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道路跨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0479发布日期:2020-08-07 18:0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道路跨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道路跨越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46151.0公开了一种硬质输液管线道路跨越装置,包括两个支撑管;各支撑管与“几”字形硬质输液管线一侧的上下两拐角对应;“几”字形硬质输液管线顶部拐角处设有用于与支撑管活动连接的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后部装于“几”字形硬质输液管线顶部拐角处,滚轮机构前部套装于支撑管并能沿支撑管滑动;支撑管上部设有滑轮机构,下部设有手摇绞车;所述手摇绞车上的钢丝绳前端穿过滑轮机构固定于滚轮机构;支撑管底部经拉索与“几”字形硬质输液管线底部拐角相连。这种装置存在缺陷,手摇绞车和钢丝绳全部暴露在外,转动手摇绞车时可能将操作人员的衣服或者其它杂质绞入其内,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管线道路跨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动手摇绞车时可能将物品绞入其内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管线道路跨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硬质输液管线;

两个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硬质输液管线的两侧,每一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外壳组件、卷筒组件、传动组件、连接绳,所述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同轴设置,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固定管相连通;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可转动内置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同轴连接于所述卷筒、另一端可转动穿出所述壳体;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绕设于所述卷筒、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固定管的导向穿出所述第二固定管并连接于所述硬质输液管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当需要将管线从道路穿过时,将管线道路跨越装置设置在道路的预定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卷筒,卷筒将连接绳缠绕在卷筒上,此时在连接绳的力的作用下,转动管相对第二固定管滚动,使得硬质输液管线远离地面的一端向靠近第二管体的封闭端端部的方向运动,直至转动管靠近第二管体的封闭端的端部,然后固定卷筒,硬质输液管线远离地面的一端上升的过程中将待固定的管线抬高,使得管线脱离地面;当需要将管线放下时,方向转动卷筒,连接绳回放,硬质输液管线远离地面的一端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固定管的导向向下滑落,直至管线靠近地面;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卷筒、壳体、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并使得连接绳的一端绕设于卷筒、另一端依次穿过壳体、第二固定管,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卷筒的过程中,人身上的物品和其它杂质不易接触到壳体内的卷筒和连接绳,能有效防止物品卷入,且连接绳大部分位于壳体、第二固定管内,减少了其它物质与连接绳的接触,能延缓连接绳的生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管线道路跨越装置去除连接绳、羊角滑钩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图1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o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管体、连接绳、羊角滑钩、导向轮机构以及滚轮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滚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p—p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外壳组件、卷筒组件以及传动组件的三维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外壳组件、卷筒组件以及传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外壳组件、卷筒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外壳组件、卷筒组件、偏心套、摆线内齿轮、摆线外齿轮、止旋卡、第一方形锁块、第二方形锁块、固定内齿轮、固定外齿轮、固定环、固定螺母、固定盘的三维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外壳组件、卷筒组件、偏心套、摆线内齿轮、摆线外齿轮、止旋卡、第一方形锁块、第二方形锁块、固定内齿轮、固定外齿轮、固定环、固定螺母、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沿图11中q—q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r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卷筒组件、第一转轴、偏心套、摆线内齿轮、摆线外齿轮、第二方形锁块、固定内齿轮、固定外齿轮、固定环、固定螺母、转柄、固定盘的三维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卷筒组件、第一转轴、偏心套、摆线内齿轮、摆线外齿轮、第二方形锁块、固定内齿轮、固定外齿轮、固定环、固定螺母、转柄、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沿图15中s—s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5中t—t线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止旋卡和挡盖的三维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摆线内齿轮、摆线外齿轮、第二方形锁块以及固定盘的三维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摆线内齿轮、固定盘以及固定外齿轮的三维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摆线外齿轮和第二方形锁块的三维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卷筒组件、传动组件以及连接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线道路跨越装置,如图1至21所示,包括硬质输液管线1、两个升降机构2、两个导向轮机构3、两个滚轮机构4、两个支撑机构5;优选的,硬质输液管线1“几”字形。

两个升降机构2分别设置于硬质输液管线1的两侧,每一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外壳组件23、卷筒组件24、传动组件25、连接绳26,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同轴设置,外壳组件23包括壳体231,壳体231设置于第一固定管21、第二固定管22之间且与第二固定管22相连通。

优选的,第二固定管2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体221、第二管体222,第一管体221的一端沿第一固定管21的轴向连接于壳体231且与壳体231相连通,第二管体222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第二管体222的开口端同轴且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体221的另一端,第二管体222的封闭端沿轴向开设有一固定孔;连接绳2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体221并经所述固定孔穿出第二管体222。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管体221的另一端的内壁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第二管体222的一端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第二管体222同轴连接螺纹连接于第一管体221的另一端。

卷筒组件24包括卷筒241,卷筒241可转动内置于壳体231。

传动组件25包括第一转轴25a,第一转轴25a的一端同轴连接于卷筒241、另一端可转动穿出壳体231。

连接绳26的一端绕设于卷筒241、另一端沿第二固定管22的导向穿出第二固定管22并连接于硬质输液管线1。连接绳26可以为各种绳索,优选的,连接绳26为钢丝绳。

导向轮机构3与升降机构2一一对应设置,每一导向轮机构3包括第一支座31、顶轮32、u型环33,第一支座31连接于第二管体222的另一端,顶轮32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31;u型环33设置于顶轮32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侧,且u型环33的两端连接于第一支座31。

