配位置,例如在侧表面开口以供调节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即可,进而实现在设备的外侧进行调节操作,降低了调节的难度,无需将调节支座安装于最顶部或最底部以便于沿竖直方向操作来调节高度位置,提升了调节支座使用的通用性。

同时,由于调节支座实现了异向调节,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均可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调节过程中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位置的改变只会轻微调节顶盖2的高度,而不会由于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的伸入伸出运动而较大的影响调节支座整体的高度,进而实现了调节支座结构的紧凑性及微型化,该调节支座的多数部件设置,从而实现体积小且易于装配的效果。

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与底座1均为螺纹连接的方式,因此在完成调节后无需通过外部固定件将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进行锁紧,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受第一滑块32和第二滑块42施加的沿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的轴向方向的力,不会推动第一螺纹件33和第二螺纹件43移动,进而完成调节支座的自锁,进一步简化调节支座的结构并同时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均为调节球;第一调节槽2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因此当第一调节件31与第一调节槽21的内壁相接触时,也即该“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的平面与第一调节件31接触,保证第一调节件31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实现调节的稳定性以及增加调节的精度。第一调节槽21的槽口的宽度的变化趋势与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也即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自第一螺纹通孔13沿远离第一螺纹通孔13的方向逐渐增大时,第一调节槽21的槽口的宽度也逐渐增大;第一调节槽21的深度自第一螺纹通孔13沿远离第一螺纹通孔13的方向逐渐减小时,第一调节槽21的槽口的宽度也逐渐减小。第一调节槽21较长的相对的两端为其长度方向,较短的相对的两端为其宽度方向,第一调节槽21的槽口的宽度定义为其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调节槽2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二调节槽22的槽口的宽度的变化趋势与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因此当第二调节件41与第二调节槽22的内壁相接触时,也即该“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的平面与第二调节件41接触,保证第二调节件41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实现调节的稳定性以及增加调节的精度。第二调节槽22的槽口的宽度的变化趋势与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也即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沿远离第二螺纹通孔14的方向逐渐增大时,第二调节槽22的槽口的宽度也逐渐增大;第二调节槽22的深度沿远离第二螺纹通孔14的方向逐渐减小时,第二调节槽22的槽口的宽度也逐渐减小。第二调节槽22较长的相对的两端为其长度方向,较短的相对的两端为其宽度方向,第二调节槽22的槽口的宽度定义为其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调节组件3还包括位于第一滑动槽11内的第一压簧34,第一滑块32位于第一压簧34与第一螺纹件33之间。

第一压簧34可对第一滑块32及第一螺纹件33施加弹力,实现对第一弹簧的预紧,避免第一螺纹件33使用过程中松动导致雷达安装位置的改变。

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一螺纹件33的端部与第一滑块32转动连接,提升调节支座整体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滑动槽1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5,第一安装孔15与第一螺纹通孔13相对设置;第一压簧34远离第一滑块32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孔15内;第一滑块32上开设有第一防滑槽321,第一螺纹件33插设于第一防滑槽321内。

第一压簧34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5内,实现第一压簧34安装的稳定性,第一螺纹件33插设于第一滑槽内,提升第一螺纹件33与第一滑块32接触的稳定性,因此第一压簧34对第一螺纹件33施加预紧力时可平稳传递至第一螺纹件33,且主要集中于第一螺纹件33的轴线方向,保证对第一螺纹件33预紧的效果,进而提升调节支座的自锁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调节组件3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滑块32与第一调节件31之间的第一连接柱35,第一连接柱35伸出于第一滑动槽11。进而实现第一滑块32将第一调节件31伸出于第一滑动槽11并与顶盖2接触,实现上述异向调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调节组件4还包括位于第二滑动槽12内的第二压簧44,第二滑块42位于第二压簧44与第二螺纹件43之间。

第二压簧44可对第二滑块42及第二螺纹件43施加弹力,实现对第二弹簧的预紧,避免第二螺纹件43使用过程中松动导致雷达安装位置的改变。

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二螺纹件43的端部与第二滑块42转动连接,提升调节支座整体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滑动槽12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6与第二螺纹通孔14相对设置;第二压簧44远离第二滑块42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孔16内;第二滑块42上开设有第二防滑槽421,第二螺纹件43插设于第二防滑槽421内。

第二压簧44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6内,实现第二压簧44安装的稳定性,第二螺纹件43插设于第二滑槽内,提升第二螺纹件43与第二滑块42接触的稳定性,因此第二压簧44对第二螺纹件43施加预紧力时可平稳传递至第二螺纹件43,且主要集中于第二螺纹件43的轴线方向,保证对第二螺纹件43预紧的效果,进而提升调节支座的自锁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调节组件4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滑块42与第二调节件41之间的第二连接柱45,第二连接柱45伸出于第二滑动槽12。进而实现第二滑块42将第二调节件41伸出于第二滑动槽12并与顶盖2接触,实现上述异向调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及图7,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7,第三调节件6安装于第一定位槽17并与顶盖2相接触;顶盖2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一定位槽17的第二定位槽25。第一定位槽17及第二定位槽25可将第三调节件6在底座1及顶盖2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与顶盖2稳定的接触,在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位置变化过程中,第三调节件6作为支点保持不动,提升调节的稳定性及精度。第三调节件6可为调节球。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组件5包括连接于底座1与顶盖2之间的拉簧51;底座1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8,顶盖2开设有第二容置槽23;拉簧5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容置槽18及第二容置槽23内。弹性组件5用于保持底座1与顶盖2持续具有靠近的趋势,在完成调节后可保证顶盖2位置的固定不变,提升调节支座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在外部震动等环境下依然能较好的使用,例如应用于使用环境地面多变的的场合,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图8,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开设有贯穿第一容置槽18的内壁的第一插孔181,顶盖2开设有贯穿第二容置槽23的第二插孔231;弹性组件5还包括与拉簧51相连且插设于第一插孔181的第一插销52,以及与拉簧51相连且插设于第二插孔231的第二插销53。弹性组件5组装时将第一插销52插入第一插孔181并与第一拉簧51的挂钩相卡接,将第二插销53插入第二插孔231并与第二拉簧51的挂钩相卡接,即可完成弹性组件5的组装,组装方便且速率快。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组件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性组件5位于同一矩形的四个角上,也即底座1及顶盖2的四角均通过弹性组件5相连,使得底座1及顶盖2连接后更趋于一个整体,第一调节件31及第二调节件41在该“整体”内部移动并完成调节,保证调节的稳定性及精准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8,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支座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9,可为螺纹孔以便于底座1固定于机器人(也可为其他机械设备)的主体结构上;顶盖2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4,可为螺纹孔,便于雷达固定安装于顶盖2上。

可以理解的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方案可为在其他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可实现的实施方案。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