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阀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6508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实施例中,壳体1顶部的内壁形成两个相对的限位凸座12,静阀体4的外周面对应壳体的限位凸座12形成限位凹槽522,静阀体4通过限位凸座12与限位凹槽522的配合固设于动阀体5的通孔而不随动阀体5转动。
[0047]为了增加温控阀芯的密封性,所述底座2与静陶瓷片4的对接处、动陶瓷片3与第一旋调组件5的卡接处均安装密封胶垫9 ;为了减少第一旋调组件与外壳1直接的磨损,第一旋调组件5与外壳1套接处安装滑动垫片10。
[0048]本实用新型温控过程如下:转动第一旋调组件5(此时第二旋调组件6由于通过限位凹槽522与外壳1固定,不会一起转动),即转动旋调块511使动阀体51整体转动,动阀体51带动动陶瓷片3转动,以控制动陶瓷片3的热进水通孔31和静陶瓷片41的热进水通孔完全对接、部分对接或完全错开,同样控制动陶瓷片的冷进水通孔32和静陶瓷片的冷进水通孔42完全对接、部分对接或完全错开,以实现热进水通道和冷进水通道的开启、关闭及大小控制,从而实现冷水和热水的进水流量和开关的控制,达到混合水的温度控制的目的,冷水和热水分别从冷进水通道和热进水通道进入动陶瓷片上方的壳体容纳空间后混合,然后从混合出水通道流出;
[0049]此时转动第二旋调组件的推动部件6,推动部件61推进阀杆62进入底座2的混合出水口 213,使混合出水口 213变小,反向转动第二旋调组件6的推动部件61,弹性回复元件?使阀杆62复位,则增大混合出水口 213,从而实现混合水出水量大小的控制。
[0050]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旋调组件5控制热进水通道和冷进水通道的流量及开关,实现最大跨度(即全冷至全热)的温度调节,通过第二旋调组件6控制混合出水口 213的大小,实现进水开关、混合温度及出水流量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只需一个温控阀芯就实现了上述两种控制,省去了额外的开关阀芯,避免恒温龙头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和过大体积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00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一容纳空间; 底座,所述底座套接在壳体底端,底座开设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 ; 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所述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套接在壳体的容纳空间内,动陶瓷片与底座对接,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紧配合;所述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相对底座的热进水口开设热进水通孔,均相对底座的冷进水口开设冷进水通孔,均相对底座的混合出水口开设混合出水通孔;所述底座的热进水口、静陶瓷片的热进水通孔和动陶瓷片的热进水通孔依次连通构成热进水通道,所述底座的冷进水口、静陶瓷片冷进水通孔和动陶瓷片的冷进水通孔依次连通构成冷进水通道,所述动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静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和底座的混合出水口依次连通构成混合出水通道,动陶瓷片上方的容纳空间将热进水通道、冷进水通道和混合出水通道相互连通;以及 第一旋调组件和第二旋调组件,所述第一旋调组件以可沿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套接且限位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容纳空间,第一旋调组件的底部与动陶瓷片卡接,第一旋调组件的上端从壳体的容纳空间伸出且与壳体顶端对接,第一旋调组件还开设供第二旋调组件套接的通孔; 所述第二旋调组件包括推动部件、阀杆和弹性回复元件,所述推动部件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套接在第一旋调组件的通孔内,阀杆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混合出水通道内,阀杆顶部与推动部件抵接,阀杆底部位于底座的混合出水口处且阀杆可插入底座的混合出水口,阀杆插入混合出水口时,阀杆与混合出水口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弹性回复元件套置于阀杆上,弹性回复元件的底部弹性抵接在座体的混合出水口周缘,弹性回复原件的顶部弹性抵接在阀杆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座体与壳体底端对接,座体开设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从座体混合出水口的周缘向上延伸出一隔套,隔套套接在静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和动陶瓷片的混合出水通孔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调组件包括动阀体和静阀体,动阀体和静阀体均开设通孔,动阀体以可沿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套接且限位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容纳空间,动阀体下端形成至少两个卡块,动陶瓷片的外周面对应动阀体的卡块开设卡槽,动阀体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与动陶瓷片卡接,动阀体的上端与壳体顶端对接;所述静阀体固设于动阀体的通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调组件的推动部件包括螺杆和传动螺母,螺杆和传动螺母均套接在静阀体的通孔内,螺杆上端从静阀体的通孔伸出,螺杆下端与传动螺母上端螺接,传动螺母下端与阀杆上端抵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上端由上至下依次套接一柱栓和一热敏元件,阀杆上的弹性回复元件上端弹性抵接在热敏元件上;柱栓顶部与静阀体下端抵接且柱栓顶部与静阀体下端留有供冷水和热水通过的缝隙,柱栓底部与隔套顶部抵接,柱栓的通孔将冷进水通道与混合出水通道连通,将热进水通道与混合出水通道连通。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的螺孔下端滑动套接一凸型座,阀杆顶部抵接在凸形座底部;传动螺母内还设置一弹性回复元件,弹性回复元件下端弹性套接在凸型座上,弹性回复元件上端弹性套接在螺杆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上的弹性回复元件和阀杆上的弹性回复元件均为弹簧;所述螺杆上端还插接一卡簧,卡簧下侧抵在静阀体通孔顶部的周缘上。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体上端形成两个相对的旋调块,静阀体外周面对应两个旋调块形成限位滑槽,静阀体套接在动阀体的通孔使旋调块与限位滑槽转动配合,旋调块可在限位滑槽内旋转有限角度。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内壁形成两个相对的限位凸座,静阀体的外周面对应壳体的限位凸座形成限位凹槽,静阀体通过限位凸座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固设于动阀体的通孔而不随动阀体转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静陶瓷片的对接处、动陶瓷片与第一旋调组件的卡接处均安装密封胶垫,静阀体与外壳套接处安装滑动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温控阀芯包括带有容纳空间的壳体、底座、动陶瓷片、静陶瓷片、第一旋调组件和第二旋调组件;底座套接在壳体底端,底座开设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合出水口;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套接在壳体的容纳空间内,动陶瓷片与底座对接,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紧配合;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均开设热进水通孔、冷进水通孔和混合出水通孔;第一旋调组件以可沿轴向方向转动的方式套接在壳体顶部的容纳空间,第一旋调组件的底部与动陶瓷片卡接,第二旋调组件包括推动部件、阀杆和弹性回复元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温度调节和流量的调节及开关控制,省去了额外的开关阀芯,避免恒温龙头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和过大体积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IPC分类】F16K11/074, F16K3/30, F16K3/32
【公开号】CN204985852
【申请号】CN201520750028
【发明人】刘兆祥
【申请人】刘兆祥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