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光泽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498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光泽度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泽度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是即便携又节电的光泽度仪。
背景技术
光泽度仪是由光源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光源经透镜使成平行或稍微会聚的光速射向试板漆膜表面。反射光经接收部分透镜会聚,经视场光栏被光电池所吸收。
习知的光泽度仪在仪器小型化上已有很大进步,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02264303.6,发明名称为“智能化光泽度测量仪”是一种测量光泽度的智能化装置,由信号采样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电路所组成,该测量仪以单片机为中心,缓冲器、液晶显示器、键盘、掉电保护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分别接单片机,光路、光电转换器、前置放大电路、模拟/数字转换器、缓冲器依次相串联连接,PC机接电平转换电路;单片机的“P0”口与缓冲器的输出端相接,单片机的“P1”口与键盘相接,单片机的“P3.0、P3.1”口与电平转换电路相接,单片机的“P3.4、P3.5”口与掉电保护电路相接;该装置的稳定性和精度高,实现测量系统一体化、小型化和智能化。
虽然业界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小型光泽度仪工作电压一般需要5v~7.5v,现有的小型光泽度仪至少要用4-6节干电源电池或充电电池供电,又仪器的光学部分及机械部分结构比较复杂,故体积很难缩小。
已知的光泽度仪多用钨丝灯泡为光源,要达到规定的仪器工作光源色温要求,需在光源后加升色温滤光片、防热玻璃,由此不仅会损失大量的光能,而且结构复杂,市场亟待一种结构简单,更为小型化的便携式光泽度仪问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更便携式光泽度仪。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一节1.2-1.5伏电池供电,便可做光泽度检测,且体积小到可以在手中持握的便携式光泽度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光泽度仪,包括符合射入角要求之光源,其中,一电源电路,由直流电源通过开关控制串接一升压模块构成,经由升压模块的一输出端脚依次串接电源极性变换单元、运算放大单元、模拟/数字转换器、液晶显示器;升压模块的另一输出端脚与光源连接,沿所述光源之射入角的射线装置具有发射光阑的发射透镜,相对应的,沿被照物的镜向反射角的射线依次装置具有接收光阑的接收透镜、具有兰硅光电池的光电接收器;所述光电接收器并入运放单元的输入端;升压单元将1.2伏-1.5伏电压转换为设定的工作电压传送给电源极性变换单元;电源极性变换单元将正电压转换为负电压送给运算放大单元;光电接收器将接收到的被测光信号转化成光电流传递给运算放大单元,该光电接收器为兰硅光电池;运算放大单元将光电转换元件输出的微弱光电流放大并以电压信号送入模拟/数字转换器;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显示器,显示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中所述的电源电路的直流电源为1.2伏-1.5伏电压的电源。
前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中所述的光源为兰白色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中所述的光源与一限流电阻串接。
前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中所述的一欠电显示单元一端连接电源电路,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由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的欠电压信号传送给欠电显示单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由于配置升压模块,从而以一节1.2-1.5伏电池就可达到仪器所需的5伏-7.5伏的工作电压,无需多节电池,可使仪器体积大大缩小;本实用新型采用兰白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于光源本身色温的提升,可省去光路系统的聚光灯,滤色片,防热玻璃等,使入射光管结构大为简化,由于兰白色发光二极管无需预热时间,不仅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还可实现即开即测,做到真正便携;在接收光管部分,采用兰硅光电池为光电接收器件,其接收曲线灵敏区接近550μm,符合肉眼视觉。解决了现有的光泽度仪由于以硅光电池作为接收器件,需配置视觉函数修正滤光片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接收部的接收灵敏度,更进一步简化了仪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构造简捷,适合市场推广,更亲和受众,完全实现了前述的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最佳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路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图3a为图3中升压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为了简单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当的省略了公知技术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影响对本技术方案的描述。
