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3280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在气田中自然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主要由甲烷构成。液化气是通过在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天然气液化后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液化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由于进口液化气有助于能源消费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而出口液化气有助于天然气生产国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液化气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

现有技术中,由长输管线来的天然气,经过压缩机增压后的天然气,经过液化系统处理后产出液化气,最后储存在储罐中,最后通过液化气罐车运输。但是在液化系统中,会有部分天然气无法转换为液态,这部分天然气即为残余气。目前,在液化系统产生的残余气只能放空处理。

将产生的残余气放空,会产生巨大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可回收利用液化系统产生的残余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包括液化系统、压缩机及再利用装置,其中:

液化系统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将液化系统排除的残余气压缩;

压缩机与再利用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将压缩后的残余气送至再利用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储罐及第一调压装置,其中:

第一调压装置一端与储罐通过管道连接;

第一调压装置另一端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

第一调压装置用于在储罐内压强过大时,通过释放闪蒸汽的形式降低储罐内压强。

优选地,还包括罐车,罐车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止逆阀,第一止逆阀一端与液化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止逆阀位于液化系统通往压缩机的出口处,第一逆止阀用于防止管道内气体流入液化系统。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止逆阀,第二止逆阀一端与罐车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止逆阀位于罐车通往压缩机的出口处,第二止逆阀用于防止管道内气体流入罐车。

优选地,还包括在后处理装置,在后处理装置一端与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再利用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在后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调压装置,第二调压装置保证气体达到一定压强时才会被送到再利用装置。

优选地,在后处理装置还包括计量器,计量器用于记录被送到再利用装置的气体量。

优选地,在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用于在气体压强过大时排出部分气体。

优选地,在后处理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用于当气体压强超过一定限度时报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将液化系统中未液化的残余气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后运送到再利用装置储存或直接使用。避免了残余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的实施例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的实施例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的实施例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本系统包括:液化系统101、压缩机102及再利用装置103。

液化系统101与压缩机102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102与再利用装置103通过管道连接。液化系统101将天然气处理后产出液化气,但是在产出液化气的过程中,还会有部分天然气并未液化变为液化气,这部分气体即为残余气。随着残余气的增多,残余气通过管道从液化系统101流入压缩机102。残余气进入压缩机102后,压缩机102将残余气进行压缩(因残余气的浓度较低,达不到使用标准,因此需要进行压缩,提高其浓度),压缩机102将压缩后的残余气送至再利用装置103。再利用装置103可以为储气罐、地下仓库等储存装置,也可以为火力发电厂、城市燃气管网等可直接使用压缩后的残余气的系统。避免了残余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将液化系统101中未液化的残余气通过压缩机102进行压缩后运送到再利用装置103储存或直接使用。避免了残余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的实施例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本系统包括:液化系统201、压缩机202、储罐204、第一调压装置205及再利用装置203。

液化系统201与压缩机202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202与再利用装置203通过管道连接。液化系统201将天然气处理后产出液化气,但是在产出液化气的过程中,还会有部分天然气并未液化变为液化气,这部分气体即为残余气。随着残余气的增多,残余气通过管道从液化系统201流入压缩机202。第一调压装置205一端与储罐204通过管道连接;第一调压装置205另一端与压缩机202通过管道连接。因液化气运输及存储温度为-160℃,受环境温度影响及卸船时体积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闪蒸汽。这些闪蒸汽的出现,会造成储罐204内温度上升,继而导致内部压力变大,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较大安全隐患。第一调压装置205可以采用泄压阀,当储罐204内的压强达到一定压强时,第一调压装置205开始工作,使部分闪蒸汽流入压缩机202。当残余气与闪蒸汽进入压缩机202后,压缩机202将残余气与闪蒸汽进行压缩(因残余气与闪蒸汽的浓度较低,达不到使用标准,因此需要进行压缩,提高其浓度),压缩机202将压缩后的残余气与闪蒸汽送至再利用装置203。再利用装置203可以为储气罐、地下仓库等储存装置,也可以为火力发电厂、城市燃气管网等可直接使用压缩后的残余气与闪蒸汽的系统。避免了残余气与闪蒸汽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同时避免了储罐204因内部压压强过大发生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化气的残余气的回收系统将液化系统201中未液化的残余气及储罐204中的闪蒸汽通过压缩机202进行压缩后运送到再利用装置203储存或直接使用。避免了残余气与闪蒸汽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同时避免了储罐204因内部压压强过大发生安全事故。

为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本系统还包括罐车206,罐车206与压缩机202通过管道连接。罐车206排除液化天然气的同时,因内部压强的减少,部分液化气气化并残留在罐车206内形成残余气。在下次液化气装车时,会将这些残余气排放进大气,造成浪费及环境污染。本系统将罐车206内的残余气通入压缩机202,压缩机202将残余气进行压缩后输送至再利用装置203进行再利用。可避免罐车206内的残余气的浪费及污染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本系统,本系统还包括第一止逆阀207及第二止逆阀208。第一止逆阀207一端与液化系统201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202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止逆阀207位于液化系统201通往压缩机202的出口处;第二止逆阀208一端与罐车206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202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止逆阀208位于罐车206通往压缩机202的出口处。因储罐204内的闪蒸汽是在储罐204内压强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被排除的,其压强很可能会大于液化系统201及罐车206内残余气的压强。为了防止闪蒸汽流入罐车206及液化系统201,在液化系统201通往压缩机202的出口处安装第一止逆阀207,在罐车206的出口处安装第二止逆阀208,可避免闪蒸汽逆流入液化系统201及罐车206。

为进一步优化本系统,本系统还包括后处理装置,在后处理装置一端与压缩机202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再利用装置203通过管道连接,在后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调压装置209。第二调压装置209可以采用泄压阀,第二调压装置209保证压缩机202压缩后的残余气及闪蒸汽必须达到一定压强,可以被再利用装置203再利用时才被压缩后的残余气及闪蒸汽输送到再利用装置203。第二调压装置209保证了再利用装置203的正常工作。

为进一步优化本系统,后处理装置还包括计量器210,计量器210可记录被送到再利用装置203的气体量。使工作人员便于评估本系统的工作情况,便于向使用压缩后的残余气及闪蒸汽的用户收费。

为进一步优化本系统,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安全阀211,当后处理装置出现故障或无法及时使用压缩后的残余气及闪蒸汽时,其内部压强会增加,当压强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安全阀211工作,排出部分气体,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为进一步优化本系统,后处理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212,报警装置212可采用警铃。当后处理装置压强超过一定强度或出现其他故障时,报警装置212进行报警,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维修,排出故障,保证安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