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承载环和多个横向段的传动带的横向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894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用于具有承载环和多个横向段的传动带的横向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文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限定的用于机动车的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的横向段。
【背景技术】
[0002]这样的横向段和设置有该横向段的传动带被公知并且例如在欧洲专利申请EP-A-0626526和EP-A-1566567中予以描述。已知的传动带由多个钢横向段和两个环式、即环形承载件组成,每个承载件延伸穿过设置在横向段的任一横向侧上的凹槽,由此使得这些横向段由承载环支撑和引导。通常而言,承载环也由钢制成并且每个承载环由多个单独的连续带件组成,这些带件彼此环绕紧密配合。横向段既没有固定至彼此也没有固定至承载环,由此使得它们可至少沿着承载环的周向、即承载环的长度相对于承载环移动。在传动带上,相邻横向段通过它们相应的前主表面和后主表面彼此抵靠,所述主表面面向、至少大致面向所述周向。已知的传动带在润滑或油润环境中操作,从而既减小传动带的内部摩擦损失又冷却变速器的传动带和带轮。
[0003]已知的横向段在其任一横向侧、即轴向侧上设置有摩擦面。通过这些摩擦面,横向段与变速器的驱动带轮和受驱带轮(摩擦)接触,由此使得驱动带轮的旋转可通过同样旋转的传动带传递至受驱带轮。已知的横向段还在它的前主表面上设置有立柱并且在它的后主表面上设置有孔。在传动带上,第一横向段的立柱插入相邻的第二横向段的孔内。由此,传动带上连续的横向段在与横向段的所述主表面平行定向的平面内、即垂直于所述周向定向的平面内彼此相互对齐。
[0004]在传动带的操作过程中,横向段和承载环之间存在沿着所述承载环的所述周向的相对运动。进一步而言,在操作过程中被带轮径向向外推动的横向段借助承载环被包含在所述周向内。由此,横向段通过其容纳承载环的凹槽的径向内表面与承载环接触。这些径向内表面在本领域中被称作横向段的鞍面。
[0005]鞍面在宽度方向上的形状或轮廓已知为轻微外凸从而促进相应的承载环相对于相应的鞍面(的轴向宽度)的有利对齐。在这一方面,已知的是,承载环在操作过程中趋于使它自身居中在鞍面的最高点上、即鞍面的径向最外点上。鞍面的该最高点不一定位于鞍面的中央。在某些具体变速器的设计中,认为减少轴向上承载环和横向段之间的接触是更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最高点更靠向横向段的横向侧,这样的示例由文献EP-A-1566567给出。然而,这样的相反的设计也在现有技术中提出:即承载环的轴向侧和带轮之间的接触被优选地避免并且使得鞍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轮廓的最高点相对于宽度方向上的轮廓的中心、远离横向段的横向侧地偏置。
[0006]一般而言,当承载环居中在鞍面的最高点上时,与上面描述的承载环将它自身居中在鞍面的最高点上这一趋势关联的合力、即轴向对齐力为零,并且该合力、即轴向对齐力依赖于承载环沿着轴向相对于这样的最高点的位移而增加。在实际中,承载环的这样的轴向位移限制为承载环和横向段之间沿着轴向的间隙或游隙的一半。由此,所述轴向对齐力在实际中也被限制,由此使得承载环的轴向侧和横向段、或带轮、或横向段与带轮两者之间的不利的摩擦、甚至可能是磨损性接触会容易地发生,所述不利的接触至少在长期运行中会导致不被期待的磨损。因此,本发明旨在提高承载环相对于鞍面的(自)对齐的有效性,特别是通过提高轴向对齐力相对于承载环的位移的依赖性来提高该有效性。

【发明内容】

[0007]根据本发明背后的观点,这样的目的是通过向鞍面提供朝向其两轴向侧不同的外凸弯曲度而实现的。具体而言,鞍面的轴向轮廓的一个曲率半径或多个曲率半径(的平均值)在这样的轴向侧之间是不同的。这种设计手段源于这样的技术思路:鞍面外凸弯曲的程度越大,即鞍面的一个或多个曲率半径越小,承载环相对于鞍面的(自)对齐越有效。换而言之,随着鞍面的局部曲率半径的减小,操作过程中轴向对齐力的作用在承载环上轴向侧上的分力越大。
[0008]由此,根据本发明,不同的曲率半径应用在鞍面的两轴向侧上,从而当承载环与鞍面的轴向中心对齐时,承载环也将承受合(对齐)力。由此,承载环将更朝向鞍面的具有更大曲率半径(或多个曲率半径)的那侧对齐。在这种对齐的位置上,承载环承受的轴向对齐力的各分力将互相平衡,这是因为承载环的宽度的较小的一部分在鞍面的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那侧上接收较大的轴向对齐力(分力),而承载环的宽度的较大的一部分在鞍面的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那侧上接收较小的轴向对齐力。
