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

文档序号:1057379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
【专利摘要】一种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是在传感器安装孔(54)上安装有检测变速器(M)的旋转部件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53)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所述传感器安装孔(54)设置在变速器箱(11)的变速轴(13)周围的壁的轴向一端附近,在所述变速器箱(11)上向外侧膨胀设置有:横穿突起(55),其从沿着所述传感器安装孔(54)的轴线的方向观察,将所述传感器安装孔(54)的附近部分朝与所述变速轴(13)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转折突起(56),其从所述横穿突起(55)的端部朝变速轴(13)的方向延伸;所述横穿突起(55)和所述转折突起(56)形成有构成向所述变速器(M)供给润滑油的油供给通道的横穿孔(42)和转折孔(57)。
【专利说明】
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
[0002]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68392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存在在使发动机的驱动旋转变速的变速器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变速齿轮等旋转部件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在这样的变速器中,在收纳变速轴和变速齿轮等的变速器箱的壁上设置有贯通上述壁的传感器安装孔,旋转传感器从外部安装在该传感器安装孔中。旋转传感器使前端侧的检测部接近变速器箱内的检测对象齿轮的齿面,并且在向变速器箱外部露出的基端部上连接有信号输出线。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国特开2010-1272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然而,在变速器箱上形成的传感器安装孔需要一定程度以上的内径,在小型发动机等所使用的变速器中,传感器安装孔的内径相对于变速器箱的外形尺寸和厚度大。并且,当传感器安装孔的内径相对于变速器箱的外形尺寸和厚度大时,从确保刚性的角度出发,需要配置在变速器箱的轴向中央区域。
[0010]然而,根据变速器的种类,由于作为检测对象的变速齿轮的位置等的关系而存在不得不将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变速器箱的轴向端部附近的情况。因此,在将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变速器箱的轴向端部附近的情况下,能够较高地维持变速器箱的刚性变得重要。
[0011]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即使在将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变速器箱的轴向端部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效率良好地提高变速器箱的刚性。
[001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I)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是在收纳变速轴的变速器箱的壁上设置有将所述壁贯通的传感器安装孔,并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中安装有检测变速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周围的壁的轴向一端附近,在所述变速器箱上向外侧膨胀地设置有横穿突起和转折突起,所述横穿突起从沿着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轴线的方向观察,将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部分朝与所述变速轴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转折突起从所述横穿突起的端部朝变速轴方向延伸,所述横穿突起和所述转折突起形成有构成向所述变速器供给润滑油的油供给通道的横穿孔和转折孔。
[0014]由此,变速器箱中的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部位由中空结构的横穿突起和转折突起加强,并且在横穿突起和转折突起上设置有作为油供给通道的横穿孔和转折孔。因此,能够利用向变速器供给润滑油的油供给通道的周壁将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部位加强,所以跟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变速箱的轴向端部附近无关,能够较高地维持变速箱的刚性。
