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压软管联接件的配件固定装置、工程机械以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47329发布日期:2021-01-05 21:0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用于液压软管联接件的配件固定装置、工程机械以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件固定装置,所述配件固定装置用于促进特别地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软管联接件的组装和固定。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工程机械,特别地地面或垃圾场压实机或者路面摊铺机。最后,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工程机械的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组装复杂的液压系统(比如通常在工程机械中发现的那些)时,比如液压泵、液压致动器、尤其是液压马达和/或液压缸的液压构件必须定期地经由软管或管道在机械上的各个位置处连接至彼此,例如以按流体传导方式将液压泵连接至液压致动器。这通常涉及连接机械零件,所述机械零件在运行期间可能相对于彼此运动。例如,对于铰接式工程机械的前后载架和/或对于设置于可相对于机架调节的装置(比如可以相对于机架降低的铣刨鼓,挖掘机的吊臂,路面摊铺机的摊铺刮板,垃圾场压实机或土壤压实机的叶片,等等)上的元件,通常是这种情况。通常至少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柔性液压软管来特别地跨过可相对于彼此调节的单元连接液压构件。由于它们的固有的柔性,它们还适合于连接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机械零件。

当使用这样的软管连接部、特别地柔性软管连接部时,相应的软管至相应的液压构件、至另一个液压软管等等的连接点通常是有问题的。例如由于制造过程期间的糟糕的处理,这些连接点或接合点通常是发生泄漏的原因。为了在液压系统中具有尽可能少的潜在的泄漏点,因此通常使用尽可能连续的并且因此相对长的液压软管,所述液压软管通常必须在机械中或在机械上以较长的距离安装。由于空间可及性的原因,它们通常在这样的工程机械的组装过程的早期附接至预组装单元(例如驱动器或马达组件)并且因此必须作为一束重型的、仅仅略微地柔性的液压软管与预组装单元一起运动。由于通常需要大量的这样的液压软管,因此在组装期间对它们的处理是困难的且麻烦的。

另外,如果这样的长的液压软管损坏或磨损,则必须更换整个软管。一方面,这由于软管的至液压系统的相对应的连接部的可及性而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它也增加成本,因为长的液压软管的未磨损的部分也被丢弃。

液压软管通常在它们的软管端部具有用于连接或接合目的的所谓的配件。术语“配件(fitting)”在这里用来表示液压软管的软管端部处的、通常由金属制成的联接件。配件通常具有这样的一侧:在该侧,它牢固地且紧密地连接至液压软管,例如通常被按压。而且,配件通常包括另一个侧,该侧具有用于互补的配件的联接装置,所述互补的配件可以例如布置于液压系统上或另一个液压软管上。通常,配件因此形成液压软管的端部,并且提供将它以压力安全的且紧密的方式附接至另一个配件并且因此连接两个配件的可能性,以使得液压流体从液压软管通过两个配件流动至液压系统的另一个部分中或另一个液压软管中。这样的液压软管配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使用所谓的隔板或螺纹隔板连接部,它们代表液压软管的接口。隔板被设计成例如平板,双面端口被插入至所述平板中,液压软管的软管端部均可以联接至所述双面端口。为此,端口设置有螺纹和/或螺母,例如套筒螺母,以及密封件以及(如果需要的话)阀,以使得隔板整体上包括带有用于接收相应的软管端部的配件的配件接受部的保持装置。因此,隔板的端口容许将液压软管附接于两侧上,例如拧紧于两侧上,所述两侧经由端口处于流动连接。结果,否则将非常长的液压软管连接件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例如从液压构件至隔板的第一部分,以及从隔板至另一个液压构件的第二部分。结果,所使用的液压软管更短并且在组装期间更易于操作。而且,可以单独地更换磨损的部分。然而,这里的问题是需要带有隔板的两个螺纹连接件,这也将每一液压管线的两个潜在的泄漏点引入系统中。而且,具有相对应的端口的这样的隔板相对较大并且因此需要大量的安装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液压系统的液压软管的组装的可能性。应当将尽可能少的潜在的泄漏点引入液压系统中,同时应当使用尽可能少的安装空间。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较短的液压软管代替连续的长的液压软管而不显著地增加泄漏的风险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通过根据本申请所限定的配件固定装置、工程机械以及方法实现这些目的。在本申请的其他方面中引用优选实施例。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配件固定装置,所述配件固定装置用于促进特别地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软管联接件的组装和固定,所述配件固定装置具有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的配件接受部,其中所述保持装置包含防旋转装置,所述防旋转装置防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围绕流动轴线旋转,其中所述配件固定装置包含轴向固定装置,所述轴向固定装置防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沿着所述流动轴线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以及所述配件接受部穿透所述保持装置,以使得第二软管端部的配件可以直接地联接至固定于所述配件接受部中的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所述流动轴线在这里指示这样的轴线:液压流体在操作期间沿着该轴线流动通过所述配件固定装置,亦即通过所连接的软管。因此,它指示在组装状态中通过所述配件固定装置的液压流体的预期的主流动方向。

