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塞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9268发布日期:2019-08-13 21:3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瓶塞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塞安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于弹性酒塞安装的瓶塞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其酒精度高于啤酒而低于白酒。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明显。有人认为,葡萄酒是最健康最卫生的饮料之一。它能调整新陈代谢的性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胆固醇增加。还具有利尿、激发肝功能和防止衰老的功效。也是医治心脏病的辅助剂,可预防坏血病、贫血、脚气病、消化不良和眼角膜炎等疾病。常饮葡葡酒忠心脏病率减少,血脂和血管硬化降低。

上述葡萄酒的容器包括玻璃酒瓶及酒塞,所述玻璃酒瓶大多具有常常酒瓶颈,而所述酒塞一般选择具有弹性的木质酒塞为宜,因木质酒塞具有弹性,使得装于酒瓶内会膨胀进而与所述酒瓶瓶嘴处内壁紧密连接,确保酒瓶内的葡萄酒长存而不坏。

酒塞的安装方法大多分为三种,一种是人工安装,但其具有操作不便,成本高种种不足;第二种是人工做操半自动设备时间对酒塞的安装,这种适用于产量较小的场合,且具有操作便捷、加工成本低等优点;第三种为人工自动化设备大批量的加工,这种适用于大型的酒类制造厂商应用,具有效力高等优点,但同时具有成本高、维护费用高等不足。

因此,上述三种方法中最为广泛应用的第二种,但该种设备常常具有酒瓶不稳定定位、操作费力等不足,因此,如何提高该种人工辅助操作的酒塞安装设备达到快捷、省力、高效的加工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由此,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操作便捷、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且针对于弹性酒塞安装的瓶塞安装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瓶塞安装装置,其包括机架、酒塞挤压机构、酒塞下压机构及酒瓶定位机构,其中:

机架,其包括底座及下压支架,所述下压支架垂直于底座安装,所述下压支架沿水平延伸形成一安装架,该安装架与下压支架及底座配合形成C形结构,所述安装架的端处开设有一酒塞容纳通孔;

酒塞挤压机构,其包括挤压手柄及酒塞压头,所述挤压手柄铰接于酒塞压头一端,该酒塞压头横置于所述安装架内且其另一端对应所述酒塞容纳通孔设置;

酒塞下压机构,其包括压头,所述压头通过弹性导向杆装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上方;

酒瓶定位机构,其包括酒瓶承载座及定位片,所述酒瓶承载座位于所述酒塞容纳通孔下方且其可弹性复位的装于底座至上,所述酒瓶承载座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片一端通过拉线于挤压手柄相连,该定位片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并套于酒瓶承载座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酒瓶承载座为一轴向截面呈T字形的座体其穿过所述底座设置,该酒瓶承载座与底座之间套接有弹簧;所述定位片位于所述底座下部,且开口朝向所述机架倾斜设置;

当挤压手柄下压,进而提拉所述拉线,拉线带动定位片上提,从而令定位片通孔内侧壁与所述酒瓶承载座底部的定位槽配合卡接,以达到定位酒瓶承载座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挤压手柄为一长手柄,其在铰接下压的过程中带动所述酒塞压头朝向所述酒塞容纳通孔方向挤压并压于所述压头上方,以施力将所述压头下压。

进一步,所述酒塞压头包括挤压头及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手柄铰接,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头铰接,形成有所述挤压手柄依次带动联动杆、挤压头朝向所述酒塞容纳通孔方向挤压的机构。

进一步,所述挤压头包括两个侧面挤压块及一个中央挤压块,所述中央挤压块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杆铰接,两个所述侧面压块装于所述中央挤压块的两侧,所述挤压头朝向所述酒塞容置通孔挤压时,所述中央挤压块抵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处的酒塞,而两个所述侧面压块挤压酒塞,以令酒塞受压变小。

进一步,所述挤压手柄一端与一复位扭簧相连,形成下压后弹性复位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压头为轴向截面呈T字形的下压块,其固定于一下压架之上,所述下压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弹性导向杆。

进一步,各所述弹性导向杆包裹导向杆及弹簧,其中:

所述导向杆顶端固定于所述下压架上,且其底端穿过安装架端处开设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侧外侧;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下压架与安装架之间。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具有三个支撑脚的支架,该支架中一个支撑脚为第一直角且其对应所述安装架设置,所述第一直角的上方设置有一延伸杆,该延伸杆及第一支撑脚上分别同轴开设有一孔,以允许所述酒瓶承载座底部穿过。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人操作一挤压手柄实现将酒塞先挤压变小再下压至酒瓶内的安装步骤,在此过程中,所述酒瓶被固定于酒瓶承载座之上,该酒瓶承载座在人员操作下压的过程中通过拉线、定位片及酒瓶承载座底部的定位槽配合实现酒酒瓶承载定位座的有效定位,确保酒塞在安装过程中酒瓶被有效固定,从而提升整个设备的效率;另,本实用新型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且省力,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瓶塞安装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主视图;

