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038发布日期:2020-06-23 22:1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



背景技术:

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小容量注射液(1-20毫升)年消耗量保守估计在100亿支以上,其包装绝大部分为低硼硅玻璃安瓿瓶。无论农村诊所、县市医院、还是大城市三甲医院,在配液室采取的玻璃安瓿瓶开启方法主要有2种:1、用小镊子直接敲击安瓿瓶瓶颈部位;2、首先用小砂轮在玻璃安瓿瓶瓶颈处刻划,然后在划痕处用手掰断。

目前,几乎所有的医院和诊所都在采用小砂轮开启玻璃安瓿瓶,而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容易将小砂轮划到手,同时在小砂轮开启玻璃安瓿瓶时,使得医护人员需要后续对划痕处用手掰断,导致医护人员在掰断安瓿瓶瓶颈处时容易划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处理安瓿瓶瓶头的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包括:中空圆柱,所述中空圆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空底盘,弹性开瓶机构,所述弹性开瓶机构设置在中空圆柱内,所述弹性开瓶机构包括滑动通孔、移动杆、砂轮片、压环、安装槽、滑杆、固定套、连接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滑动通孔开设在中空圆柱的一侧壁上并水平设置,且滑动通孔上下两侧的中空圆柱内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滑杆,且两个滑杆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连接滑块,所述移动杆插设在滑动通孔并与滑动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一端擦插设至中空圆柱的中空腔内并固定安装有砂轮片,且移动杆的另一端延伸出中空圆柱并固定安装有压环,所述移动杆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连接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串有第一弹簧;微调结构,所述微调结构设置在中空圆柱内并与弹性开瓶机构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滑块远离压环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调结构包括缓冲槽、第二弹簧和限位板,所述缓冲槽开设在中空圆柱的另一侧内壁上并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缓冲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延伸出缓冲槽并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调结构还包括和限位槽,所述和限位槽开设在限位板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且限位槽内嵌合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中空圆柱与压环相对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手握架。

优选的,所述中空底盘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橡胶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将安瓿瓶的瓶颈从中空底盘中插设至中空圆柱内,医护人员通过食指勾住压环并向中空圆柱方向压动压环,从而移动杆向内推动砂轮片,使得砂轮片与安瓿瓶的瓶颈处紧密接触,转动安瓿瓶的瓶身,从而砂轮片对安瓿瓶的瓶颈进行切割,切割完毕后医护人员扳动中空圆柱,使安瓿瓶的瓶头断裂并留置于中空圆柱内,医护人员将中空圆柱对准垃圾收集桶,松开压环后,留在中空圆柱内的安瓿瓶的瓶头便落至垃圾收集桶中,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避免了医护人员徒手掰断安瓿瓶的瓶头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中空圆柱,2、中空底盘,3、弹性开瓶机构,31、滑动通孔,32、移动杆,33、砂轮片,34、压环,35、安装槽,36、滑杆,37、固定套,38、连接滑块,39、第一弹簧,4、微调结构,41、缓冲槽,42、第二弹簧,43、限位板,44、限位槽,5、橡胶环,6、手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包括:中空圆柱1,弹性开瓶机构3和微调结构4,所述中空圆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空底盘2,所述弹性开瓶机构3设置在中空圆柱1内,所述微调结构4设置在中空圆柱1内并与弹性开瓶机构3对称设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性开瓶机构3包括滑动通孔31、移动杆32、砂轮片33、压环34、安装槽35、滑杆36、固定套37、连接滑块38和第一弹簧39,所述滑动通孔31开设在中空圆柱1的一侧壁上并水平设置,且滑动通孔31上下两侧的中空圆柱1内壁均开设有安装槽35,两个所述安装槽35内均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滑杆36,且两个滑杆36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连接滑块38,所述移动杆32插设在滑动通孔31并与滑动通孔3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32的一端擦插设至中空圆柱1的中空腔内并固定安装有砂轮片33,且移动杆32的另一端延伸出中空圆柱1并固定安装有压环34,所述移动杆32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37,且固定套37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连接滑块38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6上串有第一弹簧39。

需要说明的是:将安瓿瓶的瓶颈从中空底盘2中插设至中空圆柱1内,医护人员通过食指勾住压环34并向中空圆柱1方向压动压环34,从而移动杆32向内推动砂轮片33,使得砂轮片33与安瓿瓶的瓶颈处紧密接触,转动安瓿瓶的瓶身,从而砂轮片33对安瓿瓶的瓶颈进行切割,切割完毕后医护人员扳动中空圆柱1,使安瓿瓶的瓶头断裂并留置于中空圆柱1内(而在压动压环34的同时滑杆36上的第一弹簧39受到压缩),医护人员将中空圆柱1对准垃圾收集桶,医护人员松开压环34后,从而在第一弹簧39的弹力作用下,砂轮片33复位,留在中空圆柱1内的安瓿瓶的瓶头便落至垃圾收集桶中,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避免了医护人员徒手掰断安瓿瓶的瓶头的工作。

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簧39的一端与安装槽35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39的另一端与连接滑块38远离压环34的侧壁固定连接,避免了第一弹簧39时在滑杆36上发生左右“跳动”的现象,提高了第一弹簧39的稳定性。

参考图4所示,所述微调结构4包括缓冲槽41、第二弹簧42和限位板43,所述缓冲槽41开设在中空圆柱1的另一侧内壁上并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弹簧42的一端与缓冲槽4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42的另一端延伸出缓冲槽41并与限位板43固定连接,所述微调结构4还包括和限位槽44,所述和限位槽44开设在限位板43远离第二弹簧42的一侧,且限位槽44内嵌合有橡胶垫。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瓿瓶的瓶头插设至中空圆柱1内后,瓶头与瓶身交接处的瓶颈便嵌合在限位槽44内,从而在移动杆32推动砂轮片33挤压瓶颈时,第二弹簧42压缩,避免了医护人员手指扣动压环34的力量过大,而导致瓶颈破裂。

参考图1所示,所述中空圆柱1与压环34相对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手握架6,便于医护人员手掌握住开瓶器。

参考图1所示,所述中空底盘2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橡胶环5,提高了中空底盘2边缘的防碰撞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简易安瓿开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本设备时,将安瓿瓶的瓶颈从中空底盘2中插设至中空圆柱1内,医护人员通过食指勾住压环34并向中空圆柱1方向压动压环34,从而移动杆32向内推动砂轮片33,使得砂轮片33与安瓿瓶的瓶颈处紧密接触,转动安瓿瓶的瓶身,从而砂轮片33对安瓿瓶的瓶颈进行切割,切割完毕后医护人员扳动中空圆柱1,使安瓿瓶的瓶头断裂并留置于中空圆柱1内,而在压动压环34的同时滑杆36上的第一弹簧39受到压缩,医护人员将中空圆柱1对准垃圾收集桶,医护人员松开压环34后,从而在第一弹簧39的弹力作用下,砂轮片33复位,留在中空圆柱1内的安瓿瓶的瓶头便落至垃圾收集桶中,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避免了医护人员徒手掰断安瓿瓶的瓶头的工作,而在安瓿瓶的瓶头插设至中空圆柱1内后,瓶头与瓶身交接处的瓶颈便嵌合在限位槽44内,从而在移动杆32推动砂轮片33挤压瓶颈时,第二弹簧42压缩,避免了医护人员手指扣动压环34的力量过大,而导致瓶颈破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