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1559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是涉及一种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在化工生产中大多数原料和产品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液体,且这些液体大多是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的危险品。这些液体在储存、输送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燃烧、泄露等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0003]例如:现在的石油化工生产储存液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大型储罐,储罐的顶部开口进料,储罐的底部开口接阀门和输送泵,在需要时用输送泵直接输送储罐内的液体。这种运行方式在设备、管道、阀门正常时操作简便、效率高,但在设备、管道、阀门出故障时,检修困难,尤其是当输送泵的进口阀门或管道出现泄露时,检修难度很大,极易造成泄露及次生事故,如人员中毒、火灾、爆炸等,因此,这些位置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0004]为防止泄露,某些场合可使用潜液泵或液下泵,但潜液泵需要将泵的电机和电缆一起置于储罐内,这样往往有发生电火花的风险,因此不宜用于易燃易爆物料输送,液下泵受泵体长度的限制,不能用于大型储罐或储罐高度高于泵体长度的场合,且泵的检修不方便。
[0005]综上所述,如何改进液体输送装置使其满足既安全易于检修,又不受泵体长度限制的技术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使液体在整个储存、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在储罐底部开管口连接管道和阀门,消除了泄露的隐患;本发明对罐体长度无任何要求,可完全满足液下泵长度达不到的大型储罐的使用;罐内没有运转部件,泵在罐的外部,检修容易也没有泄露的危险;整套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允许一段时间内关闭出料管道的阀门,不会造成泵损坏,设备故障率更低、维护费用低。
[0007]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包括储罐16、离心泵7和受液罐11,其中:
[0009]所述储罐16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液进液口 A和循环液出液口 B ;所述受液罐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 C和出料口 D ;所述受液罐11的进料口 C与第一管道13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13穿过所述储罐16的循环液出液口 B伸入所述储罐16的底部;所述受液罐11的出料口 D与所述离心泵7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0连通;所述离心泵7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管道6连通,且所述第三管道6穿过循环液进液口 A伸入所述储罐16的底部,并且第三管道6的末端竖直向上伸入所述第一管道13内套接配合。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道13的首端设置有第一阀门12,所述第一管道13的末端沿竖直方向伸入所述储罐16内。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道13的末端依次设置有扩散管1、混合管2、接收管3和吸液管5 ;且所述扩散管1、所述混合管2、所述接收管3和所述吸液管5依次连通;
[0012]所述混合管2、所述吸液管5均为直管;所述扩散管I为圆锥形管,且所述扩散管I的圆锥形管的大管径端开口向上与第一管道13管径相同,所述扩散管I的圆锥形管的小管径端开口向下与所述混合管2的直管管径相同;所述接收管3为圆锥形管,且所述接收管3的圆锥形管的大管径端开口向下与吸液管5管径相同,所述接收管3的圆锥形管的小管径端开口向上与所述混合管2的直管管径相同;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管道10上靠近所述离心泵7的进口处还设置有第二阀门8。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管道6的首端设置有靠近所述离心泵7的进口处还设置有第三阀门9 ;所述第三管道6的末端伸入所述储罐16内成U字形;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离心泵7为机械密封离心泵、填料密封离心泵、磁力泵、屏蔽泵、柱塞泵、螺杆泵、转子泵中任意一种。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管道的末端还设置有喷咀4;所述喷咀4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喷咀4为一个;所述喷咀4为圆锥形喷咀,且所述圆锥形喷咀(4)的末端还连接有一直管;所述喷咀4的圆锥形外壁与所述接收管3的圆锥形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液体流动;
[0018]所述第一管道13末端的所述扩散管1、混合管2、接收管3和吸液管5以及所述第三管道6末端的所述喷咀4均同轴。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储罐16的顶部还设置有进气口 E ;所述受液罐11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气口 F ;所述储罐16的进气口 E与所述受液罐11的出气口 F之间还设置有第四管道15 ;所述第四管道15上还设置有第四阀门14。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吸液管5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储罐16的底部最低点位置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00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分析上述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的结构可知:在储罐16结构中,其避免了底部开管口连接管道和阀门的结构,这样就避免了储罐中液体溢流到底部管道,消除了泄露的隐患;与此同时其替代的是储罐16的顶部开口的结构,即储罐16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液进液口 A和循环液出液口 B ;同时配合有连接受液罐11的进料口 C与循环液出液口 B的第一管道13 ;以及连接受液罐11的出料口 D与离心泵7的进口的第二管道10和离心泵7的出口与储罐16循环液进液口 A并伸入储罐16的底部的第三管道6 ;同时第三管道6的末端竖直向上伸入第一管道13内套接配合;这样就可以构成了一个液体抽取循环的主要结构了。在上述结构具体运行时,在开始运行时,受液罐11内需要存有少量液体,在离心泵7的驱动下,液体沿着第三管道6从第三管道的末端向上高速喷出,喷出的液体在第一管道13的一端高速进入,由于第一管道13伸入到储罐16的底部,这时候储罐16底部的液体被带走,会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即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将形成配合腔,该配合腔可形成真空腔),此真空腔会将液体源源不断地吸入,形成连续的流动。使液体沿着第一管路13 —路上升达到所需的高度,并可以将液体从储罐16中大量转移和输送液体至受液罐11 ;
[0023]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本发明中的储罐16内没有运转部件(不同于传统技术中储罐内设置潜液泵或液下泵的构造),离心泵7在储罐的外部,检修容易也没有泄露的危险;整套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允许一段时间内关闭第一管道上的阀门,不会造成离心泵损坏,设备故障率更低、维护费用低;同时,由于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中构造更加简化,避免了使用类似液下泵的复杂泵体结构,因此其对储罐罐体长度无任何要求,可完全满足液下泵长度达不到的大型储罐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扩散管;2_混合管;3_接收管;4_喷咀;5_吸液管;6_第三管道;7_离心泵;8-第二阀门;9_第三阀门;10_第二管道;11-受液罐;12-第一阀门;13_第一管道;14-第四阀门;15_第四管道;16-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0]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抽取与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