图3是图1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酒塞挤压机构及酒塞下压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酒瓶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瓶塞安装装置,其包括机架1、酒塞挤压机构2、酒塞下压机构3及酒瓶定位机构4。

如图1至图5所示,机架1,其包括底座11及下压支架12,所述下压支架12垂直于底座11安装,所述下压支架12沿水平延伸形成一安装架13,该安装架13与下压支架12及底座11配合形成C形结构,所述安装架13的端处开设有一酒塞容纳通孔5;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底座11为具有三个支撑脚的支架,该支架中一个支撑脚为第一直角且其对应所述安装架13设置,所述第一直角的上方设置有一延伸杆14,该延伸杆14及第一支撑脚上分别同轴开设有一孔;所述下压支架12为一竖直立杆且其垂直于所述底座11设置,所述安装架13垂直于所述下压支架12设置,且其端处纵向开设一能够容纳一弹性酒塞的酒塞容置通孔5。

如图1至图5所示,酒塞挤压机构2,其包括挤压手柄21及酒塞压头22,所述挤压手柄21铰接于酒塞压头22一端,该酒塞压头22横置于所述安装架 13内且其另一端对应所述酒塞容纳通孔5设置;

具体的说:所述挤压手柄21一端与一复位扭簧23相连,形成下压后弹性复位的结构,所述挤压手柄21为一长手柄,其在铰接下压的过程中带动所述酒塞压头22朝向所述酒塞容纳通孔5方向挤压并压于所述酒塞下压机构3 中压头上方,以施力将所述压头下压;

所述酒塞压头22包括挤压头221及联动杆222,所述联动杆222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手柄21铰接,该联动杆222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头221铰接,形成有所述挤压手柄21依次带动联动杆222、挤压头221朝向所述酒塞容纳通孔5方向挤压的机构;

所述挤压头221包括两个侧面挤压块A及一个中央挤压块B,所述中央挤压块B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杆222铰接,两个所述侧面压块A装于所述中央挤压块B的两侧,所述挤压头221朝向所述酒塞容置通孔5挤压时,所述中央挤压块B抵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5处的酒塞,而两个所述侧面压块A挤压酒塞,以令酒塞受压变小。

如图1至图5所示,酒塞下压机构3,其包括压头31,所述压头31通过弹性导向杆32装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5上方;

具体的说:所述压头31为轴向截面呈T字形的下压块,其固定于一下压架34之上,所述下压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弹性导向杆32,所述压头31 上设置有一下压导向环33,该下压导向环33位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5之上;各所述弹性导向杆32包裹导向杆及弹簧,所述导向杆顶端固定于所述下压架 34上,且其底端穿过安装架13端处开设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酒塞容置通孔5侧外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下压架34与安装架13之间。

如图1至图5所示,酒瓶定位机构4,其包括酒瓶承载座41及定位片42,所述酒瓶承载座42位于所述酒塞容纳通孔下方且其可弹性复位的装于底座 11至上,所述酒瓶承载座4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411,所述定位片42一端通过拉线43于挤压手柄21相连,该定位片42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并套于酒瓶承载座41的底部。

具体的说:所述酒瓶承载座41为一轴向截面呈T字形的座体其穿过所述底座11设置,该酒瓶承载座41与底座11之间套接有弹簧44;所述定位片 42位于所述底座11下部,且开口朝向所述机架1倾斜设置;

当挤压手柄21下压,进而提拉所述拉线43,拉线43带动定位片42上提,从而令定位片42通孔内侧壁与所述酒瓶承载座41底部的定位槽411配合卡接,以达到定位酒瓶承载座41的目的。

如图1至图5所示,上述技术方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酒塞装入所述安装架13端处的酒塞容置通孔5内,将待安装就带的酒瓶装于酒瓶承载座41之上;

步骤二:对所述挤压手柄21施力下压,从而实现挤压所述酒塞变小,下压至最低处,所述挤压手柄21抵于压头31,压头31在两所述弹性导向杆32 的辅助下将变小的酒塞下压至酒瓶瓶口处,此时,所述酒瓶承载座41被拉线 43及定位片42配合定位;

步骤三:所述挤压手柄21复位,进而所述压头有两个弹性导向杆32配合复位,从而处于待施力下压的初始状态。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