[0015 ] (2)如上述(I)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所述横穿突起的所述横穿孔的外侧的壁的厚度可厚于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周围其他区域的壁的厚度。
[0016]在该情况下,设定成在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覆盖与变速轴大致平行延伸的横穿突起的横穿孔外侧的壁的厚度厚于其它区域的厚度,所以能够实现不会导致变速箱整体的增厚和大型化,能够效率良好地提高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部分的刚性。
[0017](3)如上述(I)或(2)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从沿着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的方向侧面观察,所述转折突起可形成为与所述旋转传感器至少一部分重叠。
[0018]在该情况下,旋转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侧由转折突起覆盖,能够利用转折突起效率良好地提高传感器安装孔轴向一侧的刚性。
[0019](4)如上述(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所述变速器箱构成与发动机的曲轴箱一体化的动力单元的箱,在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所述横穿突起可配置在所述旋转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侧附近。
[0020]在该情况下,在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因为横穿突起配置在旋转传感器的前方侧附近,所以能够在车辆行驶时利用横穿突起从来自前方的飞散的飞散物中保护旋转传感器。
[0021](5)如上述(4)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所述变速器的输出提取部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箱配置有所述旋转传感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在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轴向的端部上突出设置有将所述输出提取部的外侧覆盖的檐部,在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所述檐部可形成为包围所述旋转传感器的后部下方。
[0022]在该情况下,在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旋转传感器的后部下方由覆盖变速器的输出提取部的外侧的檐部包围,所以能够利用檐部保护旋转传感器的车体下方侧。
[0023](6)如上述(5)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从沿着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的方向侧面观察,所述檐部和所述转折突起以构成V形的方式形成,从沿着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的方向侧面观察,所述旋转传感器可被配置成由所述檐部和所述转折突起所构成的V形夹住。
[0024]在该情况下,旋转传感器的前端侧的检测部的一侧由檐部与转折突起的交差部覆盖,所以能够从外部更牢固地保护旋转传感器的检测部。
[0025](7)如上述(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在所述变速器箱的形成有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部位上设置有朝所述变速器箱内侧凸出的向内凸出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端部可在所述向内凸出部的顶部而开口形成。
[0026]在该情况下,在设置在变速器箱上的向内凸出部上,传感器安装孔以内侧的端部开口的方式在所述向内凸出部的顶部形成,所以能够利用向内凸出部效率良好地提高传感器安装孔周围的刚性和旋转传感器的轴向的支承刚性。
[0027](8)如上述(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在发动机的曲轴和所述变速轴之间的上方位置配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曲轴的旋转平衡的平衡轴,所述横穿突起和横穿孔可配置在所述平衡轴与所述旋转传感器之间。
[0028]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平衡轴与旋转传感器之间的死区,将横穿突起和油通道一起紧凑地配置。
[0029]发明的效果
