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5784发布日期:2020-12-29 12:4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管道阀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



背景技术:

平行双闸板平板闸阀因其不缩口,流阻小,广泛应用于水、石油、天然气、成品油输送管线等各种工业管道。目前的平行双闸板平板闸阀左右闸板一般是靠楔式机构撑开。楔式撑开机构中往往是靠阀杆头部的圆锥头插入两闸板形成的开口向上的楔角来实现。阀杆推动闸板向下关闭阀门时,一方面向下运动,一方面在闸板遇到阻力时从上向下施力撑开闸板。当闸板没有关到位时,由于密封面的摩擦力将阻止闸板下降,撑开机构就开始将两闸板向左右撑开,使关闭更为困难,可能造成密封面擦伤,甚至出现闸板卡阻,关闭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阀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减少闸板与密封面的摩擦,提高闸阀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所述的撑开式双闸板闸阀包括:

阀体,具有中腔,以及连通所述中腔的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中腔底部设置有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

阀盖,盖设于所述阀体上端;

阀杆,穿设于所述阀盖上,并与所述阀盖螺纹连接,

闸板组件,与所述阀杆下端旋转连接,所述闸板组件包括楔形块、设置于所述楔形块两侧的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所述第一闸板下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闸板下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楔形块下端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抵接于所述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的下端,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闸板内,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从而使所述第一闸板与所述楔形块卡接;

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闸板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从而使所述第二闸板与所述楔形块卡接,

当所述闸板组件移动至下端,同时使所述第一闸板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二闸板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脱离,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脱离,从而使楔形块与所述第一闸板及第二闸板相对移动,从而使楔形块挤压所述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使第一闸板密封所述进口流道,使第二闸板密封所述出口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闸板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能够伸出第一闸板的上端以及下端,所述第一活塞杆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第一上活塞腔与第一下活塞腔,所述第一闸板内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第一挤压腔,所述第一挤压腔与所述第一下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一挤压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当所述第一闸板下降,至所述第一活塞杆下端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活塞杆相对于第一闸板上升,使所述第一挤压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一下活塞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一卡接件脱离所述第一卡接槽,进而使所述第一闸板与所述楔形块分离,当所述第一闸板上升,至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抵接所述阀盖,使所述第一下活塞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一挤压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一卡接件伸入所述第一卡接槽内,进而使所述第一闸板与所述楔形块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一缓冲腔、第一中间腔、第一复位腔、第一流道a、第一流道b、第一流道c,所述第一流道a连通第一上活塞腔与第一中间腔,所述第一流道b连通所述第一中间腔与第一复位腔,所述第一流道c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第一流道b,所述第一中间腔内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芯,所述第一复位腔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沿所述第一流道b延伸至所述第一中间腔,并与所述第一单向阀芯抵接,所述第一中间腔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使所述第一单向阀芯阻隔所述第一流道b与所述第一中间腔,所述第一复位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顶杆向下方伸出所述第一活塞杆下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上具有第一抵接环,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环的上端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复位腔上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挤压腔内设置有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挤压腔右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闸板内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能够伸出第二闸板的上端以及下端,所述第二活塞杆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为第二上活塞腔与第二下活塞腔,所述第二闸板内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第二挤压腔,所述第二挤压腔与所述第二下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二挤压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当所述第二闸板下降,至所述第二活塞杆下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活塞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闸板上升,使所述第二挤压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二下活塞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二卡接件脱离所述第二卡接槽,进而使所述第二闸板与所述楔形块分离,当所述第二闸板上升,至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抵接所述阀盖,使所述第二下活塞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二挤压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二卡接件伸入所述第二卡接槽内,进而使所述第二闸板与所述楔形块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二缓冲腔、第二中间腔、第二复位腔、第二流道a、第二流道b、第二流道c,所述第二流道a连通第二上活塞腔与第二中间腔,所述第二流道b连通所述第二中间腔与第二复位腔,所述第二流道c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腔与第二流道b,所述第二中间腔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芯,所述第二复位腔内设置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沿所述第二流道b延伸至所述第二中间腔,并与所述第二单向阀芯抵接,所述第二中间腔内设置有第三弹性件,使所述第二单向阀芯阻隔所述第二流道b与所述第二中间腔,所述第二复位腔内设置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顶杆向下方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下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上具有第二抵接环,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环,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复位腔上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挤压腔内设置有第六弹性件,所述第六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上端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挤压腔右端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在楔形块的底端设置有与锁杆配合的连接部,当控制闸阀由开启位置到关闭位置移动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将第一闸板与楔形块及第二闸板与楔形块锁在一起,第二闸板和第一闸板与楔形块之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因此第二闸板和第一闸板不会在未关闭到位时停止下降而产生撑开的现象;

