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管及其与中冷器出气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254发布日期:2020-05-26 17:42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连接管及其与中冷器出气管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卡车进出气管安装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管及其与中冷器出气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重型卡车发动机进出气管与中冷器进出气管之间存在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采用直角管通过2个t性卡箍固定,这种方式适用于连接各种表面较为粗糙的管口,而对于不锈钢管而言,由于其表面比较光滑,其与t型卡箍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很容易从所述t型卡箍中拔脱,而另一种连接方式则是采用双边止脱胶管通过2个沟槽卡箍固定,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在与该双边止脱胶管相连接的管口处设置止脱翻边,其中也包括发动机端的进出气管,这一要求并不适合于已经成熟的发动机,也不适合不自主研发发动机的重型卡车厂家。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31624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发动机进出气管与中冷器进出气管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胶管,t型卡箍、沟槽卡箍,其中,所述连接胶管一端为支管结构,而另一端则具有止脱翻遍,所述中冷器进出气管管口处设置有相对应的止脱翻边。该连接胶管呈直管结构的一端通过t型卡箍与发动机进出气管连接,由于所述进出气管表面较为粗糙,所以不会发生拔脱现象;而另外一端通过沟槽卡箍与同样具有止脱翻边的中冷器进出气管连接,止脱翻边由沟槽卡箍卡住,也不会由于不锈钢管与胶管之间的摩擦力不够,而导致其从胶管中拔脱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所述连接装置中的连接胶管由橡胶材料制成,从而确保了重型卡车发动机进出气管与中冷器进出管间连接的气密性。

但是由于上述的连接胶管是橡胶材料制成的,设置的止脱翻边的结构在安装时很容易出现形变,最终导致连接胶管的止脱翻边与中冷器止脱翻边连接处存在不紧密的情况,最终气密性会受到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管,具有结构简单,在与中冷器连接时气密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所述连接管本体的中间段设置有至少一圈波纹环,连接管本体靠近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止脱翻边,所述连接管本体、波纹环和第一止脱翻边一体模压成型,且所述第一止脱翻边内设置有金属加固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设置连接管本体、波纹环和第一止脱翻边一体模压成型,实现加工操作比较方便,其次在止脱翻边内设置金属加固环实现第一止脱翻边不易发生形变,进一步的能够增加与中冷器进出口的连接的紧密性,使用时密封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加固环沿径向方向截面设置为圆环状,且金属加固环的侧壁上设置有向轴心方向凹陷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方便后续与中冷器进出气口连接时卡箍的定位,卡箍不易发生移动,实现的定位准确和安装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波纹环设置为两圈,两圈所述波纹环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圈的设置起到增加连接管结构强度的作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连接管与中冷器出气管的连接结构,具有连接方便,连接处气密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接管与中冷器出气管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中冷器出气口设置有第二止脱翻边,所述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通过卡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配合卡箍进行连接,实现的连接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箍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箍内设置有朝向与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径向平行的侧壁压紧的压紧环,压紧环与卡箍间设置有弹性件,且压紧环设置于橡胶密封圈与卡箍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能够将压紧环向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的侧壁压紧,进一步的增强了橡胶密封圈与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箍的侧壁向进出气管方向延伸设置有侧边,所述弹性件为固定设置于压紧环和侧边上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向远离侧边方向的张力,从而实现将橡胶密封圈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侧边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位于同一直径上的螺纹孔,所述压紧环上转动连接有穿过螺纹孔的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安装时或者安装完成后可以调节螺柱的位置,实现压紧环位置的调节。当部分弹簧的作用减弱时,螺柱也可以起到带动压紧环移动的作用效果,保持压紧环始终与橡胶密封圈的压紧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文件中的中连接管上的第一止脱翻边内设置的金属加固环实现了对连接管的加固作用,实现连接时密封性更好;

2.在中冷器进出气管与中冷器连接时,卡箍的结构配合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实现的连接处的密封性更好,长时间使用也不易出现密封不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旨在表示第一止脱翻边和第二止脱翻边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连接管本体;2、波纹环;3、第一止脱翻边;4、金属加固环;5、凹槽;6、加固圈;7、中冷器出气口;71、第二止脱翻边;8、卡箍;81、橡胶密封圈;82、压紧环;83、弹性件;84、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连接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管本体1,连接管本体1的中间段设置有至少一圈波纹环2,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一圈;连接管本体1靠近两端设置有第一止脱翻边3,第一止脱翻边3内设置有金属加固环4。

如图2所示,金属加固环4径向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圆环状,且金属加固环4的侧壁上设置有向轴心方向凹陷的凹槽5。

在实现连接管的加工时,将金属加固环4和加固圈6预设于模具内,将橡胶料放置于模具内进行硫化成型,最终完成连接管的制备,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设置的第一止脱翻边3是方便连接管的一段与异型管连接,另一端与中冷器的出气管连接,连接的时候利用卡箍8箍紧,操作简单,且第一止脱翻边3内设置的金属加固环4能够进一步的起到加强的作用效果,连接管两端的第一止脱翻边3不易出现形变,连接时稳定性好,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性也比较优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波纹环2设置有两圈,在两圈的波纹环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圈6,具体的加固圈6设置为金属环。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连接管与中冷器出气管的连接结构,具体的实现连接时通过在中冷器的出气口设置第二止脱翻边71,连接管的第一止脱翻边3和中冷器出气口7上的第二止脱翻边71通过卡箍8连接,由于第一止脱翻边3的结构强度高,不易出现形变,连接点的密封性就会相对更强。

如图5所示,而进一步的为了增加连接的密封性,在卡箍8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圈81,卡箍8的侧壁向连接管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有侧边,且卡箍8内设置有与侧边平行的压紧环82,压紧环82与侧边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件83,弹性件83具体设置为弹簧,弹簧带动压紧环82朝向与第一止脱翻边3和第二止脱翻边71径向平行的侧壁压紧,且压紧环82设置于橡胶密封圈81与卡箍8之间。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调节压紧环82的位置,在卡箍8两侧的侧边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位于同一直径上的螺纹孔,压紧环82上转动连接有穿过螺纹孔的螺柱84。压紧环82与螺柱84的螺纹连接具体通过在压紧环82上设置安装孔,安装孔的开口处设置有缩口,螺柱84外径与缩口内径一致,螺柱84穿过缩口的端部设置有与缩口抵接的凸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在实现连接管与中冷器出气管连接时,将第一止脱翻边3和第二止脱翻边71对准,对准后利用卡箍8卡紧,卡紧后调节螺柱84,带动压紧环82压紧于橡胶垫片上,实现密封性的增强。

当需要实现连接管的拆装时,调节螺柱84带动压紧环82与橡胶垫片分离,此时打开卡箍8就能够将连接拆卸下来,操作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