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5580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阻尼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在车辆的驱动系统中安装有各种类型的装置。作为这些类型的装置,例如有阻尼装置、飞轮组件。在这些装置中使用阻尼机构,以达到减少旋转振动的目的(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91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上述阻尼装置主要具有:输入侧的旋转部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输出侧的旋转部件(中心板)、在第一侧板与中心板之间被压缩的多个螺旋弹簧、和连结多个螺旋弹簧的中间板。
[0008]在该阻尼装置中,输出侧的旋转部件具有弹簧支承部。并且,中间板配置于外周侦U,并具有弹簧支承部。于是,输出侧的旋转部件和中间板的各弹簧支承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配置。另一方面,作为与这种类型的阻尼装置类似的阻尼装置,也可以是中间板配置于内周侧,且输出侧的旋转部件和中间板的各弹簧支承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配置。
[0009]一般来说,在阻尼装置中,往往会配置用于主动产生滑动摩擦(slidingfrict1n)的部件。作为该部件的一例,可举出波形弹簧。这时,例如,通过将波形弹簧配置于输入侧的旋转部件与中间板的轴向之间,从而在波形弹簧与输入侧的旋转部件及中间板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0010]但是,在上述中间板配置于内周侧的阻尼装置中,由于输出侧的旋转部件和中间板的各弹簧支承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配置,因此,当阻尼装置进行动作时,存在波形弹簧在输入侧的旋转部件与中间板之间旋转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波形弹簧的峰部位于输入侧的旋转部件与中间板之间,不能稳定地确保滑动摩擦。
[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稳定地产生阻尼装置的滑动摩擦。
[001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装置包括: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多个螺旋弹簧、中间部件、和滑动用弹簧。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旋转。多个螺旋弹簧在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被压缩。中间部件与多个螺旋弹簧各自卡合,将多个螺旋弹簧连结。滑动用弹簧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的轴向之间。滑动用弹簧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而滑动。滑动用弹簧被定位于中间部件。
[0014]在本阻尼装置中,当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第一旋转部件时,该动力被依次传递至第一旋转部件、中间部件、第二旋转部件。在该动力的传递路径中,多个螺旋弹簧经由中间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被压缩。并且,滑动用弹簧在被定位于中间部件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而滑动。
[0015]在本阻尼装置中,滑动用弹簧在被定位于中间部件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而滑动。S卩,中间部件在向圆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与第一旋转部件之间产生滑动摩擦。由此,在本阻尼装置中,能够稳定地产生滑动摩擦。
[0016]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装置中,第二旋转部件具有第一主体部和按压部。第一主体部配置于螺旋弹簧的内周侧。按压部从第一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能够按压螺旋弹簧。中间部件具有第二主体部和卡合部。第二主体部配置于螺旋弹簧的内周侧。卡合部从第二主体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能与多个螺旋弹簧各自卡合。这里,第二旋转部件的按压部和中间部件的卡合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配置。滑动用弹簧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与按压部及卡合部之间。
[0017]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二旋转部件的按压部和中间部件的卡合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配置、且滑动用弹簧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与按压部及卡合部之间,由于滑动用弹簧被定位于中间部件,因此,也能够与第一旋转部件之间稳定地产生滑动摩擦。
[0018]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阻尼装置中,中间部件还具有向第一旋转部件突出的突出部。滑动用弹簧具有弹簧部和限制部。弹簧部与第一旋转部件和中间部件抵接。限制部与突出部卡合,用于限制滑动用弹簧向圆周方向移动。
[001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弹簧部抵接于第一旋转部件和中间部件,因此,能够将中间部件在轴向上定位于第一旋转部件。并且,由于限制部与突出部卡合,限制滑动用弹簧向圆周方向移动,因此,弹簧部能够与第一旋转部件之间稳定地产生滑动摩擦。
[0020]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阻尼装置中,滑动用弹簧是波形弹簧。弹簧部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一旋转部件抵接。第二凸部在圆周方向上与第一凸部相邻设置,并与中间部件抵接。
[0021]在这种情况下,波形弹簧的第一凸部抵接于第一旋转部件,波形弹簧的第二凸部抵接于中间部件。由此,即使中间部件因扭矩变动等而在轴向上移动,也能通过波形弹簧而将中间部件在轴向上定位于第一旋转部件。
[0022]并且,通过波形弹簧,波形弹簧的第一凸部能够总是保持抵接于第一旋转部件的状态,因此,能够在波形弹簧与第一旋转部件之间稳定地产生滑动摩擦。
[0023]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三或第四方面的阻尼装置中,突出部是通过对中间部件进行模压加工而形成的凸出部。
[0024]在该情况下,突出部通过模压加工而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突出部,并能确保突出部的刚性。
[0025](发明的效果)
[0026]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产生阻尼装置的滑动摩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飞轮组件的侧视图。
[0028]图2是图1的I1-1I截面图。
[0029]图3是用于说明波形弹簧的抵接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4是示出飞轮组件的扭转特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整体构成〉
[0032]在此,通过图1和图2,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飞轮组件I (阻尼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飞轮组件I是用于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的装置。
[0033]飞轮组件I包括:输入板2 (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例)、输出板3 (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例)、多个螺旋弹簧50、支撑板4(中间部件的一例)、第一制动器机构81、第二制动器机构85、缓冲部件70、和波形弹簧40 (滑动用弹簧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螺旋弹簧50例如由三组螺旋弹簧50构成。一组螺旋弹簧50由一对(两个)螺旋弹簧构成。以下,将一对螺旋弹簧50中的一个螺旋弹簧表述为第一螺旋弹簧51、将一对螺旋弹簧50中的另一个螺旋弹簧表述为第二螺旋弹簧61。
[0034]<输入板>
[0035]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输入板2。输入板2上输入有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输入板2配置在发动机一侧。输入板2被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未图示)上。
[0036]输入板2具有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第一板21配置在发动机一侧。在第一板21的内周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一板21连结于发动机的连结部21a。
[0037]在连结部21a上设置有用于加强连结部21a的加强件24。连结部21a例如是孔部,加强件24例如是间隔件(spacer)。固定部件、例如固定螺栓(未图示)或铆钉插入通过孔部21a。详细而言,在孔部21a与固定螺栓或铆钉的头部之间配置有间隔件24的状态下使固定螺栓或铆钉插入通过孔部21a。由此,第一板21被固定于发动机的曲轴。
[0038]第一板21的外周部通过固定部件、例如铆钉29而固定于第二板22。由此,第一板21能够与第二板22 —道一体地旋转。并且,在第一板21的外周部,通过固定部件、例如铆钉26而固定有环状部件25。在环状部件25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使输入板2 (第一板21)始动的齿部21b。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不使用环状部件25的情况下将齿部21b —体地形成于第一板21的外周部。
[0039]第一板21具有:圆板状的主体部21c、及多个窗部21d(参照图2)。在圆板状的主体部21c的内周部形成有孔部。多个窗部21d、例如三个窗部被设置于主体部21c。详细地说,多个(例如三个)窗部21d在圆周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在各窗部21d配置一对螺旋弹簧50、例如第一螺旋弹簧51以及第二螺旋弹簧61。第一螺旋弹簧5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抵接于各窗部21d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