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管和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657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7]为了更加清楚明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尼龙管120的套设且压紧在内衬管130外的上述至少一部分定义为尼龙接管部122,将橡胶管110的套设且压紧在尼龙接管部122的上述至少一部分定义为橡胶接管部112。
[0038]也就是说,尼龙管120的尼龙接管部122套设在内衬管130外,且尼龙接管部122压紧内衬管130,橡胶管110的橡胶接管部112套设在尼龙接管部122外,且橡胶接管部112压紧尼龙接管部122。
[0039]换言之,联接管100的至少一部分为三层结构,从外层到内层依次为橡胶管110、尼龙管120和内衬管130,且橡胶管110、尼龙管120和内衬管130中任意相邻的两者都相互压紧,即尼龙管120与内衬管130过盈配合,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过盈配合。
[0040]由于尼龙管120质地硬度还不足够大,通过在尼龙管120的尼龙接管部122内设置内衬管130,相当于增强尼龙接管部122的硬度,以便顺利地使橡胶管110的橡胶接管部112套设在尼龙接管部122外,形成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过盈配合的结构。由此,可以充分地结合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的优势,联接管100的成本远低于橡胶管110的成本,且橡胶管110可以设在需要联接管100弯折的环境下,以克服尼龙管120易折死弯的缺陷。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内衬管130上设有凸起131,且凸起131沿内衬管130的径向向外突出。
[0042]由于尼龙管120的尼龙接管部122套设且压紧在内衬管130外,且尼龙管120的弹性差,凸起131压入尼龙管120的内壁以使尼龙管120的外壁形成凸台121,即凸起131压入尼龙接管部122的内壁,使尼龙接管部122的外壁形成凸台121。
[0043]由于橡胶管110的橡胶接管部112套设且压紧在尼龙接管部122外,凸台121压入橡胶管110的内壁,即凸台121压入橡胶接管部112。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接管100,通过在内衬管130上设置上述凸起131,增强尼龙管120的内壁与内衬管13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橡胶管110的内壁与尼龙管120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内衬管130、尼龙管120以及橡胶管110不易相互脱离,且凸台121相当于密封圈,防止燃油从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之间泄露,且联接管100的原材料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质量轻且不易折死弯,可靠性能好。
[00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尼龙管120的第一端可以构成尼龙管120的至少一部分,橡胶管110的第二端可以构成橡胶管110的至少一部分,尼龙管120和橡胶管110可以朝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0046]也就是说,尼龙管120的第一端构成尼龙接管部122,尼龙管120从尼龙接管部122朝远离橡胶管110的方向延伸;橡胶管110的第二端构成橡胶接管部112,橡胶管110从橡胶接管部112朝远离尼龙管120的方向延伸。换言之,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在径向上的重叠部也是尼龙管120与内衬管130的重叠部。
[0047]由此,在保证联接管100的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橡胶管110的长度,以进一步降低联接管100的原材料成本。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凸起131可以呈倒齿状,也就是说,在内衬管130的径向上,从内到外,凸起131可以朝靠近尼龙管120的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由此,可防止内衬管130从尼龙管120脱离。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凸起131可以构造为环状,且凸起131可以沿内衬管130的周向延伸。
[0050]由于尼龙管120的尼龙接管部122套设且压紧在内衬管130外,且尼龙管120的弹性差,环状的凸起131可以压入尼龙管120的内壁以使尼龙管120的外壁形成环状的凸台121,即环状的凸起131可以压入尼龙接管部122的内壁,使尼龙接管部122的外壁形成环状的凸台121,环状的凸台121的形状与环状的凸起131的形状相似。
[0051]由此,内衬管130、尼龙管120以及橡胶管110不易相互脱离,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005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环状的凸起131可以为两个,两个环状的凸起131可以沿内衬管130的轴向间隔设置。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尼龙管120的内壁与内衬管13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橡胶管110的内壁与尼龙管120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沿轴向朝两个方向相互滑动,内衬管130、尼龙管120以及橡胶管110不易相互脱离,且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0053]可选地,如图2所示,内衬管130的本体的一部分向外突形成环状的凸起131,换言之,内衬管130可以为双肩衬套。可选地,内衬管130可以为金属管或碳纤维管或其他硬度足够的管状物。
[0054]优选地,内衬管130可以为铜管。铜管的延展性较好,易于形成环状的凸起131。
[005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联接管100还可以包括卡箍140,卡箍140可以套设在橡胶管110的至少一部分,且在轴向上卡箍140可以位于两个环状的凸起131之间。
[0056]换言之,卡箍140可以套设在橡胶接管部112外以压紧橡胶接管部112,且卡箍140可以位于两个环状的凸起13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环状的凸起131处,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的配合较为牢固,在两个环状的凸起131之间设卡箍140,可以使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的配合更为牢固,防止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不易相互脱离。
[0057]可选地,卡箍140可以为钢带卡箍,钢带卡箍的强度大且耐腐蚀。
[005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凸起131可以为多个,多个凸起131可以构成至少两组,每一组凸起131围绕内衬管130的周向呈环状分布,每两组凸起131沿内衬管130的轴向间隔设置。由此,有利于在尼龙管120的外壁形成环状的凸台121,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005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联接管100还可以包括卡箍140,卡箍140可以套设在橡胶管110的至少一部分,且在轴向上卡箍140可以位于两组凸起131之间。
[0060]换言之,卡箍140可以套设在橡胶接管部112外以压紧橡胶接管部112,且卡箍140可以位于两组凸起13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凸起131处,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的配合较为牢固,在两组凸起131之间设卡箍140,可以使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的配合更为牢固,防止尼龙管120与橡胶管110不易相互脱离。
[00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橡胶管110的外径为D1,橡胶管110的内径为D2,尼龙管120的外径为dl,尼龙管120的内径为d2,且Dl、D2、dl和d2可以满足:D1 = 17.5mm, D2 = 9.5mm, dl = 10mm, d2 = 8mm,内衬管130的外径可以大体等于尼龙管120的内径。
[0062]也就是说,尼龙管120的外径略大于橡胶管110的内径,可以在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且尼龙管120较易插入橡胶管110,橡胶管110的管壁足够厚,在使用卡箍140时有利于利用橡胶管110的弹性使橡胶管110与尼龙管120压紧,且可以使橡胶管110更好地与其他管道配合。
[006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接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