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光膜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342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振光膜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光膜载体,特别涉及在检查适用于LCD的偏振光膜时可以在各作业位置维持偏振光膜平坦度的状态下保持该偏振光膜并将其移送的偏振光膜载体。
背景技术
适用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偏振光膜具有碘类、染料类、相位差、半透射以及反射型等种类。其中碘类偏振光膜作为具有高透射以及高偏光特性的高精细LCD用偏振光膜,将碘用在透明的PVA(Poly 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薄膜中,从而可以吸收可见光区域的光。
上述的偏振光膜的结构大致由TAC(Tri-Acetyl-Cellulose三乙酰纤维素)薄膜、粘结剂、偏振光元件、粘结剂以及TAC薄膜依次层叠而成。为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偏振光膜,由于需要使用辊(roller)等,从而在偏振光膜的制造过程中,辊的摩擦力可能产生细微的刮痕(scratch)。此外,在偏振光膜的制造过程中,PVA膜层上的细微变形或者损伤等可能产生漏光(クニツク)。在这种偏振光膜中产生漏光或者刮痕等的情况下对LCD画面进行驱动时,可能发生画面中产生斑点的致命的缺陷。
使用偏振光膜检查装置以检查可能在LCD画面中产生致命缺陷的偏振光膜有没有瑕疵。偏振光膜检查装置将检查包含在偏振光膜中并产生瑕疵的异物或气泡等的检查作业位置与检查漏光缺陷的检查作业位置分开而进行检查。在将用在32英寸至42英寸大画面LCD中的偏振光膜移送到上述偏振光膜检查装置的各检查作业位置时,需要可以在维持偏振光膜的平坦度的状态下将其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的载体。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使用偏振光膜检查装置检查偏振光膜有没有瑕疵时,可以在维持偏振光膜的平坦度的状态下将其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的检查偏振光膜载体。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光膜载体,可以在维持偏振光膜平坦度的状态下,将其安全地移送到偏振光膜检查装置的各检查作业位置,并且可以在各检查作业位置上起到偏振光膜的检查平台(stage)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偏振光膜载体包括基准夹紧部,其固定在底座的一侧,并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在上述固定板上以保持偏振光膜的一侧端的至少一个夹紧器;第一夹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另一侧;第二夹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后侧;第三夹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前侧。基准夹紧部保持偏振光膜的一侧端,第一夹紧部沿基准夹紧部所处位置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保持偏振光膜的另一侧端,第二夹紧部和第三夹紧部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分别保持偏振光膜的前/后侧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偏振光膜载体在检查偏振光膜有没有瑕疵时,由于偏振光膜在维持平坦度的状态下保持在偏振光膜载体上,然后可以安全并迅速地将其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在各检查作业位置可以起到偏振光膜的检查平台的作用,从而可以改进偏振光膜检查作业的生产率。


图1是本发明偏振光膜载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夹紧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夹紧部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第三夹紧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三滑动导向部件以及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的分离组装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夹紧器的分离组装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以及第二夹紧部件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1 底座2 偏振光膜10 夹紧器100 偏振光膜载体110 基准夹紧部111 固定板120 第一夹紧部121 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2 第一移动板123 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30 第二夹紧部131 第二滑动导向部件132 第二移动板133 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0 第三夹紧部141 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2 第三移动板143 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偏振光膜载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偏振光载体100包括基准夹紧部110,其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并包括固定板111以及设置在上述固定板111上用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一侧端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第一夹紧部12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的另一侧;第二夹紧部13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的后侧;第三夹紧部14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的前侧。基准夹紧部110保持偏振光膜2的一侧端,第一夹紧部120沿基准夹紧部110所处位置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保持偏振光膜2的另一侧端,第二夹紧部130和第三夹紧部140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分别保持偏振光膜2的前/后侧端。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偏振光膜载体100的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偏振光膜载体100大致包括底座1、基准夹紧部110,第一夹紧部120、第二夹紧部130以及第三夹紧部140。
