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9300发布日期:2020-04-07 21:0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可用于去除水垢的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



背景技术:

软水控制阀是除垢中使用最最常见的一种设备,在工业和家庭中都有广泛的使用。目前市面上的软水控制阀都不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在需要使用关断功能时通常是在阀管路前端或者后端增加电磁阀或手动阀来关闭其水路,电磁阀或手动阀的使用即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增大了管路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该软水控制阀具有自带关断功能,无需添加其他关断阀门,从而简化管路连接结构并降低占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包括壳体、罐体、中心管、软化介质,壳体下端与罐体上端相连,罐体内设有软化介质,中心管下端伸入软化介质内,中心管上端伸入壳体内;

所述壳体含有壳体内腔一和壳体内腔二,壳体内腔一一侧设有活塞杆孔,壳体内腔一顶部设有废液口、流道一、流道二,壳体内腔侧壁上端设有原水入口、软水出口,壳体内腔一与活塞杆孔相对的另一侧与壳体内腔二连通,壳体内腔二顶部设有流道三,壳体内腔二底部设有再生液入口,壳体内腔一底部设有流道四、流道五、流道六,流道四、流道五均与中心管上端连通,流道六与罐体内部连通;

还包括虹吸器、格栅组件、活塞组件;

所述虹吸器设置在壳体上端,虹吸器含有混合液流道、喷射流道、喷射腔、交换液口、原液口,喷射腔一端通过喷射流道与混合液流道连通,混合液流道与流道一连通,喷射腔另一端分别与交换液口、原液口连通,交换液口与流道三连通,原液口与流道二连通;

活塞组件设置在壳体内腔一,活塞组件包括拉杆、通孔、活塞体一、凹槽一、活塞体二、凹槽二,活塞体一一端与拉杆一端相连,拉杆另一端穿过活塞杆孔,活塞体一上设有通孔,通孔沿轴向方向贯穿活塞体一,活塞体一外圆面设有凹槽一,活塞体一另一端与活塞体二一端相连,活塞体二另一端伸入壳体内腔二,活塞体二外圆面设有凹槽二,通过拉杆可带动活塞体一和活塞体二沿轴向往复运动;

格栅组件包括密封格栅一和密封格栅二,密封格栅一设置在活塞体一与壳体内腔一内壁之间,密封格栅二设置在活塞体二于壳体内腔二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废液口位于壳体内腔一顶部远离壳体内腔二的一侧,流道一位于在废液口靠近壳体内腔二的一侧,流道二位于在流道一靠近壳体内腔二的一侧,原水入口位于流道二的正下方,软水出口位于在原水入口靠近壳体内腔二的一侧,再生液入口位于流道三靠近壳体内腔一的一侧,流道四位于软水出口靠近壳体内腔二的一侧,流道五位于原水入口和软水出口之间,流道六位于流道一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格栅一包括外圈密封垫、内圈密封垫,外圈密封垫与壳体内腔一壁紧密贴合,内圈密封垫与活塞体一外圆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格栅二包括盐阀密封垫,盐阀密封垫外圈与壳体内腔二内壁紧密贴合,盐阀密封垫内圈与活塞体二外圆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密封垫、内圈密封垫、盐阀密封垫均通过支撑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密封垫包括外圈密封垫一、外圈密封垫二、外圈密封垫三、外圈密封垫四、外圈密封垫五、外圈密封垫六、外圈密封垫七,所述内圈密封垫包括内圈密封垫一、内圈密封垫二、内圈密封垫三、内圈密封垫四、内圈密封垫五、内圈密封垫六、内圈密封垫七,外圈密封垫一、内圈密封垫一位于废液口远离壳体内腔二的一侧,外圈密封垫二、内圈密封垫二位于废液口和流道一之间,外圈密封垫三、内圈密封垫三位于流道一和流道二之间,外圈密封垫四、内圈密封垫四位于流道二和流道五之间,外圈密封垫五、内圈密封垫五位于流道五和软水出口之间,外圈密封垫六、内圈密封垫六位于软水出口和流道四之间,外圈密封垫七、内圈密封垫七位于流道四靠近壳体内腔二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盐阀密封垫包括盐阀密封垫一、盐阀密封垫二,盐阀密封垫一位于再生液入口靠近壳体内腔一的一侧,盐阀密封垫二位于再生液入口和流道三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六设有上部水流分散器。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下端设有下部水流分散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阀内部活塞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通过活塞的设计实现将软化阀的出水口、废液口、再生液吸入口的关闭,实现软化阀的切断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阀后端管路的关断,简化了管路连接,减少了添加其它阀门的比必要性,实现了阀门自身切断功能,同时为阀门的扩展使用带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虹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格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7为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反冲洗时的示意图;

图8为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反吸盐时的示意图;

图9为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关断时的示意图。

图1中:1-壳体;2-虹吸器;3-格栅组件;4-活塞组件;5-罐体;6-上部水流分散器;7-中心管;8-软化介质;9-下部水流分散器;

