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913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盘,尤指使用以真空吸引预设物件的吸盘,其于座体下方底座的入气通道设有往复位移的加压阀片,凭借加压阀片中央穿孔来缩小面积以增大真空吸力及减少因未能吸附到预设物件时的真空损失。
【背景技术】
[0002]按,在现今产业的加工或运送上越来越频繁的运用真空吸盘,真空吸盘的技术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接触式真空吸盘,另一种为非接触式真空吸盘,普遍而言,较为常见且应用层面较广泛的为接触式真空吸盘技术。
[0003]以接触式真空吸盘而言,其原理是直接在吸盘进气口处直接施加负压,在吸盘出气口产生吸力以达到吸附工件的作用,但吸盘的吸附面必须覆盖在实体范围内否则将导致真空流失无法吸取工件。
[0004]再者,吸盘的固定方式一般是以吸盘的吸附面大小为基础而制作一个固定框架,其吸盘的数量有限,且无法随机自动调整,须以人工调整,徒增操作上的不方便性。
[0005]以非接触式吸盘而言,其吸附工件时吸附面与工件表面仍有一段微小的距离,所以无法将工件紧密吸住,当吸盘高速移动或旋转时会因加速度而产生的惯性力将工件甩出,且非接触式吸盘的吸附面一般以硬性的材料制作,如工程塑胶或铝合金,又因其与吸附工件存在一段距离,为了加强吸力而无法设置一个较柔软的缓冲垫,倘若吸盘的吸附面与工件接触时容易造成工件的刮伤。
[0006]上述现有的两种真空吸盘,仍存在缺失有待改善,所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接触式真空吸盘应用层面较广泛,此即为本实用新型人与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目标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真空吸盘的发明专利。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种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底座及接触软垫,其中:
[0010]该座体底部凹设有气槽,座体顶面设有连通到气槽的复数穿槽,再在复数穿槽处装设有真空吸引装置;
[0011]该底座装设覆盖于座体底部,底座的底面凹设有复数入气通道,入气通道上方凹设有升降空间,升降空间顶部设有内缩的止挡面,止挡面内侧再朝上凹设有连通至气槽的衔接通道,升降空间内设有外径小于升降空间内径且大于衔接通道内径且能够上下往复位移的加压阀片,加压阀片中央再设有外径小于衔接通道内径的穿孔,真空吸盘未使用时,加压阀片抵靠于滤网上表面,真空吸盘使用时,加压阀片抵持于止挡面,升降空间与衔接通道之间仅有穿孔连通;
[0012]该接触软垫对应设置于底座底面,且接触软垫下方具有接触预设物件的吸附底面,吸附底面朝上贯穿设有对正连通各入气通道的复数吸引孔道。
[0013]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座体的真空吸引装置为外接式的真空产生器或真空马达。
[0014]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座体的真空吸引装置具有位于气槽内的至少一个U型流道,该U型流道具有连通到气槽的复数通孔,且U型流道二端分别连接于座体的穿槽及预设空压机。
[0015]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U型流道具有水平排列的至少一个渐扩流道,且渐扩流道二端分别设有对应连接各穿槽的进气流道及排气流道,再在穿槽装设有伸出到座体上方外部的对接组件,进气流道对应的对接组件连接于预设空压机。
[0016]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座体顶面设有连通到气槽的清洁槽口,清洁槽口锁设有清洁螺丝。
[0017]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座体顶面中央设有固定部,固定部周围设有至少四个固定孑L。
[0018]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底座的各入气通道顶部设有内缩的阶部,且入气通道内设有外径大于升降空间内径且抵持于阶部的滤网,入气通道内再紧配设有抵持滤网形成定位的定位环。