基准夹紧部110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第一夹紧部12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的另一侧,第二夹紧部13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的后侧,第三夹紧部14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的前侧。基准夹紧部110保持偏振光膜2的一侧端,第一夹紧部120沿基准夹紧部110所处位置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保持偏振光膜2的另一侧端,第二夹紧部130和第三夹紧部140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分别保持偏振光膜2的前/后侧端。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所示,基准夹紧部110包括固定板111以及夹紧器10。固定板111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至少一个夹紧器10相互排成一列地固定在上述固定板111上,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一侧端。设置在上述固定板111上用以保持偏振光膜2一侧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相互排成一列,即与偏振光膜载体100的短边平行地并排设置成一列。
与设有平行于偏振光膜载体100的短边方向的两个夹紧器10的基准夹紧部110相对的方向设置第一夹紧部120。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部120包括夹紧器10、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第一移动板122以及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
第一夹紧部120的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设有多个,分别隔离并固定在底座1的前侧和后侧。即,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按照与偏振光膜载体100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在固定于底座1上的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上设有第一移动板122,第一移动板122的两侧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上,以由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引导并移动。
在按照由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引导并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第一移动板122上设有夹紧器10,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在第一移动板122上设有一个夹紧器10的实施例,固定在第一移动板122的夹紧器10在保持偏振光膜2时可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另一侧端。第一夹紧部120包括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以使保持偏振光膜2另一侧端的夹紧器10朝向基准夹紧部110前进或者后退方向前/后移动。
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使第一移动板122沿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121朝向基准夹紧部110前/后移动,以使固定在第一移动板122上的夹紧器10以基准夹紧部110为基准沿前进或者后退方向前/后移动,从而使夹紧器10移动到可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位置并排列,然后,在夹紧器10保持偏振光膜2的另一侧以后,使第一移动板122沿后退方向移动以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
如图2所示,为使夹紧器10以可保持偏振光膜2的方式移动,或者为调节被保持的偏振光膜2的张力,而使第一移动板122前/后移动的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包括第一伺服电动机部124、第一支撑滑轮125、第二支撑滑轮126、固定部件127以及带(バンド)部件128。
第一伺服电动机部124设置在第一移动板的一侧,并包括电动机124a、滑轮124b、带部件124c以及旋转轴124d,由电动机124a产生的旋转力通过滑轮124b、带部件124c以及旋转轴124d传递给第一支撑滑轮125。接受传递旋转力的第一支撑滑轮125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滑轮126,在固定于底座1上的固定部件127的上侧设有带部件128。
带部件128分别与第一支撑滑轮125的上侧和多个第二支撑滑轮126的下侧连接,以在带部件128与第一支撑滑轮125和多个第二支撑滑轮126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此摩擦力和第一支撑滑轮125的旋转使第一移动板122朝向基准夹紧部110前/后移动,由此使夹紧器10移向偏振光膜2,或者为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而使夹紧器10向远离基准夹紧部110的后退方向移动。
垂直于第一夹紧部120的方向,即平行于偏振光膜载体100的长边方向设置有第二夹紧部130,其中,所述第一夹紧部120通过带部件128与第一支撑滑轮125和多个第二支撑滑轮126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一支撑滑轮125的旋转而前/后移动。即,如图3所示,第二夹紧部130平行于底座1的长边方向设置在底座1的后侧。在此,底座1的后侧表示的是在图1中观察偏振光膜载体100时的上侧部分。
设置在底座1后侧的第二夹紧部130包括夹紧器10、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131、第二移动板132、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33。
构成第二夹紧部130的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131分别隔离预定间隔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移动板132按照由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131引导并移动的方式设置,至少一个夹紧器10固定在第二移动板132的一侧用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后侧端。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固定在第二移动板132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按照平行于偏振光膜载体100长边方向的方式并排设置三个,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后侧端。
