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5954发布日期:2020-04-24 21:2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简称idc,其机房设计需结合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消防、网络、智能化等多个专业技术为一体,故而idc机房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并且能够可靠而不间断的运作,并且idc机房的环境应该满足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防雷等的要求。为了实现对idc机房的全方位监控,必须采用各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实时采集各项参数,并将采集的参数显示在智能仪表上,以便于工作人员是能够快速、准确的观测数据。

传统的智能仪表多数存在安装不便的情况,要么螺栓等固定安装器材将智能仪表固定在墙体之上,要么智能仪表则是与其他智能机器一体化设计,无法拆装、移动;另外,可拆装的智能仪表由于需要与相应的传感器进行线路连接,往往会出现线路裸露在外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清洁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安装时通过双手向内按压指压帽,使得卡箍板向内部收缩,再将智能仪表放置于安装架上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指压帽,使得卡箍板向外弹出,且卡箍于安装架的卡箍槽内;并且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两侧按压不匀速而导致的问题,设置了导轨和滑块,使得即使单侧按压指压帽时,也能够通过内部结构的互相联动使得卡箍板相向位移。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安装架内预留有用于容纳线路的过线槽,由于智能仪表的线路大多位于智能仪表的背面,故而线路可以方便的设置于过线槽内,使线路隐蔽,也防止落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包括仪表盘主体,所述仪表盘主体的背面设有卡箍板,所述卡箍板包括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所述仪表盘主体的背面两侧分别设有贯穿壳体的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且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的末端均延伸至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左按压杆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左拉伸杆一端,所述两个左拉伸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卡箍板的左侧;所述右按压杆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右拉伸杆一端,所述两个右拉伸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卡箍板的右侧;

所述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分别设置有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上滑块和下滑块;所述左按压杆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左牵引杆的一端,两个左牵引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上滑块和下滑块;所述右按压杆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右牵引杆的一端,两个右牵引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上滑块和下滑块;

所述上卡箍板和下卡箍板、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左拉伸杆和右拉伸杆、左牵引杆和右牵引杆、上导轨和下导轨均以仪表盘主体的中心轴为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仪表,只需通过双手向内按压指压帽,使得卡箍板向内部收缩,再将智能仪表放置于安装架上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指压帽,使得卡箍板向外弹出,且卡箍于安装架的卡箍槽内。

具体实现方式为,当通过指压帽推动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时,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的末端均向内移动,即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相向位移,这样的移动带动了左拉伸杆和右拉伸杆分别与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的末端铰接的那个位点的移动,使得左拉伸杆和右拉伸杆均以与卡箍板铰接的那个位点为中心点缓慢由倾斜旋转至水平,即使得上卡箍板与下卡箍板相向位移。

由于上述的实现方式在按压指压帽时,需要使得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匀速运动,才能够保证上卡箍板与下卡箍板顺利伸缩而不造成损坏,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难实现匀速按压。故而本实用新型在卡箍板上设置了导轨与滑块,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块包括上滑块和下滑块,例如,当单独按压右侧的指压帽时,右按压杆的末端向内移动,以此带动右牵引杆在滑块的作用下向导轨外侧移动,滑块移动的同时也带动左牵引杆移动,以此带动左按压杆和左拉伸杆联动。

优选的,为了避免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左拉伸杆和右拉伸杆、左牵引杆和右牵引杆在联动的过程中互相影响,它们互相位于不同的平面上且各个平面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仪表盘主体的正面设有指针式仪表盘和电子式仪表盘,还设置有若干个功能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仪表盘主体的顶部设有防尘盖。

所述防尘盖位于仪表盘主体顶部且朝向仪表盘主体的正面延伸,防尘盖不影响卡箍板的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仪表盘主体的背面的壳体内壁均设有弹性腔,所述弹性腔内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弹性腔底部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贯穿仪表盘主体壳体的同时,也垂直贯穿弹性腔及压板、弹簧。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弹性腔后,当智能仪表在安装时,放置于安装架上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指压帽,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可以自动弹出。在一次完整的按压过程中,压板可从弹性腔靠近仪表盘主体的壳体内侧的一端移动至弹性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左按压杆和右按压杆的端头均设置有指压帽,所述指压帽的外侧面为凹弧形。凹弧形的指压帽便于工作人员按压操作,防止打滑。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下两侧设有安装板,可通过螺栓贯穿安装板将安装架固定于墙体上;安装架内设有与卡箍板匹配的卡箍槽以及过线槽。

传统的智能仪表由于需要与相应的传感器进行线路连接,往往会出现线路裸露在外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清洁还会造成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仪表在安装至安装架后,由于安装架内预留有用于容纳线路的过线槽,并且智能仪表的线路大多位于仪表盘主体的背面,故而线路可以方便的设置于过线槽内,使线路隐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安装时通过双手向内按压指压帽,使得卡箍板向内部收缩,再将智能仪表放置于安装架上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指压帽,使得卡箍板向外弹出,且卡箍于安装架的卡箍槽内。

