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4391发布日期:2022-03-19 23:1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电子膨胀阀中,驱动组件驱动阀杆移动,阀杆将作用力传动至阀针,以调节阀针插入阀口的深度,进而调整阀口的开度,实现制冷剂的流量调节。现有的阀针安装时,部分阀针安装在阀针套内,阀针套安装在螺母的内腔,阀杆插入阀针套内,并与阀针传动连接,阀针与阀针套相互焊接,在阀杆的推动下,阀针与阀针套同步在螺母内轴向移动。由于螺母空间有限,阀针套与螺母的间隙相对较小,现有的阀针套与阀针的焊接部位会向阀针套的外周方向凸出,导致焊接凸出部位与螺母的内壁相互摩擦,造成阀针套与螺母相互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旨在改善现有的阀针套运动过程中会与螺母产生干涉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膨胀阀,包括:
5.阀体,所述阀体设有阀腔及与所述阀腔连通的阀口;
6.螺母,安装于所述阀体内;
7.阀针套,具有朝向所述阀口的前端和远离所述阀口的后端,所述阀针套位于所述螺母的内腔,且与所述螺母的内壁面呈间隙设置;
8.阀针,与所述阀针套的前端焊接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阀口的开度;以及
9.阀杆,一端位于所述阀针套内并与所述阀针传动连接,另一端于所述阀针套的后端伸出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10.其中,所述阀针与所述阀针套焊接的位置位于所述阀针套的前端端面上。
11.可选地,所述阀针与所述阀针套焊接的位置靠近所述阀针套的内表面设置。
12.可选地,所述阀针包括用于插设于所述阀口的针头部和用于与所述阀针套相焊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阀针套的外径。
13.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阀针套的前端,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阀口的装配面;
14.所述装配面与所述阀针套的前端端面齐平;或者,所述装配面凸出所述阀针套的前端端面设置;或者,所述装配面凹入所述阀针套的前端端面设置。
15.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阀针套的前端,且与所述阀针套过盈配合。
16.可选地,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
17.弹性件,设于所述阀针套内;以及
18.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阀针套内,所述滑块与所述阀针抵接,所述阀杆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滑块连接。
19.可选地,所述阀杆靠近所述滑块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用于抵接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
20.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
21.阀壳体,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阀壳体;以及
22.阀芯座,所述阀壳体上设有安装口,所述阀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阀芯座上形成所述阀口。
23.可选地,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
24.连接片,所述阀壳体具有背离所述阀口设置的定位平面,所述螺母设有卡槽及定位部,所述连接片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且抵接于所述定位平面,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阀壳体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2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2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阀针与阀针套相互焊接,并将焊接位置设置在阀针套的前端端面上,使得焊接产生的焊疤不会向螺母的内壁方向凸出,进而避免焊疤与螺母之间产生干涉,防止阀针移动时被卡死。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膨胀阀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杆与阀杆套、阀针分解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杆与阀杆套、阀针装配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杆与阀杆套、阀针装配状态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3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阀体11阀壳体12阀芯座13阀口14连接片15第一接管16第二接管20螺母21滑轨22卡槽23定位部30阀杆31限位凸缘40阀针41连接部42针头部43装配面50阀针套51弹性件52滑块
53焊接区54止挡件60转动模块61限位板62限位杆63限位环