通过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配件固定装置,工程机械的液压软管的第一和第二软管端部可以容易地联接在一起并且被有效地防止轴向地和径向地移动。而且,不必使用过长的液压软管来实现相对应的连接。这降低成本并且还改善对液压系统的处理。由于所述配件固定装置中的沿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的移动防护,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还可以被牢固地保持于所述配件固定装置中,特别地可以被预先组装于软管端部处,然后被插入至所述配件固定装置中并且被以固定的方式保持于那里。所述防旋转装置使得将所述第二软管端部的配件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更容易。通过这一点,所述第一和第二软管端部的配件都可以被独立于所述配件固定装置单独地预组装,然后可以直接地经由所述配件固定装置连接至彼此,以使得在两个软管端部的经由所述配件固定装置进行的流体传导连接中总共涉及仅仅一个连接点以及因此仅仅一个待密封的点。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配件接受部被构造成完全地穿透所述保持装置的开口,并且所述防旋转装置被构造成沿所述流动轴线的径向方向界定该开口的边缘,所述边缘优选地被构造成多边形的或波纹状的并且以形锁合方式接合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这样至少防止、特别地机械地阻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旋转。通过这种构造,以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防止所述软管端部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围绕所述流动轴线旋转。这有效地降低所述第一软管端部与第二软管端部之间的螺纹连接松动的风险。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轴向固定装置包含与所述保持装置一体地形成的轴向止动件,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组装状态中抵靠所述轴向止动件安放于所述配件接受部中,并且所述轴向止动件防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沿着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移动。这确保所述软管端部被特别地以形锁合方式牢固地保持于所述配件接受部中并且不会脱离。所述轴向止动件优选地被构造成所述配件接受部的沿着所述流动轴线的开口横截面的收缩部,特别地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完全地在内部包围所述配件接受部的突起,更特别地被构造成朝向所述流动轴线沿径向方向突出的突起。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轴向固定装置包含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抵靠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安放于所述配件接受部中并且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防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沿着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移动。因此,通常可以使所述轴向止动件为固定的并且特别地还可以使所述轴向止动件与所述保持装置一体地形成。然而,还存在这样的组装情况:在该些组装情况中,所述轴向止动件优选地被构造成可以被可拆卸地固定至剩余的保持装置的元件。以这种方式,可以说,可以通过组装固位装置而致动所述轴向固定装置并且通过拆卸固位装置而停用所述轴向固定装置。

此外,所述保持装置有利地包含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从所述保持装置的外部连续地延伸至所述配件接受部中,其中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可以被特别地垂直于所述流动轴线插入至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中,以使得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至少部分地接合于位于所述配件接受部中的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的保持轴环后面并且以形锁合方式沿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固定所述配件。

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可以包括可拆卸的紧固元件,特别地插入式元件,更特别地螺栓,所述可拆卸的紧固元件以形锁合方式防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沿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运动。

还有利的是,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包括两个突起,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通过所述两个突起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特别地至少围绕所述配件的圆周的一半接合。

所述保持装置优选地包含孔,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可以通过紧固装置、特别地螺钉紧固至所述孔。所述轴向止动件的可拆卸性有助于将所述软管端部组装或紧固于所述配件接受部中。