保持偏振光膜2的后侧端时,设置在第二移动板132上的三个夹紧器10可以同时或单独通过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后侧端。第二夹紧部130包括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33,以使设有三个单独或同时驱动的夹紧器10的第二移动板132朝向第三夹紧部140前/后移动。
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33包括第二伺服电动机部134、第二旋转方向变换部件135以及第二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36,以使按照由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131引导并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第二移动板132朝向第三夹紧部140前/后移动。
第二伺服电动机部134固定在第二移动板132的一侧,即固定在该侧的上侧,并且为了产生旋转力,包括电动机134a、滑轮134b、带部件134c以及旋转轴134d,由电动机134a产生的旋转力通过滑轮134b、带部件134c以及旋转轴134d传递给多个旋转方向变换部件135。多个旋转方向变换部件135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板132的两侧,使用锥齿轮(图中未示出)以变换由电动机134a产生的旋转力的方向。例如,按照将以偏振光膜载体100(图1所示)的长边为旋转中心轴进行旋转的旋转力变换成以偏振光膜载体100的短边为旋转中心轴进行旋转的方式变换旋转方向。
由多个旋转方向变换部件135分别变换旋转方向的旋转力向各个第二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36传递。第二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36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多个旋转方向变换部件135的一侧,各个第二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36通过由旋转方向变换部件135变换方向的旋转力使第二移动板132朝向第三夹紧部140前/后移动,以使夹紧器10移动偏振光膜2并排列其偏振光膜,或者调节所保持的偏振光膜2的张力。
在与保持偏振光膜2后侧的夹紧器10相对的方向设置第三夹紧部140,其包括设有多个夹紧器10的第三移动板142。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三夹紧部140包括一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第三移动板142、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以及行程(ストロ一ク)移送机构145。
一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隔离预定间隔设置在底座1上。即如图4所示,一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固定在底座1上,在其上侧多个第三移动板142分别可移动地隔离预定的间隔设置在底座1上。
在按照由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引导并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第三移动板142的一侧设有保持偏振光膜2前端侧的夹紧器10,为了在每一个第三移动板142上设置一个夹紧器10,在具有多个第三移动板142时,分别与其对应的夹紧器10也具有多个,并且设置在每一个第三移动板142上。
前/后移动第三移动板142以使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三移动板142上的夹紧器10移动到偏振光膜2的前端侧并排列,或者以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为此,第三夹紧部140具有多个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
设置多个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用来将分别由一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引导并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第三移动板142分别朝向第二夹紧部130前/后移动,为此,多个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分别包括第三伺服电动机部146和第三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44。
第三伺服电动机部146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三移动板142的一侧,并分别包括电动机146a、滑轮146b、带部件146c,由电动机146a产生的旋转力通过滑轮146b以及带部件146c传递给第三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44。第三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44包括滚珠丝杠144a和移动块144b,用以通过被传递的旋转力使第三移动板142分别朝向第二夹紧部130侧前/后移动。
在第三滚珠丝杠移送机构144的移动块144b上固定有第三移动板142,通过滚珠丝杠144a的直线移动使第三移动板142朝向第二夹紧部130侧前/后移动,从而使设置在第三移动板142上的夹紧器10移动到偏振光膜2的前端侧并排列,或者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
第三夹紧部140使用第三伺服电动机部146对偏振光膜2的张力进行调节,同时还利用行程移送机构145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例如,使用由第三伺服电动机部146产生的旋转力使第三移动板142前/后移动,调节偏振光膜2张力,而且使用行程移送机构145调节偏振光膜2边缘部分的平坦度。
为调节偏振光膜2边缘部分的平坦度而增加的行程移送机构145使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上的第三移动板142分别前/后移动一个行程,以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为此,多个行程移送机构145包括行程移动板145a、行程气缸移送机构145b以及行程移动部件145c。
行程移动板145a与多个第三移动板142分别隔离,同时按照由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引导并分别移动的方式设置。为此,一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141分别包括固定部件141a、导向部件141b、第一移动块141c以及第二移动块141d,第三移动板142设置在第一移动块141c上,行程移动板145a设置在第二移动块141d上。
