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合输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468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多层复合输油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复合输油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辆中采的用输油管多为单层聚合物管,管壁的耐渗透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防止油液及其蒸发物的渗透,难以达到较高的耐渗透性国际标准要求,而且容易因油液及蒸发物的渗透挥发引发环境污染,管体的使用寿命较低,不利于提高车辆整体的使用性能。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聚合物管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性能车辆燃油系统的需求,为此,需对现有的单层结构的输油管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层复合输油管,能够提高输油时的阻隔性能和耐渗透性能,阻止油液或其蒸发物渗透到外界。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输油管,包括:外管壁I的内侧面上设有低析出阻隔层4,所述低析出阻隔层4能够阻止油液或蒸发物从所述多层复合输油管内部渗透到外界,并减少低聚物析出,防止由于低聚物以及增塑剂析出导致的管路堵塞,所述低析出阻隔层4为聚酰胺9T层。
[0005]进一步地,所述低析出阻隔层4和所述外管壁I之间还设有尼龙聚合物层3,所述尼龙聚合物层3和所述外管壁I之间通过粘结层2固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尼龙聚合物层3为聚己内酰胺层,所述粘结层2为聚酰胺合金材料层,和所述外管壁I为聚酰胺12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尼龙聚合物层3为聚己内酰胺层,或所述粘结层2为聚酰胺合金材料层,或所述外管壁I为聚酰胺12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壁I的厚度为0.3?0.6mm,所述粘结层2的厚度为0.05?0.2mm,所述尼龙聚合物层3的厚度为0.2?0.4mm,和所述低析出阻隔层4的厚度为0.1?0.3mm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壁I的厚度为0.3?0.6mm,或所述粘结层2的厚度为0.05?0.2mm,或所述尼龙聚合物层3的厚度为0.2?0.4mm,或所述低析出阻隔层4的厚度为0.1 ?0.3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多层复合输油管通过挤出的方式加工。
[00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层复合输油管,通过在管体外管壁的内侧面上设置低析出阻隔层,能够有效阻止油液或蒸发物从管体内部渗透到外界,提高了输油管输油时的阻隔性能和耐渗透性能,减少了因油液渗透挥发引发的环境污染,而且能延长管体的使用寿命,这些优点都有利于提高车辆燃油系统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输油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输油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6]目前车辆中所采用的输油管多为单层聚合物管,管壁的耐渗透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防止油液及其蒸发物的渗透,容易因油液及蒸发物的渗透挥发引发环境污染,管体的使用寿命较低,不利于提高车辆的整体使用性能。针对单层聚合物管耐渗透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输油管,用以提高输油管的阻隔性能和耐渗透性能,下面将进行详细阐述。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输油管,如图1所示,包括:外管壁I的内侧面上设有低析出阻隔层4,低析出阻隔层4能够阻止油液或蒸发物从管体内部渗透到外界。优选地,这种多层复合输油管可以通过挤出或者其它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
[0018]此种实施例的多层复合输油管,通过在外管壁的内侧面上设置低析出阻隔层,能够有效阻止油液或蒸发物从管体内部渗透到外界,提高了输油管输油时的阻隔性能和耐渗透性能,减少了因油液渗透挥发引发的环境污染,而且能延长管体的使用寿命,这些优点都有利于提高车辆燃油系统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聚合物管不能满足现在高性能车辆燃油系统的问题。此种多层复合输油管除作为车辆输油管使用外,还可作为其它场合和其它液体的输送管道使用。
[0019]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低析出阻隔层4和外管壁I之间还设有尼龙聚合物层3,尼龙聚合物层3和外管壁I之间通过粘结层2固定。也就是说,这种多层复合输油管,外管壁的内侧面由外到内依次增设尼龙聚合物层3和低析出阻隔层4,尼龙聚合物层3与外管壁I之间设有粘结层2。这个实施例由于进一步增添了尼龙聚合物层3,能够进一步提高输油管的阻隔性能、耐渗透性能以及管材强度,油液或蒸发物从管体内部渗透到外界的可能性更小,因而具有此种层结构的输油管性能更加优越。
[0020]输油管各层所选用的材料,可以根据输送介质的特性、工作环境温度、结构强度、抗冲击性和抗腐蚀性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选取,工程人员在实际中,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来使输油管的综合特性达到最优。
[00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低析出阻隔层4为聚酰胺9T层(简称PA9T层),尼龙聚合物层3为聚己内酰胺层(简称PA6层),粘结层2为聚酰胺合金材料层,和/或外管壁I为聚酰胺12层(简称PA12层)。但是,每一层材料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此,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达到的机械特性、化学特性和温度特性进行选择。
[0022]优选地,外管壁I的厚度为0.3?0.6mm,粘结层2的厚度为0.05?0.2mm,尼龙聚合物层3的厚度为0.2?0.4mm,和/或低析出阻隔层4的厚度为0.1?0.3mm。这些厚度范围是本实用新型针对一种特定的实施例给出的优选的数值范围,但是由于实际中输油管的直径和对综合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厚度合适的层结构。
[0023]除了耐渗透性,输油管的管壁结构强度、抗冲击性、抗腐蚀性和耐高低温性能等都是衡量输油管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车辆上采用的输油管多为单层聚合物管,管壁结构强度、抗冲击、抗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