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油用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684阅读:40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加油用漏斗,属于加油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油设备,在对用油设备加注油时,大多要用到漏斗,由于一般漏斗下部与设备的加注口没有缝隙,空气不能对流,在加注油时,往往设备里的空气会受到挤压,从漏斗中间冒出,使得产生油泡,会飞溅到工作人员身上,不仅浪费了油液,还可能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式的加油用漏斗,可以有效的解决加油时的冒油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油用漏斗,包括柱形容器、锥体和下漏管,所述柱形容器、锥体和下漏管均为二通管,所述下漏管呈漏斗状,所述锥体设置在柱形容器和下漏管中间,且锥体的大口和柱形容器的下端连通,锥体的小口与下漏管的上端连通,在由所述柱形容器、锥体和下漏管连接而成的管道中间竖直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件管道一分为二。

所述锥体的下端设置有一个圆筒状的直管,所述直管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下漏管的上端也设置有螺纹,所述直管和下漏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下漏管的下端锥口部为双面斜口。

所述直管内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漏斗管道内设置有中间隔板,将漏液和空气分开,在一半的漏体内加油时,另一半的漏体出空气,这样就可以使油顺利流入设备,而不产生油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重量轻,成本低,因而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力、医疗、汽车、化工等注油性行业,也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一般性的液体加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柱形容器、2为锥体、3为下漏管、4为中间隔板、5为直管、6为双面斜口、7为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油用漏斗,包括柱形容器1、锥体2和下漏管3,所述柱形容器1、锥体2和下漏管3均为二通管,所述下漏管3呈漏斗状,所述锥体2设置在柱形容器1和下漏管3中间,且锥体2的大口和柱形容器1的下端连通,锥体2的小口与下漏管3的上端连通,在由所述柱形容器1、锥体2和下漏管3连接而成的管道中间竖直设置有中间隔板4,所述中间隔板4件管道一分为二。

所述锥体2的下端设置有一个圆筒状的直管5,所述直管5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下漏管3的上端也设置有螺纹,所述直管5和下漏管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下漏管3的下端锥口部为双面斜口6。

所述直管5内设置有滤网7。

本实用新型在漏斗管道内设置有中间隔板4,将漏液和空气分开,在一半的漏体内加油时,另一半的漏体出空气,这样就可以使油顺利流入设备,而不产生油泡。所述的椎体2其下部为一圆筒状短节直管5,短节上设有螺纹。所述的下漏管3其上部为一圆筒状短节,短节上设有螺纹,与倒锥形进料斗下部螺旋联接。使用时可以将下漏管3对接在锥体2上,同时应对好中间隔板4。所述的下漏管3的锥口部为双面斜口,可以有效的分离油气。所述的下漏管3可以根据设备加油口的大小选择不同粗细的漏口的漏管。如果给漏柱体里放置滤网7,由于锥体2和下漏管3可以拧开,所以很方便取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