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3864发布日期:2019-12-24 20: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行星齿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详细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多个小齿轮(piniongear)、旋转自如地支承这些小齿轮的小齿轮轴(pinionshaft)、支撑这些小齿轮轴的端部的齿轮架(carrier)、及介隔在小齿轮的端面与齿轮架的侧壁之间的垫圈(washer)的行星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对于支承小齿轮的小齿轮轴,在所述小齿轮的两端通过齿轮架的侧壁来予以支撑,并且使垫圈介隔在所述小齿轮的端面与所述齿轮架的侧壁之间。

此种行星齿轮机构中,采用了垫圈相对于齿轮架的侧壁与小齿轮而滑动的结构。齿轮架一般是通过烧结而形成,因此其表面粗糙,因而有可能会对垫圈的耐久性造成影响。即,当因对小齿轮施加有大的力等而垫圈强力地接触至齿轮架的侧壁时,垫圈表面的皮膜有可能发生剥离。因此,例如考虑对垫圈实施表面处理,以提高垫圈表面的耐磨损性或耐烧融性,但一般此类表面处理非常昂贵。

另外,以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是经由预先形成在小齿轮轴内的润滑油供给通路来对小齿轮与小齿轮轴间供给润滑油,进行小齿轮轴周围的轴芯润滑,并且也通过所述小齿轮与小齿轮轴间来对垫圈供给润滑油。但是,在处于齿轮架或配置在所述齿轮架的中心孔的太阳齿轮(sungear)的旋转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无法向小齿轮与小齿轮轴间充分供给润滑油,对垫圈的润滑油供给量也不足。因此,在垫圈与齿轮架的侧壁之间,有润滑油枯竭而对行星齿轮机构的顺滑动作造成障碍的担忧。

进而,以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是将用于嵌接小齿轮轴的端部的轴孔形成在齿轮架的侧壁上,但此轴孔的穿设通常是使用钻头(drill)来进行。因此,当钻头贯穿齿轮架而穿出到所述齿轮架的相反侧时,多会在所述齿轮架的出口周边形成毛刺。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所述穿孔作业后,需要去除毛刺的毛刺处理步骤,制造耗费工夫,并且使制造成本上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7-19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能够实现配设在小齿轮的端面与齿轮架之间的垫圈的有效润滑,即使在齿轮架或太阳齿轮停止的状态下,也能够对垫圈与齿轮架的侧壁之间供给必要量的润滑油,进而,能够免除将使用钻头在齿轮架上穿孔时于齿轮架的侧壁上产生的毛刺予以去除的毛刺处理步骤。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包括:多个小齿轮11;多个小齿轮轴12,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小齿轮11;以及齿轮架13,具有一对侧壁13a、13b,所述一对侧壁13a、13b具有分别支撑所述小齿轮轴12的端部的多个轴孔13e,并且具有配置中心轴的中心孔13c、13d,多个垫圈15分别介隔在所述小齿轮11的端面11a与所述齿轮架13的侧壁13a、13b之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中,在所述齿轮架13的侧壁13a、13b的所述小齿轮11侧的面上的供所述垫圈15滑动的区域d、e内,形成朝所述小齿轮11侧开口的凹形状部16,并且形成有连通所述凹形状部16与所述中心孔13c、13d的连接通路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采用了下述结构:在齿轮架的侧壁的供垫圈滑动的区域内,形成朝小齿轮侧开口的凹形状部,并且形成有连通所述凹形状部与中心孔的连接通路,因此,伴随齿轮架或太阳齿轮的旋转而飞溅的润滑油将经由齿轮架的侧壁的连接通路而供给并积存至凹形状部中。