[003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变速器箱的壁的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部位由中空结构的横穿突起和转折突起加强,并且在横穿突起和转折突起中设置有作为油通道的横穿孔和转折孔。因此,尽管是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变速器箱轴向端部附近的构造,但也能够效率良好地提高变速器箱的刚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采用了动力单元的二轮机动车的左侧视图。
[0032]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
[0033]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0034]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0035]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与动力单元的与图2的V-V截面大致对应的剖视图。
[0036]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与动力单元的与图2的V1-VI截面大致对应的剖视图。
[0037]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缸体的与图2的VII箭头观察视角对应的仰视图。
[0038]图8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在图7的VII1-VIII部分上进行截面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0039]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曲轴箱的右侧半箱体的立体图。
[0040]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曲轴箱的左侧半箱体的立体图。
[0041]图11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主轴的正上方作为中心的俯视图。
[0042]图12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旋转传感器去除并在图11的XI1-XII部分上进行截面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0043]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将动力单元的旋转传感器去除的立体图。
[0044]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与图11的XIV-XIV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0045]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与图11的XV-XV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图的适当位置上,标示有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0047]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搭载有采用了发动机E的动力单元PU的二轮机动车I的左侧面的图。
[0048]在图1中,Wf、ffr是经由前叉2而支承在未图示的车体框架上的前轮、经由摆臂3而支承在车体框架上的后轮。另外,H是配置在前叉2上方的转向车把,S是乘坐者就坐的座位,T是配置在座位S前方的燃料箱。动力单元PU搭载在车体框架中央的燃料箱T的下方位置上。
[0049]动力单元PU利用变速器M将发动机E的驱动旋转变速,并将其输出经由传递机构而传递至后轮Wr。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动力单元PU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除非另有说明,与搭载在车辆上时的方向相同。
[°05°]图2、图3是表示动力单元PU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动力单元PU的上表面的图,图5、图6是动力单元PU的与图2的V-V截面和V1-VI截面大致对应的剖视图。[0051 ]动力单元PU的发动机E具有:将曲轴1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曲轴箱11、从曲轴箱11前侧上部朝斜上方突出的缸部12。曲轴箱11兼作变速器M的变速器箱,在前部侧配置有曲轴10的同时,在该曲轴10的后方侧与曲轴1平行地配置有变速器M的主轴13 (变速轴)和副轴14。主轴13和副轴14由曲轴箱11旋转自如地支承。如图5所示,副轴14将曲轴箱11的左侧壁向外侧贯通,在该贯通的端部上安装有动力提取用的链轮15。链轮15缠绕有链条9,动力通过该链条9而传递至后轮。
[0052]在该实施方式中,副轴14和链轮15构成动力单元PU的动力提取部。
[0053]缸部12具有:缸体17,其具有将活塞16进退自如地收纳的缸膛17a;缸头18,其安装在缸体17的上部,在缸头18和活塞16的顶面之间形成燃烧室7;缸盖19,其安装在缸头18的上部。如图6所示,缸头18与缸体17的上部重合,和缸体17—起在曲轴箱11的上表面由多根(四根)柱状螺栓20(连接部件)共同紧固。