图2中:1-1-活塞杆孔;1-2-废液口;1-3-流道一;1-4-流道二;1-5-原水入口;1-6-壳体内腔一;1-7-软水出口;1-8-流道三;1-9-壳体内腔二;1-10-再生液入口;1-11-流道四;1-12-流道五;1-13-流道六;

图3中:2-1-混合液流道;2-2-喷射流道;2-3-喷射腔;2-4-交换液口;2-5-原液口;

图4中:4-1-拉杆;4-2-通孔;4-3-活塞体一;4-4-凹槽一;4-6-活塞体二;4-7-凹槽二;

图5中:3-1-外圈密封垫一;3-2-外圈密封垫二;3-3-外圈密封垫三;3-4-外圈密;3-5-外圈密封垫五;3-6-外圈密封垫六;3-7-外圈密封垫七;3-8-盐阀密封垫一;3-9-盐阀密封垫二;3-10-内圈密封垫七;3-11-内圈密封垫六;3-12-内圈密封垫五;3-13-内圈密封垫四;3-14-内圈密封垫三;3-15-内圈密封垫二;3-16-内圈密封垫一;3-1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包括壳体1、罐体5、中心管7、软化介质8、括虹吸器2、格栅组件3、活塞组件4。壳体1下端与罐体5上端相连,罐体5内设有软化介质8,中心管7下端伸入软化介质8内,中心管7上端伸入壳体1内。

如图2所示壳体1含有壳体内腔一1-6和壳体内腔二1-9,壳体内腔一1-6一侧设有活塞杆孔1-1,壳体内腔一1-6顶部设有废液口1-2、流道一1-3、流道二1-4,壳体内腔1-6侧壁上端设有原水入口1-5、软水出口1-7,壳体内腔一1-6与活塞杆孔1-1相对的另一侧与壳体内腔二1-9连通,壳体内腔二1-9顶部设有流道三1-8,壳体内腔二1-9底部设有再生液入口1-10,壳体内腔一1-6底部设有流道四1-11、流道五1-12、流道六1-13,流道四1-11、流道五1-12均与中心管7上端连通,流道六1-13与罐体5内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废液口1-2位于壳体内腔一1-6顶部远离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流道一1-3位于在废液口1-2靠近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流道二1-4位于在流道一1-3靠近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原水入口1-5位于流道二1-4的正下方,软水出口1-7位于在原水入口1-5靠近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再生液入口1-10位于流道三1-8靠近壳体内腔一1-6的一侧,流道四1-11位于软水出口1-7靠近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流道五1-12位于原水入口1-5和软水出口1-7之间,流道六1-13位于流道一1-3的正下方。

如图3所示,虹吸器2设置在壳体1上端,虹吸器2含有混合液流道2-1、喷射流道2-2、喷射腔2-3、交换液口2-4、原液口2-5,喷射腔2-3一端通过喷射流道2-2与混合液流道2-1连通,混合液流道2-1与流道一1-3连通,喷射腔2-3另一端分别与交换液口2-4、原液口2-5连通,交换液口2-4与流道三1-8连通,原液口2-5与流道二1-4连通。

如图4所示,活塞组件4设置在壳体内腔一1-6,活塞组件4包括拉杆4-1、通孔4-2、活塞体一4-3、凹槽一4-4、活塞体二4-6、凹槽二4-7,活塞体一4-3一端与拉杆4-1一端相连,拉杆4-1另一端穿过活塞杆孔1-1,活塞体一4-3上设有通孔4-2,通孔4-2沿轴向方向贯穿活塞体一4-3,活塞体一4-3外圆面设有凹槽一4-4,活塞体一4-3另一端与活塞体二4-6一端相连,活塞体二4-6另一端伸入壳体内腔二1-9,活塞体二4-6外圆面设有凹槽二4-7。通过拉杆4-1可带动活塞体一4-3和活塞体二4-6沿轴向往复运动。

如图5所示,格栅组件3包括密封格栅一和密封格栅二,密封格栅一设置在活塞体一4-3与壳体内腔一1-6内壁之间,密封格栅二设置在活塞体二4-6于壳体内腔二1-9内壁之间。

所述密封格栅一包括外圈密封垫、内圈密封垫,外圈密封垫与壳体内腔一1-6内壁紧密贴合,内圈密封垫与活塞体一4-3外圆面紧密贴合。所述密封格栅二包括盐阀密封垫,盐阀密封垫外圈与壳体内腔二1-9内壁紧密贴合,盐阀密封垫内圈与活塞体二4-6外圆面紧密贴合。所述外圈密封垫、内圈密封垫、盐阀密封垫均通过支撑架3-17固定。

