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679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重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浮球控制器的重锤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方 便地达成与缆线的结合,且有效避免重锤固定位置滑动及缆线表皮磨损的 浮球控制器的重锤装置。
背景技术
浮球控制器是设置于储存有液体、溶液等的槽体内部,其连接有一缆 线,其借由浮球控制器浮于该液体、溶液表面,进而感知该液体、溶液的 水平面高度。
前述的缆线通常预放有一定长度,以利浮球控制器于较大范围内自由 地上下浮动而不受该缆线的限制。然而由于缆线因重量较轻,往往在液体 或溶液之中会漂浮扰动,对于浮球控制器在量测液体、溶液的水平面高度 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误差。
请参看图7所示,有鉴于此,后逐渐发展出一种重锤50,其可吊挂于 缆线60中段或其他特定位置处,使缆线60受该重锤50牵动而于液面下保 持拉撑,且浮球控制器至重锤50之间的缆线保持可浮动状态,以利浮球控 制器的位移。
请参看图8所示,前述的重锤50, 一般为具有较高比重的金属材料所 制成,其呈方形块体,两侧边缘分别穿透形成有T形穿槽51。使用时,是 将预设位置处的缆线60环绕于该重锤50,且于重锤50两侧嵌入T形穿槽 .51的内,从而达到缆线60与重锤50的结合。
在实际运用上,缆线60往往依该浮球控制器而频繁的运动,其表面无 可避免地摩擦至该重锤50的边角,或T形穿槽51的内缘角,如此长时间 使用后,缆线60的外表皮往往产生磨损而导致内部导线外露,产生漏电、 腐蚀等问题。故现有技术的重锤50,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浮球控制器的重锤装置,其可方便地 达成与缆线的结合,且有效避免缆线表皮磨损的情况。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重锤装置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 重锤及一罩设于该重锤外部的外壳,其中该重锤可呈圆柱体,是由具有较 高比重的金属材料所组合而成;而该外壳是由可相对拆卸组合的上、下壳 体所组成,该外壳两端分别形成有穿孔,且内部形成有容室空间。
使用时,将缆线置入外壳的下壳体内,将重锤置入并压折缆线后,将 上壳体盖上;如此,当该上、下壳体组合后,即可将缆线及重锤加以固定 及结合,其中,缆线由该外壳的两端穿孔分别穿出且受该上、下壳体夹固, 因而稳固定位。
实际运用时,缆线表面将不会与重锤的边角产生摩擦,因此可有效避 免缆线的外表皮于长时间使用产生磨损的问题,从而确保缆线的完好及浮 球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外壳外观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外壳外观立体图。
图7是现有技术重锤的实施状态立体图。
图8是现有技术重锤的外观立体图。
(10)重锤装置
(30) 外壳
(31) 上壳体
(32) 下壳体
(33) 片体
(20)重锤 (30')外壳 (31,)壳体 (32,)壳体 (33')嵌片
(34) 螺孔
(35) 扣勾
(36) 扣槽
(37) 突肋 (371)线槽 (40)缆线
(34')嵌槽 (35,)锁孔 (36')锁固件 (370)凹口 (38)缆线出线口 (50)重锤 (60)缆线
(51) T形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重锤装置10是可装设于一连接 于浮球控制器的缆线40之上,其包括有一重锤20及一罩设于该重锤20外 部的外壳30,其中
该重锤20可呈圆柱体,是由具有较高比重的金属材料所制成; 请配合参看图2、 3所示,而该外壳30是由可相对拆卸组合的上、下 壳体31、 32所组成,该上、下壳体31、 32是有一侧缘以可挠折的片体33 相互连接,从而可相对枢转,且该上、下壳体31、 32两侧分别于中段处形 成有相对应的螺孔34,另其相对于可挠折片体33的另一侧缘,于两端处形 成相对应的扣勾35及扣槽36;该上、下壳体31、 32内壁面上间隔形成有 相对的数个突肋37,各上、下壳体31、 32的相对突肋37上形成有供该重 锤20承放的相对应凹口 370,其中,该下壳体32的突肋37上进一步形成 有与凹口 370相连通的线槽371;另,该上、下壳体31、 32两端分别形成 有截面呈半圆形且形成轴向凹槽的相对缆线出线口 38,该相对缆线出线口 38可于该上、下壳体31、 32盖合后,相互靠合而形成具有穿孔供缆线40 穿出的中空管体。
使用时,是先将缆线40预结合段置放于该下壳体32上,嵌置于该下 壳体32两端缆线出线口 38凹槽中,同时相对该下壳体32容室空间的缆线 40段嵌置于该下壳体32突肋37的线槽371内;如此,再将该重锤20装入 该外壳30的容室空间中,以侧壁面贴于各突肋37的凹口 370,从而使该缆 线40于容室空间中贴于该重锤20的一侧缘布设;
最后,将上壳体31相对下壳体32盖合,并以相对应的扣勾35及扣槽
36的配合,以及以固定件固定于相对应的螺孔34而令该上、下壳体31、 32相互组合,进而令缆线40与本实用新型的重锤装置10相互固定及结合, 其中,缆线40由该外壳30的两端缆线出线口 38所形成的穿孔分别穿出, 且受该上、下壳体31、 32的缆线出线口 38夹固,因而相对壳体稳固定位。 借此,缆线40与本实用新型的重锤装置10在实际运用时,缆线40表 面将不会与重锤20的边角产生摩擦,因此可有效避免缆线40的外表皮于 长时间使用产生磨损的问题,从而确保缆线40的完好及浮球控制器的正常 作动。