3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能够按预设程序控制进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流量。所述电子膨胀阀具有阀腔和连通阀腔的阀口13,所述当调节所述阀口13的开度时,可以实现所述电子膨胀阀输出的制冷剂的流量。所述电子膨胀阀可以用于冰箱、空调器的系统管路。图1至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
42.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
43.阀体10,所述阀体10设有阀腔及与所述阀腔连通的阀口13;所述阀体10内部的阀腔可以用于容置制冷剂。所述阀口13连通阀腔,以用于供制冷剂输入或输出。所述阀体10可以设置第一接管15和第二接管16,其中第一接管15通过阀口13连通阀腔,第二接管16连通阀腔,以使制冷剂可以在第一接管15和第二接管16之间流动。通过调节所述阀口13的开度,实现制冷剂的流量调节。
44.螺母20,安装于所述阀体10内;所述螺母20具有螺纹段及内腔,所述螺纹段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腔具有朝向所述阀口13的开口。螺母20与阀壳体11可以通过连接件、过盈配合、卡接等方式实现相互连接。螺母20可以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
45.阀针套50,具有朝向所述阀口13的前端和远离所述阀口13的后端,所述阀针套50位于所述螺母20的内腔,且与所述螺母20的内壁面呈间隙设置;所述阀针套50内部可以形成中空的腔体,以使阀针40可以部分插入阀针套50内,方便进行定位。所述阀针套50设于所述螺母20的内腔,并与所述螺母20的内腔的内壁面呈间隙设置,以使所述阀针套50能够沿着所述螺母20的轴向移动。所述螺母20靠近所述阀口13的一端形成内腔,所述螺母20远离所述阀口13的一端具有螺纹段。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朝向所述螺母20的内腔的开口一侧,所述阀针套50的后端朝向所述螺母20的螺纹段部位设置。
46.阀针40,与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焊接连接,用于插设于所述阀口13,以调节所述阀口13的开度;所述阀针40与所述阀口13同轴设置,用于插入所述阀口13内。所述阀针40与所述阀针套50相焊接,以使所述阀针40与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相互连接,阀针40能够与阀针套50在螺母20的内腔内同步移动。
47.阀杆30,一端位于所述阀针套50内并与所述阀针40传动连接,另一端于所述阀针套50的后端伸出并与所述螺母20螺纹连接;所述阀杆30的一端与所述阀针40连接,所述阀杆3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螺母20设置。所述阀杆30具有外螺纹段,以使所述阀杆30能够与所述螺母20的内螺纹段相互螺纹连接,当所述阀杆30转动时,能够沿着所述螺母20的轴向移动。阀杆30移动时,带动阀针40同步移动,由于阀针40与阀针套50相互连接,使得阀针套50可以沿着螺母20的内腔的轴向同步运动。
48.请参阅图3,所述阀针40与所述阀针套50焊接的位置位于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朝向所述阀口13设置,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形成有焊接区53,所述阀针套50与所述阀针40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焊接区53,所述阀针40与所述阀针套50相互焊接时,焊接形成的焊疤位于阀针套50前端的焊接区53内,以使阀针40与阀针套50相互连接时,焊接位置不会向阀针套50的周向延伸。
49.为了使阀针套50能够与螺母20保持预设的同轴度,阀针套50与螺母20的内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会相对较小。由于阀针套50的焊接区53设置在其前端的端面上,在进行焊接时,焊接材料会向阀针套50的轴向前端凸出,减少占用阀针套50周向空间。所述阀杆30、阀针套50以及阀针40可以同轴设置,当驱动组件驱动阀杆30相对螺母20转动时,阀杆30带动阀针40和阀针套50同步移动,以调节阀针40插入阀口13的深度。由于阀针套50位于螺母20的内腔,当阀针40移动时,阀针套50同步移动,阀针套50与螺母20的内腔的内壁面间隙配合,通过将焊接区53设置在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在对阀针40和阀针套50进行焊接时,焊接区53产生的焊疤能够集中在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进而不会凸出到阀针套50与螺母20的内腔之间的间隙内,避免焊疤与螺母20的内腔产生相互干涉而导致阀针套50被卡死的问题。
50.阀针套50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阀针40部分插入所述阀针套50内,以进行初步定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40包括用于插设于所述阀口13的针头部42和用于与所述阀针套50相焊接的连接部41,通过调节所述针头部42插入所述阀口13的深度,实现调节阀口13的开度。所述连接部41的外径d小于所述阀针套50的外径d,当连接部41与阀针套50相互焊接时,焊接区53的位置会相对靠近连接部41的外周位置,进而使得连接部41与阀针套50的焊接区53能够位于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所述连接部41可以插入所述阀针套50内部,以方便对阀针40进行限位,防止阀针40产生径向移动。在焊接所述阀针套50和所述阀针40的连接部41时,所述阀针40与所述阀针套50焊接的位置靠近所述阀针套50的内表面设置,以使焊接区53的焊疤能够远离阀针套50的外周位置,防止焊接材料向阀针套50的外周方向溢出而与螺母20的内腔产生干涉。
