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940071阅读:来源:国知局
4~8. 2m/s,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边界层的厚度。 1^=0.37/Re'1'5 说
[0113] ,, (5)
[Rq=UJIv
[0114] 式中1为平均长度,Re为雷诺数,流体传动油的运动黏度系数V = 3X 10 5m2/s, 边界层厚度的计算结果如表2. 2所示
[0115] 表2.2模型边界层厚度
[0116]
[0117] 因此,非光滑单元体深度S的取值范围为0. 64mm~I. 24_,非光滑单元体的直径 D取值范围为1. 28~2. 48。设计凹坑型单元体尺寸时,主要考虑以下参数:直径D、横向间 距W、纵向间距L和凹坑深度S,见图10a、图10b。本发明选取D = 2mm, W = 3mm, L = 5_, S = 1_,以四种排列方式,在液力变矩器栗轮的内、外环表面进行处理,四种常见的排列方 法,见图I Ia (矩阵排列)、图I Ib (等差排列)、图I Ic (菱形排列)、图I Id (随机排列)。对 单个流道进行CFD仿真评估,为了验证非光滑表面的减阻效果,减阻率被定义为
[0118]
(6)
[0119] 其中Cns及Csm分别是非光滑表面及光滑表面上由粘性力因子C v及压力因子Cp组 成的总的系数,粘性力因子Cv及压力因子C p分别被定义为
[0120]
(7)
[0121] 式中V是栗轮壳体上流体的平均速度,P为流体密度,A是壳体表面上的面积。图 12为在4~8m/s的进口速度条件下四种排列方式的减阻效果。四种排列方式中,矩形排列 减阻效果最佳,减阻率最高可达到6 %。因此,本发明将非光滑单元体以矩形排列方式,在液 力变矩器栗轮的内、外环表面进行处理,见图9a、图9b。
[0122] 4具有乳突疏水表面的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
[0123] 在实际的液流流动过程中,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的压力面出口区域容易产生非周 期性的流动分离,尤其是在压力面的尾部区域(出口区域),液流通常具有较高的湍流度, 叶片近壁面的液流速度相对较大,导致壁面摩擦阻力和速度梯度也会相应变大,能量损失 较为严重,因此本发明在其压力面出口区域设置了仿生乳突结构,如图13所示。根据大量 的分析结果,本发明将乳突结构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设计为〇. 〇4mm~0. 1mm,乳突非光滑单 元凸起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0· 06mm~0· 16mm,乳突单元体的间距Wr范围0· Imm~0· 25mm, 如图14a、图14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水滴在叶片乳突结构表面上的接触角大于150°,为 超疏水表面,此时的仿生叶片能够减小壁面摩擦阻力,改善流动状态。图13显示的是设计 尺寸为HXRXR = 0. 16_X0. 1_X0.1 mm的乳突单元体,间距Wr为100 μπι,接触角达到 157.6°。乳突单元体群分布在叶片压力面尾部,分布均匀,且乳突区域的整体宽度Lt为 15mm,具体位置如图13所示。
[0124] 5具有多生物特征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0125] 通过上述各个仿生部件的设计,综合考虑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各项性能的要求,将 各个工作轮中的原始叶片替换成仿生叶片,从而组成仿生叶片组,在此基础之上,将栗轮 内、外环表面部分区域加工成凹坑型的非光滑表面,同时,在仿生导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布置 U型仿生沟槽,在压力面设置乳突疏水表面。最终,将仿生叶片组、仿生沟槽、非光滑表面、疏 水表面四种因素融入到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中,发明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特征的仿生耦合双 涡轮液力变矩器。
[0126] 仿生型液力变矩器与常规变矩器相比之下,启动扭矩比上,仿生型从4. 27升高到 4. 45,详见附图15。在低转速比与高转速比区间的最高效率值分别为83. 16%,84. 67%, 提高的数值分别为1. 19, 1. 51个百分点,在速比0. 6工况下,最低效率从64. 18%提高到 67. 39%,详见附图15、图16、图17。栗轮容量系数CF仿生叶片组变化较小,详见图17。综 上所述,相比于原有变矩器,仿生型液力变矩器的启动扭矩与最高效率都有所增大,说明液 力元件的仿生设计可以减小其液力损失,具有良好的减阻增效效果,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 改善了整机的工作性能。
【主权项】
1. 一种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包括栗轮(I),栗轮外环(11),栗轮内环(12),第 一涡轮(2),导轮(3),第二涡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涡轮(4)的叶片采用仿生叶片, 其环量分配函数多项式为:y = ax2+bx+c,其中X为中弧线上各等分点的横坐标,y为相应 的环量分配值;参数a,b,c的取值范围如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a = -0. 7374, b =-0· 2919, c = 1.0108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轮(2) 的叶片采用仿生叶片,其环量分配函数的多项式为:y = ax4+bx3+cx2+dx+e,其中X为中弧线 上各等分点的横坐标,y为相应的环量分配值,参数a,b,c,d,e的取值范围为如下: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轮(1)的叶 片采用仿生叶片,其环量分配函数的多项式为:y = ax3+bx2+cx+d,其中X为中弧线上各等分 点的横坐标,y为相应的环量分配值,参a,b,c,d的取值范围如下: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3)的叶 片采用仿生叶片,其环量分配函数的多项式为:y = ax3+bx2+cx+d,其中X为中弧线上各等分 点的横坐标,y为相应的环量分配值,参数a,b,c,d的取值范围如下: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3) 的叶片吸力面上靠近叶片入口的前部布置U型仿生沟槽,该仿生沟槽的高度h和间距s的 无量纲尺寸h+和s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 < h +彡25,0 < s +彡30。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沟槽的高 度h和间距s的尺寸取值范围为0 < s < 0. 83mm,0 < h < 1_。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沟槽的高 度h和间距s的尺寸分别为h = 0. 5mm,s = 0. 5_。9.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轮内环 和栗轮外环上分布有球形凹坑。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3) 叶片的压力面出口区域均匀分布乳突单元体形成仿生乳突结构,乳突单元体半径R的取值 范围为0. 04mm~0. 1mm,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0. 06mm~0. 16mm,乳突单元体之间的间距Wr 的取值范围为〇· Imm~〇· 25mm〇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仿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该变矩器包括泵轮,泵轮外环,泵轮内环,第一涡轮,导轮,第二涡轮;所述第二涡轮的叶片采用仿生叶片,其环量分配函数多项式为:y=ax2+bx+c,其中x为中弧线上各等分点的横坐标,y为相应的环量分配值;-0.8972≤a≤-0.4629,-0.4886≤b≤-0.1032,0.4709≤c≤1.5079。本发明中第二涡轮叶片采用仿生叶片,与常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相比,提高了启动扭矩比和效率,并且泵轮容量系数CF也大于常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IPC分类】F16H41/04, F16H41/26
【公开号】CN105156629
【申请号】CN201510540050
【发明人】刘春宝, 杨化龙, 刘长锁, 徐东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