前述上、下壳体31、 32的结合手段并不以所述实施例中为限,而应可 '包含多种相关性的变化或现有技术中所常用的结合方法。
举例而言,该上、下壳体31、 32相对于该可挠折片体33的另一侧缘, 于中段处及两端处均形成有相对应的螺孔,或者形成相对应的扣勾及扣槽。
此外,请进一步参看图5所示,前述的上、下壳体31、 32,亦可呈分 离设置,如此其两侧缘,分别于中段处形成有相对应的螺孔34、及于两端 处形成相对应的扣勾35及扣槽36。
另请再进一步参看图6所示,该外壳30,亦可由整体中段处呈分离设 置,因而形成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壳体31, 、 32,,该二壳体31, 、 32,的 开口外缘,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嵌片33,及嵌槽34',其可相互嵌合以令 壳体31, 、 32'相互组合;此外,该嵌片33,及嵌槽34,上,更形成有相 对应的锁孔35,,可供锁固件36,穿入锁设,令该二壳体31, 、 32,结合 时更为稳固。
权利要求1. 一种重锤装置,装设于一连接于浮球控制器的缆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重锤及一外壳,该重锤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成;该外壳是由可相对拆卸组合的上、下壳体所组成,该外壳内部形成有容室空间供该重锤及该缆线穿置,且该外壳两端分别形成有穿孔供该缆线穿出。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壳体内壁 面上间隔形成有相对的数个突肋,各上、下壳体的相对突肋上形成有供该 重锤承放的相对应凹口。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的突肋上 进一步形成有与凹口相连通的供该缆线嵌设的线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壳体两端分别形成有截面呈半圆形且形成轴向凹槽的相对缆线出线口,该相对缆线 出线口于该上、下壳体盖合后,相互靠合而形成具有该穿孔供缆线穿出的 中空管体。
5.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 下壳体有一侧缘以可挠折的片体相互连接,从而可相对枢转;且该上、下壳体两侧中段处形成有相对应的螺孔,另其相对于可挠折片体的另一侧缘, 分别于两端处形成相对应的扣勾及扣槽。
6.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 下壳体有一侧缘以可挠折的片体相互连接,从而可相对枢转;且该上、下壳体相对于可挠折片体的另一侧缘,形成有相对应的螺孔。
7.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 下壳体有一侧缘以可挠折的片体相互连接,从而可相对枢转;且该上、下 壳体相对于可挠折片体的另一侧缘,形成有相对应的扣勾及扣槽。
8.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壳体呈分离设置,且该上、下壳体的两侧缘,分别于中段处形成有相对 应的螺孔、及于两端处形成相对应的扣勾及扣槽。
9.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锤呈圆柱体。
10. —种重锤装置,装设于一连接于浮球控制器的缆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重锤及一外壳, 该重锤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成;该外壳由整体中段处呈分离设置,从而形成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壳体, 该二壳体的开口外缘,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嵌片及嵌槽,通过相互嵌合以 令壳体相互组合;此外,该嵌片及嵌槽上,形成有相对应的锁孔,供锁固 件穿入锁设。
11.如权利要求l0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壁面上间隔形成有相对的数个突肋,各壳体的相对突肋上形成有供该重锤承放 的相对应凹口。
12.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肋上进一步形成有与凹口相连通的供该缆线嵌设的线槽。
13.如权利要求l2所述的重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两端分别形成有相对缆线出线口。
专利摘要一种重锤装置,其是可装设于一连接于浮球控制器的缆线上,其包括有一重锤及一外壳,其中该重锤是由具有较高比重的金属材料所制成;该外壳是由可相对拆卸组合的上、下壳体所组成,其内部形成有容室空间可供该重锤及该缆线穿置,且其两端分别形成有穿孔供该缆线穿出。如此,该上、下壳体即可将缆线及重锤加以固定及结合,缆线表面将不会因浮球控制器浮动而弯折进而与重锤的边角产生摩擦,因此可有效避免缆线的表皮在长时间使用产生磨损的问题,确保缆线的完好及浮球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G01F23/40GK201206995SQ20082011521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2日
发明者李政道, 王志伦 申请人:桓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