[0054]如图5所示,活塞16经由连接杆23与曲轴10可联动地连接,将伴随着在燃烧室7作功(爆発)的活塞16的进退动作作为旋转力向曲轴10传递。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附图标记8表示面临燃烧室7设置的点火火花塞。
[0055]在缸头18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并且安装有将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开闭的未图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如图2、图3所示,进气口连接有构成发动机E的进气系统的进气管6。排气口连接有构成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的未图示的排气管。另外,如图6所示,在缸头18和缸盖19之间设置有开闭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气门驱动机构21。图6中的附图标记22表示用于使气门驱动机构21的气门驱动凸轮进行动作的凸轮轴。凸轮轴22经由正时链条5与曲轴10可联动地连接。
[00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是水冷式单缸发动机,缸体17设置有一个缸膛17a,在该缸膛17a的周边形成有水套50。图2、图4、图5中的附图标记51是水栗,其将在未图示的冷却器中冷却的冷却水供给到水套50。
[0057]如图5、图6所示,曲轴箱11由把与曲轴10直交的分割面llLa、llRa作为边界而左右分割的一对半箱体11L、11R构成。左右半箱体11L、11R在通过缸体17的缸中心轴CI的平面上被左右分割,分割的半箱体11L、11R彼此由未图示的多个螺栓连接固定。右侧半箱体IlR的右侧部安装有曲轴罩30,所述曲轴罩30在其与半箱体IlR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0058]如图5所示,曲轴10的右侧端部将右侧半箱体IlR的侧壁贯通,在该贯通的端部上安装有用于将动力向变速器M的主轴13传递的主驱动齿轮24。另外,曲轴10左侧的端部将左侧的半箱体IIL的侧壁贯通,在该贯通的端部上安装有发电机25的转子25a。转子25a的端部和周边部位由将定子25b保持的发电机25的罩体25c覆盖。
[0059]另外,变速器M的主轴13右侧的端部将右侧半箱体IlR的侧壁贯通。在贯通右侧半箱体I IR的主轴13的端部上支承有初级从动齿轮26、离合器27,所述初级从动齿轮26与曲轴10侧的主驱动齿轮24啮合,所述离合器27借助来自外部的操作而进行动力的切断与传递。初级从动齿轮26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主轴13上,离合器27安装在初级从动齿轮26和主轴13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因此,离合器27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操作来适当切换初级从动齿轮26和主轴13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和切断。
[0060]在变速器M的主轴13和副轴14上设置有由多个变速齿轮构成的主齿轮组ml和副齿轮组m2。在变速器M中,主齿轮组ml和副齿轮组m2的变速齿轮由未图示的切换机构的操作来选择,借此设定包含有空档的任意的变速档(档位)。因此,变速器M在像这样设置有变速档的状态下,当曲轴10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27被传递至主轴13时,将该旋转动力按照设定比变速而从副轴14向外部输出。
[0061]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附图标记28是在脚踏起动时用于使曲轴10旋转的脚踏轴。
[0062]如图2?图4所示,在曲轴箱11内的曲轴10与主轴13之间的上方位置配置有与曲轴10平行延伸的平衡轴29。平衡轴29被曲轴箱11旋转自如地支承。平衡轴29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与曲轴10同步旋转,由此抵消曲轴10的旋转变动来维持旋转平衡。
[0063]另外,如图6所示,在曲轴箱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油盘31。在右侧半箱体IlR的油盘3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油栗32(油供给源),所述油栗32将油盘31内的油向上汲取来将该油向动力单元PU内的需要润滑的部位栗送。本实施方式的油栗32从曲轴10受到旋转动力来进行运转。
[0064]与油栗32连接的动力单元PU内的油供给通道33被分成曲轴系统油通道33C、气门驱动系统油通道33B,曲轴系统油通道33C从油栗32的排出部经过曲轴10内部向曲柄销和轴颈部等曲轴10周围的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油,所述气门驱动系统油通道33B从曲轴箱11的上部经过缸部12的壁内部向气门驱动机构21的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润滑油。而且,在气门驱动系统油通道33B的中途连接有用于向变速器M的主轴13和副轴14等轴周围供给润滑油的分叉油通道34。
