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6799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满足旨家标准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要求的 养护水池,适合用于水泥强度检验。
技术背景 目前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是一个上开盖的箱体,试体放在养护水池中的篦子上,以水
泵驱动池水循环,由制冷机和电加热器调节池水温度。现有技术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试体浸泡在池水中, 会给池水带入杂质,这些杂质易引发调温系统故障;二是养护水池比较大,池水循环有死角,导致池水温 度不均匀,影响水泥强度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设置一个有换热水管的水循环系统。以空气-水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保持循环水温度稳定。换热水管是一根连续的、多层盘绕形状相连的水管,由导 热的金属材料制成,均匀分布在养护水池中。循环水通过换热水管,与养护水池交换热量,保持池水温度 稳定,并且均匀一致。
本实用新型在换热水管和养护水池的结构上,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分为水箱和养护水池两部分。水箱、水泵、送水管、换热水管、回水管 和过滤器连接成循环水路。以空气-水热泵机组为循环水制冷和加热,空气-水热泵机组的水中换热器在水 箱内。换热水管在养护水池内,均匀分布在篦子之间。换热水管是一根连续的,多层盘绕形状相连接的, 导热材料制成的水管。在换热水管上接有加水管。加水管上装有加水阀门。加水阀门的出水口,高于养护 水池的设定水位。
第二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分为水箱iD保温箱两部分,保温箱内有多个养护水池。水箱、水泵、送 水管、换热水管、连接软管、回水管和过滤器连接成循环水路。空气-水热泵机组的水中换热器在水箱内。 换热水管在养护水池内组成篦子结构,取代原有的篦子。换热水管是一根连续的,多层盘绕形状相连接的, 导热材料制成的水管。在换热水管上接有加水管。加水管上装有加水阀门。加水阀门的出水口,高于溢流 管的溢流口。在养护水池内,换热水管的各层水平盘绕,各直管段相互平行,并且等间隔排列。多个水平 盘绕层在竖直方向等间隔分布,上下相邻层的盘绕走向相互垂直,在俯视方向形成多排小方格。养护水池 底部有排水管。封堵排水管的橡胶塞上有溢流管。养护水池安装在滑动轨道上,可以滑出保温箱外,方便 取放试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有益效果。 一是,循环水在冷热源和养护水池之间传递热量,换热水 管把循环水与池水分隔开,避免了池水中的杂质对调温系统的影响。二是,利用换热水管在养护水池中的 均匀分布,消除池水中温度调节的死角,确保池水温度稳定、均匀。三是,利用空气-水热泵机组为冷热 源,提高了能效和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养护水池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主视图,图中未画右侧保温箱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式的保温箱俯视图。
图中,l-空气-水热泵机组,2-水箱加水晌门,3-水箱盖,4-循环水温控仪,5-回水管,6-水温控制仪, 7-加水管,8-加水阀门9-养护水池盖,10-篦子,11-换热水管,12-密封条,13-养护水池,14-底篦子,15-保温层,16-送水管,17-水泵,18-水箱,19-水中换热器,20-水箱加水管,21-过滤器,22-保温箱门,23-保温箱,24-溢流管,连接软管,25-滑动轨道,26-排水管,27-连接软管,28-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图l、图2、图3和图4中,水箱[18]、水泵[17]、送水管[16]、换热水管[ll]、回水管[5] 和过滤器21]连接成循环水路。空气-水热泵机组[l]的水中换热器[19]在水箱[18]内。循环水温控仪[4], 测控水箱[18]中的水温,控制空气-水热泵机组[l]运行或停止,制冷或制热,通过水箱[18]内的水中换热
器[19〗与循环水交换热量,保持循环水温在2o'c士rc。水温控制仪[6],测控养护水池[13]中的水温。当养护水池[13]中的水温超出2crc土rc,或者间隔时 间到时,水温控制仪[6]启动水泵[17],水箱[18]中的水开始循环。循环水通过换热水管[ll]的管壁,与养 护水池[13]交换热量,使养护水池[13]的水蕰保持在20'C土rC,并且均匀一致。当养护水池[13]中的水温 达到2(TC士rC,或者间隔时间到时,水温控制仪[6]停止水泵[17]的运行。
在换热水管[11]上接有加水管[7]。加水管[7]上装有加水阀门[8
。加水阀门[8]可以由水位控制,也可 以人工操作。当养护水池[13]的水位低时,加水阀门[8]打开,换热水管[ll]中的部分循环水,经过加水管 [7]加入养护水池[13]。加水阀门[8]的出水口,高于养护水池[13]的水位,以避免池水进入循环水系统。