在设置于第二移动块141d上的行程移动板145a的上侧固定有行程气缸移送机构145b,通过此行程气缸移送机构145b前/后移动一个行程的行程移动部件145c固定在第三移动板142上,由此,通过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使第三移动板142前/后移动并对保持在夹紧器10上的偏振光膜2的张力进行调节,然后,再使第三移动板142前/后移动一个行程从而可以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在此,为使行程移动部件145c通过行程气缸移送机构145b前进移动以后向后退方向复位,行程移送机构145具有返回部件145d,此返回部件145d包括导向部件(图中未示出)和弹性部件(图中未示出)。
上述分别设置在基准夹紧部110、第一夹紧部120、第二夹紧部130以及第三夹紧部140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可以在基准夹紧部110、第一夹紧部120、第二夹紧部130以及第三夹紧部140上通过控制装置单独或者同时驱动,尤其是为调整偏振光膜2的平坦度,第三夹紧部140可以单独地或者同时地驱动分别设有夹紧器10的多个第三移动板142,从而进行张力调节以调整偏振光膜2的平坦度。
如图6所示,为调节偏振光膜2的平坦度的张力,保持偏振光膜2的夹紧器10包括夹子11、夹紧滑动导向部件12、夹紧气缸13、第一夹紧部件14以及第二夹紧部件15。
夹子11具有多个,并且分别在其内侧通过铰链11b连接设置有提供倾斜面11f的倾斜部件11a,倾斜部件11a的上侧与夹子11内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弹性部件11c连接设置,夹子1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弹性部件11e与夹紧固定部件11d连接设置。
此外,在夹子11的底面分别设有由移动块12b和导向部件12a组成的夹紧滑动导向部件12,用以在夹子11移动时进行引导,在设置于夹子11内侧的倾斜部件11a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夹紧部件14,与第一夹紧部件14啮合以保持或者松开偏振光膜2的第二夹紧部件15设置在第三移动板142上。
夹持辊13c可沿设置在与第二夹紧部件15啮合而对偏振光膜进行保持或者对其松开的第一夹紧部件14一侧的倾斜部件11a的倾斜面11f移动,为使分别设置在夹持辊13c两侧端的夹紧连接部件13b前/后移动而设置有夹紧气缸13。夹紧气缸13使固定在移动块13a上的夹紧连接部件13b前/后移动,一旦夹紧连接部件13b通过夹紧气缸13沿前进方向移动,则夹持辊13c沿倾斜面11f移动,通过此移动,固定在倾斜部件11a一侧的第一夹紧部件14可移动预定的距离n1。
一旦第一夹紧部件14移动,则倾斜部件11a的一侧以铰链11b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其另一侧下降,由此第一夹紧部件14与第二夹紧部件15相互啮合,保持偏振光膜2。这种状态如图7所示,第一夹紧部件14与第二夹紧部件15相互啮合并保持偏振光膜2时,可以在第一夹紧部件14比第二夹紧部件15更突出预定距离n1的状态下保持偏振光膜,第一夹紧部件14所突出的预定距离n1处于0至0.5mm以内。因此,第一夹紧部件14可以在与第二夹紧部件15相同的位置对偏振光膜2进行保持。
第一夹紧部件14以及第二夹紧部件15在保持偏振光膜2时,第一夹紧部件14以及第二夹紧部件15保持偏振光膜2的间隔n2保持在距离偏振光膜2边缘2.0至2.5mm的范围内,尽可能以最大的范围保持,以使由第一夹紧部件14以及第二夹紧部件15的保持所引起的偏振光膜2损失最小,同时可以防止偏振光膜2弯曲。为了能够以最小的间隔n2安全地保持偏振光膜2,通过在第一夹紧部件14以及第二夹紧部件15表面涂抹无光泽的白色橡胶材料和无光泽的白色塑料材料中的任一种,可以增加摩擦力,从而可以最低限度地保持偏振光膜2。
夹紧器10设有保持偏振光膜2的第一夹紧部件14和第二夹紧部件15,第一移动板122、第二移动板132和第三移动板142分别设置在具有夹紧器10的第一夹紧部120、第二夹紧部130以及第三夹紧部140上,第一移动板122、第二移动板132和第三移动板142通过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分别单独地驱动或者同时地驱动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33和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可以分别使其单独地前/后移动或者同时地前/后移动。此外,分别设置在固定板111、第二移动板132和第三移动板142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各自单独地进行前/后移动或者保持动作。即,分别设置在基准夹紧部110、第二夹紧部130以及第三夹紧部140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可以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单独地驱动以保持偏振光膜2的一侧,同时也可以同时地驱动以保持偏振光膜2。
如上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100的结构,由于可以单独地或者同时地驱动夹紧器10或者各移动板122、132、142等,所以在将偏振光膜2换成更小的偏振光膜3(如图1所示)时,通过预先存储有偏振光膜2大小信息的控制装置单独地或者同时地移动各夹紧部120、130、140,对偏振光膜2的位置进行排列或者调节张力。此外,在通过各夹紧部120、130、140对偏振光膜2的张力进行调节并调整平坦度时,平坦度可调整在±0.5mm以内。
为保持偏振光膜2并调节平坦度,通过控制装置单独地或者同时地驱动设置在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各夹紧部120、130、140上的夹紧器10,可以更精确地调节偏振光膜2的平坦度。尤其是第三夹紧部140在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时,由于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使多个夹紧器10单独地或者同时地前/后移动来调节偏振光膜2的张力,所以可以精确地调节偏振光膜2的平坦度。
一旦通过上述偏振光膜载体100调节了偏振光膜2的平坦度,则可以安全并迅速地将偏振光膜载体100移送到偏振光膜检查装置(图中未示出)的各检查作业位置,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的偏振光膜载体100可以起到偏振光膜检查装置的检查平台的功能,在各作业检查位置使用照相机(图中未示出)对偏振光膜2有没有瑕疵进行非接触式检查。在此,图示的参考标号4为电磁阀组件,其设置在底座1上,用以接受来自外部的电源或者气压的供给将其提供给气缸或者电动机,参考标号3表示本发明偏振光膜载体100可保持的最小的偏振光膜3。因此,为保持最小的偏振光膜3至最大的偏振光膜2,偏振光膜载体100采用第一至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133、143。
通过这种第一至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23、133、143的前/后移动对偏振光膜2、3进行排列以后,一旦夹紧器10保持住偏振光膜2、3,则使保持有偏振光膜2、3的夹紧器10移动并调节偏振光膜2、3长边或者短边方向的张力,在维持平坦度的状态下将偏振光膜2、3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图中未示出)。此外,采用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143的第三夹紧部140可以与如另外的行程移送机构145的行程气缸移送机构145b一起组合对偏振光膜2、3的张力进行调节。由此,一旦调节了偏振光膜2、3的张力并维持平坦度,则将保持有偏振光膜的偏振光膜载体100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在所移送的检查作业位置起到检查平台的作用。