[0065]图7是与图2的VII箭头观察视角对应的缸体17的仰视图,图8是将图7的VII1-VIII截面部分作为截面的曲轴箱11和缸体17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以分割面IlRa朝大致正面的方式从后侧斜上方侧观察曲轴箱11的右侧半箱体IlR的立体图,图10是以分割面IlLa朝大致正面的方式从前侧斜上方侧观察曲轴箱11的左侧半箱体IIL的立体图。
[0066]如图6所示,油供给通道33的气门驱动系统油通道33B的一部分在曲轴箱11的上部端面11Ru、11Lu(接合面)和缸体17的下表面17d(接合面)之间形成。如图7所示,关于该曲轴箱11和缸体17的接合面间的油通道,与油栗32连接的油的流入部35a设置在缸体17的前部右侧的边角部附近,与气门驱动机构21侧连接的油的流出部36a设置在缸体17的后部左侧的边角部上。如图7所示,关于该接合面间的油通道的流入部35a和流出部36a,在通过缸中心轴Cl的对角线LI上被配置在重叠的范围中。
[0067]上述的曲轴箱11和缸体17的接合面间的油通道具有:第一油通道35,其在右侧(一方的)半箱体IlR的端面IlRu和缸体17的下表面17d之间形成;第二油通道36,其在左侧(另一方的)半箱体IlL的端面IlLu和缸体17的下表面17d之间形成。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通道35由右侧半箱体IlR的平坦端面IlRu和槽35c包围而形成,所述槽35c在缸体17的下表面17d上大致沿缸膛17a的外周缘部形成。而且,在第一油通道35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与油栗32侧连接的流入部35a。
[0069]第二油通道36由左侧半箱体IlL的平坦端面IlLu和槽36c包围而形成,所述槽36c在缸体17的下表面17d上大致沿缸膛17a的外周缘部形成。在第二油通道36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与气门驱动机构21侧连接的流出部36a。
[007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对截面进行了调整,以使第一油通道35和第二油通道36体现在图上。
[0071]第一油通道35从缸体17的前部右侧的流入部35a经由缸体17的后部右侧到后部中央的附近部位以弧状延伸。如图6、图9所示,在该第一油通道35的另一端部导通有在右侧半箱体IlR上形成的第一迂回孔37的一端。
[0072]另外,第二油通道36从缸体17的后部左侧的流出部36a到缸体17的后部中央的附近部位以弧状延伸,在该后部中央的附近部位结束。如图6、图8所示,该第二油通道36的另一端部导通有在左侧半箱体IlL上形成的第二迂回孔38的一端。
[0073]关于第一迂回孔37,一端由朝右侧半箱体IlR上侧的端面IlRu开口的大致L形的孔构成。第一迂回孔37的另一端37a朝右侧半箱体IlR的分割面IlRa中的从上侧端面IlRu离开的位置开口。
[0074]关于第二迂回孔38,一端由朝左侧半箱体IlL的上侧的端面IlLu开口的大致L形的孔构成。第二迂回孔38的另一端38a朝左侧半箱体IlL的分割面IlLa中的从上侧的端面IlLu离开的位置开口。而且,第一迂回孔37的另一端和第二迂回孔38的另一端通过左右半箱体11L、I IR的结合,端部彼此对接而相互连接。
[0075]因此,第一油通道35和第二油通道36经由第一迂回孔37和第二迂回孔38被相互连接。由此,从油栗32流入流入部35a的油依次通过第一油通道35、第一迂回孔37、第二迂回孔38、第二油通道36、流出部36a向缸部12的气门驱动机构21供给。
[0076]另外,关于第二迂回孔38,从半箱体IlL上侧的端面IlLu朝下方延伸的纵孔部越过与第一迂回孔37侧连接的横孔部,然后再延长规定长度。
[0077]在从该延长部40的底部40a离开的侧面上连接有分叉油通道34,所述分叉油通道34用于向变速器M的主轴13和副轴14等轴周围供给油。
[0078]此外,如图7所示,在缸体17上的包围缸膛17a的周缘部的四个边角上形成有前述的柱状螺栓20所插通的插通孔39。该四个插通孔39配置在以缸中心轴Cl为中心的同一节圆P上。而且,前述第一油通道35的流入部35a和第二油通道36的流出部36a的各一部分在比上述节圆P更靠外侧的区域中配置在接近插通孔39的位置上。另外,关于流入部35a和流出部36a,如上所述,配置在通过缸中心轴Cl的对角线LI上重叠的范围中,所以第一油通道35和第二油通道36隔着曲轴箱11的分割面llLa、llRa的位置而绕缸膛17a跨过几乎半个圆周的长度形成。
[0079]从第二迂回孔38分叉的分叉油通道34的一部分具有:与延长部40连接的流孔41和沿着左侧半箱体IlL的分割面IlLa形成的通道槽49。通道槽49通过左右半箱体11L、11R的连结固定而与右侧半箱体11R的平坦的分割面11 Ra对接,由此构成朝变速器M方向的通道的一部分。
[0080]流孔41在左侧半箱体IlL的分割面IlLa侧从通道槽49的底部通过开孔加工等与延长部40的侧面连通。[0081 ]如图1O所示,通道槽49在包围左侧半箱体11L周壁的平衡轴29外侧的区域中,朝后部下方以圆弧状延伸。而且,通道槽49的后部下方侧的端部与左通道孔42(横穿孔)和右通道孔43(参照图11)连接,所述左通道孔42和右通道孔43在左侧半箱体IIL和右侧半箱体I IR上朝左右方向以一条直线的形状形成。左通道孔42构成向变速器M的主轴13周围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油的通道的一部分,右通道孔43构成向变速器M的副轴14周围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油的通道的一部分。