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可以被构造成所述保持装置中的沿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的凹槽。还可以设置固定保持件,所述固定保持件附接至所述保持装置并且沿所述流动轴线的方向以形锁合方式将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保持于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中。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用于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的两个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特别地沿所述流动轴线的轴向方向彼此相间隔,以防止沿流动方向的方向的移动以及逆着该流动方向的方向的移动和/或使得能够沿径向方向朝向两侧固定。这些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例如可以为穿过孔的两个承窝销或等等。

根据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既包含与所述保持装置一体地形成的轴向止动件又包含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所述轴向止动件分别防止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所述配件接受部中沿着所述流动轴线的不同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将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固定以防止沿着所述流动轴线沿两个方向移动。

所述保持装置优选地被构造成同时接收和固定多个液压软管联接件,各个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流动轴线特别地彼此平行地布置。因此,优选地以适当的多重性在所述保持装置上设置上述特征。

所述配件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保持装置,所述多个保持装置被以形锁合方式互补地构造并且可以被紧固至彼此,特别地以使得所有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流动轴线彼此平行地布置。这样,可以特别地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地集中地组合连接部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一种配件固定装置,所述配件固定装置包括有如上所述的保持装置的,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带有用于接收第二软管端部的配件的连接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特别地地面或垃圾场压实机或者路面摊铺机,所述工程机械特别地包含铰接接头并且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配件固定装置。

所述配件固定装置优选地为预组装组的、特别地驱动器预组装组的一部分。因此,预组装组为一组元件,所述一组元件在工程机械的组装的背景下被单独地预组装,然后被整体安装于剩余的工程机械中。驱动器预组装组为包括驱动马达的预组装组,所述驱动马达通常为内燃机。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工程机械、特别地如上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配件附接至第一液压软管的第一软管端;b)将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插入至配件固定装置的配件接受部中;c)将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固定以防止在所述配件固定装置的配件接受部中旋转;d)将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固定以防止相对于所述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流动轴线在所述配件固定装置的配件接受部中轴向地运动;e)将与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互补的配件附接至第二液压软管的第二软管端部;以及f)将所述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软管端部的配件。

所述方法优选地包括在第一组装组上执行步骤a)至d),在第二组装组上执行步骤e),以及通过步骤f)连接所述第一组装组和第二组装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的修改的实施例最终在于,首先生产包括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配件固定装置的预组装组,然后将所述预组装组安装于剩余的工程机械部分中,随后通过将理想地带有相对应的连接配件的第二软管端部连接至已经固定于所述保持装置中的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而产生至少一个软管连接部。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示例更详细地解释说明本发明。

在示意图中:

图1为第一工程机械、更具体地单滚筒式压路机的侧视图;

图2为第二工程机械、更具体地垃圾场压实机的侧视图;

图3为第三工程机械、更具体地路面摊铺机的侧视图;

图4示出用于执行用于生产工程机械的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方法的第一组装组和第二组装组;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侧视图(顶部)和剖视图(底部);

图6为图5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9为根据图5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分解图;

图10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1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2为根据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1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4为图11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15为根据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分解图;

图16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

图18为根据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7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20为图17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21为根据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分解图;

图22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

图24为根据图2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3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26为图23中所示的保持装置的又一个立体图;

图27为根据图2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28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在图中,相似的构件或功能上相似的构件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在每个图中未用单独的附图标记标示在图中重复的每个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地面压实的第一工程机械1,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工程机械1被构造成单滚筒式压路机。工程机械1包括两部分式机架3,其中前部部分(亦即相对于工作方向a布置于机架3的前部处的部分)以及后部部分(亦即相对于工作方向布置于机架的后部处的部分)经由铰接接头24连接至彼此。此外,压实滚筒或压路机滚筒5设置于机架3的前部部分上,并且操作员平台2和驱动马达4设置于机架3的后部部分上,经由驱动马达4供应运作和行进操作所需的、特别地驱动车轮7所需的驱动能量。