[0019]所述的真空吸盘,其中:该接触软垫利用橡胶或硅胶等软性发泡材质所制成。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该真空吸盘使用时,加压阀片便会受到空气推动而位移,则入气通道连通处便会缩小到仅剩加压阀片中央穿孔的面积,如此让气流穿透处的面积缩小,以增大真空吸力,便可让预设物件被真空吸盘稳固吸引,高速移动时预设物件也不会甩落。
[0021]本实用新型的次要优点乃在于,利用加压阀片抵持于升降空间与衔接通道之间的止挡面,让升降空间与衔接通道之间的连通处缩小到仅剩加压阀片的穿孔,便可减少进入气槽的空气,当真空吸盘吸引具多个镂空处或呈不规则状的预设物件时,真空吸引装置排除空气的速度为大于空气经过穿孔进入气槽的速度,所以气槽的真空度就可减少损失,进而可让真空吸盘增大使用范畴,及提升真空吸引的稳定性。
[00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底座底面设置接触软垫,接触软垫为利用橡胶或硅胶等软性发泡材质所制成,作为底座及预设物件之间的隔离,以防止两者之间因摩擦而造成刮伤,且其各吸引孔道之间均不连通,使得各吸引孔道形成独立吸盘的效果,又可避免产生破真空的情况,进而可提升加工或运输的稳定性。
[0023]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点乃在于该,底座的入气通道内装设有滤网来滤除微小异物,以避免异物进入升降空间、衔接通道或气槽产生阻塞,且座体顶面具有清洁槽口及其锁固的清洁螺丝,可拆除清洁螺丝并由清洁槽口施以正压吹气,便可将阻塞的异物吹出真空吸盘,进而达到提升使用的稳定性、减少维修次数及快速排除阻塞的效果。
[0024]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点乃在于该座体顶面具有固定部及其周围设有至少四个固定孔,让预设载具可对正真空吸盘的中心并形成稳固定位,进而达到精准定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_气槽;11_穿槽;12_真空吸引装置;121_流道;1210-通孔;1211-渐扩流道;1212-进气流道;1213-排气流道;122-对接组件;13-清洁槽口 ;131_清洁螺丝;14_固定部;15_固定孔;2-底座;21_入气通道;211_阶部;212_升降空间;213_止挡面;214_衔接通道;22_滤网;23_加压阀片;231_穿孔;24_定位环;25_固定元件;26_密封垫圈;3_接触软垫;31_吸附底面;32_吸引孔道;4_预设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0034]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7所示,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其包括座体1、底座2及接触软垫3,其中:
[0035]该座体I底部凹设有气槽10,座体I顶面设有连通到气槽10的复数穿槽11,再在复数穿槽11处装设有真空吸引装置12,且座体I顶面又设有连通到气槽10的清洁槽口 13,并于清洁槽口 13锁设有清洁螺丝131,座体I顶面中央再设有固定部14,固定部14周围设有至少四个固定孔15。
[0036]该底座2装设覆盖于座体I底部,底座2的底面凹设有连通气槽10的复数入气通道21,各入气通道21内顶部设有内缩的阶部211,再以阶部211内侧朝上凹设有升降空间212,升降空间212顶部设有内缩的止挡面213,止挡面213内侧再朝上凹设有连通至气槽10的衔接通道214,且入气通道21内设有外径大于升降空间212内径且抵持于阶部211的滤网22,升降空间212内设有外径小于升降空间212内径且大于衔接通道214内径且可上下往复位移的加压阀片23,加压阀片23中央再设有外径小于衔接通道214内径的穿孔231,入气通道21内再紧配设有抵持滤网22形成定位的定位环24。
[0037]该接触软垫3对应设置于底座2底面,且接触软垫3下方具有接触预设物件4的吸附底面31,吸附底面31则朝上贯穿设有对正连通各入气通道21的复数吸引孔道32。
[0038]上述的底座2对正座体I气槽10以外处设有复数固定元件25,如此将底座2以锁固到座体1,且底座2于复数入气通道21外侧接触座体I的壁面处设有密封垫圈26,利用座体I或底座2凹设有凹槽容纳并挤压密封垫圈26形成密闭状态,也可于座体I与真空吸引装置12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圈26,然而有关固定及密封的技术是现有的技术,且该细部构成非本案发明要点,兹不再赘述。
[003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