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阀及天线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8834发布日期:2020-10-23 19:2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防水阀及天线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水阀及天线罩。



背景技术:

同步卫星的移动通信应用俗称“动中通”,动中通天线能够在移动期间始终高精度地对准所使用的同步通信卫星,以实时进行通信,因此动中通天线广泛地应用于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移动载体上。

动中通天线的天线罩上一般设置有用于密封天线罩的防水阀,目前常用的防水阀采用防水透气膜形成,密封性能非常好。但是防水透气膜的透气性比较差,当气温骤降或者夏天突发爆雨时,天线罩的内外气压不平衡,此时天线罩会变形而导致天线罩内部积水,天线罩内部的电路产生短路、零件被锈蚀,影响动中通天线的正常使用。另外,采用防水透气膜形成的防水阀结构十分复杂,且难以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阀透气性差导致天线罩容易变形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防水阀,包括阀体和安装于所述阀体上的阀盖,所述阀体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阀体内外的开口,所述开口上方开设有连通所述阀体内外的透气孔,所述阀体内分别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所述第一阻水件设于所述开口上方,所述第一阻水件形成有分别连通所述透气孔和所述开口的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阻水件顶部用于供水向下滑落至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阻水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上方,所述第二阻水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透气孔下方,以阻挡从所述第一通道进入的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水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阀体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止挡臂,各所述第一止挡臂自所述阀体的侧壁向下倾斜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止挡臂下端间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水件包括设于所述阀体的其中一侧壁的第二止挡臂,所述第二止挡臂自所述阀体的侧壁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止挡臂下端与所述阀体的另一侧壁间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阻水件连接于所述阀体的另一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水件包括阻挡块和连接于所述阻挡块的第三止挡臂,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阻挡块和所述第三止挡臂围合形成的“u”形空间内,所述阻挡块围设于所述透气孔下方并正对所述第一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止挡臂自所述阻挡块向背离所述透气孔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块的底壁为下凹的圆弧面,且所述阻挡块的底壁延伸至所述第三止挡臂的底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还设有第三阻水件,所述第三阻水件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下方,且与所述阀体的侧壁间隔形成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开口的第二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阻水件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设置为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上伸出有空心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连通所述透气孔,且所述连接筒用于伸入外部设备内并通过锁紧组件与外部设备锁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防水阀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分别设置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第一阻水件的第一通道分别连通透气孔和开口。当防水阀安装于天线罩时,透气孔连通天线罩,则天线罩能够依次通过透气孔、第一通道以及开口连通至外界,加强天线罩的透气性,避免天线罩内外出现气压差而导致天线罩变形。另外,第一阻水件设于开口上方并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阻水件设于第一通道上方;当外界的水从开口向上进入阀体内时,大部分的水被第一阻水件阻挡以反向通过开口向下流出,少部分水通过第一通道向上流动并被第二阻水件阻挡,此时,被第二阻水件阻挡的一部分水直接反向通过第一通道向下流出,另一部分水在继续向上流动后其动能逐渐减小,最后掉落至第一阻水件并沿第一阻水件的顶部滑落至第一通道以通过开口流出,充分避免了外界的水通过开口流动至透气孔处,保证了防水阀的防水性能。因此,当防水阀安装于天线罩时,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的设置,在提高天线罩透气性的同时,还避免了外界的水通过阀体进入天线罩内,同时保证了防水阀的防水和透气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罩,包括罩体和上述任一项的防水阀,所述防水阀固定于所述罩体上,且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罩体内。