2、本发明在第二闸板和第一闸板向下关闭到位时,顶杆的下端与活塞杆的下端与阀体内凸台碰到,会使单向阀芯开启和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部脱离、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部脱离,楔形块继续下行,进而通过楔形块的斜面与第一闸板及第二闸板的斜面配合,使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向两端撑开,实现可靠密封;

3、本发明由于不会使第一闸板与第二闸板在未关闭到位时撑开,就不会使密封面擦伤,提高了闸阀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1的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2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的另一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4的b-b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的另一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6的c-c面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的另一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8的d-d面的剖视图;

图中,阀体1、中腔11、第一抵接部111、第二抵接部112、进口流道12、出口流道13、阀盖2、阀杆3、闸板组件4、楔形块41、支撑部411、第一连接部412、第一卡接槽413、第二连接部414、第一闸板42、第一连接槽421、第二闸板43、第二连接槽431、第一上活塞腔511、第一下活塞腔512、第一活塞杆52、第一缓冲腔521、第一中间腔522、第一复位腔523、第一流道a524、第一流道b525、第一流道c526、第一挤压腔53、第一卡接件54、第一顶杆55、第一抵接环551、第一单向阀芯56、第一弹性件57、第二弹性件58、第五弹性件5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撑开式双闸板闸阀,所述的撑开式双闸板闸阀包括:

阀体1,具有中腔11,以及连通所述中腔11的进口流道12和出口流道13,所述中腔11底部设置有第一抵接部111与第二抵接部112;

阀盖2,盖设于所述阀体1上端;

阀杆3,穿设于所述阀盖2上,并与所述阀盖2螺纹连接,

闸板组件4,与所述阀杆3下端旋转连接,所述闸板组件4包括楔形块41、设置于所述楔形块41两侧的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所述第一闸板42下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21,所述第二闸板43下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楔形块41下端设置有支撑部411,所述支撑部411抵接于所述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的下端,所述支撑部4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12以及第二连接部414,所述第一连接部412伸入所述第一连接槽421内,所述第二连接部414伸入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闸板42内,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2卡接,从而使所述第一闸板42与所述楔形块41卡接;

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闸板43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14卡接,从而使所述第二闸板43与所述楔形块41卡接,

当所述闸板组件4移动至下端,同时使所述第一闸板42与所述第一抵接部111抵接,所述第二闸板43与所述第二抵接部112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2脱离,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14脱离,从而使楔形块41与所述第一闸板42及第二闸板43相对移动,从而使楔形块41挤压所述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使第一闸板42密封所述进口流道12,使第二闸板43密封所述出口流道13。

优选的,所述第一闸板42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活塞杆52,所述第一活塞杆52能够伸出第一闸板42的上端以及下端,所述第一活塞杆52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为第一上活塞腔511与第一下活塞腔512,所述第一闸板42内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第一挤压腔53,所述第一挤压腔53与所述第一下活塞腔512连通,所述第一挤压腔53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卡接件54,所述第一连接部412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413,当所述第一闸板42下降,至所述第一活塞杆52下端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111,所述第一活塞杆52相对于第一闸板42上升,使所述第一挤压腔53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一下活塞腔512内,从而使所述第一卡接件54脱离所述第一卡接槽413,进而使所述第一闸板42与所述楔形块41分离,当所述第一活塞杆52上升,至所述第一活塞杆52上端抵接所述阀盖2,使所述第一下活塞腔512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一挤压腔53内,从而使所述第一卡接件54伸入所述第一卡接槽413内,进而使所述第一闸板42与所述楔形块41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52内开设有第一缓冲腔521、第一中间腔522、第一复位腔523、第一流道a524、第一流道b525、第一流道c526,所述第一流道a524连通第一上活塞腔511与第一中间腔522,所述第一流道b525连通所述第一中间腔522与第一复位腔523,所述第一流道c526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521与第一流道b525,所述第一中间腔522内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芯56,所述第一复位腔523内设置有第一顶杆55,所述第一顶杆55沿所述第一流道b525延伸至所述第一中间腔522,并与所述第一单向阀芯56抵接,所述第一中间腔522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57,使所述第一单向阀芯56阻隔所述第一流道b525与所述第一中间腔522,所述第一复位腔523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8,所述第一顶杆55向下方伸出所述第一活塞杆52下端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缓冲腔521中存留有一定量的气体,当第一活塞杆52抵接于第一抵接部111,并相对于第一闸板42向上移动时,第一单向阀芯56被第一顶杆55向上顶开,第一上活塞腔511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缓冲腔521内,并压缩第一缓冲腔521内的气体。当所述第一活塞杆52相对于所述第一闸板42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缓冲腔521内的液压油经第一单向阀芯56进入第一缓冲腔521内,而后进入第一上活塞腔511,当第一闸板42上端与阀体抵接时,第一活塞杆52完全没入第一容纳腔内,而后第一单向阀芯56关闭。

