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形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469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形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多个定位 基座位于同一水平的桥形尺。
背景技术
船舶在船台(包括水平船台、斜船台和船坞)及系泊状态建造中, 甲板及舱室内水平基座(指多个基座要求在同一平面内)安装。首先要 确保各个水平基座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然后将其他诸如水平测量 仪器等设备放置于该基座平面上。对于如何确保多个水平基座的上表面 位于同一平面上这个技术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第一种是用常规方法用水平尺(斜船台再加上和船台斜率一致的 垫块)或水平仪,这种方法安装单独基座精度能满足技术要求,如有几 个或几十个基座要求安装面在同一平面内,这种方法精度不高达不到技 术要求。第二种方法是在船台的甲板上先做好水平标定的标靶,水平基座安 装时在根据标靶拉基准线,这种方法因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及拉线松紧度 影响导致定位的精度不高。第三种方法在船台上,利用激光经纬仪或普通经纬仪作为基准,但 只能在水平船台和船坞内使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在没有大型专 用机床加工的情况下,采用桥型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精度低问 题,达到提高舰船舱内基座和甲板基座安装精度目的,在满足设备安装 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桥形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桥型尺的拱形支撑体、整体的铸造强 度和工作面精度,严格控制多个基座上平面的平面度和平面同一性,并 且能把焊接变形控制在技术要求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桥形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定位台、拱形的支撑体和测 量台,所述的定位台为矩形的平板,该定位台的上端固定有拱形的支撑 体,该支撑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台的两长端,所述支撑体与定位台 之间设有垂直于定位台的加强板,所述桥形尺的支撑体的上端设有一测 量台,该测量台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定位台下表面。所述测量台或为矩形、或为椭圆形、或为六角形。所述的支撑体与定位台之间的加强板外侧设有筋板。所述的加强板上开有多个减重孔。所述支撑体上设两个支台,两个支台分别位于所述测量台的两侧, 支台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测量台的上表面。将同一甲板或同一舱室内的多个同一水平面的水平基座,通过架设 在基座上平面的桥形尺来保证多个同二水平面基座的安装精度,通过控 制各个水平基座的焊接变形来达到提高安装精度的冃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是铸造出来的整体结构,桥形尺的桥形支撑体 的结构以及加强板的结构能够保证位于多个分体基座的桥形尺保持原有 状态不变形,桥形尺下部矩形平板的下表面通过精确加工,保证了很高 的水平精度,矩形平板的下表面与测量台上表面严格平行,使得水平测 量仪通过测量台就可以保证桥形尺下表面的水平度,以上可以保证多个 水平基座在安装时的严格水平度和同一平面性,较现有技术在安装精度 上大大提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应用,使得分体基座安装的效 率大大提高,进而加快了船舶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速度,使得船舶建造的 周期大为縮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实施例1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实施例2的正视图。其中,l一定位台2—支撑体3—测量台4一加强板 5—筋板6—减重孔 7—支台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做进一步的 详细说明但是不能以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请看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正视图。图2为本 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侧视图。由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结 构包括有底部的定位台1、中部的支撑体2和顶部的测量台3,所述的定 位台l为矩形的平板,该平板的下表面为精确加工出的平面,该平板的 下表面作为对各个分体基座进行同平面定位的基准,需要通过车间中的 加工工具加工出。所述定位台1的上端为拱形的支撑体2,该支撑体2跨于定位台1 上,该支撑体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台l两长端的上表面上,该支撑 体2的两端距离定位台1的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空位,该空位放置加紧桥 形尺和分体基座的夹具。所述支撑体2与定位台1之间设有加强板4,拱形的支撑体2中间 凸起部位与定位台1之间的空隙处设置加强板4,该加强板4起到固定 定位台1和支撑体2的作用,使得定位台1在受到扭力或拉力的时候因 支撑体2的拱形结构而不易产生变形,实现分体基座的精确定位。所述桥形尺的支撑体2的上端设有一测量台3,该测量台3的上表 面平行于所述定位台1下表面。设置测量台3的目的在于对桥形尺的水平度进行检测,测量台3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也表示与测量台3严格 平行的定位台1的下表面也处于水平状态,即代替与定位台1紧贴的多 个分体基座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该桥形尺的规格设置了多种尺寸,以满足不同场合下分体基座的安 装要求,其中各个规格的桥形尺的基本结构和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实施例1下面以一种中型的桥形尺为例来说明其结构和实施状态。请看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实施例1的正视图。