本申请的天线罩,通过在防水阀的阀体上分别设置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第一阻水件的第一通道分别连通透气孔和开口,且透气孔连通罩体,以使得罩体与外界连通,加强罩体的透气性,避免罩体内外出现气压差而导致变形。另外,第一阻水件设于开口上方并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二阻水件设于第一通道上方,第一组水件能够阻挡从开口向上进入阀体的水,第二阻水件能够阻挡从第一通道向上流动的水,在阻挡水的同时,还可削弱水进入阀体内的动能,避免水通过透气孔进入罩体内,在提高罩体透气性的同时,还避免了外界的水通过阀体进入罩体内,保证了天线罩的透气和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阀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阀的阀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阀的阀体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阀的阀体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阀配合天线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阀体;11-开口;12-透气孔;13-第二通道;14-第三通道;15-第四通道;16-第五通道;17-内壁;18-侧壁;19-顶壁;2-阀盖;3-第一阻水件;31-第一通道;32-第一止挡臂;321-第二斜面;322-第三斜面;33-第二止挡臂;4-第二阻水件;41-阻挡块;411-圆弧面;42-第三止挡臂;421-第四斜面;422-第五斜面;5-第三阻水件;51-第一斜面;6-连接筒;7-锁紧组件;71-螺母;72-弹性垫圈;73-平垫圈;8-天线罩;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阀主要应用于外部的天线罩,实现外部的天线罩的防水和透气性能,下文实施例以天线罩为例对防水阀进行描述说明,当然,防水阀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实现防水和透气效果的结构上。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防水阀用于安装在天线罩8的一侧,防水包括阀体1和阀盖2,阀盖2通过螺钉9安装于阀体1的一侧。阀体1底部开设有开口11,该开口11连通阀体1内外。阀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12,透气孔12设于开口11的上方并连通阀体1内部和阀体1一侧的外部,当防水阀安装于天线罩8上时,透气孔12与天线罩8内部连通。阀体1内分别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第一阻水件3设于开口11上方,第一阻水件3形成有第一通道31,第一通道31为竖直通道,第一通道31正对开口11且分别连通透气孔12和开口11,以使天线罩8连通至外界,且第一阻水件3顶部能够供水向下滑落至第一通道31。第二阻水件4设于第一通道31上方,第二阻水件4至少部分设于透气孔12下方,以阻挡从第一通道31进入的水。工作时,天线罩8依次通过透气孔12、第一通道31以及开口11连通至外界,也即是天线罩8内外相互连通,保证天线罩8的透气性。当外界的水从开口11进入阀体1内时,水只能够向上流动。大部分的水从开口11向上流动时都被第一阻水件3阻挡,并在第一阻水件3的阻挡作用下反向向下从开口11流出外界;少部分的水通过第一通道31继续向上流动,这部分水在向上流动时被第二阻水件4阻挡,此时水向上流动的速度逐渐减小,被第二阻水件4阻挡后的一部分水直接反向向下通过第一通道31流动至开口11处,被第二阻水件4阻挡后的另一部分水会在冲撞第二阻水件4后发生扩散,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且流动至第一阻水件3顶部,最后沿着第一阻水件3的顶部滑落至第一通道31以通过开口11流出外界。因此,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的相互作用,能够完好地阻挡从开口11处向上流动的水,加强防水阀的防水性能,以实现天线罩8更好的防水作用。

具体地,该防水阀主要应用于车载动中通天线的天线罩8上,用于解决洗车时水进入天线罩8内的问题。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该防水阀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天线罩8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设置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第一阻水件3的第一通道31分别连通透气孔12和开口11,当防水阀安装于天线罩8时,透气孔12连通天线罩8,则天线罩8能够依次通过透气孔12、第一通道31以及开口11连通至外界,加强天线罩8的透气性,避免天线罩8内外出现气压差而导致天线罩8变形。另外,第一阻水件3设于开口11上方并形成有第一通道31,第二阻水件4设于第一通道31上方;当外界的水从开口11向上进入阀体1内时,大部分的水被第一阻水件3阻挡以反向通过开口11向下流出,少部分水通过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并被第二阻水件4阻挡,此时,被第二阻水件4阻挡的一部分水直接反向通过第一通道31向下流出,被第二阻水件4阻挡的另一部分水在继续向上流动后其动能逐渐减小,最后掉落至第一阻水件3并沿第一阻水件3的顶部滑落至第一通道31以通过开口11流出,充分避免了外界的水通过开口11流动至透气孔12处,保证了防水阀的防水性能。因此,当防水阀安装于天线罩8时,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的设置,在提高天线罩8透气性的同时,还避免了外界的水通过阀体1进入天线罩8内,同时保证了防水阀的防水和透气性能,且防水阀上无需设置防水透气膜则可实现防水和透气功能,避免防水透气膜的设置导致天线罩8内外气压差的问题。另外,阀体1上仅设置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整体结构十分简单,且制造成本低。

其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阀体1具有内壁17、顶壁19和相对的两侧壁18。具体地,内壁17正对阀盖2并分别连接于顶壁19和两侧壁18,透气孔12开设于内壁17上;顶壁19与开口11正对设置,且顶壁1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侧壁18;两侧壁18相对设置,且间隔形成上述开口11。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均设于内壁17上,且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均抵紧于内壁17和阀盖2之间,避免水从第一阻水件3和内壁17之间的间隙或从第一阻水件3和阀盖2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至透气孔12内,也可同时避免水从第二阻水件4和内壁17之间的间隙或从第二阻水件4和阀盖2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至透气孔12内。

