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364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
当前汽车摩托车车牌及电气箱等物件的锁合固定,绝大多数都只是单纯的利用螺栓加以锁固,而使螺栓的头部或螺帽外露于外面,因此不肖之徒可在无任何防御下,轻易的拆卸螺栓,而取走车牌等物件,造成用户的损失及困扰,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螺栓常遭人轻易拆卸的问题,而有可栓死帽盖的发展,现有具栓死帽盖的装置主要是如图5所示,由一弹性垫圈50及一帽盖55组成,弹性垫圈50于中央穿孔周边形成有数道弧形切缝51,使弹性垫圈50中央形成数个略为向上斜面翻起的弹片52,且弹性垫圈50周缘垂直向上伸设数个具反向钩缘530的插掣片53,而帽盖55则于底面凹设用以盖覆螺栓60头部的容槽56,且于容槽56周边配合形成供弹性垫圈50插掣片53插入卡制的栓槽58,且栓槽58内部形成有可供反向钩缘530卡死的卡掣槽59,使帽盖55可卡掣于弹性垫圈50上,可避免螺栓60遭人轻易拆卸。
但现有的设计,其插掣片是一体形成于弹性垫圈片体上,由于该插掣片自由端具有反向钩缘及剖口,且插掣片与弹性垫圈的片体是呈垂直状设立,因此于制造时必需利用连续模加工法,第一次先行冲制钩缘及剖口,第二次才完成切缝及插掣片弯折,加工手续繁杂,又其帽盖对应插掣片的栓槽形成于帽盖容槽周边,且栓槽于内部另需形成有一较大的卡掣槽,其中卡掣槽是包覆于帽盖本体内,因此一般的射出成型模并无法一次完成,而需使帽盖分成内、外两层加工,然后再将内、外层黏合才能形成卡掣槽,由此可知这种具栓死帽盖的装置于制造上不仅过程多且技术性高,因此制造不易,无形间即增加了各项成本,同时亦无法大量生产,降低其经济效益及厂商竞争力,故确实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良。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结构简化,易于制造,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包括一弹性垫圈及一帽盖,该帽盖将螺栓遮盖并与弹性垫圈相对扣合,弹性垫圈于中央形成供螺栓穿过的穿孔,且周缘垂直伸设数片设有钩缘的插掣片,而帽盖于底面凹设盖覆螺栓的容槽,并于容槽周边配合形成供弹性垫圈插掣片插入且卡掣栓死的栓槽;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圈是由中央具对应穿孔的容置座及垫片所组成,其中呈杯状体的容置座周缘上段形成有径向贯穿的切缝,使容置座周缘形成数个插掣片,且各插掣片自由端的钩缘是向外凸出;又帽盖内径较大的栓槽是形成于容槽内顶面,且容置座插掣片的钩缘卡掣于栓槽内,又帽盖的容槽于栓槽下方周面形成有开口渐大的斜锥状导缘。
所述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圈的垫片于穿孔周边板面形成有等距的弧形切缝,使垫片中央形成有数个弹片。
所述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圈的容置座内底面形成有多个卡块,且垫片周缘形成有对应容置卡块的卡槽。
所述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盖中央形成有一供螺栓端部容置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弹性垫圈系于一塑性材质之容置座内设一垫片所构成,且容置座利用切缝形成系列顶端具钩缘之插掣片,且钩缘系分别向外凸出,而帽盖则系于容槽内顶面形成有一同轴之较大栓槽,令帽盖可直接利用栓槽扣掣于弹性垫圈之插掣片上,以防止螺栓轻易遭人拆卸,同时其容置座、垫片及帽盖结构单纯,均可利用模具一次完成,相较于现有技术,其确实较易制造,而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结构态样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视操作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视另一种操作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现有具栓死帽盖的立体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看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主要是由一弹性垫圈1及一帽盖20所组成,其中弹性垫圈1可供螺栓30穿经后,使螺栓30头部31或螺帽35容置其中,并将帽盖20卡死于弹性垫圈1上。
