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3574发布日期:2021-04-21 03:5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


背景技术:

2.传统变速器摇臂在整车组装之前无法实现定位,其随变速器的运动而发生偏移,导致变速器摇臂的位置不准确,在调挡操作人员进行调挡时,换挡器端的挡位与变速器摇臂的挡位不对应,从而导致在调挡后出现整车换挡困难以及乱挡等问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该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可在调挡操作完成之前将换挡摇臂定位到二挡挡位位置,以便于实现与换挡器端挡位位置的一一准确对应,从而避免了调挡后整车出现换挡困难以及乱挡等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包括:摇臂座,所述摇臂座上设置有二挡定位结构;换挡摇臂,所述换挡摇臂设置在所述摇臂座上,所述换挡摇臂上设置有配合定位结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适于将所述二挡定位结构与所述配合定位结构定位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换挡摇臂处于二挡挡位位置。
6.进一步,所述二挡定位结构朝向所述换挡摇臂伸出,所述配合定位结构朝向所述摇臂座伸出,所述配合定位结构位于所述二挡定位结构的相对外侧,且所述配合定位结构与所述二挡定位结构之间具有防干涉间隙。
7.进一步,所述二挡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板,所述配合定位结构包括:配合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配合定位板上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件适于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
8.进一步,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定位部和拉环部,所述拉环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的一端,所述定位部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定位。
9.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连接在所述拉环部与所述第一段之间,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
10.进一步,所述第二段构造为防转结构。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段包括:限位头部以及限位杆部,所述限位杆部连接在所述限位头部与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限位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杆部的直径,所述限位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所述限位头部以及所述限位杆部的中部开设有压缩槽。
12.进一步,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包括:插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所述插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卡接部适于与配合定位板限位卡接配合。
13.进一步,所述卡接部构造为“u”形卡爪,所述卡接部可移动的配合在所述插接部
上,所述插接部上具有用于限位所述卡接部的止挡凸块。
14.进一步,所述插接部的一端折弯设置以形成拉手结构,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止挡凸块与所述拉手结构之间。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该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可在调挡操作完成之前将换挡摇臂定位到二挡挡位位置,以便于实现与换挡器端挡位位置的一一准确对应,从而避免了调挡后整车出现换挡困难以及乱挡等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摇臂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0

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1

摇臂座,11

定位板,2

换挡摇臂,21

配合定位板,111

第一定位孔,211

第二定位孔,3

第一定位销,31

定位部,32

拉环部,311

第一段,312

第二段,3111

限位头部,3112

限位杆部,3113

压缩槽,4

第二定位销,41

插接部,42

卡接部,43

止挡凸块,411

拉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下面参考图1

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100。
3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100可以包括:摇臂座1、换挡摇臂2和定位件。
32.如图1

图4所示,换挡摇臂2设置在摇臂座1上,以用于换挡操作,在车辆组装过程中,为使换挡器端的挡位位置与变速器端的挡位位置一一准确对应,需要整车线体对换挡系统进行调挡操作,而现有的换挡摇臂的位置不受限制,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及线体运动时换挡摇臂的位置会发生偏移,在线体调挡时,换挡器端的挡位位置与换挡摇臂的挡位位置不对应,从而导致调挡后整车会出现换挡卡滞的现象。
33.为保证在线体调挡操作时,换挡摇臂2能够处于正确的位置(即与换挡器端挡位对
应位置),并持续保持在该位置,以便于挡位的一一准确对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摇臂座1上设置有二挡定位结构,而在换挡摇臂2上设置有配合定位结构,并使定位件将二挡定位结构与配合定位结构定位连接在一起,以使换挡摇臂2处于二挡挡位位置。
34.其中,在调挡操作时,操作人员适于使用换挡器端的二挡挡位位置与变速器端的二挡挡位位置进行对应,以便于调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摇臂座1上设置有二挡定位结构,以通过二挡定位结构确定变速器端的二挡挡位位置,即二挡定位结构相对于摇臂座1的位置,即为二挡挡位位置,而使用定位件将配合定位结构与二挡定位结构定位连接在一起,从而使配合定位结构也处于二挡挡位位置,进而与配合定位结构连接的换挡摇臂2自然也就处于二挡挡位位置。
35.由此,实现了二挡挡位位置的确定以及定位,从而避免了换挡摇臂2的随意转动,使其在完成调挡操作之前均处在二挡挡位位置,从而使换挡器端的挡位位置与变速器端的挡位位置能够实现一一准确对应。
36.并且,在调挡操作完成之后,操作人员可将定位件与摇臂座1以及换挡摇臂2分离开,以避免影响车辆的正常换挡操作,而且定位件还可进行重复利用,以对其他变速器换挡机构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成本。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100,该变速器换挡机构组件100可在调挡操作完成之前将换挡摇臂2定位到二挡挡位位置,以便于实现与换挡器端挡位位置的一一准确对应,从而避免了调挡后整车出现换挡困难以及乱挡等问题。
38.结合图1