其中,第一通道31连通开口11,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间隔设置,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间隔形成第四通道15,第四通道15连通第一通道31。第二阻水件4与阀体1的侧壁18间隔设置,并与阀体1的侧壁18间隔形成第三通道14,第三通道14连通第四通道15。第二阻水件4与阀体1的顶壁19间隔设置,第三通道14通过第二阻水件4和阀体1顶壁19之间的间隔连通透气孔12,从而使得第一通道31依次通过第四通道15、第三通道14以及第二阻水件4和阀体1的顶壁19之间的间隔实现与透气孔12的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阀体1具有顶壁19和相对的两侧壁18,顶壁19连接于两侧壁18。第一阻水件3包括两第一止挡臂32,两第一止挡臂32分别设于阀体1相对的两侧壁18上。各第一止挡臂32自阀体1的侧壁18向下倾斜延伸设置,也即是两第一止挡部32相向倾斜延伸设置。两第一止挡臂32间隔设置,且两第一止挡臂32的下端间隔形成上述第一通道31。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阻水件3可以设置为“v”止挡臂,“v”止挡臂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阀体1的两侧壁18,且在“v”止挡臂的底部开设通孔,该通孔为第一通道31并分别连通透气孔12和开口1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臂32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则第一止挡臂32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为第二斜面321和第三斜面322,则第二斜面321和第三斜面322均设置为向下倾斜延伸。当外界的水从开口11向上流动时,大部分的水会冲撞第三斜面322以被第三斜面322阻挡;第三斜面322的倾斜设置能够减小水对第一止挡臂32的冲撞力,且此时部分水会在冲撞第三斜面322后沿着第三斜面322逐渐向下流动,以流动至开口11外。当水从第一通道31冲撞第二阻水件4时,部分水会在第二阻水件4的阻挡下扩散,此时这部分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二斜面321,并能够沿着第二斜面321逐渐向下流动至第一通道31;第二斜面321的设置能够减小水向下流动时对第一止挡臂32的冲撞力,且还为水向下流动提供导向作用,引导水流动至第一通道31。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阻水件3包括设于阀体1的其中一侧壁18的第二止挡臂33,第二止挡臂33自阀体1的侧壁18向下倾斜设置,且第二止挡臂33下端与阀体1的另一侧壁18间隔形成上述第一通道31。第二阻水件4设于第一通道31上方,能够阻挡从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的水,且第二止挡臂33设于阀体1的其中一侧壁18上,第一通道31为第二止挡臂33与阀体1的另一侧壁18间隔形成,那么为了避免从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后避开第二阻水件4而继续向上流动,第二阻水件4连接于阀体1的另一侧壁18,避免水能够沿第二阻水件4和阀体的另一侧壁18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二阻水件4包括阻挡块41和连接于阻挡块41的第三止挡臂42。透气孔12设于阻挡块41和第三止挡臂4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从而使得第二阻水件4能够全方位地阻挡从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的水。其中,阻挡块41和第三止挡臂42围合形成的空间为“u”形空间,具体为,阻挡块41围设于透气孔12下方并正对第一通道31,且阻挡块41设于第一通道31上方,第三止挡臂42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三止挡臂42分别连接于阻挡块41的相对两端,并设于第一止挡臂32的上方,且第三止挡臂42一端连接于阻挡块41上端,从而使得两个第三止挡臂42能够分别围设于透气孔12的相对两侧。因此,阻挡块41和第三止挡臂42的设计,加强其对从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的水的阻挡范围,且使得外界的水只能够从开口11向上流动至透气孔12的上方,再向下流动至透气孔12内,难度非常大,加强了防水阀的防水效果。并且,阻挡块41和第三止挡臂42围合形成的“u”形空间的侧壁为竖直延伸设置,在保证透气孔12与外界连通的基础上,增大了“u”形空间的高度,也即是增大了第三止挡臂42顶端和透气孔12的高度差,提高外界的水进入透气孔12的难度;另外,在继续提高第三止挡臂42和透气孔12的高度差时,“u”形空间的形状不变,那么仅仅是“u”形空间的侧壁的高度增大了,此时则没有减小“u”形空间的开口,从而保证了透气孔12和外界的连通。