图2示出呈垃圾场压实机的形式的第二工程机械1。同样,工程机械1包括两部分式铰接机架3,其中前部部分(亦即相对于工作方向a布置于机架3的前部处的部分)以及后部部分(亦即相对于工作方向布置于机架的后部处的部分)经由铰接接头24连接至彼此。行进机构7的行进装置(其在这种情况下被构造成脚垫式鼓轮)安装于机架3上。而且,可升降的叶片6设置于机架3的前部部分上。在机架3的后部部分上设置有操作员平台2以及用于使工程机械1在地面8上运动的驱动马达4,以使得在运作操作中垃圾场压实机1可以在待压实、切碎和/或移动的废物之上沿向前方向以及逆着向前方向操纵。

图3示出第三工程机械1,所述第三工程机械1被构造成路面摊铺机。工程机械1包括布置于机架3上的操作员平台2、驱动马达4、行进装置(亦即行进机构7,其在该实施例的示例中被构造成履带式行进装置),以及接收储槽或储槽26。此外,用于压实和弄平摊铺材料的可升降的摊铺刮板27设置于工程机械1的后部端部处。

图1至3中所提到的特定类型的工程机械的清单仅仅为在这里可以考虑的工程机械的示例。本发明还涉及其它工程机械,特别地自卸卡车,更具体地为铰接式自卸卡车,履带式车,平地机,道路铣刨机,回收机,稳定器,挖掘机,轮式装载机,等等。

图4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执行用于生产工程机械(参见图1至图3)的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方法28的第一组装组34和第二组装组35。特别地,在第一组装组34中执行以下步骤:

a)将配件附接29至第一液压软管的第一软管端部11(参见图5);

b)将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插入30至配件固定装置9的配件接受部17(参见图5)中;

c)将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固定31以防止在配件固定装置9的配件接受部17(参见图5)中旋转;以及

d)将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固定32以防止相对于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流动轴线25(参见图5)在配件固定装置9的配件接受部17中轴向地运动。

在第二组装组35中,在时间和位置方面独立于步骤29至32完全地单独地执行将与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互补的配件附接36至第二液压软管的第二软管端部12(参见图5)的步骤。在执行上述步骤之后,执行将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直接地连接33至第二软管端部12的配件(参见图5)的另一个步骤,例如,当在步骤33中将通过步骤29至32获得的预组装组连接至剩余的工程机械时。图4中所示的优点在于,仅仅需要一个单独的软管连接部来在两个软管之间产生流体传导连接,并且因此仅仅存在一个待密封的连接点。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侧视图(顶部部分)以及沿着顶部的视图中的线a-a(箭头)取得的剖视图(底部部分),所述配件固定装置9用于连接工程机械(比如相对于图1至图3示例性地描述的那些)中所使用的液压软管,其中配件固定装置9用来促进液压软管联接件的组装和固定。为此目的,配件固定装置9包含保持装置10,所述保持装置10包含用来接收第一液压软管的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的配件接受部17。配件接受部17穿透保持装置10,以使得第二液压软管的第二软管端部12的配件可以直接地联接(例如拧紧)至固定于配件接受部17中的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为此目的,可以在保持装置10中设置合适的通道开口,如在例如图6至8中更详细地示出的。

保持装置10可以例如通过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至机架而固定于相应的工程机械中的固定的位置中,以便一方面使得能够实现第一软管端部或相对应的配件在保持装置10上/中的良好的可安装性,以及另一方面使得能够将第二软管端部或相对应的配件连接至第一配件。

配件固定装置9进一步包含轴向固定装置,所述轴向固定装置防止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在配件接受部17中沿着流动轴线25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轴向固定装置可以包含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抵靠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安放于配件接受部17中,并且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防止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在配件接受部17中沿着流动轴线25的方向移动。

将结合图6至8更详细地描述的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可以包含螺栓,所述螺栓以形锁合方式防止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沿流动轴线25的方向运动。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还可以包括两个突起,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通过所述两个突起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特别地至少围绕配件的圆周的一半接合。

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轴向固定装置既由与保持装置10一起形成的轴向止动件形成又由与保持装置10的基块一体地形成的轴向止动件19形成,所述轴向止动件19也防止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在配件接受部17中沿着流动轴线25的方向移动,所述方向不同于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阻碍移动的方向。