请参见图1-3所示,一种便携式光泽度仪,包括符合射入角要求之光源其中,1.5伏电压的电源通过开关K控制串接升压模块构成电源电路3,由升压模块31的一输出端脚o依次串接电源极性变换单元5、运算放大单元6、模拟/数字转换器7、液晶显示器8;升压模块将1.5伏电压转换为仪器工作所需的电压5-7.5伏,传送给电源极性变换单元5,由电源极性变换单元将正电压转换为负电压传送给运算放大单元;光电接收器2将接收到的被测光信号转化成光电流传递给运算放大单元,该光电接收器为兰硅光电池;升压模块的另一输出端脚o与光源1连接,所述的光源1为兰白色发光二极管LED,沿所述光源之射入角的射线L装置具有发射光阑151的发射透镜15,相对应的,沿被照物A的镜向反射角的射线L1依次装置具有接收光阑281的接收透镜28、具有兰硅光电池的光电接收器2;所述光电接收器2与电源极性变换单元5同路并入运放单元6的输入端;光电接收器2将由兰硅光电池接收到的被测光信号转化成光电流传递给运算放大单元6,运算放大单元6,经由运算放大器将光电转换元件输出的微弱光电流放大并以电压信号送入模拟/数字转换器;模拟/数字转换器7将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显示器,显示检测结果;一限流电阻R1与发光二极管串接,以提供稳定的光束;一欠电显示单元9一端连接电源电路3,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由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的欠电压信号传送给欠电显示单元,通过指示灯提示。电源通过极性变换器向运放的单元及模拟/数字转换器供给,当1.5v碱性电池使用到0.8v以下时(此时电池能量已经耗尽)+5v电压开始下滑,欠电显示电路的红灯亮,提示用户及时更换电池。
本实施例中升压单元选用市售的H994型模块,图3a为升压模块电路图。
一节5号碱性电池通过升压模块,由1.5v升为稳定的5v工作电源,通过限流电阻给光源发光二极管,提供一个稳定的光束,这一入射光束照在标准板或样品上,通过反射原理,在镜向方由兰硅光电池作为光电接收器接收,所接收到的微弱光电流通过I/V运算放大器放大为一电压信号,放大了的电压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中的计数、译码,通过31/2液晶显示器显示出读数。
在详细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所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光泽度仪,包括符合射入角要求之光源,其特征在于,一电源电路(3),由直流电源通过开关控制串接一升压模块(31)构成,经由升压模块(31)的一输出端脚(o)依次串接电源极性变换单元(5)、运算放大单元(6)、模拟/数字转换器(7)、液晶显示器(8);升压模块(31)的另一输出端脚(o)与光源(1)连接,沿所述光源之射入角的射线(L)装置具有发射光阑(151)的发射透镜(15),相对应的,沿被照物(A)的镜向反射角的射线(L1)依次装置具有接收光阑(281)的接收透镜(28)、具有兰硅光电池的光电接收器(2);所述光电接收器(2)并入运放单元(6)的输入端;升压单元(31)将1.5伏电压转换为设定的工作电压传送给电源极性变换单元(5);电源极性变换单元(5)将正电压转换为负电压送给运算放大单元(6);光电接收器(2)将接收到的被测光信号转化成光电流传递给运算放大单元(6),该光电接收器为兰硅光电池;运算放大单元(6)将光电转换元件输出的微弱光电流放大并以电压信号送入模拟/数字转换器(7);模拟/数字转换器(7)将运算放大单元(6)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显示器,显示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电路(3)的直流电源为1.2伏-1.5伏电压的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1)为兰白色发光二极管(LE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1)与一限流电阻(R1)串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光泽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欠电显示单元(9)一端连接电源电路(3),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由运算放大单元输出的欠电压信号传送给欠电显示单元。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光泽度仪,具有升压模块的电源电路依次串接电源极性变换单元、运算放大单元、模拟/数字转换器、液晶显示器;具有发射光阑的发射透镜沿光源之射入角射线安装;沿镜向反射角射线装置接收透镜、光电接收器,光电接收器与电源极性变换单元同路并入运放单元的输入端光源与电源的另一端接通。本技术以一节1.2-1.5伏电池,加装升压模块就可达到仪器所需的工作电压,无需多节电池;配置蓝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使入射光管结构大为简化,还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达到即开即测,做到了真正的便携机;配置蓝硅光电池为光电接收器件,更符合肉眼视觉,更亲和受众,完全实现了前述的设计目的。
文档编号G01N21/57GK2733346SQ20042008524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李瀚 申请人:李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