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电路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03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点火电路部件的制作方法
点火电路部件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工品制造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对一种用于电起爆雷管的点火电路部件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子雷管生产工艺中,通常直接将雷管脚线焊接到点火电路板的能量输入焊盘上,使得雷管脚线与点火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外部设备通过雷管脚线将工作所需能量和起爆所需能量提供给电子雷管,并通过雷管脚线实现与电子雷管的信息交互。采用上述传统方式连接脚线和点火电路板,产品的抗拉性能往往无法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这是因为, 在工程现场装填炸药时,对雷管的拖拽可能导致脚线与点火电路板的焊点松动甚至脱离, 进而导致雷管因起爆能量不足而拒爆或者因通信不可靠而出现通信错误,甚至无法通信, 为工程现场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0003]现有电雷管的生产工艺中,也同样是将雷管脚线直接与刚性药头或者点火桥丝焊接,其抗拉性能同样无法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与能量输入引线可靠连接的点火电路部件,旨在提高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和抗拉性能,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火电路部件包含至少一对能量输入焊盘,至少有一对上述能量输入焊盘与点火电路部件外部的一对能量输入引线一对一地形成电连接,点火电路部件经由能量输入焊盘接收能量输入引线传递来的能量;上述点火电路部件还包含一对能量传递辅件,该对能量传递辅件一对一地固定在至少一对能量输入焊盘上,与能量输入焊盘形成电连接;并且,这对能量传递辅件与上述能量输入引线一对一地通过至少两处线接触形成电连接,将所述能量输入引线传递来的能量输入至所述点火电路部件。[0007]与能量输入引线和传统点火电路部件焊盘直接焊接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点火电路部件上添加了一对能量传递辅件,一对一地固定在至少一对能量输入焊盘上,且这对能量传递辅件在与能量输入引线形成电连接时,可以分别与能量输入引线形成至少两处线接触,大大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避免因外力作用而使得能量输入引线与点火电路部件的电连接松动或脱离的现象发生,从而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抗拉性能和连接可靠性。


[0008]图1为传统点火电路部件与雷管脚线电连接的示意图;[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点火电路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0010]图3为图2所示点火电路部件与能量输入引线形成电连接的示意图;[0011]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能量传递辅件部分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点火电路部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0013]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能量传递辅件部分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001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能量传递辅件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001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能量传递辅件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001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能量传递辅件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再一种实施方式;[0017]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能量传递辅件部分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0018]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能量传递辅件与能量输入引线通过卡接方式实现电连接的示意图;[0019]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能量传递辅件部分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0020]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火电路部件包含两对能量输入焊盘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添具体焊接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22]图1给出了雷管脚线11与传统点火电路部件10电连接的原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的能量输入引线具体体现为图1中的雷管脚线11,这对雷管脚线11 一对一地焊接在点火电路部件10的能量输入焊盘12上。[002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点火电路部件,参见图2所示,该点火电路部件20包含一对能量输入焊盘21,该对能量输入焊盘21—对一地与点火电路部件20外部的一对雷管脚线11形成电连接,点火电路部件20经由能量输入焊盘21接收雷管脚线11传递来的能量;上述点火电路部件20还包含一对能量传递辅件22,该对能量传递辅件22 —对一地固定在能量输入焊盘21上,与能量输入焊盘21形成电连接;并且, 这对能量传递辅件22与上述雷管脚线11 一对一地通过至少两处线接触形成电连接,将雷管脚线11传递来的能量输入至点火电路部件20,大大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避免因外力作用而使得能量输入引线与点火电路部件的电连接松动或脱离的现象发生,从而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和抗拉性能。[0024]为使得能量传递辅件与雷管脚线之间能够形成至少两处线接触,本实用新型中的能量传递辅件可采用如图2或图5所示的方式实现,亦可采用其他形式实现,只要满足形成至少两处线接触的要求即可。[0025]以图2所示实施方式为例,雷管脚线11的线芯一对一地置入能量传递辅件22中,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能量传递辅件22部分沿垂直于雷管脚线11的A-A方向的截面呈U形,如图4所示,这就使得雷管脚线11至少能够与能量传递辅件22的底面和一个内壁接触,从而形成电连接。若将能量传递辅件22相向内壁之间的距离d取得与雷管脚线11 的线芯直径相当,则雷管脚线11即可与能量传递辅件22的底面和相向内壁同时相切,参见图4所示,从而使得一对能量传递辅件22与一对雷管脚线11之间一对一地分别形成三处线接触,进一步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抗拉性能。[0026]图5所示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图5中能量传递辅件32部分沿垂直于雷管脚线11的A-A方向的截面呈“口”字形,如图6所示。若将能量传递辅件32的两组相向内壁之间的距离d均取得与雷管脚线11的线芯直径相当,则雷管脚线11 的线芯将与每组相向内壁均相切,从而一对雷管脚线11将与一对能量传递辅件32 —对一地形成四处线接触,从而可进一步增加雷管脚线11与能量传递辅件32之间的接触线,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和抗拉性能。