2.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两侧按压不匀速而导致的问题,设置了导轨和滑块,使得即使单侧按压指压帽时,也能够通过内部结构的互相联动使得卡箍板相向位移。

3.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设置的安装架内预留有用于容纳线路的过线槽,由于智能仪表的线路大多位于仪表盘主体的背面,故而线路可以方便的设置于过线槽内,使线路隐蔽,也防止落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主体背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主体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侧视方向示意图;

图中,1-仪表盘主体、11-指针式仪表盘、12-电子式仪表盘、2-卡箍板、21-上卡箍板、22-下卡箍板、31-左按压杆、32-右按压杆、41-左拉伸杆、42-右拉伸杆、51-上导轨、52-下导轨、61-上滑块、62-下滑块、71-左牵引杆、72-右牵引杆、8-弹性腔、81-指压帽、82-弹簧、83-压板、9-安装架、91-安装板、92-卡箍槽、93-过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仪表盘主体1,所述仪表盘主体1的背面设有卡箍板2,所述卡箍板2包括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所述仪表盘主体1的背面两侧分别设有贯穿壳体的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且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的末端均延伸至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左按压杆31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左拉伸杆41一端,所述两个左拉伸杆4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卡箍板2的左侧;所述右按压杆32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右拉伸杆42一端,所述两个右拉伸杆4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卡箍板2的右侧;

所述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左拉伸杆41和右拉伸杆42均以仪表盘主体1的中心轴为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当通过指压帽81推动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时,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的末端均向内移动,即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相向位移,这样的移动带动了左拉伸杆41和右拉伸杆42分别与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的末端铰接的那个位点的移动,使得左拉伸杆41和右拉伸杆42均以与卡箍板2铰接的那个位点为中心点缓慢由倾斜旋转至水平,即使得上卡箍板21与下卡箍板22相向位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说明。

一种智能仪表安装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仪表盘主体1,所述仪表盘主体1的背面设有卡箍板2,所述卡箍板2包括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所述仪表盘主体1的背面两侧分别设有贯穿壳体的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且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的末端均延伸至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左按压杆31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左拉伸杆41一端,所述两个左拉伸杆4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卡箍板2的左侧;所述右按压杆32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右拉伸杆42一端,所述两个右拉伸杆4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卡箍板2的右侧;

所述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分别设置有上导轨51和下导轨52,所述上导轨51和下导轨52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上滑块61和下滑块62;所述左按压杆31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左牵引杆71的一端,两个左牵引杆7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上滑块61和下滑块62;所述右按压杆32的末端分别铰接两个右牵引杆72的一端,两个右牵引杆7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上滑块61和下滑块62;

所述上卡箍板21和下卡箍板22、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左拉伸杆41和右拉伸杆42、左牵引杆71和右牵引杆72、上导轨51和下导轨52均以仪表盘主体1的中心轴为轴对称。

由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实现方式在按压指压帽81时,需要使得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匀速运动,才能够保证上卡箍板21与下卡箍22板顺利伸缩而不造成损坏,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难实现匀速按压。故而本实用新型在卡箍板2上设置了导轨与滑块,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51和下导轨52,滑块包括上滑块61和下滑块62,例如,当单独按压右侧的指压帽81时,右按压杆32的末端向内移动,以此带动右牵引杆72在滑块的作用下向导轨外侧移动,滑块移动的同时也带动左牵引杆71移动,以此带动左按压杆31和左拉伸杆41联动。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所述仪表盘主体1的背面的壳体内壁均设有弹性腔8,所述弹性腔8内设有压板83,所述压板83与弹性腔8底部之间还设有弹簧82;所述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贯穿仪表盘主体1壳体的同时,也垂直贯穿弹性腔8及压板83、弹簧82。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弹性腔8后,当智能仪表在安装时,放置于安装架9上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指压帽81,左按压杆31和右按压杆32可以自动弹出。在一次完整的按压过程中,压板83可从弹性腔8靠近仪表盘主体1的壳体内侧的一端移动至弹性腔8的底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还包括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的上下两侧设有安装板91,可通过螺栓贯穿安装板91将安装架9固定于墙体上;安装架9内设有与卡箍板2匹配的卡箍槽92以及过线槽93。

传统的智能仪表由于需要与相应的传感器进行线路连接,往往会出现线路裸露在外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清洁还会造成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仪表在安装至安装架9后,由于安装架9内预留有用于容纳线路的过线槽92,并且智能仪表的线路大多位于仪表盘主体1的背面,故而线路可以方便的设置于过线槽92内,使线路隐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