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齿轮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122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齿轮油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泵,包括进油端,出油端,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外壳,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轴线向右偏离主动齿轮中心轴线。通过将从动齿轮垂直中心轴向右偏离主动齿轮垂直中心轴时,在进油端能产生较大的抽力,更容易将油体吸入泵体内,与同规格的齿轮油泵相比,节省了电能,提高了齿轮泵体的利用效率。同时在进油端连接双层中空管道,双层中空管道之间设置插销,解决了齿轮油泵启动时吸力不够大,需要引流的问题。
【专利说明】
改进的齿轮油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栗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栗体也呈现出多功能、多用途发展趋势,齿轮油栗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粮油、食品、医疗、建材、冶金及国防科研等行业。齿轮油栗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无腐蚀性、温度不高于150°C、粘度为5?1500cst的润滑油或性质类似润滑油的其它液体,适用各类在常温下有凝固性及高寒地区室外安装和工艺过程中要求保温的场合。
[0003]但是市场上的齿轮油栗普遍存在吸力不够,启动时需要引流等问题,如果单纯的加大栗体功率,势必又会增加电能的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种改进的齿轮油栗,包括进油端,出油端,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外壳,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主动齿轮外齿与从动齿轮外齿相配合,带动从动齿轮转动。
[0007]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当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轴线向右偏离所述主动齿轮中心轴线时,在进油端能产生较大的抽力,更容易将油体吸入栗体内,两轴线夹角最好为5到12度。
[0008]所述齿轮油栗在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当齿轮从啮合到脱开时在进油端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形成高压液体并经出油端排出。
[0009]所述进油端连接双层中空管道,双层中空管道之间设置插销,当启动油栗时,插销插入双层管道中,外圈管道被封闭,此时在内层管道进油端形成较大的吸力,很容易将油体吸入到栗体内。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从动齿轮垂直中心轴向右偏离主动齿轮垂直中心轴时,在进油端能产生较大的抽力,更容易将油体吸入栗体内,与同规格的齿轮油栗相比,节省了电能,提高了齿轮栗体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3]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包括进油端2,出油端I,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6,外壳5,主动齿轮3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主动齿轮3外齿4与从动齿轮6外齿7相配合。
[0014]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当从动齿轮6中心轴线向右偏离主动齿轮3中心轴线时,在进油端2能产生较大的抽力,更容易将油体吸入栗体内,两轴线夹角最好为5到12度。
[0015]齿轮油栗在运转时主动齿轮3带动从动齿轮6旋转,当齿轮从啮合到脱开时在进油端2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形成高压液体并经出油端I排出。
[0016]进油端2连接双层中空管道,双层中空管道之间设置插销8,当启动油栗时,插销8插入双层管道中,外圈管道被封闭,此时在内层管道进油端2形成较大的吸力,很容易将油体吸入到栗体内。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包括进油端,出油端,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外壳,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轴线向右偏离主动齿轮中心轴线。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轴线向右偏离主动齿轮中心轴线,两轴线夹角为5到12度。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端连接双层中空管道,双层中空管道内、外管道之间分别设置插销。4.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种改进的齿轮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为弹性联轴器。
【文档编号】F16N13/20GK205618956SQ20162023850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汲正海
【申请人】安徽振海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