[0027]上述图2或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能量传递辅件与雷管脚线实现电连接的方式可包括焊接、或卡接、或该两种方式的组合。[0028]除图2或图5所示实施例所体现的形式外,本实用新型中点火电路部件上的能量传递辅件还可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参见图7、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点火电路部件上的能量传递辅件一部分固定在能量输入焊盘上,另一部分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其中,固定在能量输入焊盘上的部分可采用图2 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能量传递辅件的任意形式实现,也可采用图7 图9所示的形式实现;能量传递辅件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部分沿垂直于雷管脚线11的A-A方向的截面可表现为U形、“口 ”字形、或0形,其中U形与“口 ”字形的实施方式类似于图2 图6中能量传递辅件的形式。[0029]采用图7、图8或图9所示的方式实现雷管脚线11与能量传递辅件42、52或62的电连接时,雷管脚线11可位于能量传递辅件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部分,参见图8所示;雷管脚线11也可穿过能量传递辅件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部分,进一步延伸至能量传递辅件固定在能量输入焊盘上的部分,参见图7或图9所示。类似地,能量传递辅件与雷管脚线实现电连接的方式可采用焊接、或卡接、或该两种方式的组合。以图9所示实施方式为例, 可采用焊接、卡接、或先焊后卡的方式将雷管脚线11与能量传递辅件62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60的部分实现电连接,形成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地,还可将雷管脚线11焊接至能量传递辅件62固定在能量输入焊盘61上的部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和抗拉性能。[0030]在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能量传递辅件62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60部分的内径可取得略大于雷管脚线11的线芯直径,也可取得与雷管脚线11的线芯直径相当,参见图10 所示,使得雷管脚线11的线芯与能量传递辅件62延伸出点火电路部件的部分完全重合,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003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点火电路部件,能量传递辅件与能量输入焊盘相接触的部分在形状大小上可略小于能量输入焊盘,也可将相接触部分取得与能量输入焊盘相当, 不影响能量输入焊盘与能量传递辅件之间的焊接可靠性即可。除此之外,优选将能量传递辅件以贴片锡焊的方式固定在能量输入焊盘上,与能量输入焊盘形成电连接。贴片锡焊工艺的自动化技术可参考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成熟技术,采用贴片锡焊的方式固定能量传递辅件和能量输入焊盘,有利于点火电路部件的批量化生产。[003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将能量输入焊盘设计为一对以上,参见图 13所示。图13所示实施例中,能量输入焊盘30和31,以及30’和31’,构成两对能量输入焊盘。能量传递辅件与能量输入焊盘固定时,将同时与能量输入焊盘30和31,以及30’和 31’相接触,从而,与能量输入焊盘形成至少四处焊接固定点。采用这种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能量传递辅件的位置和方向更方便固定,能量传递辅件与能量输入焊盘的电连接也更力口可靠。[0033]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焊接可以采用锡焊、激光焊、或储能焊等方式,其中以激光焊的方式为最佳。[0034]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点火电路部件,既可用于电子雷管,也可用于电雷管等电起爆雷管,均能达到提高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和抗拉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点火电路部件,包含至少一对能量输入焊盘,至少有一对所述能量输入焊盘与所述点火电路部件外部的一对能量输入引线一对一地形成电连接,所述点火电路部件经由所述能量输入焊盘接收所述能量输入引线传递来的能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电路部件还包含一对能量传递辅件,所述能量传递辅件一对一地固定在至少一对所述能量输入焊盘上,与所述能量输入焊盘形成电连接;并且,所述能量传递辅件与所述能量输入引线一对一地通过至少两处线接触形成电连接,将所述能量输入引线传递来的能量输入至所述点火电路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辅件与所述能量输入焊盘相接触的部分在形状大小上与所述能量输入焊盘相当,或略小于所述能量输入焊盘。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辅件沿垂直于所述能量输入引线的方向的截面呈U形。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辅件与所述能量输入引线实现电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或卡接、或该两种方式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辅件沿垂直于所述能量输入引线的方向的截面呈0形或“口”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辅件与所述能量输入引线实现电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或卡接、或该两种方式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
1、2、4、5、7、或8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辅件以贴片锡焊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能量输入焊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
1、2、4、5、7、或8所述的点火电路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能量传递辅件通过至少两处焊接固定点固定在所述能量输入焊盘上。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火电路部件,包含至少一对能量输入焊盘,至少有一对上述能量输入焊盘与一对能量输入引线一对一地形成电连接,点火电路部件经由能量输入焊盘接收能量输入引线传递来的能量;该点火电路部件还包含一对能量传递辅件,该对能量传递辅件一对一地固定在至少一对能量输入焊盘上,与能量输入焊盘形成电连接;并且,上述能量传递辅件与能量输入引线一对一地通过至少两处线接触形成电连接,将能量输入引线传递来的能量输入至点火电路部件。如此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能量输入引线与点火电路部件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避免因外力作用而使得能量输入引线与点火电路部件的电连接松动或脱离的现象发生,从而能有效提高产品的抗拉性能。
文档编号F42D1/045GKCN202255140SQ20112035390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周全红, 赖华平, 颜景龙 申请人:北京北方邦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