[0082]另外,如图10所示,在面对左侧半箱体IlL的周壁的分割面IlLa的区域中形成有收集槽44,所述收集槽44从第二迂回孔38和通道槽49的外侧区域弯曲延伸至左通道孔42的后方侧。弯曲延伸至左通道孔42的后方侧的收集槽44的延伸端向曲轴箱11的内侧空间开口。收集槽44起到如下作用:在通道槽49和第二迂回孔38内流动的油沿着分割面llLa、llRa向通道槽49和第二迂回孔38的外侧漏出时,收集该油并将收集到的油返还到曲轴箱11内。
[0083]图11是以动力单元PU的变速器M的主轴13的正上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12是从左侧前部上方侧观察将图11的与XI1-XII截面对应的部分进行截面的动力单元PU的立体图。另外,图13是从左侧后部上方侧观察动力单元PU的立体图,图14、图15是与图11的XIV-XIV截面和XV-XV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0084]如图11所示,在左侧半箱体IlL的上壁IlLe中的与左通道孔42的后部邻接的部位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变速器M的主轴13上的旋转部件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53。该旋转传感器53检测主轴13上的轴向左侧端部附近的检测对象齿轮的旋转。如图12?图14所示,在半箱体IlL左侧端部附近的上壁IlLe上形成有贯通上壁IlLe的传感器安装孔54。旋转传感器53安装在该传感器安装孔54中,前端侧的检测部53a在曲轴箱11内接近主轴13上的检测对象齿轮的齿面。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安装孔54的轴线C2朝着下方稍微向前方侧倾斜。因此,旋转传感器53的检测部53a在稍微向前方倾斜的状态下指向主轴13方向。
[0085]从沿传感器安装孔54的轴线C2的方向观察,在左侧半箱体IlL的上壁IlLe上向外侧膨胀形成有横穿突起55,所述横穿突起55将传感器安装孔54的前侧附近在与主轴13平行的方向上横切。该横穿突起55相对于半箱体IlL的左侧端部附近的上壁IlLe向上方侧和左侧膨胀。而且,在半箱体IIL左侧的端部壁上向左侧方膨胀形成有转折突起56,所述转折突起56从横穿突起55的外侧端部朝主轴13的轴向左端部附近延伸。
[0086]在横穿突起55内形成有构成油供给通道33的一部分的上述左通道孔42(横穿孔),在转折突起56内形成有上端部与左通道孔42导通的转折孔57。转折孔57的下端与主轴13的轴向左端部导通,将经由左通道孔42和转折孔57导入的油,通过主轴13内的通道供给到主轴13周围需要润滑的部位。
[0087]如图14、图15所示,横穿突起55和其内部的左通道孔42在平衡轴29与旋转传感器53之间朝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关于转折突起56和其内部的转折孔57,在比传感器安装孔54更靠左端侧的位置上,从上端部朝着下端部向后方侧倾斜。而且,从沿着主轴13的方向侧面观察,转折突起56与旋转传感器53的前端侧的检测部53a部分重叠。因此,转折突起56在左侧半箱体11L的左端部上,覆盖旋转传感器53左侧的侧部的一部分。
[0088]另外,如图12、图14所示,横穿突起55的左通道孔42上侧的壁的厚度Tl厚于左侧半箱体IlL的传感器安装孔54周围其他区域的壁。
[0089 ]另外,变速器M的副轴14左侧的端部从左侧半箱体11L的侧壁向侧方突出,其突出的部分由罩体壁58覆盖。罩体壁58具有从半箱体IlL的左端侧突出的圆弧状的檐部58a。该檐部58a覆盖副轴14的突出部和链轮15(参照图5)的大致前半部分的周边区域,将这些从外部进行保护。另外,檐部58a以包围旋转传感器53的检测部53a的后部下方侧的方式形成。
[0090]此外,如图15所示,檐部58a的一部分从副轴14的上方侧将旋转传感器53的检测部53a的左侧方朝斜下前方一侧横切并延伸。
[0091]因此,从沿主轴13的方向侧面观察,檐部58a和转折突起56两者以构成V形的方式形成。而且,从沿主轴13的方向侧面观察,旋转传感器53被配置成由檐部58a和转折突起56所形成的V形夹住。
[0092]另外,如图14所示,在左侧半箱体IlL的上壁IlLe的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54的部位上,形成有朝着曲轴箱11的内部(朝着下方)凸起的向内凸出部59。从上壁11Le的上表面到向内凸出部59的顶部形成传感器安装孔54,传感器安装孔54的下端朝向内凸出部59的顶部开口。因此,包围旋转传感器53的周围区域的传感器安装孔54形成足够长的轴长。
[0093]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的单元内各部位的油的流动进行说明。
[0094]当曲轴10因发动机E的驱动而旋转时,油栗32接受该曲轴10的旋转而进行动作。如图6所示,油栗32将存储在油盘31内的油向上汲取,并将该油向油供给通道33侧排出。从油栗32排出的油在曲轴箱11的右侧半箱体IlR的上部向曲轴系统油通道33C和气门驱动系统油通道33B分叉。流入曲轴系统油通道33C的油从曲轴10右侧的端部经过曲轴10内的通道,被供给到曲柄销和轴颈部等曲轴10周围需要润滑的部位上。