设置于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上的保持轴环16以及从保持轴环16凸起的螺纹接套15或突起被接收于保持装置10中。在螺纹接套或突起15上设置有外螺纹,设置于第二软管端部12上的螺纹固定装置14可以被拧紧至所述外螺纹上。为此目的,螺纹接套或突起15沿流动方向突出超过保持装置10的基块。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与图5有关的讨论的保持装置10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保持装置10的保持块设置有防旋转装置20,防旋转装置20防止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在配件接受部17中围绕流动轴线25旋转。通过以下事实获得防旋转装置20:配件接受部17的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在内壁上不是光滑的或者圆形的而是包含沿着流动轴线25延伸并且沿径向方向与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接合的凹槽。这相对于流动轴线25沿旋转方向实现形状锁合,以使得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在保持装置中不能围绕流动轴线25旋转。

如在这里可以进一步看到的,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包括两个通孔或固定孔,呈两个销或螺栓的形式的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参见图7和图8)可以被垂直于流动轴线25插入至所述通孔或固定孔中,以产生可拆卸的轴向锁定。

图7示出图6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立体图,其中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被插入。如可以进一步看到的,两个销被插入至通孔中,以使得形成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接合于位于配件接受部17中的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的保持轴环16后面(参见图8)并且以形锁合方式沿流动轴线25的方向固定保持轴环16(参见图8)。

图8示出图6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在这里第一软管端部11和第二软管端部12被容置于保持装置10中并且被固定以使得它们不能轴向地和径向地移动。

现在,图9涉及如已经相对于图5至8讨论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分解图。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配件固定装置包括保持装置10,所述保持装置10具有在上述配件接受部17中的防旋转装置20,所述防旋转装置20同样如上所述在保持装置10中由沿流动轴线25的方向的至少一个凹槽形成;以及轴向固定装置,所述轴向固定装置具有呈垂直于流动轴线25形成于保持装置10中的两个通孔的形式的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可以被插入于所述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中。以这种方式,设置有螺纹固定装置14的第二软管端部12可以被从一侧插入至保持装置10中或被拉到保持装置10,并且第一软管端部11(在所述第一软管端部11上设置有在这里形成有六角形外周的保持轴环16以及设置有外螺纹的突起或螺纹接套15)可以被从相对的侧插入至保持装置10中。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两个配件中的仅仅一个(亦即第一软管端部的配件)被固定于保持装置10中。第一和第二配件可以被单独地安装于软管端部上,然后直接地连接至彼此。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形成于配件接受部17中的一体式轴向止动件19,所述一体式轴向止动件19在其中插入有第二软管端部12的入口开口处为环形的,从而减小配件接受部17的在入口开口处的直径。

图10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立体图,所述配件固定装置9基于图5至9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基本结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装置10被构造成同时接收和固定多个液压软管联接件,各个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流动轴线25彼此平行地布置。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第一软管端部11和三个第二软管端部12可以在保持装置10中联接在一起。此外,在这里设置两个保持装置10,它们被以形锁合方式互补地构造,其中保持装置10附接至彼此,以使得所有液压软管联接件的流动轴线25彼此平行地布置。与图5至9的实施例的示例相比,所描述的保持装置10因此已经在一个保持块中成倍地增加。

图11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剖视图,所述配件固定装置9类似于结合图5至8所描述的变体,所以在下文中将基本上仅仅讨论所存在的不同点,同时另外参考先前的解释说明。在这里,不同点特别地在于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的构造,将结合图12至15更详细地描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的构造。

图12为根据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保持装置10的立体图。如已经提到的,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在这里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不同点特别地在于:对于可以被插入至保持装置10中的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的可拆卸的轴向固定,在保持装置10中未设置两个垂直于流动轴线延伸的通孔,相反地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细长的狭槽作为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图13示出图12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另一个立体图。在这里,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被插入至被构造成细长的狭槽的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中。在这种情况下,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为平面固定元件,所述平面固定元件被垂直于流动轴线25插入至该狭槽中并且部分地围绕插入至保持装置10中的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接合。

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又一个立体图。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通过以下方式组装配件固定装置9:将从一侧进入保持装置10中的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插入并且固定于配件接受部17中并且将来自相对的侧的第二软管端部12的配件放置于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的突起15上。