由此,在使用偏振光膜检查装置检查偏振光膜有没有瑕疵时,由于偏振光膜在维持平坦度的状态下保持在偏振光膜载体上,然后可以安全并迅速地将其移送到各检查作业位置,在各检查作业位置可以起到偏振光膜的检查平台的作用,从而可以改进偏振光膜检查作业的生产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基准夹紧部,固定在底座的一侧,包括固定板以及至少一个夹紧器,所述夹紧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用以保持偏振光膜的一侧端;第一夹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第二夹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后侧;第三夹紧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侧,其中,所述基准夹紧部保持偏振光膜的一侧端,所述第一夹紧部向所述基准夹紧部所处位置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保持偏振光膜的另一侧端,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三夹紧部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前/后移动,并分别保持偏振光膜的前/后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包括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分别隔离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前侧和后侧;第一移动板,其由所述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夹紧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并且保持偏振光膜的所述另一侧端;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使由所述多个第一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的所述第一移动板朝向所述基准夹紧部进行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动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并产生旋转力;第一支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伺服电动机部的一侧并接受传递的旋转力;多个第二支撑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滑轮的两侧;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带部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滑轮的上侧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滑轮的下侧,并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的两侧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部包括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以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第二移动板,其由所述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至少一个夹紧器,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并且保持偏振光膜的后侧端;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使由所述多个第二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的所述第二移动板朝向所述第三夹紧部进行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动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并产生旋转力;多个旋转方向变换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两侧并且变换由第二伺服电动机部产生的旋转方向;多个第二滚珠丝杠移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旋转方向变换部件上,通过旋转方向变换部件接受传递来的方向已变换的旋转力而旋转,并且使所述第二移动板朝向所述第三夹紧部进行前/后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紧部包括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隔离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多个第三移动板,分别由所述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多个夹紧器,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第三移动板的一侧并且保持偏振光膜的前侧端;多个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使由所述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的所述多个第三移动板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夹紧部进行前/后移动;多个行程移送机构,使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上的所述第三移动板每次分别前/后移动一个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分别包括第三伺服电动机部,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三移动板的一侧并产生旋转力;第三滚珠丝杠移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伺服电动机部的一侧,接受传递来的由第三伺服电动机部产生的旋转力而旋转,并且使所述第三移动板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夹紧部进行前/后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行程移送机构分别包括行程移动板,与所述多个第三移动板隔离,并且由所述多对第三滑动导向部件引导并移动;行程气缸移送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行程移动板上;行程移动部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第三移动板上,通过所述多个行程气缸移送机构进行移动并且使第三移动板每次分别前/后移动一个行程,以调节偏振光膜的张力。