针对两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换热水管和养护水池的结构上有两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中,分为水箱[18]和养护水池[13]两部分。换热水管[ll]均匀分布在养护 水池[13]中。试体竖直放在篦子[10]中,篦子[10]叠放在换热水管[11]之间、底篦子[14]之上。
第二种实施方式图3和图4中,分为水箱[18]和保温箱[23]两部分。在养护水池[13]内,换热水管[ll] 的各层水平盘绕,直管段平行、等距排列。多个水平盘绕层在竖直方向等间隔分布,上下相邻层的盘绕走 向相互垂直,在俯视方向形成多排小方格。试体竖直放在小方格中,底篦子[14]之上。
养护水池[13]安装在滑动轨道[25]上,可以从保温銜23]内滑出。各养护水池[13]的换热水管[11]之间, 由连接软管[27]连接。养护水池[13]底部有排水管[26],排水管[26]由橡胶塞[28]封堵。橡胶塞[28]上有溢 流管[24],溢流和排水共用一个排水管[26]。加水阀门[8]的出水口高于溢流管[24怖溢流口。
图1、图2、图3和图4中,水箱盖[3与水箱[18]之间,养护水池盖[9]与养护水池[13]之间,保温箱 门[22]与保温銜23]之间,有密封条[12]。水箱盖[3]、养护水池盖[9]和保温箱门[22]中有保温层[15]。水箱 [18],养护水池[13]或者保温箱[23]周围有保泽层[15〗。
在水箱[18]内的水箱加水管[20]上,装#水箱加水阀门[2]。水箱加水阀门[2]由水位控制,当水箱[18] 内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为水箱[18]加水。水箱加水管[20]的另一端与外部蓄水池相接。
通过增加一组或多组水泵[17]、送水管[16]、回水管[5]和过滤器[21],可以实现一个水箱[18]与多 个养护水池[13]或者保温箱[23]之间的水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由养护水池和水温调控系统组成,其特征是分为水箱[18]和养护水池[13]两部分;水箱[18]、水泵[17]、送水管[16]、换热水管[11]、回水管[5]和过滤器[21]连接成循环水路;以空气-水热泵机组[1]为循环水制冷和加热,空气-水热泵机组[1]的水中换热器[19]在水箱[18]内;换热水管[11]在养护水池[13]内,均匀分布在篦子[10]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换热水管[ll]是一根连续的,多层盘绕形 状相连接的,导热材料制成的水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在换热水管[11]上接有加水管[7];加水管[7]上装有加水阀门[8];加水阀门[8]的出水口,高于养护水池[13]的设定水位。
4、 一种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由养护水池和水温调控系统组成,其特征是分为水箱[18]和保温箱[23] 两部分,保温箱[23]内有多个养护水池[13];水箱[18]、水泵[17]、送水管[16]、换热水管[ll]、连接软管[27]、 回水管[5]和过滤器[21]连接成循环水路;空气-水热泵机组[l]的水中换热器[19]在水箱[18]内;换热水管[ll] 在养护水池[13]内组成篦子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换热水管[ll]是一根连续的,多层盘绕形 状相连接的,导热材料制成的水管。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在换热水管[11]上接有加水管[7];加水管 [7]上装有加水阀门[8];加水阀门[8]的出水口,高于溢流管[24]的溢流口。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在养护水池[13]内,换热水管[ll]的各层水 平盘绕,各直管段相互平行,并且等间隔排列;多个水平盘绕层在竖直方向等间隔分布,上下相邻层的盘绕走向相互垂直,在俯视方向形成多排小方格。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养护水池[13]底部有排水管[26]:封堵排水 管[26]的像胶塞[28]上有溢流管[24]。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其特征是养护水池[13]安装在滑动轨道[25]上,可以 滑出保温箱[23]外。
专利摘要一种水泥胶砂试体养护水池,水箱、水泵和换热水管组成水循环系统。以空气-水热泵机组为冷热源,保持循环水温度在20℃±1℃。换热水管在养护水池中,均匀分布在箅子之间;或者由换热水管构成箅子。循环水通过换热水管与养护水池交换热量,保持池水温度在20℃±1℃,并且均匀一致。循环水在冷热源和养护水池之间传递热量,换热水管把循环水与池水分隔开,避免了池水中的杂质对调温系统的影响。利用换热水管在养护水池中的均匀分布,消除池水中温度调节的死角,确保池水温度稳定、均匀。能效高,可靠性好,适用于水泥强度检验。
文档编号G01N3/00GK201247175SQ200820115239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0日
发明者彬 林 申请人:彬 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