图15示出根据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的分解图,所述配件固定装置基本上被构造成与结合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同。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不同,所述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在这里不是呈销的形式而是呈板状轴向止动件13的形式,所述板状轴向止动件13在下部端部处设置有半圆形凹部并且可以穿过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的狭槽,以使得在沿流动轴线25的方向的突起15的区域中接合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

图16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立体图。如可以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附接至彼此的两个配件固定装置9的结构和布置基本上对应于结合图11至15所描述的实施例。与后者相比对,保持装置10设置有用于多个第一软管端部11的接受部。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对于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的设计,所述配件固定装置9继而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配件固定装置9的其它构件具有如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构造并且因此在这里不再讨论。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被构造成板状元件,所述板状元件被使用紧固装置21(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螺钉)紧固至保持装置10。螺钉接合设置于保持装置10中的相对应的孔,结合图18进一步描述所述相对应的孔。

图18为根据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保持装置10的立体图。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保持装置10设置有基本上平行于流动轴线25延伸的孔22,其中第一孔22设置于配件接受部17上方并且第二孔22设置于配件接受部17下方。

图19为图18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保持轴环16已经被不可旋转地布置于配件接受部17中。

图20示出图18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又一个立体图,其中第一软管端部11通过用螺栓拧上的板状轴向止动件13固定于保持装置10中,被构造成螺钉的端部紧固装置21被可拆卸地连接至保持装置10的保持块。在这种情况下,轴向止动件13被构造成两部分式板状元件。具有半圆形凹部的板状元件的上半部从上方围绕第一软管端部11接合,并且同样形成有半圆形凹部的板状元件的下半部从下方围绕第一软管端部11接合。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的板状元件的两个半部借助于使用相应的紧固装置21(亦即螺钉)而可拆卸地固定至保持装置10。

图21示出根据图17至20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分解图,配件固定装置9包含结合图20描述的分裂式板状元件作为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

图22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立体图,其中设置附接至彼此的两个保持装置10,所述两个保持装置10在每种情况下具有多个(三个)配件接受部17。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对于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的设计,所述配件固定装置9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配件固定装置9的其它构件具有如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构造并且因此在这里不再讨论。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如在图17至图22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被构造成板状元件,所述板状元件借助于使用紧固装置21(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螺钉)紧固至保持装置10。螺钉接合设置于保持装置10中的相对应的孔22,结合图24进一步描述所述相对应的孔22。

图24为根据图2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保持装置10的立体图。如在这里可以看到的,保持装置10设置有孔22,所述孔22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流动轴线25延伸的相应的纵向轴线。然而,与图17至图22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孔22设置于配件接受部17上方但是向左偏移,并且第二孔22设置于与第一孔22相同的高度处但是向右偏移。板状的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在这种情况下被构造成单个部件并且包含从轴向止动件13的上边缘向下延伸的基本上u形凹部。

图25为图24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保持轴环16已经被不可旋转地布置于配件接受部17中。通过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进行的可释放的轴向固定的特征在于:在这里设置被构造成支架状元件的固定保持件23,所述固定保持件23通过紧固装置21、特别地通过插入至孔22中的螺钉紧固至保持装置10,沿流动轴线25的方向,所述固定保持件23以形锁合方式将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保持于轴向固定装置接受部18中。

图26为图24中所示的保持装置10的又一个立体图,其中第一软管端部11的配件被固定于所述保持装置10中。通过如上面结合图23至图25所描述的作为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的具有固定保持件23的板状元件实现轴向固定,所述轴向固定通过使用被构造成螺钉的紧固装置21也为可拆卸的。

图27为根据图2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分解图,所述配件固定装置9包含结合图23至图26描述的带有固定保持件23的板状元件作为可拆卸的轴向止动件13,所述固定保持件23可以使用被构造成螺钉的紧固装置21紧固至保持装置10,以接合并且轴向地固定第一软管端部11。

图28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配件固定装置9的立体图,其中设置附接至彼此的两个保持装置10,所述两个保持装置10分别具有三个配件接受部17。第一软管端部11被以不可旋转的且不可轴向地移动的方式固定于相应的配件接受部中,其中对应于图23至图27中所示的板状元件的可拆卸的止动件13被构造成具有固定保持件23,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设置用于接合第一软管端部11的三个u形凹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