本实施例中,外圈密封垫包括外圈密封垫一3-1、外圈密封垫二3-2、外圈密封垫三3-3、外圈密封垫四3-4、外圈密封垫五3-5、外圈密封垫六3-6、外圈密封垫七3-7,所述内圈密封垫包括内圈密封垫一3-16、内圈密封垫二3-15、内圈密封垫三3-14、内圈密封垫四3-13、内圈密封垫五3-12、内圈密封垫六3-11、内圈密封垫七3-10,外圈密封垫一3-1、内圈密封垫一3-16位于废液口1-2远离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外圈密封垫二3-2、内圈密封垫二3-15位于废液口1-2和流道一1-3之间,外圈密封垫三3-3、内圈密封垫三3-14位于流道一1-3和流道二1-4之间,外圈密封垫四3-4、内圈密封垫四3-13位于流道二1-4和流道五1-12之间,外圈密封垫五3-5、内圈密封垫五3-12位于流道五1-12和软水出口1-7之间,外圈密封垫六3-6、内圈密封垫六3-11位于软水出口1-7和流道四1-11之间,外圈密封垫七3-7、内圈密封垫七3-10位于流道四1-11靠近壳体内腔二1-9的一侧。

密封格栅二包括盐阀密封垫,盐阀密封垫外圈与壳体内腔二1-9内壁紧密贴合,盐阀密封垫内圈与活塞体二4-6外圆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盐阀密封垫包括盐阀密封垫一3-8、盐阀密封垫二3-9,盐阀密封垫一3-8位于再生液入口1-10靠近壳体内腔一1-6的一侧,盐阀密封垫二3-9位于再生液入口1-10和流道三1-8之间。

如图1所示,流道六1-13设有上部水流分散器6,中心管7下端设有下部水流分散器9,这样可以有效分散控制阀内部水流对软化介质8冲击压强。

本实用新型全关闭位软水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工作位

如图6所示,图中虚线所示水流路径,箭头所示流向,外圈密封垫一3-1、外圈密封垫二3-2、外圈密封垫三3-3、外圈密封垫四3-4、外圈密封垫五3-5、外圈密封垫六3-6、外圈密封垫七3-7和壳体内腔一1-6的内壁贴合密封,内圈密封垫一3-16、内圈密封垫二3-15与凹槽一4-4左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废液口1-2关闭。内圈密封垫四3-13、内圈密封垫五3-12与凹槽一4-4右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原水和软化水分隔开。盐阀密封垫一3-8、盐阀密封垫二3-9与凹槽二4-7右侧的活塞体二4-6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再生液入口1-10关闭。

原水从原水入口1-5进入壳体1,经过凹槽一4-4从流道六1-13穿过上部水流分散器6进入罐体5,经过软化介质8将原水软化,软化后的软水穿过下部分散器9,经过中心管7从流道四1-11进入壳体1,绕过活塞体二4-6,从软水出口1-7流出。实现了原水的软化,同时关闭了废液口1-2和再生液入口1-10,不会造成水的损耗。

反冲洗

如图7所示,内圈密封垫三3-14与凹槽一4-4左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内圈密封垫七3-10、内圈密封垫六3-11、内圈密封垫五3-12与凹槽一4-4右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盐阀密封垫一3-8、盐阀密封垫二3-9与凹槽二4-7左侧的活塞体二4-6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再生液入口1-10关闭。

原水从原水入口1-5进入壳体1,经过凹槽一4-4、流道五1-12及中心管7,穿过下部水流分散器9进入罐体5,将再生介质8上部的杂质冲出,同时将再生介质冲松散,便于下次软化时水流通过。带有杂质的液体经过上部分散器6、流道六1-13、从壳体废液口1-2流出。

吸盐位

如图8所示,内圈密封垫三3-14、内圈密封垫二3-15与凹槽一4-4左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内圈密封垫六3-11、内圈密封垫五3-12、内圈密封垫四3-13与凹槽一4-4右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盐阀密封垫一3-8与凹槽二4-7左侧的活塞体二4-6外圆面贴合密封。

原水从原水入口1-5进入壳体1,经过流道二1-4进入虹吸器2的原液口2-5,喷射腔2-3喷射产生负压,再生介质在大气压力下从壳体1的再生液入口1-10进入,经过活塞体二4-6的凹槽二4-7、流道1-8、再生液口2-4在喷射腔2-3处与原水混合,混合后的液体经过流道一1-3进入壳体1,绕过活塞体一4-3,从流道六1-13穿过上部水流分散器5进入罐体,将软化介质8恢复功能,残留再生液经过下部水流分散器9、中心管7,从流道四1-11进入壳体1,然后穿过活塞体一的通孔4-2,从废液口1-2排出壳体1。

关断位

如图9所示,内圈密封垫二3-15、内圈密封垫一3-16与凹槽一4-4左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壳体1的废液口1-2关闭。内圈密封垫六3-11、内圈密封垫五3-12与凹槽一4-4右侧的活塞体一4-3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壳体1的软水出口1-7关闭。盐阀密封垫一3-8、盐阀密封垫二3-9与凹槽二4-7右侧的活塞体二4-6外圆面贴合密封,将再生液入口1-10关闭。壳体1的废液口1-2、软水出口1-7、再生液入口1-10都关闭,从壳体1的原水入口1-8不能流出,实现软化阀的全关断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