其中,两个第三止挡臂42分别与阀体1的相对两侧壁18间隔形成上述第三通道14,各第三止挡臂42的顶端与阀体1的顶壁19间隔设置。

可选地,请参阅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止挡臂33设于阀体1的其中一个侧壁18上,且与阀体1的另一个侧壁18间隔形成第一通道31。阻挡块41一端连接于阀体1的另一个侧壁18,第三止挡臂42连接于阻挡块41的另一端的顶部,且第三止挡臂42的另一端与阀体1的其中一个侧壁18间隔形成上述第三通道14。透气孔12设于阻挡块41、第三止挡臂42以及阀体1的另一个侧壁18围合形成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三止挡臂42自阻挡块41的一端向背离透气孔12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也即是第三止挡臂42背离透气孔12并朝向阀体1的侧壁18倾斜设置,而第一止挡臂32正好是自阀体1的侧壁18向下倾斜,则设于透气孔12同一侧的第三止挡臂42及其相邻的第一止挡臂32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三止挡臂42的下端与阀体1的侧壁18形成竖直设置的第三通道14,第三通道14分别连通透气孔12和第四通道15。第三止挡臂42的顶壁和底壁分别为第四斜面421和第五斜面422,第四斜面421和第五斜面422均设置为向下倾斜延伸,且阻挡块41的底壁连接于第五斜面422。当开口11处的水通过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时,大部分水能够直接冲撞阻挡块41并被阻挡块41阻挡,被阻挡块41阻挡的一部分水能够直接反向向下流动至第一通道31,被阻挡块41阻挡的另一部分水在阻挡块41的阻挡作用下向外扩散并冲撞第四斜面421,第四斜面421向下倾斜的设置,能够阻挡被阻挡块41阻挡后扩散的水,并减小水对第三止挡臂42的冲撞力,此时水能够沿着第四斜面421逐渐向下流动并流动至第一止挡臂32的第二斜面321。

具体地,根据第一止挡臂32的向下倾斜设置的趋势。则第四通道15设置为向下倾斜设置。当开口11的水通过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时,部分水不被阻挡块41和第三止挡臂42阻挡,而是直接通过第四通道15倾斜向上流动,这部分水通过第四通道15后还需要通过竖直的第三通道14,且这部分水在进入透气孔12之前,还需要沿着第三止挡臂42的第四斜面421倾斜向上流动,且第四斜面421的倾斜方向与第四通道15相反,则水从第一通道31流动至透气孔12之前,需要至少转变三个方向。由于外界的水从开口11向上流动时,是被外界赋予了瞬间的动能,这部分水从第一通道31需要至少通过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通道才能够进入透气孔12中,水在向上流动或转变方向时的动能会逐渐减小,在靠近透气孔12之前已经减为0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此时,动能减小为0的水有部分向下时沿着第三止挡臂42的第四斜面421向下流动至第一止挡臂32,另一部分会在第三通道14中反向向下流动至第一止挡臂32。

