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7231发布日期:2020-12-22 10:2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涨紧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涨紧轮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配件之一,目前正在被广泛应用。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皮带的涨紧力,从而使发动机更有效的工作,并降低因为皮带振动而产生的噪音。涨紧轮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其中滚动轴承在装配和运行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滚动轴承的安装部位的结构限制,市场上涨紧轮安装的滚动轴承是由多个零件加工后铆接而成,而这种滚动轴承的铆接结构,容易松动,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通过将第一、第二铆接部内嵌入内嵌槽,铆接后的涨紧轮结构更稳定,不会松动,且通过盖部与扣合槽使铆接件与上、下端盖水平方向向持平,使铆接件不凸出上、下端盖,使铆接件边缘不会被外部碰触,且避免灰尘从铆接孔进入轴承中,进一步提升涨紧轮运作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接件连接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设有轴承,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铆接件铆接的铆接孔,所述铆接件穿过铆接孔后通过铆接工艺将上端盖与下端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铆接部、柱部与第二铆接部,所述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以柱部为中心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第二铆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铆接孔设有与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相适配的内嵌槽,所述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通过内嵌槽嵌入到上端盖与下端盖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下端盖的铆接孔处开设向内凹陷的内嵌槽,且内嵌槽的形状为外宽内窄的圆柱型,当铆接件穿过铆接孔后,通过压铆工艺,使铆接件形变为与内嵌槽形状相符的第一铆接部,这样设置使内嵌槽与铆接部互锁,自锁力从两端往中间延伸,从而消除铆接件两端长久后的变形,使铆接后的涨紧轮结构更稳定,避免松动。

上述的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铆接件对应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的一端均设有盖部,所述铆接孔上设有与盖部相适配的扣合槽,所述盖部通过扣合槽与上、下端盖相扣合,并使铆接件与上、下端盖水平方向向持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铆接孔外圈设置一圈向内凹陷的扣合槽,使铆接件的盖部与扣合槽相贴合,进一步增加了铆接的互锁力,且使铆接件不凸出上、下端盖的端面,使铆接件边缘不会被外部碰触,且避免灰尘从铆接孔进入轴承中,进一步提升涨紧轮运作的稳定性。

上述的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下端盖对应轴承的一端设有防止轴承从上、下端盖之间脱出的限位挡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挡圈,使轴承能在限位挡圈内稳定的带动上、下端盖滚动而不脱出上、下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第二铆接部内嵌入内嵌槽,铆接后的涨紧轮结构更稳定,不会松动,且通过盖部与扣合槽使铆接件与上、下端盖水平方向向持平,使铆接件不凸出上、下端盖,使铆接件边缘不会被外部碰触,且避免灰尘从铆接孔进入轴承中,进一步提升涨紧轮运作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铆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铆接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接件1连接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所述上端盖2与下端盖3之间设有轴承4,所述上端盖2与下端盖3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铆接件1铆接的铆接孔5,所述铆接件1穿过铆接孔5后通过铆接工艺将上端盖2与下端盖3连接,所述铆接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铆接部11、柱部12与第二铆接部13,所述第一铆接部11与第二铆接部13以柱部12为中心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铆接部11与第二铆接部13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铆接孔5设有与第一铆接部11与第二铆接部13相适配的内嵌槽51,所述第一铆接部11与第二铆接部13通过内嵌槽51嵌入到上端盖2与下端盖3内,所述铆接件1对应第一铆接部11与第二铆接部13的一端均设有盖部14,所述铆接孔5上设有与盖部14相适配的扣合槽52,所述盖部14通过扣合槽52与上端盖2与下端盖3相扣合,并使铆接件1与上端盖2和下端盖3水平方向向持平,所述上端盖2与下端盖3对应轴承4的一端设有防止轴承4从上端盖2与下端盖3之间脱出的限位挡圈6。



技术特征:

1.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接件连接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设有轴承,所述上端盖与下端盖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铆接件铆接的铆接孔,所述铆接件穿过铆接孔后通过铆接工艺将上端盖与下端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铆接部、柱部与第二铆接部,所述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以柱部为中心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第二铆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铆接孔设有与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相适配的内嵌槽,所述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通过内嵌槽嵌入到上端盖与下端盖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对应第一铆接部与第二铆接部的一端均设有盖部,所述铆接孔上设有与盖部相适配的扣合槽,所述盖部通过扣合槽与上、下端盖相扣合,并使铆接件与上、下端盖水平方向向持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盖对应轴承的一端设有防止轴承从上、下端盖之间脱出的限位挡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涨紧轮铆接结构包括通过铆接件连接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上、下端盖之间设有轴承,上、下端盖上设有若干个铆接孔,铆接件穿过铆接孔后通过铆接工艺将上、下端盖连接,铆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铆接部、柱部与第二铆接部,第一、第二铆接部以柱部为中心相互对称设置,第一、第二铆接部的横截面为梯形,铆接孔设有内嵌槽,第一、第二铆接部通过内嵌槽嵌入到上、下端盖内,通过将第一、第二铆接部内嵌入内嵌槽,铆接后的涨紧轮结构更稳定,不会松动,且通过盖部与扣合槽使铆接件与上、下端盖水平方向向持平,使铆接件不凸出上、下端盖,使铆接件边缘不会被外部碰触,且避免灰尘从铆接孔进入轴承中,进一步提升涨紧轮运作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彦刚;薛智慧;张存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耀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3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