9.根据权利要求1、2、4和6任一项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器包括多个夹子,在其内侧通过铰链连接设置有提供倾斜面的倾斜部件,所述倾斜部件的上侧与所述夹子内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夹子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夹紧固定部件连接;多个夹紧滑动导向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夹子的底面并在夹子移动时进行导向;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固定在所述倾斜部件的一侧,并与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啮合,以保持或者松开偏振光膜;夹紧气缸,使两侧端分别设有沿所述倾斜面移动的夹持辊的夹紧连接部件前/后移动,通过夹持辊使固定在所述倾斜部件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移动预定距离,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的移动,多个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分别相互啮合,以保持住偏振光膜的方式驱动所述夹紧连接部件。
10.一种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基准夹紧部,包括至少一个夹紧器,其相互排成一列地固定在固定板上,以保持偏振光膜的一侧端,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一侧;第一夹紧部,包括第一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以使固定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移动板一侧并且保持偏振光膜另一侧端的夹紧器朝向所述基准夹紧部前/后移动;第二夹紧部,包括第二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以使分别固定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移动板一侧并且保持偏振光膜后侧端的至少一个夹紧器前/后移动;第三夹紧部,包括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以使分别固定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三移动板一侧并且分别保持偏振光膜前侧端的多个夹紧器朝向所述第二夹紧部前/后移动,通过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以及第三夹紧部各自的前/后移动,对所保持的偏振光膜的平坦度进行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单独驱动或者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至第三伺服电动机移送机构,由此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夹紧部的第一至第三移动板分别单独地或者同时地前/后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准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以及所述第三夹紧部分别设置的至少一个夹紧器单独地驱动以保持偏振光膜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器包括多个夹子,在其内侧通过铰链连接设置有提供倾斜面的倾斜部件,所述倾斜部件的上侧与所述夹子内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夹子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夹紧固定部件连接;多个夹紧滑动导向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夹子的底面并且在夹子移动时进行导向;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固定在所述倾斜部件的一侧,并与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啮合,以保持或者松开偏振光膜;夹紧气缸,使两侧端分别设有沿所述倾斜面移动的夹持辊的夹紧连接部件前/后移动,通过夹持辊使固定在所述倾斜部件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移动预定距离,通过对所述夹紧连接部件的驱动,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的移动而与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分别相互啮合,从而保持住偏振光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在比所述第二夹紧部件更突出0.5mm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啮合,以保持偏振光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夹紧部件在距离偏振光膜的边缘2.0至2.5mm的范围保持住偏振光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光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夹紧部件在保持偏振光膜时,在其表面涂有无光泽的白色橡胶材料和无光泽的白色塑料材料中的任一种,以增加摩擦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光膜载体,其偏振光载体(100)包括基准夹紧部(110),其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并包括固定板(111)以及设置在固定板(111)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器(10);第一夹紧部(12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另一侧;第二夹紧部(130)和第三夹紧部(140),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后侧和前侧,基准夹紧部保持偏振光膜(2)的一侧端,第一夹紧部朝向基准夹紧部所处位置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保持偏振光膜的另一侧端,第二夹紧部和第三夹紧部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前/后移动并且分别保持偏振光膜的前/后侧端。
文档编号G01N21/88GK1862338SQ20061005783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珉硕, 金镇雨, 金亨珍 申请人:恩富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