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0270发布日期:2022-09-23 22:4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


背景技术:

2.目前转向器中使用的联轴器通常采用单独的开放式联轴器,中间采用弹性件连接来达到传动的作用,但是这种联轴器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弹性件上会出现压痕,容易发生皲裂和磨损风险,大大降低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影响了联轴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它可以有效防止减震环由于变形摩擦而导致的磨损,从而延长了减震环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外联轴器、减震环和内联轴器,减震环的内环孔套在到内联轴器外部与内联轴器相连接,减震环的内环孔与内联轴器的轴孔相对应,在减震环的外部设有外联轴器,减震环嵌入到外联轴器内部与外联轴器连接,外联轴器的内部将减震环包裹,外联轴器的轴孔与减震环的内环孔以及内联轴器的轴孔相对应,内联轴器与蜗杆传动轴连接,外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5.所述的外联轴器设置为内嵌式联轴器。所述的内联轴器设置为开放式联轴器。所述的减震环设置为弹性的齿轮状环体。
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采取外联轴器将减震环进行包裹式的结构,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减震环由于变形摩擦而导致的磨损,从而延长了减震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弹性件疲劳受损导致电机传动效率下降的情况,保证了电动转向管柱电机动力的输出以及汽车转向功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减少换向滞后感,减少转向响应时间以及异响几率。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环与内联轴器连接后的投影视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外联轴器1、减震环2和内联轴器3,外联轴器1设置为内嵌式联轴器,内联轴器3设置为开放式联轴器,减震环2设置为弹性的齿轮状环体,减震环2的内环孔套在到内联轴器3外部与内联轴器3相连接,减震环2的内环孔与内联轴器3的轴孔相对应,在减震环2的外部设有外联轴器1,减震环2嵌入到外联轴器1内部与外联轴器1连接,外
联轴器1的内部将减震环2包裹,外联轴器1的轴孔与减震环2的内环孔以及内联轴器3的轴孔相对应,内联轴器3与蜗杆传动轴连接,外联轴器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在电动转向管柱上时,首先将内联轴器3与蜗杆传动轴进行组装,然后将减震环2套在内联轴器3上,再将外联轴器1组装在电机的输出轴,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传动轴通过本实用新型相连接,最后将外联轴器1旋转对入前道蜗杆总成组装件,压装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其特征是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外联轴器(1)、减震环(2)和内联轴器(3),减震环(2)的内环孔套在到内联轴器(3)外部与内联轴器(3)相连接,减震环(2)的内环孔与内联轴器(3)的轴孔相对应,在减震环(2)的外部设有外联轴器(1),减震环(2)嵌入到外联轴器(1)内部与外联轴器(1)连接,外联轴器(1)的内部将减震环(2)包裹,外联轴器(1)的轴孔与减震环(2)的内环孔以及内联轴器(3)的轴孔相对应,内联轴器(3)与蜗杆传动轴连接,外联轴器(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联轴器(1)设置为内嵌式联轴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联轴器(3)设置为开放式联轴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震环(2)设置为弹性体,减震环(2)的内环孔设置为齿状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外联轴器(1)、减震环(2)和内联轴器(3),减震环(2)的内环孔套在到内联轴器(3)外部与内联轴器(3)相连接,减震环(2)的内环孔与内联轴器(3)的轴孔相对应,减震环(2)的外部设有外联轴器(1),减震环(2)嵌入到外联轴器(1)内部与外联轴器(1)连接,外联轴器(1)的内部将减震环(2)包裹,外联轴器(1)的轴孔与减震环(2)的内环孔以及内联轴器(3)的轴孔相对应,内联轴器(3)与蜗杆传动轴连接,外联轴器(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减震环由于变形摩擦而导致的磨损,从而延长了减震环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研发人员:朱雅倩 花逸峰 王春宏 简辉 李小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2/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