通过设置第一支座31、顶轮32、u型环33,使得连接绳26能顺利的转换滑动轨迹,连接绳26在顶轮32上滑过时,顶轮32发生转动,避免连接绳26直接与固定孔的内壁之间进行摩擦,通过设置u型环33,能对连接绳26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连接绳26从顶轮32上滑落。

滚轮机构4与升降机构2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滚轮机构4包括第二支座41、滚轮42、吊环43,第二支座41连接于硬质输液管线1,滚轮42连接于第二支座41,且滚轮42可滚动抵接于第二固定管22。

优选的,滚轮42包括固定轴421、两个挡环422、两个轴承423、转动管424,固定轴4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支座41,两个轴承423间隔设置且轴承423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固定轴421;转动管424固定套设于两个轴承423的外圈,转动管424可滚动抵接于第二固定管22;两个挡环422间隔且固定套设于转动管424。

吊环43连接于第二支座41,每一升降机构2还包括一羊角滑钩27,羊角滑钩27连接于连接绳26的另一端且挂设于吊环43。

优选的,吊环43设置于固定轴421远离第二管体222的一侧,羊角滑钩27带有保险卡。

支撑机构5与升降机构2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支撑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管51、第二支撑管52,第一支撑管5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管21铰接、另一端的内壁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第二支撑管52的一端与硬质输液管线1铰接、另一端的外壁沿轴向开设有外螺纹,第二支撑管52与硬质输液管线1的铰接处靠近硬质输液管线1的底部设置,第二支撑管5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支撑管51的另一端。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管51、第二支撑管52,能有效的对第一固定管21、硬质输液管线1的底部进行固定,防止第一固定管21、硬质输液管的底部发生相对滑动,由于第一支撑管51、第二支撑管52之间可拆卸连接,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线道路跨越装置在运输时,可以将第一支撑管51、第二支撑管52相互分开,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当需要将管线从道路穿过时,将管线道路跨越装置设置在道路的预定位置,将硬质输液管线1、第一支撑管51、第二支撑管52展开,然后通过第一转轴25a转动卷筒241,卷筒241将连接绳26缠绕在卷筒241上,此时在连接绳26的力的作用下,转动管424相对第二固定管22滚动,使得硬质输液管线1远离地面的一端向靠近第二管体222的封闭端端部的方向运动,直至转动管424靠近第二管体222的封闭端的端部,然后固定卷筒241,硬质输液管线1远离地面的一端上升的过程中将待固定的管线抬高,使得管线脱离地面;当需要将管线放下时,方向转动卷筒241,连接绳26回放,硬质输液管线1远离地面的一端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固定管22的导向向下滑落,直至管线靠近地面。

通过设置第一转轴25a、卷筒241、壳体231、第一固定管21、第一管体221、第二管体222,并使得连接绳26的一端绕设于卷筒241、另一端依次穿过壳体231、第一管体221、第二管体222,通过第一转轴25a转动卷筒241的过程中,人身上的物品和其它杂质不易接触到壳体231内的卷筒241和连接绳26,能有效防止物品卷入,且连接绳26大部分位于壳体231、第一管体221、第二管体222内,减少了其它物质与连接绳26的接触,能延缓连接绳26的生锈。

实施例二:

如图1至21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在阐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231呈圆筒形,壳体231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壳体231的外壁开设有一检修窗,外壳组件23还包括端盖232,端盖232相对壳体231的开口端设置且同轴连接于壳体231,端盖232沿壳体231的轴向开设有一第一通孔。

优选的,壳体231的另一端同轴开设有一第二通孔,端盖232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壳体231。

壳体231沿径向开设有一贯穿孔,外壳组件23还包括一挡盖233,挡盖233相对所述检修窗设置且可拆卸连接于壳体231;第一固定管21、第一管体221与所述贯穿孔同轴设置且分别设置于壳体231的两侧第一固定管21、第一管体221分别连接于壳体231。

优选的,连接绳26的另一端经所述贯穿孔穿出壳体231。

卷筒组件24还包括两个挡圈242,卷筒241可转动内置于壳体231;两个挡圈242分别设置于卷筒241的两端且分别同轴连接于卷筒241。

优选的,卷筒241同轴且可转动内置于壳体231,卷筒241的外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沿卷筒241的轴向设置。

第一转轴25a与卷筒241同轴穿过卷筒241,传动组件25还包括偏心套25b、摆线内齿轮25c、摆线外齿轮25d、止旋卡25e、第一方形锁块25f、第二方形锁块25g、固定内齿轮25h、固定外齿轮25i,偏心套25b沿第一转轴25a的轴向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25a。

优选的,第一转轴25a的一端同轴且可转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另一端可转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摆线内齿轮25c同轴且可转动套设于第一转轴25a;摆线外齿轮25d配合套装于偏心套25b,摆线外齿轮25d与摆线内齿轮25c相啮合。

