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2089发布日期:2018-08-17 21:2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NG气瓶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气瓶最大容积标准的放宽,市场上出现了大容积气瓶和与之配套的供气系统,如公告号为CN20164542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容积气瓶LNG系统”,包括框架总成、气瓶总成、紧固带总成、汽化器等结构,代替原有双瓶LNG系统,但现在类似的单个大容积气瓶供气系统已远远满足不了车辆的续航要求,开发新型的大容积双气瓶供气系统迫在眉睫。

在公告号为CN2056861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LNG双气瓶组”,将两个中型气瓶上下叠加,并利用群座固定和规整管线,该技术方案只适合一般规格的气瓶,不适用于大容积气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该系统可替代现有的供气系统,不仅增加了车辆的行驶里程,还通过集成化、模块化等手段大幅降低了服务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包括集成式框架、气瓶和集成化管路;所述集成式框架为两个单气瓶框架的组合,包括副梁和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副梁上,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框架和鞍座;所述气瓶放置在所述鞍座上,所述气瓶包括第一气瓶和第二气瓶;所述气瓶一端上设有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排空管等,所述第一气瓶的出液管和第二气瓶的出液管通过三通阀集成为出液总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鞍座上设有搭扣,所述搭扣连接拉带组件,所述拉带组件用于将所述气瓶抱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管路系统外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使管道能够穿过保护罩。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罩下设有加气面板,所述加气面板上设有低温加气口、低温回气口和压力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矩形框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汽化器和缓冲罐。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液总管连接所述汽化器,所述汽化器连接所述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连接用气设备。

更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气瓶出液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控制所述三通阀。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本实用新型能够替代现有的供气系统,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两个大容积气瓶的基础上,将管路系统集成化设计,使整个系统整齐美观,便于安装。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集成式的轻量化框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也减少了应力集中。

其次,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作移动式LNG燃气发电机组,为用电终端供电。随着电能的应用愈加广泛,市场上出现了汽车电站、拖车电站、移动集装箱电站、电力工程车等移动式发电站,并产生与之配套的移动式LNG燃气发电机组,而现有的单气瓶LNG供气系统不适用于此类发电车,本实用新型适用。

最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气瓶可以用作无长距离行驶需求车辆的补充气瓶。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气瓶的出液管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使用时可以关闭第二气瓶出液管这边的阀门,只有第一气瓶供气。若第一气瓶出现漏气或耗尽的情况,压力传感器能够控制三通阀关闭第一气瓶侧的阀门,转为第二气瓶供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集成式框架 11、副梁 12、矩形框架

13、鞍座 14、搭扣 15、支架

2、第一气瓶 3、第二气瓶

4、管路系统 41、出液总管 411、第一气瓶出液管

412、第二气瓶出液管 413、三通阀 414、压力

42、保护罩

5、汽化器 6、缓冲罐

7、加气面板 71、加液口 72、压力表

73、回气口

8、发动机接口 9、拉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LNG大容积双瓶组供气系统,包括集成式框架1、气瓶和集成化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集成式框架1为两个单气瓶框架的组合,包括副梁11和支架,支架安装在副梁上,支架包括矩形框架12和鞍座13。其中,副梁11的数量为三条,副梁11上分别焊接有矩形框架12,矩形框架12的两侧安装有鞍座13,鞍座13的底部两端固定在在副梁 11上。鞍座13与矩形框架12和副梁11的连接方式为铆接,能够根据气瓶大小来安装和替换鞍座13。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瓶的数量是两个,为第一气瓶2和第二气瓶3,两个气瓶均放置在鞍座13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气瓶的一端均设有管路系统4,管路系统4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排空管等。其中,第一气瓶出液管411与和第二气瓶出液管412通过三通阀413集成为出液总管41。

在本实用新型中,鞍座13上设有搭扣14,搭扣14连接拉带组件9,拉带组件9用于将气瓶抱死。

在本实用新型中,管路系统4外设有保护罩42,保护罩42上设有通孔,通孔使管道能够穿过保护罩。

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护罩42下设有加气面板7,所述加气面板7上设有低温加气口71、低温回气口73和压力表72。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右两侧矩形框底部各设有一个支架15,支架上分别安装汽化器5和缓冲罐6。其中,出液总管41连接汽化器5,汽化器5连接缓冲罐6,缓冲罐6连接用气设备。汽化器5为将液态天然气装换为气态天然气的装置;缓冲罐6用于缓存天然气,使发动机快速点火。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能够替换现有LNG供气系统,增加新能源车辆的行驶里程。将本实用新型装配好安装在车辆上,发动机接口8连接发动机,LNG液化气从出液口流向汽化器5—缓冲罐6 —发动机。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两个大容积气瓶的基础上,将管路系统集成化设计,使整个系统整齐美观,便于安装。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集成式的轻量化框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也减少了应力集中。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作移动式LNG燃气发电机组,为用电终端供电。随着电能的应用愈加广泛,市场上出现了汽车电站、拖车电站、移动集装箱电站、电力工程车等移动式发电站,并产生与之配套的移动式LNG燃气发电机组,而现有的单气瓶LNG供气系统不适用于此类发电车,本实用新型适用。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气瓶可以用作无长距离行驶需求车辆的补充气瓶。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第一气瓶出液管411上设置压力传感器414,压力传感器414控制三通阀413。使用时,可以关闭第二气瓶出液管412这边的阀门,只有第一气瓶2供气。若第一气瓶2出现漏气或耗尽的情况,压力传感器414能够控制三通阀413关闭第一气瓶2侧的阀门,转为第二气瓶 3供气。

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