弹性垫圈1主要是由一塑性材质制成的容置座10及一金属材质制成的垫片15所组成,该呈圆杯状的容置座10中央形成有一可供螺栓30穿经的穿孔11,且容置座10周缘形成数个具弹性作用的插掣片12,且各插掣片12自由端分别向外形成有一钩缘120,用以卡掣帽盖20,又容置座10周缘上段形成有系列径向贯穿的切缝13,且容置座10内缘底面形成有数个对应的卡块14,用以卡制垫片15,而设于容置座10内的垫片15中央形成有穿孔,且垫片15于穿孔周边板面形成数边等距的弧形切缝16,使垫片15板面于穿孔周边形成数个弹片17,且各弹片17向中心一端略呈倾斜上翻状,使弹片17具有弹性作用,又垫片15周缘形成有数个对应的卡槽18,其中各卡槽18分别对应容置座10的卡块14,使垫片15可卡掣于容置座10内;又呈罩盖状的帽盖20内底面形成有一套设容置座10的容槽21,且帽盖20中央形成有一贯穿的穿孔22,以供螺栓30穿经(如图3所示),又帽盖20容槽21内顶缘形成有一较大径的栓槽23,其中栓槽23适可供容置座10插掣片12的钩缘120卡死,且容槽21于栓槽23下方的周面形成有一向下开口渐大的锥拔状导缘24,藉以压动容置座10插掣片12向中心微收,使帽盖20可顺利扣掣于弹性垫圈1的容置座10上,藉此组构成一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者。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则如
图1与图2所示,用户于螺锁螺栓30时,先将垫片15嵌设于容置座10内,并使垫片15利用卡槽18与卡块14的配合固定于容置座10内,接着使螺栓30穿经弹性垫圈1容置座10与垫片15的穿孔11,同时使螺栓30头部31置于容置座10内,紧接着将螺栓30锁紧于物件上如车牌、电气箱等,且利用垫片15的弹片17作用,可增进螺栓30的迫紧力,同时可防止螺栓30因振动而松脱,最后将帽盖20覆盖于弹性垫圈1的容置座10上,并利用锥拔状导缘24的作用,使容置座10的插掣片12可利用切缝13所生成的弹性向内缩,且使帽盖20持续挤压后,当插掣片12的钩缘120对应帽盖20容槽21的栓槽23时,插掣片12适可利用本身的反弹力回复原位,使插掣片12上的钩缘120卡死于容槽21的栓槽23内,而使帽盖20可覆盖螺栓30的头部31,如此除非破坏帽盖20,否则即无法轻易的卸拆螺栓30,如此不仅可减少物件被拆下的问题,同时可供判断螺栓30是否曾遭人卸下。
又如是螺栓30的螺帽35外露时,则如图3所示,当螺栓30穿经物件后,先将弹性垫圈1套设于螺栓30上,同时使容置座10具垫片15一侧向外,接着将螺帽35螺锁于螺栓30上,且利用垫片15的弹片17使螺帽35生成迫紧力,接着并使帽盖20扣设于弹性垫圈1的容置座10上,且使螺栓30突出的部份穿经帽盖20的穿孔22,以避免生成干涉的现象。
再者如是螺栓30与螺帽35两端均外露时,则如图4所示,用户于螺锁螺栓30时,先将垫片15嵌设于容置座10内,接着使螺栓30穿经弹性垫圈1容置座10与垫片15,同时使螺栓30头部31置于容置座10内,并将螺栓30穿过物件40与物件41,且将帽盖20覆盖于弹性垫圈1的容置座10上,并利用锥拔状导缘24的作用,使容置座10的插掣片12钩缘120对应卡死于帽盖20的栓槽23内,而使帽盖20可覆盖螺栓30的头部31,接着将弹性垫圈1套设于螺栓30穿出物件40与物件41的另端上,同时使容置座10具垫片15一侧向外,接着将螺帽35螺锁于螺栓30上,且利用垫片15的弹片17使螺帽35生成迫紧力,接着并使帽盖20扣设于弹性垫圈1的容置座10上,且使螺栓30突出的部份穿经帽盖20的穿孔22,如此即可使螺栓30头部与螺帽35均获得保护,达到防止拆卸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包括一弹性垫圈及一帽盖,该帽盖将螺栓遮盖并与弹性垫圈相对扣合,弹性垫圈于中央形成供螺栓穿过的穿孔,且周缘垂直伸设数片设有钩缘的插掣片,而帽盖于底面凹设盖覆螺栓的容槽,并于容槽周边配合形成供弹性垫圈插掣片插入且卡掣栓死的栓槽;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圈是由中央具对应穿孔的容置座及垫片所组成,其中呈杯状体的容置座周缘上段形成有径向贯穿的切缝,使容置座周缘形成数个插掣片,且各插掣片自由端的钩缘是向外凸出;又帽盖内径较大的栓槽是形成于容槽内顶面,且容置座插掣片的钩缘卡掣于栓槽内,又帽盖的容槽于栓槽下方周面形成有开口渐大的斜锥状导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圈的垫片于穿孔周边板面形成有等距的弧形切缝,使垫片中央形成有数个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圈的容置座内底面形成有多个卡块,且垫片周缘形成有对应容置卡块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盖中央形成有一供螺栓端部容置的穿孔。
专利摘要一种具栓死帽盖的螺栓防止拆卸装置,包括一弹性垫圈及一帽盖,帽盖将螺栓遮盖并与弹性垫圈相对扣合,弹性垫圈于中央穿孔周缘垂直伸设数片插掣片,而帽盖于底面凹设盖覆螺栓的容槽,并于容槽周边配合形成供弹性垫圈插掣片插入且卡掣栓死的栓槽;该弹性垫圈包括容置座及垫片,容置座周缘上段形成有径向贯穿的切缝,容置座周缘形成数个插掣片,容置座插掣片的钩缘卡掣于栓槽内。
文档编号F16B41/00GK2396226SQ9920761
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31日
发明者陈汉奎, 陈汉位 申请人:陈汉奎, 陈汉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