[0095]另一方面,如图6、如图7所示,流入气门驱动系统油通道33B的油从右侧半箱体IlR的前部右侧经过向上延伸的通道,通过流入部35a流入第一油通道35,所述第一油通道35在右侧半箱体IlR的上侧的端面IlRu和缸体17的下表面17d间形成。
[0096]流入第一油通道35的油沿着第一油通道35绕缸膛17a朝着后部中央侧以弧状流动,在右侧半箱体IlR的分割面IlRa之前的部位变为向下而流入半箱体IlR的第一迂回孔37。
[0097]流入第一迂回孔37的油在下端变为以大致L形朝向分割面IlLa方向,隔着右侧半箱体IlR和左侧半箱体IlL的分割面llRa、llLa彼此的结合部而流入左侧半箱体IlL的第二迂回孔38。流入第二迂回孔38的油的一部分变为以大致L形朝上,而流入在左侧半箱体IlL上侧的端面IlLu和缸体17的下表面17d间形成的第二油通道36。另外,流入第二迂回孔38的残余的油变为朝下而流入延长部40,并通过设置在延长部40的侧面上的流孔41流入变速器M侧的分叉油通道34。
[0098]从第二迂回孔38流入第二油通道36的油从缸体17的后中央侧绕缸膛17a朝后部左边角部附近的流出部36a流动,从流出部36a经过缸体17内的通道供给到气门驱动机构21需要润滑的部位。
[0099]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从第二迂回孔38经过延长部40流入流孔41的油经过在左侧半箱体IIL的分割面I ILa上形成的通道槽49而分叉流入平衡轴29后方侧的左通道孔42和右通道孔43。
[0100]流入左通道孔42的油在左侧半箱体IlL的轴向左端区域流入转折孔57内,变为朝向后部斜下方从变速器M的主轴13的左侧的端部经过主轴13内的通道向轴承部和变速齿轮等主轴13周围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另一方面,流入右通道孔43的油在右侧半箱体IlR的轴向右端区域变为朝向后方,从变速器M的副轴14的右侧端部经过副轴14内的通道向副轴14周围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
[010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在曲轴箱11的轴向的一端附近的上壁IlLe上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54,该传感器安装孔54的附近部位由中空结构的横穿突起55和转折突起56加强,并且在横穿突起55和转折突起56上设置有构成油供给通道的左通道孔42(横穿孔)和转折孔57。因此,能够利用向变速器M的主轴13周围供给油的通道的周壁将传感器安装孔54的附近部分效率良好地加强。因此,在该动力单元PU中,跟旋转传感器53设置在曲轴箱11的轴向端部附近无关,能够较高地维持传感器安装孔54的周边部位的刚性。
[0102]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设定成在传感器安装孔54附近覆盖与主轴13大致平行延伸的横穿突起55的左通道孔42外侧的壁的厚度Tl厚于传感器安装孔54的周围其它区域的壁的厚度,所以能够实现不会导致曲轴箱11整体的增厚和大型化,能够效率良好地提高传感器安装孔54的附近部分的刚性。
[0103]另外,从沿着主轴13的方向侧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形成为转折突起56与旋转传感器53部分重叠,所以借助转折突起56能够效率良好地提高传感器安装孔54—侧的刚性。
[0?0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横穿突起55配置成在动力单元PU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位于车辆前方一侧附近,所以即使在车辆行驶时万一从前方飞散飞散物,也能够利用横穿突起55将旋转传感器53从飞散物中保护。
[010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作为输出提取部的副轴14的端部和覆盖链轮15的周边区域的檐部58a形成为在动力单元PU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包围旋转传感器53的后部下方侧,所以能够将旋转传感器53的车体下方侧利用檐部58a效率良好地保护。
[010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旋转传感器53的检测部53a的侧方由檐部58a和转折突起56所构成的大致V形的交差部覆盖,所以能够将旋转传感器53的检测部53a从车体外部更牢固地保护。
[010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在曲轴箱11的上壁IlLe的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54的部位上设置有朝曲轴箱11的内侧凸起的向内凸出部59,在该向内凸出部59的顶部以端部开口的方式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54,所以利用向内凸出部59能够效率良好地提高传感器安装孔54周围的刚性和旋转传感器53的轴向的支承刚性。
[010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PU中,横穿突起55和左通道孔42配置在平衡轴29和旋转传感器53之间,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平衡轴29和旋转传感器53之间的死区,将油通道紧凑地配置。
