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5667发布日期:2020-07-31 21:4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尾排系统管压差检测的机构一般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一般需要依靠外接器械进行封堵操作,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操作简单,同时封堵效果好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卡紧套筒、卡紧环、卡紧锁母、密封锁母和封堵,其中,所述卡紧套筒内部中空设置且两端开口,其内部用于容纳压差管;所述卡紧环套设于所述卡紧套筒的外侧面,用于卡紧所述卡紧套筒的一端;所述卡紧锁母设于所述卡紧套筒的外侧面,用于向所述卡紧套筒的一端挤压所述卡紧环;所述密封锁母从所述卡紧套筒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卡紧套筒内,用于限位并固定所述封堵;所述封堵呈圆柱状,所述封堵的一端插入所述压差管的开口端,用于将所述压差管密封。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卡紧套筒包括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的容纳套筒、连接段和弹性卡头,所述容纳套筒呈圆筒形,所述容纳套筒的上端内壁设有连接螺纹,用于连接所述密封锁母,所述连接段外侧壁上设有螺纹用于连接所述卡紧锁母,所述弹性卡头外侧面套设有所述卡紧环。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弹性卡头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且内径大小与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弹性卡头的下端设有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沿所述弹性卡头的下端周向均匀分布并沿所述弹性卡头的上端向下端方向逐渐膨胀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弹性卡头之间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径长度与所述连接段的内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且所述连接段的内径长度与所述容纳套筒的内径长度相同,所述连接段的壁厚大于所述容纳套筒的壁厚。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密封锁母包括沿轴线依次设置的把持部、连接部和封堵部,所述把持部呈圆柱形,其外周面上设有摩擦条纹,用于增大摩擦;所述连接部呈圆柱形,所述连接部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纳套筒的上端内壁设置的连接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封堵部的下端设有沿轴线向上延伸的孔,所述孔用于限位所述封堵。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封堵部的外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长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孔沿轴向深度小于所述封堵长度,所述孔的径向长度等于所述封堵的径向长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密封锁母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容纳套筒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中,所述容纳套筒和所述卡紧锁母的外周面上均设有摩擦条纹,用于增大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还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轻便灵活、使用可靠,同时可手动进行高压密封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紧套筒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锁母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压差管配合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1-卡紧套筒;11-容纳套筒;12-弹性卡头;13-连接段;14-环槽;2-卡紧环;3-卡紧锁母;4-密封锁母;41-把持部;42-连接部;4-封堵部;5-封堵;6-压差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紧套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锁母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压差管配合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该封堵机构包括卡紧套筒1、卡紧环2、卡紧锁母3、密封锁母4和封堵5。卡紧套筒1内部中空设置且两端开口,其内部用于容纳压差管6。卡紧环2套设于卡紧套筒1的外侧面,用于卡紧卡紧套筒1的一端(如图1中卡紧套筒1的左端)。卡紧锁母3设于卡紧套筒1的外侧面,用于向卡紧套筒1的一端(左端)挤压卡紧环2。密封锁母4从卡紧套筒1的另一端(如图1中卡紧套筒1的右端)穿入卡紧套筒1内,密封锁母4用于限位并固定封堵5。封堵5呈圆柱状,封堵5的一端插入压差管6的开口端(如图4中压差管6的右端),封堵5用于将压差管6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卡紧套筒1包括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的容纳套筒11、连接段13和弹性卡头12。容纳套筒11呈圆筒形,容纳套筒11的上端内壁设有连接螺纹,该练级螺纹用于连接密封锁母4。连接段13设于容纳套筒11的下端,连接段13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用于连接卡紧锁母3,于连接段13的下端设有弹性卡头12,于弹性卡头12的外侧面套设有卡紧环2。

进一步地,连接段13的壁厚大于容纳套筒11的壁厚。

更进一步地,弹性卡头12的上端与连接段13连接且弹性卡头12的内径大小与连接段13的内径大小相同。弹性卡头12的下端设有多个弹片,多个弹片沿弹性卡头12的下端周向均匀分布,多个弹片均沿弹性卡头12的上端向下端方向逐渐膨胀设置。即当卡紧环2套设于弹性卡头12的外周面时,向外膨胀设置的多个弹片与卡紧环2之间形成涨紧连接,且卡紧环2越靠近弹片的一端,涨紧连接越牢固。

进一步地,为了使弹性卡头12向外膨胀的下端更容易被卡紧环2收紧,于连接段13和弹性卡头12之间设有环槽14,环槽14内径长度与连接段13的内径长度相同。环槽14的壁厚比弹性卡头12的壁厚小至少一半,因此当卡紧环2向下运动时,弹性卡头12上端的环槽14更易受力变形,因此弹性卡头12更容易被收紧。

进一步地,为便于压差管6伸入卡紧套筒1,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段13的内径长度小于容纳套筒11的内径长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密封锁母4包括沿轴线依次设置的把持部41、连接部42和封堵部43。把持部41呈圆柱形,把持部41的外周面上设有摩擦条纹,用于增大摩擦。连接部42呈圆柱形,连接部42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容纳套筒11的上端内壁设置的连接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封堵部43的下端设有沿轴线向上延伸的孔,该孔用于限位封堵5。

即当压差管6深入卡紧套筒1内部时候,封堵5将压差管6的顶端开口密封,并且封堵5的顶端卡合在封堵部43的下端的孔内,对封堵5施加轴向力,确保封堵5将压差管6严格。

进一步地,封堵部43的外径长度小于连接部42的外径长度。

进一步地,封堵部43的下端的孔沿轴向深度小于封堵5的长度,该孔的径向长度等于封堵5的径向长度。确保孔与封堵5紧密配合的同时不影响封堵5密封压差管6。

进一步地,密封锁母4的轴向长度小于容纳套筒1的轴向长度。以确保压差管6向卡紧套筒1内部插入的深度,进一步确保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容纳套筒11和卡紧锁母3的外周面上均设有摩擦条纹,用于增大摩擦。

工作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尾排系统压差管的手动封堵机构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与压差管6配合的使用状态图,实际应用中,先将封堵机构的卡紧锁母3拧松,使卡紧套筒1的弹性卡头12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此时将压差管6从弹性卡头12的一端穿入卡紧套筒1内一定长度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穿入卡紧套筒1内的长度),手动拧紧卡紧锁母3,卡紧锁母3推动卡紧环2向下运动,直至卡紧环2将弹性卡头12的下端收紧将压差管6紧紧夹住为止,停止旋转卡紧锁母3。

紧接着,将封堵5的一端塞入密封锁母4的封堵部43的孔内,然后手持密封锁母4的把持部41沿卡紧套筒1的轴向伸入,并旋转把持部41使密封锁母4的连接部42与容纳套筒11的顶端螺纹配合,当密封锁母4向下旋转至一定距离后,封堵5的而另一端即可塞入压差管6的开口端,此时进一步向下旋转密封锁母4,直至旋转不不动,即封堵部43的下端面与压差管6的开口端上端面相贴合,此时封堵5将压差管6完全密封,则完成压差管的手动封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