具体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第三止挡臂42的顶端的高度大于透气孔12顶端的高度,也即是第三止挡臂42靠近透气孔12的一端的高度大于透气孔12的高度,则外界进入的水需沿着第四斜面421向上流动至第三止挡臂42顶端的上方才可达到透气孔12的上方,以进入到透气孔12内,因此第三止挡臂42的高度设计也增大了水进入透气孔12内的难度,使得水在向上流动至第三止挡臂42顶端的上方之前的动能就减为0而无法进入透气孔12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阻挡块41的底壁设置为下凹的圆弧面411,且阻挡块41的底壁延伸至第三止挡臂42的底壁,也即是圆弧面411一端连接于第三止挡臂42的第五斜面422。阻挡块41底壁的圆弧面411的设置,能够减小水在冲撞阻挡块41时的冲撞力,且水冲撞阻挡块41的底壁时能够沿着圆弧面411向第五斜面422延伸,以使这部分水在第五斜面422的阻挡下沿着第五斜面422向下流动。因此,阻挡块41的圆弧状的底壁和第三止挡臂42的第五斜面422的设置,都是为了给水向下流提供的导向作用,以使水能够最终沿着第五斜面422向下流动至第一止挡臂32的第二斜面321,并沿着第二斜面321流动至第一通道31,避免水进入透气孔1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阀体1内还设有第三阻水件5,第三阻水件5设于第一通道31的下方并设于开口11的上方,且第三阻水件5与阀体1的侧壁18间隔形成竖直的第二通道13,第二通道13分别连通第一通道31和开口11。这里,第三阻水件5与第一阻水件3间隔设置并间隔形成第五通道16,第五通道16连通第二通道13和第一通道31,以使第二通道13连通第一通道31。当外界的水通过开口11向上流动时,一部分水被第三阻水件5阻挡,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二通道13向上流动;通过第二通道13向上流动的水中的大部分直接向上冲撞第一止挡臂32,并被第一止挡臂32止挡且沿着第三斜面322向下流动,少部分水的方向发生改变以依次通过第五通道16和第一通道31并向上流动,此时水的速度在逐渐减小,再通过第二阻水件4的作用能够使得这部分水最后向下流动至第一止挡臂32的第二斜面321上。因此,第三阻水件5的设置,加大了开口11处向上流动的水通过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的难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阻挡块41连接于阀体1的另一个侧壁18,第三阻水件5连接于阀体1的该侧壁18。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三阻水件5设于开口11上方,且第三阻水件5的底部与开口11相邻,缩短第三阻水件5与开口11的距离,以缩短从开口11向上流动的水流到第三阻水件5底部的距离,从而使得从开口11向上流动的水在向上的瞬间就直接被第三阻水件5阻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三阻水件5上设有第一斜面51,第一斜面51设置为向下延伸,具体为第三阻水件5的顶部正对第一通道31,第一斜面51自第三阻水件5的顶部向下倾斜设置。当从第二通道13向上流动的水冲撞第一止挡臂32时,水沿着第一止挡臂32的第三斜面322向下流动,并会直接流动至第一斜面51上并沿着第一斜面51流回第二通道13,避免第三阻水件5顶部积水,且还能为水向下流出提供导向作用。

以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水件3、第二阻水件4以及第三阻水件5可设置为连接于阀体1上;也可以设置为第一阻水件3、第二阻水件4以及第三阻水件5一体成型于阀体1上,能够减小防水阀的成型成本,且可加强第一阻水件3、第二阻水件4以及第三阻水件5的阻水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5以及图6,阀体1一侧伸出有空心的连接筒6,连接筒6连通透气孔12与外部。当防水阀安装于天线罩8时,连接筒6伸入天线罩8内以使天线罩8与阀体1内部连通,此时阀体1一侧抵紧于天线罩8的外壁,连接筒6通过锁紧组件7与天线罩8锁紧连接,从而实现防水阀与天线罩8的锁紧连接。

其中,连接筒6通过伸入天线罩8内实现天线罩8与透气孔12连通,从而实现天线罩8内外连通,无需设置防水透气膜,降低成本,且阀体1与阀盖2连接后,直接通过将连接筒6伸入天线罩8内并通过锁紧组件7锁紧,即可实现防水阀的安装,拆卸十分简单。

具体地,连接筒6可设置为一体成型于阀体1上的结构,加强阀体1和天线罩8的连接强度,且加强阀体1内的密封。

具体地,锁紧组件7包括螺母71、弹性垫圈72以及平垫圈73,当连接筒6伸入天线罩8内,连接筒6上依次套设有平垫圈73及弹性垫圈72,再通过螺母71进行锁紧。平垫圈73及弹性垫圈72的设置,加强连接筒6和天线罩8的连接强度,且还加强了天线罩8的密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罩,包括罩体和防水阀,防水阀固定于罩体上,以使透气孔12连通罩体内。其中,这里的罩体指的是上述实施例所示出的天线罩8,防水阀采用上述实施例示出的防水阀,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罩,可以设置为车载动中通天线的天线罩,也可以设置为船载动中通天线的天线罩,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天线的天线罩。

本申请的天线罩,通过在防水阀的阀体1上分别设置第一阻水件3和第二阻水件4,第一阻水件3的第一通道31分别连通透气孔12和开口11,且透气孔12连通罩体,以使罩体与外界连通,加强罩体的透气性,避免罩体内外出现气压差而导致变形。另外,第一阻水件3设于开口11上方并形成有第一通道31,第二阻水件4设于第一通道31上方,第一组水件能够阻挡从开口11向上进入阀体1的水,第二阻水件4能够阻挡从第一通道31向上流动的水,在阻挡水的同时,还可削弱水进入阀体1内的动能,避免水通过透气孔12进入罩体内,在提高罩体透气性的同时,还避免了外界的水通过阀体1进入罩体内,保证了天线罩8的透气和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