由此,垫圈通过贮留在凹形状部中的润滑油得到润滑,因此即使有时垫圈强力接触至齿轮架,也能够防止垫圈表面的皮膜发生剥离。因此,也能够抑制垫圈的耐久性相对下降的现象。

而且,即使在太阳齿轮或齿轮架停止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积存在凹形状部内的润滑油来润滑垫圈,因此即使不通过小齿轮与小齿轮轴间来供给润滑油,也不会在垫圈与齿轮架之间造成润滑油不足。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所述凹形状部16可为面向所述轴孔13e,且以所述轴孔13e为中心沿着其周缘而形成为环状。根据此结构,能够有效地润滑垫圈的整个周面。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所述连接通路17也可采用使所述凹形状部16侧的剖面形状缩窄得比所述中心孔13c、13d侧的剖面形状小的形状。根据此结构,能够防止贮留在所述凹形状部内的润滑油逆流向所述中心孔侧,从而能够维持润滑油积存在所述凹形状部内的状态。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所述连接通路17也可以从所述凹形状部16侧朝向所述中心孔13c、13d侧而剖面变宽的方式,使轴方向与直角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扇形形状。根据此结构,伴随太阳齿轮或齿轮架的旋转而飞溅的润滑油容易进入所述连接通路内,因此能够将润滑油从所述中心孔侧顺利地导向所述凹形状部侧。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所述凹形状部16及所述连接通路17也可以朝向所述小齿轮11侧而剖面变宽的方式,使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梯形形状。根据此结构,所述垫圈与润滑油接触的面变宽,从而能够有效地润滑所述垫圈。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当使用钻头来形成齿轮架的轴孔时,即使在所述轴孔的出口周边形成毛刺,但在轴孔的周缘形成凹形状部,且以毛刺被隐藏在凹形状部内的程度的深度而形成的情况下,毛刺的顶部不会碰到垫圈。由此,不再需要去除因所述穿孔作业而产生的毛刺,由于不需要毛刺处理步骤,因而能够相应地降低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星齿轮机构,能够对配设在小齿轮的端面与齿轮架之间的垫圈供给必要量的润滑油,即使在处于齿轮架或太阳齿轮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润滑油在垫圈与齿轮架的侧壁之间不足,进而,能够免除将使用钻头在齿轮架上穿孔时所产生的毛刺予以去除的毛刺处理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平面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架,是表示使用钻头从下方穿孔而形成轴孔时的样子,且是图2中的a-a线剖面图。

图4是将图3中由箭头b所示的圆所包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5是将图3中由箭头c所示的圆所包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6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小齿轮及小齿轮轴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1:小齿轮

11a:端面

12:小齿轮轴

12b:润滑油补充通路

13:齿轮架

13a、13b:侧壁

13c、13d:中心孔

13e:轴孔

13f:连结壁

14:齿圈

15:垫圈

15a:切口槽

16:凹形状部

17:连接通路

18:轴承

19:防脱销

20:钻头

21:毛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图。这些图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如图1及图6所示,包括作为行星齿轮的多个小齿轮11。这些小齿轮1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小齿轮轴12。这些小齿轮轴12在其两端,由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予以支撑,小齿轮11被转动自如地支承于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间。

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是形成为圆形环状的平板状,在其中央具有配置未图示的变速器的主轴(中心轴)或太阳齿轮(未图示)等的中心孔13c、中心孔13d(参照图1)。在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上,形成有供多个小齿轮轴12的端部嵌接的多个轴孔13e。而且,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通过沿轴方向延伸的多个连结壁13f而一体地连结,以形成足以内置小齿轮11的空间(参照图1)。轴孔13e与连结壁13f是绕变速器的主轴呈圆周状地交替排列。

齿轮架13的其中一个侧壁13a的外径形成得比另一个侧壁13b大,在其外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齿圈(ringgear)14(参照图1、图3及图6)。在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与小齿轮11的端面11a之间,分别介隔有多片(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片)垫圈15(参照图1及图6)。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的小齿轮11侧的面上的供垫圈15滑动的区域(图2中由符号d所示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及图3中符号e所示的区域)内,形成有朝小齿轮11侧开口的凹形状部16、及连通所述凹形状部与中心孔13c的连接通路17(参照图2~图5)。凹形状部16面向轴孔13e,且以所述轴孔为中心而沿着其周缘形成为环状。

连接通路17是以从凹形状部16侧朝向中心孔13c侧而剖面变宽的方式,将轴方向与直角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参照图2)。而且,凹形状部16及连接通路17是以朝向小齿轮11侧而剖面变宽的方式,将轴方向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参照图4)。