优选的,所述顶杆上具有第一抵接环551,所述第二弹性件58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环55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复位腔523上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挤压腔内设置有第五弹性件59,所述第五弹性件59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卡接件54,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挤压腔53右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闸板43内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能够伸出第二闸板43的上端以及下端,所述第二活塞杆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为第二上活塞腔与第二下活塞腔,所述第二闸板43内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第二挤压腔,所述第二挤压腔与所述第二下活塞腔连通,所述第二挤压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414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当所述第二闸板下降,至所述第二活塞杆下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112,所述第二活塞杆相对于第二闸板上升,使所述第二挤压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二下活塞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二卡接件脱离所述第二卡接槽,进而使所述第二闸板43与所述楔形块41分离,当所述第二闸板上升,至所述第二活塞杆上端抵接所述阀盖2,使所述第二下活塞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第二挤压腔内,从而使所述第二卡接件伸入所述第二卡接槽内,进而使所述第二闸板43与所述楔形块41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杆内开设有第二缓冲腔、第二中间腔、第二复位腔、第二流道a、第二流道b、第二流道c,所述第二流道a连通第二上活塞腔与第二中间腔,所述第二流道b连通所述第二中间腔与第二复位腔,所述第二流道c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腔与第二流道b,所述第二中间腔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芯,所述第二复位腔内设置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沿所述第二流道b延伸至所述第二中间腔,并与所述第二单向阀芯抵接,所述第二中间腔内设置有第三弹性件,使所述第二单向阀芯阻隔所述第二流道b与所述第二中间腔,所述第二复位腔内设置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顶杆向下方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顶杆上具有第二抵接环,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环,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复位腔上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挤压腔内设置有第六弹性件,所述第六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接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挤压腔右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相同,故不在图中重复说明。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为:如图1至图3所示,闸阀处于开启状态,当需要关闭闸阀时,正向旋转阀杆3,带动闸板组件4向下移动,此时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一连接组件卡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连接组件卡接,第一单向阀芯56关闭,使第一上活塞腔511内的液压油不能流动,也就使第一活塞杆52不能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可靠的将左闸板、右闸板与楔形块41连在一起,阀杆3向下移动,带动楔形块4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向下移动,当第一顶杆55下端抵接第一抵接部111,第一顶杆55相对于第一活塞杆52向上移动,从而向上推动顶开第一单向阀芯56,第一上活塞腔51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流道a524进入第一中间腔522内,而后经第一单向阀芯56、第一流道b525进入第一复位腔523,经第一流道c526进入第一缓冲腔521,从而当第一活塞杆52抵接第一抵接部111时,第一活塞杆52相对于第一闸板42上移,进而使第一下活塞腔512容积增大,第一挤压腔53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下活塞腔512内,使第一卡接件54脱离第一卡接槽413。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组件的工作方式与第一连接组件相同,且同步进行。

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第一闸板42的下端抵接于第一抵接部111,第二闸板43的下端抵接于第二抵接部112,此时第一卡接件54与第一卡接槽413分离,第二卡接件与第二卡接槽分离。

如图6和图7所示,楔形块41在阀杆3的带动下继续向下移动,向两侧挤压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从而使第一闸板42密封进口流道12,使第二闸板43封闭出口流道13。

如图8和图9所示,当需要打开所述闸阀时,反向旋转阀杆3,带动楔形块41向上移动,第一连接部412深入所述第一连接槽421内,第二卡接部深入第二连接槽内,支撑部411抵接于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下端,从而带动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上移,当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的顶部抵接阀体1时,第一活塞杆52与第二活塞杆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下活塞腔512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挤压腔53内,进而使第一卡接件54与第一卡接槽413卡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的工作方式相同,且同步进行,此时,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均与楔形块41固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连接槽421较第一连接部412更宽,第二连接槽较第二连接部414更宽,从而使楔形块41在挤压第一闸板42与第二闸板43时,不会使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二连接部414变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