图4所示实施例,二挡定位结构朝向换挡摇臂2伸出,而配合定位结构朝向摇臂座1伸出,其中,配合定位结构位于二挡定位结构的相对外侧,且配合定位结构与二挡定位结构之间具有防干涉间隙。由此,可确保在调挡完成之后,换挡摇臂2运动时,二挡定位结构与配合定位结构之间不会发生运动干涉,从而保证了车辆换挡操作能够更顺畅的进行,以避免出现换挡卡滞的现象。
39.进一步,参照图1

图4,二挡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板11,配合定位结构包括:配合定位板21,其中,定位板11上具有第一定位孔111,而配合定位板21上具有第二定位孔211,在定位时,定位件适于依次穿设第二定位孔211和第一定位孔111,以将定位板11与配合定位板21定位连接在一起。
40.具体的定位过程为:换挡摇臂2先进行上下运动,以确定选挡位置,然后绕中心轴旋转,以确定换挡位置,当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二定位孔211正对时,将定位件插入,从而实现了换挡摇臂2在二挡挡位位置的定位。
41.参照图5,结合图1

图4所示,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销3,第一定位销3包括:定位部31和拉环部32,其中,拉环部32设置在定位部31的一端,而定位部31适于与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11配合定位。
42.具体地,拉环部32为整个第一定位销3的施力位置,拉环部32构造为圆环结构,能够适于操作人员将手指置于其中,以便于通过推拉第一定位销3,而实现第一定位销3的装配及拆卸。
43.进一步,定位部31包括: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第二段312连接在拉环部32与第一段311之间,并且第一段311与第一定位孔111配合,而第二段312与第二定位孔211配合,以通过两段与两个定位孔的分别配合来实现与定位板11以及配合定位板21的定位连接,从
而将定位板11与配合定位板21稳定的定位连接在一起,以避免换挡摇臂2发生相对运动。
4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二段312构造为防转结构,防转结构适于与第二定位孔211限位配合,以避免第一定位销3相对于定位板11以及配合定位板21发生转动,从而保证了第一定位销3的设置稳定性以及定位精准性。
45.具体地,第二段312构造为近似椭圆柱的结构,而第二定位孔211构造为椭圆孔(参照图4和图5),因此,在第二段312与第二定位孔211配合后,二者之间将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46.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段311包括:限位头部3111以及限位杆部3112,限位杆部3112连接在限位头部3111与第二段312之间,其中,限位头部3111的直径大于限位杆部3112的直径,因此,限位头部3111可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以避免在配合完成后,第一定位销3从第一定位孔111内脱出,从而保证了第一定位销3的定位稳定性。
47.也就是说,在第一定位销3与定位板11以及配合定位板21定位配合完成之后,定位板11以及配合定位板21限位在限位头部3111与拉环部32之间。
48.进一步,限位杆部3112的直径大于第一定位孔111的直径,限位头部3111以及限位杆部3112的中部开设有压缩槽3113。即在自然状态下,限位杆部3112的直径大于第一定位孔111的直径,而当限位杆部3112插入第一定位孔111后,由于压缩槽3113的压缩形变,从而使限位杆部3112的直径变小,并产生径向向外的张力,以保证限位杆部3112与第一定位孔111之间无间隙,从而使限位效果更好。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6

图9所示,定位件包括:第二定位销4,第二定位销4包括:插接部41和卡接部42,其中,卡接部42设置在插接部41上,插接部41适于与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11插接配合,而卡接部42适于与配合定位板21限位卡接配合,以将定位板11与配合定位板21稳定的定位连接在一起。
50.进一步,卡接部42构造为“u”形卡爪,“u”形卡爪适于卡接配合在配合定位板21上,以将第二定位销4稳定的与配合定位板21连接在一起,并且卡接部42可移动的配合在插接部41上,而插接部41上具有用于限位卡接部42的止挡凸块43,其中,止挡凸块43位于插接部41的前端与卡接部42之间,以适于限位止挡卡接部42,或者说是起到防脱的作用,可有效避免插接部41从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11中脱出。
51.如图5所示,插接部41的一端折弯设置以形成拉手结构411,卡接部42位于止挡凸块43与拉手结构411之间。具体地,拉手结构411为插接部41的施力位置,能够适于操作人员将手指置于其中,以便于通过推拉插接部41,并配合卡接部42的卡接或脱出,从而实现第二定位销4的装配及拆卸。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