由图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结构包括有底部矩形的定位台1、中 部拱形支撑体2和顶部矩形的测量台3,所述的定位台1的下表面为精 确加工出的平面,该平板的下表面作为对各个分体基座进行同平面定位 的基准,需要通过车间中的加工工具加工出。所述定位台1的上端为拱形的支撑体2,该支撑体2跨于定位台1 上,该支撑体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台l两长端的上表面上,该支撑 体2的两端距离定位台1的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空位。所述支撑体2与定位台1之间设有加强板4,拱形的支撑体2中间 凸起部位与定位台1之间的空隙处设置加强板4,该加强板4起到固定 定位台1和支撑体2的作用。桥形尺的支撑体2的上端设有一矩形的测 量台3,该测量台3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定位台1下表面。为了对桥形 尺进一步的结构加强,在定位台1与加强板4之间设置了多个起加强作 用的筋板5,筋板5对称地分布于加强板4的两侧。请看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实施例2的正视图。由图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的结构包括有底部矩形的定位台1、中 部拱形支撑体2和顶部矩形的测量台3,所述的定位台1的下表面为精 确加工出的平面,该平板的下表面作为对各个分体基座进行同平面定位 的基准,需要通过车间中的加工工具加工出。所述定位台1的上端为拱形的支撑体2,该支撑体2跨于定位台1上,该支撑体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台1两长端的上表面上,该支撑 体2的两端距离定位台1的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空位。所述支撑体2与定位台1之间设有加强板4,拱形的支撑体2中间 凸起部位与定位台1之间的空隙处设置加强板4,该加强板4起到固定 定位台1和支撑体2的作用。桥形尺的支撑体2的上端设有一矩形的测 量台3,该测量台3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定位台1下表面。为了对桥形 尺进一步的结构加强,在定位台1与加强板4之间设置了多个起加强作 用的筋板5,筋板5对称地分布于加强板4的两侧。相邻筋板5之间的 加强板4上设置有圆形的减重孔6,该减重孔6可以减小桥形尺的整体 重量,使得桥形尺在使用过程中更利于翻转。为了保持桥形尺的定位台1下表面的精确度,桥形尺在非使用状态 放置时需要将定位台1朝上,但是又不能让测量台4的上表面与其他面 接触,所以设置了位于测量台4两侧的支台7,该支台7要稍微高于测 量台4,使得通过支台7来对整个桥形尺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桥形尺设有四个,分别对六个分体基座进行定位安装, 达到六个分体基座在安装完成以后,上表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首先,将分体基座放置于预先确定的的定位位置上。分体基座分为 两排,每排有三个分体基座。其次,将三个小型的桥形尺放置于对应的两个分体基座之间,利用 夹具将分体基座和桥形尺进行固定。再次,将两个中型的桥形尺放置于对应的三个同直线分体基座上, 利用夹具将分体基座和桥形尺进行固定。最后,将水平仪放置于各个桥形尺上部的测量台4上,测量后通过对分体基座的底部切屑或加垫使得多个分体基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权利要求1.一种桥形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部的定位台(1)、中部的支撑体(2)和顶部的测量台(3),所述的定位台(1)为矩形的平板,该定位台(1)的上端为拱形的支撑体(2),该支撑体(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台(1)两长端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体(2)与定位台(1)之间设有垂直于定位台(1)的加强板(4),所述桥形尺的支撑体(2)的上端设有一测量台(3),该测量台(3)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定位台(1)下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桥形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台(3)或 为矩形、或为椭圆形、或为六角形、或为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形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休(2) 与定位台(1)之间的加强板(4)外侧设有筋板(5)。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桥形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4) 上开有多个减重孔(6)。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桥形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上 设两个支台(7),该支台(7)位于所述测量台(3)的两侧,并高干所 述的测量台(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形尺,其结构包括底部的定位台、中部的支撑体和顶部的测量台,所述的定位台为矩形的平板,该定位台的上端为拱形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台两长端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体与定位台之间设有垂直于定位台的加强板,所述桥形尺的支撑体的上端设有一测量台,该测量台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定位台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桥形尺可以保证多个水平基座在安装时的严格水平度和同一平面性,较现有技术在安装精度上大大提高,使得分体基座安装的效率大大提高,进而加快了船舶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速度,使得船舶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
文档编号G01C5/00GK201110757SQ20072007396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2日
发明者刘晓荣, 叶嘉荣, 吴宏海, 王永伟 申请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