[0009]总而言之,通过使得鞍面在其一个轴向侧上的曲率半径相对于鞍面的另一轴向侧上的曲率半径减小,从而使得承载环相对于这样的鞍面的(自)对齐朝着鞍面的所述另一轴向侧偏移。由此,用于实现这样的偏移、也即鞍面的最高点相对于鞍面的几何中点的轴向偏置的已知的设计手段可被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手段代替。还能够同时应用这两种设计手段。
【附图说明】
[0010]创新横向段将参考附图进一步予以说明。所述附图为:
[0011]图1为具有在两个带轮上运行的传动带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该传动带包括环式承载件和多个横向段;
[0012]图2为已知传动带的剖面图,该剖面朝向传动带的周向定向;
[0013]图3为已知传动带的横向段的朝向宽度方向定向的视图;
[0014]图4A为已知横向段的细节特写图,示意性示出横向段的外凸弯曲的鞍面;
[0015]图4B为与图4A类似的鞍面轮廓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置形状的鞍面的第一实施例;
[0016]图4C为与图4A和4B类似的鞍面轮廓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置形状的鞍面的第二实施例;以及
[0017]图4D为与图4A-4C类似的鞍面轮廓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置形状的鞍面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和/或部件。
[0019]图1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展示了传动带3,该传动带3在两个带轮1、2上运行并且包括柔性的环式承载件或承载环31和基本连续的一排横向段32,所述横向段32安装在承载环31上并且沿着承载环31的周向布置。在变速器的图示的构造中,上带轮I将比下带轮2旋转得快。通过改变带轮1、2的两个锥形盘4、5之间的距离,传动带3在每个带轮1、2上的所谓的运行半径R可以以互相协作的方式改变,并且由此,两个带轮1、2的旋转速度之间的(传动)比可被改变。
[0020]在图2中,传动带3以其面向传动带3的周向或长度方向L(图3)、即面向垂直于传动带的轴向或宽度方向W以及径向或高度方向H的方向的剖视图示出。该图2以剖视图展示了承载和引导传动带3的横向段32的两个承载环31的存在,并且横向段32中的一个以前视图示出。
[0021]传动带3的横向段32和承载环31 —般由金属、通常是钢合金制成。横向段32通过其接触面37承受每个带轮1、2的盘4、5之间施加的夹持力,横向段32的任一轴向侧上设置有一个这样的接触面37。这些接触面37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相互发散,由此使得表示传动带3的接触角C>C的锐角在接触面37之间被限定,所述接触角与每个带轮1、2的两个盘
4、5之间所限定的V形角大致匹配,V形角表示带轮角ΦΡ。
[0022]横向段32能够移动,即能够在周向L上沿着承载环31滑动,从而通过横向段32在传动带3和带轮1、2的旋转方向上沿着承载环3彼此对压并且彼此向前推动而使得扭矩在变速器带轮1、2之间传递。在该图2的示范实施例中,承载环31由五个独立的环式带件组成,每个这样的环式带件同心地互相嵌套从而形成承载环31。在实际中,承载环31常常包括五个以上、例如九个或十二个或甚至可能更多的环式带件。
[0023]传动带3的还在图3中以侧视图示出的横向段32设置有两个彼此相反定位的缺口 33,所述缺口 33的每个朝向横向段32的相应的轴向侧敞开并且每个容置有相应的承载环31 (的一小段)。由此,横向段32的第一部或基部34从承载环31径向向内延伸,横向段32的第二部或中间部35位于承载环31之间并且横向段32的第三部或顶部36从承载环31径向向外延伸。每个缺口 33的径向内侧由横向段32的基部34的所谓的鞍面42界定,所述鞍面42面向径向向外,大致面向横向段32的顶部36的方向,并且与承载环31的内侧接触。
[0024]横向段32的面向相互相反的周向L的两个主体表面38、39的第一表面或后表面38大致平坦。横向段32的另一主体表面或前主体表面39设置有所谓的摆动边缘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