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上的灌装桶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948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灌装机上的灌装桶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灌装机上的灌装桶自动输送的传递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桶装水在生产中都采用灌装机自动灌装,灌装桶通过传递机构连续输送,由灌装机灌满水后,将灌满水的桶移走,对下一个空桶进行灌装,如此连续作业。参见图1,现有技术的灌装桶为PC材质的桶100,通过同步转动的两个拨瓶星轮60和水平设置的两个瓶身护圈20进行传递,桶100在传递过程中由固定的托瓶板30支撑。

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传统桶装水灌装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很多企业开始探索使用轻量化的PET材质的折叠桶来替代原来反复使用的PC桶,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加工成本。但是轻量化的折叠桶由于壁厚很薄,灌满水后,桶身就会变形往下趴,稍有冲击,桶内水就会溢出,在灌装机中输送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装机上的灌装桶传递机构,以便于传递折叠桶,避免桶身变扁,防止桶内水溢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机上的灌装桶传递机构,包括拨瓶装置,所述拨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拨瓶星轮,所述拨瓶星轮上固定竖立有用于带动灌装桶移动的瓶身护板;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固定竖立在所述拨瓶星轮外侧的瓶身护圈,以及位于所述拨瓶星轮和所述瓶身护圈之间的承托所述灌装桶的托瓶机构,所述瓶身护圈、所述托瓶机构和所述拨瓶星轮之间形成传递所述灌装桶的传递通道。

优选地,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随所述拨瓶星轮同轴转动的瓶口星轮,以及固定在所述瓶口星轮外侧的瓶口护板,所述瓶口星轮转动时和所述瓶口护板相配合卡在所述灌装桶的瓶口部分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瓶口护板沿与所述拨瓶星轮同心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拨瓶星轮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的瓶身护板,多个所述瓶身护板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具体地,所述瓶身护板为弧形板,其弧度与所述灌装桶的外圆周面相适配。

其中,所述瓶身护圈沿与所述拨瓶星轮同心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当拨瓶星轮转动时,就带动灌装桶沿着瓶身护圈移动,也就是绕着拨瓶星轮的圆心做圆周运动。

优选地,所述托瓶机构包括沿与所述拨瓶星轮同心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传递通道下方的托瓶板,支撑所述托瓶板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所述托瓶板上的滚动组件。通过滚动组件减小了桶底与托瓶板的摩擦力,防止折叠桶在传递过程中因底部摩擦力较大而导致的桶身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托瓶板上的安装轴和绕所述安装轴的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轴上的滚动件,所述安装轴的轴向与所述拨瓶星轮的径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组件沿与所述拨瓶星轮同心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托瓶板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拨瓶星轮的拨轮座,所述拨轮座上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架,所述托瓶机构安装在所述横向支架上;所述横向支架上还固定有纵向支架,所述瓶身护圈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灌装桶传递机构,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竖立设置的瓶身护板和瓶身护圈,增加瓶身护板与折叠桶桶身的接触面积,降低桶身受挤压产生变形的可能性,使得折叠桶能够顺利地在灌装机中进行传递。

在进一步的改进中,通过瓶口护板和瓶口星轮配合卡在瓶口处,悬吊着瓶口,防止桶身向下趴;通过在托瓶板上设置滚动组件,减小桶底与托瓶板的摩擦力,从而轻松地拨动折叠桶,使得折叠桶的传递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灌装桶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装桶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和3,一种灌装机上的灌装桶传递机构,用于传递灌装桶,尤其是可用于传递折叠桶。本实施例的灌装桶传递机构包括拨瓶装置,所述拨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拨瓶星轮6,拨瓶星轮6上固定竖立有用于带动灌装桶移动的瓶身护板601;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固定竖立在拨瓶星轮6外侧的瓶身护圈2,以及位于拨瓶星轮6和瓶身护圈2之间的承托灌装桶200的托瓶机构,瓶身护圈2、所述托瓶机构和拨瓶星轮6之间形成传递灌装桶200的传递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随拨瓶星轮6同轴转动的瓶口星轮7,瓶口星轮7通过固定轴701与拨瓶星轮6固定连接。拨瓶星轮6和瓶口星轮7之间还设有随拨瓶星轮6同轴转动的支撑轮603,支撑轮603通过连接轴602固定连接在拨瓶星轮6上。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瓶口星轮7外侧的瓶口护板1,瓶口星轮7转动时和瓶口护板1相配合卡在灌装桶200的瓶口部分上,如图2所示。瓶口护板1沿与拨瓶星轮6同心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瓶口星轮7的外周边缘开设有与灌装桶200的瓶口相适配的瓶口凹槽。

拨瓶星轮6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瓶身护板601,每个瓶身护板601的背面都与拨瓶星轮6及支撑轮603固定,多个瓶身护板601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每个瓶身护板601均为弧形板,其弧度与灌装桶200的外圆周面相适配。瓶身护板601的弧长可以是等于、大于或者小于灌装桶200的外圆周的周长的一半,瓶身护板601的弧长最好是等于灌装桶200的外圆周的周长的一半。 瓶身护圈2沿与拨瓶星轮6同心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当拨瓶星轮6转动时,就带动灌装桶200沿着瓶身护圈2移动,也就是绕着拨瓶星轮6的圆心做圆周运动,同时灌装桶200也是沿着拨瓶星轮6和瓶身护圈2之间的传递通道移动。

所述托瓶机构包括沿与拨瓶星轮6同心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传递通道下方的托瓶板3,支撑托瓶板3的支撑柱4,以及设置在托瓶板3上的滚动组件。该滚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托瓶板3上的安装轴302和绕安装轴302的轴向转动连接在安装轴302上的滚动件301,安装轴302的轴向与拨瓶星轮6的径向平行。本实施例中,滚动件301为滚珠。所述滚动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组件沿与拨瓶星轮6同心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在托瓶板3上,多个滚动组件中的安装轴302的轴向沿着以拨瓶星轮6的圆心呈放射状。通过滚动组件减小了灌装桶200的桶底与托瓶板3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灌装桶200在传递过程中底部摩擦力较大导致的桶身变形,尤其是防止折叠桶灌满水后向下趴。

本实施例中,所述拨瓶装置还包括支撑拨瓶星轮6的拨轮座5,拨轮座5上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架51,所述托瓶机构通过支撑柱4安装在横向支架51上,横向支架51一端与托轮座5固定,另一端向外延伸并固定有纵向支架52,瓶身护圈2通过背部的套环安装在纵向支架52上。

采用本实施例的灌装桶传递机构后,灌装桶200在传递过程中,由托瓶机构支撑,在拨瓶星轮6的竖立的瓶身护板601的带动以及外侧的瓶身护圈2与瓶身护板601的共同作用下,灌装桶200绕着拨瓶星轮6的圆心做圆周运动,沿着瓶身护圈2和拨瓶星轮6之间的传递通道传递,瓶身护板601和瓶身护圈2分别与灌装桶200的两侧面接触,且接触面积都较大,能够有效防止传递过程中灌装桶200变形;同时,瓶口星轮7与瓶口护板1相配合卡在灌装桶200的瓶口处,悬吊着灌装桶200,又能够进一步防止灌装桶200沿着自身高度方向变扁。另外,本实施例中,托瓶板3上的滚动组件大大减小了灌装桶200的桶底与托瓶板3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灌装桶200被轻松地进行传递。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