[010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设计变更。例如,搭载上述动力单元的车辆不限于二轮机动车,也可以是三轮(除前一轮后二轮外也包括前二轮后一轮的车辆)或者四轮车辆。
[0110]附图标记说明
[0111]10 曲轴
[0112]11曲轴箱(变速器箱)
[0113]13主轴(变速轴)
[0114]14副轴(输出提取部)
[0115]15链轮(输出提取部)
[0116]29平衡轴
[0117]42左通道孔(横穿孔)
[0118]53旋转传感器
[0119]54传感器安装孔
[0120]55横穿突起
[0121]56转折突起
[0122]57转折孔
[0123]58a 檐部
[0124]59向内凸出部
[0125]C2 轴线
[0126]E发动机
[0127]M变速器
[0128]PU动力单元
【主权项】
1.一种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 在收纳变速轴的变速器箱的壁上设置有将所述壁贯通的传感器安装孔, 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中安装有检测变速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 所述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周围的壁的轴向一端附近, 在所述变速器箱上向外侧膨胀地设置有横穿突起和转折突起,所述横穿突起从沿着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轴线的方向观察,将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附近部分朝与所述变速轴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转折突起从所述横穿突起的端部朝变速轴方向延伸, 所述横穿突起和所述转折突起形成有构成向所述变速器供给润滑油的油供给通道的横穿孔和转折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穿突起的所述横穿孔的外侧的壁的厚度厚于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周围其他区域的壁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从沿着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的方向侧面观察,所述转折突起形成为与所述旋转传感器至少一部分重叠。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箱构成与发动机的曲轴箱一体化的动力单元的箱, 在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所述横穿突起配置在所述旋转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侧附近。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的输出提取部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箱配置有所述旋转传感器的一侧的轴向端部, 在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轴向的端部上突出设置有将所述输出提取部的外侧覆盖的檐部, 在所述动力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所述檐部形成为包围所述旋转传感器的后部下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从沿着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的方向侧面观察,所述檐部和所述转折突起以构成V形的方式形成, 从沿着所述变速器箱的所述变速轴的方向侧面观察,所述旋转传感器被配置成由所述檐部和所述转折突起所构成的V形夹住。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器箱的形成有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部位设置有朝所述变速器箱的内侧凸出的向内凸出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的端部在所述向内凸出部的顶部开口而形成。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发动机的曲轴和所述变速轴之间的上方位置配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曲轴的旋转平衡的平衡轴, 所述横穿突起和横穿孔配置在所述平衡轴与所述旋转传感器之间。
【文档编号】F16H59/38GK105934608SQ20158000578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
【发明人】水谷文则, 黑须玲奈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