51.所述连接部41用于与所述阀针套50相互配合,所述连接部41的外径小于所述针头部42的外径。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针头部42可以一体设置。在安装时,所述阀杆30用于驱动所述连接部41,以实现驱动所述针头部42移动。提高阀针40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阀针套50过盈配合,以使针头部42与阀口13保持较高的同轴度,同时可以提高阀
针40的稳定性。
52.所述连接部41插设于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所述连接部41具有朝向所述阀口13的装配面43,所述装配面43可以用于与所述阀针套50相互配合,以实现阀针40与阀针套50的相互连接固定。
53.阀杆30远离阀针40的一端与螺母20螺纹连接,阀杆30靠近阀口13的一端伸入阀针套50内与阀针40传动连接。使得阀杆30远离阀针40的一端与螺母20螺纹配合,由于螺纹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隙,则使得阀杆30靠近阀口13的动作端可相对螺母20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移动偏差,从而阀杆30及螺母20能够进一步吸收同心偏差,以提升整体同轴度。
54.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面43与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齐平,所述焊接区53位于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靠近所述装配面43的一侧,以方便实现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由于装配面43与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焊接产生的焊疤会向阀针套50的轴向前端凸出,不会向周向凸出,进而不会与螺母20的内腔产生干涉。
55.请参阅图6和图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面43凸出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设置;所述阀针套50的焊接区53靠近所述连接部41的外周设置,以实现连接部41与阀针套50的相互焊接。焊接产生的焊疤会沿着连接部41的外周向阀针套50的前端轴向方向凸出。
56.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面43凹入所述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设置,所述阀针套50的焊接区53靠近其内表面设置,以实现连接部41与阀针套50的相互焊接固定。焊接产生的焊疤会向装配面43的轴向前端凸出。
57.由于阀针40与阀针套50相互焊接之后形成的焊接区53能够集中在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使得焊接产生的焊疤不会凸出至阀针套50的外周与螺母20的内腔的内壁面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而不会对阀针套50的移动产生干涉,可以避免阀针套50在移动时被卡死,保证阀口13的开度调节的准确性。在制作所述阀针套50时,可以将阀针套50设计为等壁厚的薄壁零件,进而可以降低阀针套50的使用成本,在制作阀针套50时,可以采用效率更高的冲压或拉伸工艺制作,相比车削加工的方式更有竞争力,提高阀针套50的加工效率,降低电子膨胀阀的加工成本。所述焊接工艺可以为激光焊。
58.所述阀杆30可以直接与所述阀针40的连接部41相互连接,以直接驱动阀针40移动。也可以将阀杆30与阀针40的连接部41间接连接。
59.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杆30间接驱动所述阀针40运动,可选地,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
60.弹性件51,设于所述阀针套50的内腔;所述弹性件51能够沿着所述阀针套50的轴向弹性变形,可以采用弹簧等结构作为所述弹性件51。所述弹性件51的一端朝向所述阀针40的连接部41背向针头部42的一端,另一端朝向所述阀杆30设置。
61.滑块52,所述滑块52设于所述阀针套50内,所述滑块52与所述阀针40抵接,所述阀杆30通过所述弹性件51与所述滑块52连接。所述滑块52能够在所述阀针套50内沿阀针套50的轴向移动。所述滑块52的一端与所述阀针40的连接部41相抵接,所述滑块52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51相抵接。所述弹性件51位于所述阀杆30和所述滑块52之间,当所述阀杆30沿所述螺母20的轴向移动时,推动所述弹性件51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弹性件51推动所述滑块52相对滑动,滑块52抵推所述阀针40的连接部41,以使阀针40相对移动,进而改变阀针40的针头部42插入所述阀口13的深度。可选地,所述弹性件51为压簧。在阀杆30相对阀针套50沿
轴向移动时,阀杆30可通过弹性件51带动滑块52转动,而阀针40保持不动,避免了阀针40相对阀口13发生转动而造成磨损。在阀杆30沿轴向移动至与阀针套50抵接后,阀杆30可通过阀针套50带动阀针40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阀口13开度的控制,也即实现对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大小的控制。可选地,阀杆30、弹性件51、滑块52、阀针套50为同轴设置,以确保阀芯组件具有很好地同轴度。
