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泄漏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2859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液体泄漏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泄漏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0002]本设计主要针对于机房等领域的管道液体泄露的检测与预警。对于目前存在的液体泄漏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直接检漏法,比如申请号为94204155.0和94226766.4的中国专利,均基于泄漏的液体直接触发传感器而实施检测,此方法在响应速度以及精度上存在一定偏差;二是间接检测法,比如申请号为96121000.1,99107241.3和2005100220194.2的中国专利,均基于液体泄漏导致管道物理参数发生变化而实施检测,此类方法主要针对长距离管道的特点而设计,不适合室内的管道泄漏的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快捷以及高性能的液体泄漏检测电路。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泄漏检测电路,包括:
[0005]一主控制器电路,所述主控制器电路包括主控芯片Y0、无线射频芯片U1、蜂鸣器BUZ2、显示定位电路、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液晶显示电路U4、电平转换芯片U8、RS—232标准串口 Jl、伺服电机M、继电器RLl以及电源;
[0006]一传感器电路,所述传感器电路包括主控芯片Y2、无线射频芯片U3、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5、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6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7 ;
[0007]所述主控芯片YO的I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I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I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2脚与蜂鸣器BUZ2的一端连接,蜂鸣器BUZ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3、4、5、6、7、8脚分别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与无线射频芯片Ul的2、3、4、5、6、7和8脚连接;所述无线射频芯片Ul的I脚与地连接,无线射频芯片Ul的8脚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9脚通过复位开关RST接到电源VCC上,电容BUZl与复位开关RST并联,且电容BUZl的负极通过电阻Rl与地连接,电容BUZl的正极与电源相连;所所述主控芯片YO的10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2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8的I脚与3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3,电平转换芯片U8的4脚与5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电平转换芯片U8的2脚通过电容C5与电源VCC连接,电平转换芯片U8的6脚通过电容C6与地连接,电容C7 —端与电源VCC和电容C5连接,另一端与地和电容C6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11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1脚连接;所述RS — 232标准串口 Jl的2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4脚连接,所述RS — 232标准串口 Jl的3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3脚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12脚通过电阻Rll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VCC连接,集电极与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阳极与地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与继电器RLl的I脚连接,继电器RLl的2脚与地连接,继电器RLl的3脚与伺服电机M的I脚连接,继电器RLl的5脚与地连接;所述伺服电机M的2脚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18和19脚接在晶振Yl的两端,所述晶振Yl的两端上依次串联有电容Cl和C2,电容Cl和C2的连接处接地;所述主控芯片YO的34、33、32、21、22、23、24、25、26、27 和 28 脚分别与液晶显示电路 U4 的 4、5、6、7、8、9、10、11、12、13和14脚连接;所述液晶显示电路U4的I脚与地连接,液晶显示电路U4的2脚与电源VCC连接,液晶显示电路U4的3脚与电位器RVl触头连接;所述电位器RVl的两端分别与电源VCC和地连接;所述液晶显示电路U4的15脚通过电阻Rl2与电源VCC连接,液晶显示电路U4的16脚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30脚与通过电阻R14与发光二极管L3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3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31脚通过电阻R13与发光二极管L2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2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39脚与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的2脚连接;所述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的I脚与电源VCC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的2脚通过电阻RlO与电源VCC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的3脚与地连接;
[0008]所述主控芯片Y2的3、4、5、6、7、8脚分别通过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与无线射频芯片U3的2、3、4、5、6、7和8脚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2的9脚通过复位开关RST接到电源VCC上;电容BUZl与复位开关RST并联连接,且电容BUZl的正极与电源相连,电容BUZl负极通过电阻Rl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2的18和19脚接在晶振Yl的两端,所述晶振Yl的两端上依次串联有电容Cl和C2,电容Cl和C2的连接处接地;所述主控芯片Y2的37脚与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7的2脚连接;所述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7的I脚与电源VCC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7的2脚通过电阻RlO与电源VCC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7的3脚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2的38脚与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6的2脚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6的2脚通过电阻R9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2的39脚与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5的2脚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5的2脚通过电阻R8与电源VCC连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5的3脚与地连接。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芯片YO与Y2分别为AT89C52RC芯片。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射频芯片Ul与U3为NRF24L01芯片。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U5、U6、U7为AM2302数字式温湿度传感芯片。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液晶显不电路U4为IXD1602液晶显不。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U8为MAX232芯片。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以嵌入式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单元,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方面都发挥了其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在数据传输方面,结合了无线数传模块,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与接收,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布线与安装成本,并且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系统终端以PC机作为上位机,实现了数据的存储与实时动态监测。一旦系统检测到液体发生泄漏,系统将会自动触发报警程序:一方面,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伺服电机来关断管道阀门,从而从根源上阻止了液体泄漏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系统触发报警装置,通过对应指示灯的变化可以确定发生液体泄漏的具体位置,从而使机房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进行处理。系统实现了管道液体泄漏从检测到预处理的全过程,基本实现泄漏检测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控制器电路的原理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液体泄漏检测电路,包括:
[0019]一主控制器电路,所述主控制器电路包括主控芯片Y0、无线射频芯片U1、蜂鸣器BUZ2、显示定位电路、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2、液晶显示电路U4、电平转换芯片U8、RS—232标准串口 Jl、伺服电机M、继电器RLl以及电源;
[0020]一传感器电路,所述传感器电路包括主控芯片Y2、无线射频芯片U3、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5、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6和数字温湿度传感器U7 ;
[0021]所述主控芯片YO的I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I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I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2脚与蜂鸣器BUZ2的一端连接,蜂鸣器BUZ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3、4、5、6、7、8脚分别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与无线射频芯片Ul的2、3、4、5、6、7和8脚连接;所述无线射频芯片Ul的I脚与地连接,无线射频芯片Ul的8脚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9脚通过复位开关RST接到电源VCC上,电容BUZl与复位开关RST并联,且电容BUZl的负极通过电阻Rl与地连接,电容BUZl的正极与电源相连;所所述主控芯片YO的10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2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8的I脚与3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3,电平转换芯片U8的4脚与5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4,电平转换芯片U8的2脚通过电容C5与电源VCC连接,电平转换芯片U8的6脚通过电容C6与地连接,电容C7 —端与电源VCC和电容C5连接,另一端与地和电容C6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11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1脚连接;所述RS — 232标准串口Jl的2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4脚连接,所述RS — 232标准串口 Jl的3脚与电平转换芯片U8的13脚连接;所述主控芯片YO的12脚通过电阻Rll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VCC连接,集电极与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阳极与地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与继电器RLl的I脚连接,继电器RL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