另外,图6中,12b是预先形成在小齿轮轴12内的润滑油补充通路,18是将小齿轮1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小齿轮轴12的轴承(bearing),19是用于将齿圈14固定于齿轮架13的侧壁13a的防脱销,15a是在垫圈15的周缘部形成有多个的切口槽。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下述结构,即:在齿轮架13的供垫圈15滑动的区域(参照图2的符号d、图3的符号e)内形成凹形状部16,并且形成有连通齿轮架13的中心孔13c与凹形状部16的连接通路17,因此伴随未图示的太阳齿轮或齿轮架13的旋转而飞散的润滑油将经由连接通路17而供给至凹形状部16。另一方面,润滑油从外部经由小齿轮轴12内的润滑油补充通路12b而供给至小齿轮11与小齿轮轴12之间,进行所谓的轴芯润滑,进而,也通过垫圈15的切口槽15a而被送往凹形状部16。另外,图6中,用箭头表示了经由连接通路17与润滑油补充通路12b的两个润滑油的流动。

由此,在凹形状部16内始终积存有润滑油,因此,通过所述凹形状部16内的润滑油,垫圈15始终得到润滑。因此,即使有时垫圈15强力接触至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也可防止垫圈15表面的皮膜发生剥离,也无在垫圈15与齿轮架13的侧壁13a、侧壁13b之间发生卡死或烧融的担忧,垫圈15的耐久性也不会相对地大幅下降。因此,也不需要在维护时更换为耐久性大的昂贵垫圈,维护成本也能够降低。

另外,当处于未图示的太阳齿轮或齿轮架13停止的状态时,即使经由小齿轮轴12内的润滑油补充通路12b而通过小齿轮11与小齿轮轴12间被送往垫圈15侧的润滑油不够充分的情况下,由于在凹形状部16内始终积存有润滑油,因此所述凹形状部内的润滑油始终润滑垫圈15,因而在垫圈15附近,润滑油也不会变得不足。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使凹形状部16面向轴孔13e,且以轴孔13e为中心而沿着其周缘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始终有效地润滑垫圈15的整个周面。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通路17设为使其凹形状部16侧的剖面形状缩窄得比其中心孔13c侧的剖面形状小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贮留在凹形状部16内的润滑油逆流向中心孔13c侧,从而能够在凹形状部16内良好地保持润滑油。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使连接通路17以从凹形状部16侧朝向中心孔13c侧而剖面变宽的方式,将轴方向与直角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由此,伴随未图示的太阳齿轮或齿轮架13的旋转而飞溅的润滑油容易进入连接通路17内,从而能够将润滑油从中心孔13c侧顺利且稳定地导向凹形状部16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凹形状部16及连接通路17以朝向小齿轮11侧而剖面变宽的方式,将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由此,垫圈15与润滑油接触的面变宽,从而能够有效地润滑所述垫圈。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用于嵌接小齿轮轴12的端部的齿轮架13的轴孔13e时,必须使用钻头20来对侧壁13a、侧壁13b进行穿孔。此时,通常,当所述钻头20贯穿侧壁13a、侧壁13b而穿出相反侧时,会在所述轴孔13e的出口周边形成毛刺21。本实施方式中,当使凹形状部16形成为毛刺21的顶部不会碰到的程度的深度时,能够将毛刺21隐藏在凹形状部16内。由此,不再需要去除因所述穿孔作业而产生的毛刺,由于不需要毛刺处理步骤,因而相应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凹形状部16的剖面是设为矩形状,但剖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而且,凹形状部16的形成数量也无特别限定,只要考虑垫圈15的大小等来适当决定即可,例如以小齿轮轴12为中心而形成多条。在形成多条凹形状部16的情况下,也可在轴孔13e的周围呈同心圆状地,例如等间隔地形成。而且,例如在拉威挪(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的情况下,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小齿轮既可为长型小齿轮(longpiniongear),也可为短型小齿轮(shortpiniongear)。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和附图所记载的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