62.请参阅图3、图4和图6,为了对所述阀杆30的位置进行限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杆30靠近所述滑块52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1,所述限位凸缘31用于抵接于所述弹性件51远离所述滑块52的一端。所述弹性件51的内径可以大于所述阀杆30的外径,并且所述弹性件51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凸缘31的外径,以使所述阀杆30轴向移动时,所述限位凸缘31能够抵接所述弹性件51呈轴向变形。
63.在制作所述阀针套50时,可以将所述阀针套50的后端向内侧弯折形成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的最小内周直径小于所述限位凸缘31的外径,以使限制所述阀杆30的最大移动范围。可选地,所述阀针套50内设置有止挡件54,所述止挡件54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凸缘31的外径,以使所述止挡件54能够用于阻挡所述阀杆30,以限制阀杆30的位置。所述止挡件54可以为环形件,所述止挡件54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阀针套50内,也可以固定在所述阀针套50内。
64.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0包括:
65.阀壳体11,所述螺母20安装于所述阀壳体11;所述阀壳体11作为所述阀体10的外壳,所述阀壳体11内部形成所述阀腔,所述第二接管16可以与所述阀壳体11相连接。所述螺母20和所述阀杆30可以均安装在所述阀壳体11内。所述螺母20朝向所述阀口13的一侧形成所述阀腔。
66.阀芯座12,所述阀壳体11上设有安装口,所述阀芯座12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阀芯座12上形成所述阀口13。所述阀芯座12可以与所述阀壳体11同轴设置,以使所述阀口13与所述阀壳体11内的阀针40同轴设置。
67.请参阅图2,所述螺母20可以设置与所述阀壳体11的内壁面相连接的定位部23,以实现与所述阀壳体11相互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膨胀阀还设有连接片14,所述连接片14设于所述阀壳体11内,所述阀壳体11具有背离所述阀口13设置的定位平面,所述螺母20设有卡槽22及定位部23,所述连接片14卡接于所述卡槽22内,且抵接于所述定位平面,以使所述螺母20通过所述连接片14与所述阀壳体11相互连接。所述卡槽22可以为环形槽,所述连接片14呈环形片状,所述连接片14的内周缘卡接于所述卡槽22内,所述连接片14的外周缘与所述定位平面相互抵接。所述定位部23与所述阀壳体11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使所述螺母20卡接在所述阀壳体11内部,对螺母20进行固定。通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能够使螺母20与阀口13保持在预设位置,以保证螺母20与阀口13的同轴度。所述连接片14可以采用金属件,以提高所述螺母20的安装强度。所述螺母20可以采用塑料件。
68.所述第一接管15可以与所述阀芯座12相互连接固定。可以将所述第一接管15与所述阀芯座12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实现第一接管15的安装固定。
69.请参阅图1,在制作所述阀壳体11时,可以在所述阀壳体11内部设置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杆30相对所述螺母20转动,所述阀杆30转动过程中,能够沿着轴向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阀壳体11内的转动模块60,所述转动模块60用于驱动所述阀杆30
转动。所述转动模块60设置有限位板61,所述限位板61与所述阀杆30远离所述阀针40的一端相互连接,以使所述转动模块60相对转动时,带动所述阀杆30同步转动。可以通过电机等结构驱动所述转动模块60转动。
70.所述限位板61上可以设置限位杆62,所述限位杆62可以与所述阀杆30平行设置。所述限位杆62上设置限位环63,将限位环63套设于螺母20的外周,当限位板61相对转动时,可以带动限位杆62和限位环63同步转动,限位环63可以用于限制限位杆62的移动轨迹,以使限位杆62在转动的同时,保持轴向移动的状态。在制作所述螺母20时,可以在所述螺母20的外壁上设置滑轨21,将所述限位环63与滑轨21滑动配合,以对限位环6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进而提高阀杆30移动轨迹的精确性。
7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的实施例。
72.所述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或空调等,所述制冷设备具有用于输送制冷剂的系统管路,所述系统管路设置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中,阀针40与阀针套50的焊接部位朝向阀口13一侧设置,即,位于阀针套50的前端端面上,进而使得焊接区53的焊疤不会向阀针套50的外周方向凸出,为了提高阀针套50与阀口13的同轴度,阀针套50与螺母20的内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通过防止焊疤向阀针套50的外周凸出,可以避免焊疤与螺母20的内腔的内壁面产生干涉,进而避免阀针套50产生卡死,保证阀针40移动的可控性。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