优选的,摆线外齿轮25d的齿数少于摆线内齿轮25c的齿数。

进一步优选的,摆线外齿轮25d的齿数比摆线内齿轮25c的齿数少一个,摆线内齿轮25c的齿数为10个。

止旋卡25e连接于壳体231,且止旋卡25e沿第一转轴25a的径向开设有一导槽;优选的,止旋卡25e连接于挡盖233且与挡盖233一体成型。

第一方形锁块25f沿所述第一导槽的导向可滑动内置于所述第一导槽,且第一方形锁块25f沿第一转轴25a的径向开设有一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一导槽相互垂直,第二方形锁块25g沿所述第二导槽的导向可滑动内置于所述第二导槽,第二方形锁块25g连接于摆线外齿轮25d。

优选的,第二方形锁块25g与摆线外齿轮25d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槽呈方形,所述第一导槽沿第一转轴25a的径向贯穿止旋卡25e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槽为方孔,所述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的转角处均圆弧过渡。

优选的,传动组件25还包括固定环25j、固定螺母25k、转柄25l,固定环25j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25a且同轴内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固定环25j的外壁可转动抵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螺母25k同轴连接于第一转轴25a且同轴内置于所述第一通孔,转柄25l相对固定螺母25k开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转柄25l经所述盲孔配合套设于固定螺母25k,且转柄25l可沿固定螺母25k的轴向滑动。

固定外齿轮25i同轴连接于摆线内齿轮25c,固定内齿轮25h套设于固定外齿轮25i且与固定外齿轮25i相啮合,固定内齿轮25h同轴连接于卷筒241。

进一步优选的,传动组件25还包括固定盘25m,固定盘25m设置于摆线内齿轮25c与固定内齿轮25h之间,且固定盘25m的一端同轴连接于摆线内齿轮25c、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外齿轮25i,优选的,固定盘25m、摆线内齿轮25c、固定外齿轮25i一体成型。

通过设置相啮合的固定外齿轮25i、固定内齿轮25h,将摆线内齿轮25c输入的动力由固定外齿轮25i、固定内齿轮25h传递给卷筒241,由于摆线内齿轮25c、摆线外齿轮25d啮合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振动,通过设置固定外齿轮25i、固定内齿轮25h,振动由固定外齿轮25i传递给固定内齿轮25h时,由于固定内齿轮25h的限制,使得部分振动在传递的过程中减弱,避免了摆线内齿轮25c产生振动直接传递给卷筒241,避免振动影响卷筒241的卷绳。

转动转柄25l,转柄25l带动、第一转轴25a、偏心套25b转动,此时第一方形锁块25f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导向移动,第二方形锁块25g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导向移动,第一方形锁块25f、第二方形锁块25g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摆线外齿轮25d在偏心套25b、止旋卡25e、第一方形锁块25f、第二方形锁块25g、摆线内齿轮25c的共同作用下,摆线外齿轮25d沿摆线内齿轮25c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而不能自转,摆线外齿轮25d与摆线内齿轮25c之间为拨动传动,转动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只有在转动第一转轴25a的情况下摆线内齿轮25c才能转动,而摆线内齿轮25c无法通过摆线外齿轮25d带动第一转轴25a转动;摆线外齿轮25d每转动一周,摆线内齿轮25c转动一个齿,由于摆线内齿轮25c的齿数为10个,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绕绳装置具有10:1的传动比;摆线内齿轮25c转动时,通过固定盘25m带动固定外齿轮25i转动,固定外齿轮25i带动固定内齿轮25h转动,固定内齿轮25h带动卷筒241转动,转动的转筒能对连接绳26实现绕绳或者放绳;本实用新型中卷筒组件2、传动组件25均位于壳体231内,能防止雨水或者其它的杂质粘附在卷筒241或者其它零件上,也便于卷筒241等组件的润滑。

实施例三:

如图22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相同之处不在阐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管21沿径向开设有一螺纹孔,所述卷绳装置还包括一防护组件6,防护组件6包括一防护管61、紧定螺钉62,防护管61的一端可滑动插设于第一固定管21、另一端沿靠近卷筒241的方向直径不断增大,防护管61的内壁为光滑的曲面过渡,且防护管61的内壁设置有耐磨涂层,紧定螺钉62的螺纹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且抵接于防护管61的一端。

通过设置防护管61、紧定螺钉62,由于第一固定管21与壳体231的连接处不平整,连接绳26通过此处时会反复摩擦该连接处,使得连接绳26过快的损坏,还会影响第一固定管21与壳体231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防护管61,由于防护管61的内壁均为圆滑过渡,连接绳26通过防护管61的内壁时,连接绳26与防护管61的内壁之间不存在尖锐物,能有效的减少摩擦的强度,能增强连接绳26的使用寿命,且由于防护管61的内壁设置有耐磨涂层,能减少防护管61的磨损,延长防护管61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紧定螺钉62能有效的对防护管61进行固定,当防护管61需要更换时,取下紧定螺钉62,将防护管61从壳体231内取出,更换新的防滑管,然后拧紧紧定螺钉62,对新的紧定螺钉62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