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磁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7465发布日期:2020-03-13 06:2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磁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控制流体,特别是液体的新型电磁阀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阀(electromagneticvalve)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最常用的就是单向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磁阀主要是应用于园林方向,如花园的浇灌设备、绿植的洒水器等。现有的电磁阀结构通常包括阀座与电磁线圈,阀座内安装定磁铁、动磁铁,动磁铁通过弹簧安装在电磁线圈中并同时受到定磁铁的施力。电磁阀通过向电磁线圈内通电,从而改变动磁铁的受力,使得动磁铁移动而改变电磁阀内部的导通或断开。

但上述的市面上的电磁阀,应其结构限制其体积较大,难以缩减,从而导致应用上述电磁阀得到的产品体积较大。其次涉及的零部件较多,导致电磁阀的生产成本较高,难以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出体积更小巧、生产成本更低廉的新型电磁阀结构,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思考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磁阀结构,具有体积小巧、成本低廉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电磁阀结构,包括磁铁与阀座,所述的阀座内安装控制流体通阻的弹性垫,所述的阀座顶部安装上金属件,弹性垫连接下金属件,所述的磁铁位于上金属件、下金属件之间,所述的磁铁外周设置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正向电流使磁铁受力与下金属件接触,此时弹性垫被压固隔断阀座;电磁线圈通反向电流使磁铁反向受力后向上金属件移动离开下金属件,此时弹性垫受液压差可形变导通阀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阀座外周面两侧分别设置入水管、出水管,阀座内设置同轴设置有中管,所述的中管下端连接出水管且上端开口,所述的弹性垫覆盖在中管上端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阀座内设置有连通入水管与磁铁部分的进气孔,进气孔位于中管外周,所述的阀座内设置有连通出水管与磁铁部分的出气孔,所述的出气孔对应中管内,所述的磁铁与下金属件接触时,出气孔被阻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下金属件为直径大于中管直径的圆盘状结构,所述的下金属件设置多个倒扣穿过弹性垫,所述的进气孔、出气孔分别贯穿一个倒扣,所述的出气孔、进气孔贯穿弹性垫、下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阀座包括底座与上盖,所述的入水管、出水管、中管位于底座,所述的上盖为阶梯圆台状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磁铁安装在上盖上部,所述的电磁线圈缠绕于上盖上部外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弹性垫外圈安装在底座与上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下金属件的上表面设置有与阀座同轴的圆环件,所述的上盖内底面有由上部壁面延伸出挡环,所述的圆环件对应挡环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磁铁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电磁线圈通反向电流,磁铁将贴于上盖内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金属件、下金属件来吸引磁铁,并且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并不采用传统电磁阀中利用定磁铁、动磁铁、弹簧配合来控制。取消了弹簧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度缩减所占体积,能够实现小巧型、迷你型的电磁阀生产制造。磁铁外周设置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正向电流使磁铁受力与下金属件接触,此时弹性垫被压固隔断阀座。下金属件在受到磁铁施加给它的力,能够同步作用于弹簧垫,从而控制弹簧的状态。弹簧垫的状态直接决定了阀座是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是阻隔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减小体积、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电磁阀开关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电磁阀结构,包括磁铁1与阀座2,阀座2内安装控制流体通阻的弹性垫3,阀座2顶部安装上金属件4,弹性垫3连接下金属件5,磁铁1位于上金属件4、下金属件5之间,磁铁1外周设置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画出。电磁线圈通正向电流使磁铁1受力与下金属件5接触,此时弹性垫3被压固隔断阀座2;电磁线圈通反向电流使磁铁1反向受力后向上金属件4移动离开下金属件5,此时弹性垫3受液压差可形变导通阀座2。

阀座2外周面两侧分别设置入水管6、出水管7,阀座2内设置同轴设置有中管8,中管8下端连接出水管7且上端开口,弹性垫3覆盖在中管8上端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垫的状态决定了中管8的开口处是否打开。中管8开口处被打开则阀座2导通,中管8开口处关闭则阀座2阻隔。

阀座2内设置有连通入水管6与磁铁1部分的进气孔9,进气孔9位于中管8外周,阀座2内设置有连通出水管7与磁铁1部分的出气孔10,出气孔10对应中管8内,磁铁1与下金属件5接触时,出气孔10被阻断。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液体会充满入水管6后通过进气孔9进入弹性垫3上方,即液体是充满磁铁1外周的。而出气孔10被阻断时,液体无法进入出水管7。出气孔10未被阻断时,出水管7、入水管6之间压强差,将使得弹性垫3受力变形,即弹性垫3不再密封性覆盖于中管8的开口处。入水管6的液体通过中管8的开口处进入中管8流向出水管7。

下金属件5为直径大于中管8直径的圆盘状结构,下金属件5的结构确保了磁铁1下压在下金属件5时,弹性垫3将密封性覆盖于中管8的开口处。下金属件5设置多个倒扣11穿过弹性垫3,进气孔9、出气孔10分别贯穿一个倒扣11,出气孔10、进气孔9贯穿弹性垫3、下金属件5。多个倒扣11结构将下金属件5与弹性垫3安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中的磁铁1位于阀座2顶部时,即磁铁1不与下金属件5接触时,下金属件5是受到磁铁1给它向上的吸力的,而这个吸力也能够使得弹性垫3发生形变上移。

阀座2包括底座2b与上盖2a,出水管7、入水管6、中管8位于底座2b,上盖2a为阶梯圆台状的壳体结构,磁铁1安装在上盖2a上部,电磁线圈缠绕于上盖2a上部外周。阀座2的整体结构以适应其内部零部件的安装为主。

弹性垫3外圈安装在底座2b与上盖2a之间,为优选的结构设置。

下金属件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阀座2同轴的圆环件12,上盖2a内底面有由上部壁面延伸出挡环13,圆环件12对应挡环13设置。挡环、圆环件的设置,是壁面弹性垫3过度形变。

磁铁1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件14,弹性件14作用于出气孔10。弹性件能够确保出气孔10出被完全阻隔,完全密闭。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弹性垫3优选为橡胶垫。

电磁线圈通反向电流,磁铁1将贴于上盖2a内顶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