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方法

文档序号:5928017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步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测定方法,尤其涉及氯碱工业和氯 化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源废气中的氯气与氯化氢气浓度的准确检测分析计 算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们在污染源监测中,一直沿用《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规定的 污染源检测方法对氯气和氯化氢气进行监测。其中,氯气用碘量法,氯化氢气用硝酸银容量 法测定。但是氯化氢检测结果往往偏离生产所排放的实际分析结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消 除氯气对于氯化氢气体的干扰,致使测定的污染源废气中氯化氢气体结果偏高。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准确检测分析计算污染源废气中的氯气与氯化氢气浓度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步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 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用两个均装0. 1 0. 2摩尔/升碱吸收液50毫升的吸收瓶串连采样, 样品采得后,将两个吸收瓶中的样品溶液合并,再加0. 1 0. 2摩尔/升碱吸收液至总样品 溶液体积达到125毫升;从总样品溶液中先取25毫升溶液移入碘量瓶,用碘量法测定氯气 浓度,然后再取25毫升样品溶液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样品溶液中总氯化氢浓度;最后用校 正公式计算出实际氯化氢其的浓度。
本发明理论分析碱吸收液采用氢氧化钠吸收液。用0. 1 0. 2摩尔/升的氢氧 化钠吸收液吸收污染源废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时,其中的氯气也全部进入吸收液,与氢氧化 钠作用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因而产生正干扰。具体反应如下HCl + NaOH = NaCl + H2O(1)Cl2 + 2 NaOH = NaCl + H2O + NaClO (2) E0 (伏)C10-鍾 Cl严 CF由氯的电极电位可以看出,碱吸收氯气的化学反应可以进行。反应(2)的电位值所计 算出的平衡常数K=L 7X1016,说明该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
但是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如何?它是否会发生如下分解 3NaC10 = 2NaCl + NaClO3(3)E0 (伏) ClOf 0.5/ E° 左 ClCT 0.89/ E° 右 Cr由上述的电极电位可以看出,E°左< E°右,在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不稳定,有可能发生 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在常温下几乎不可能,只有在700° C以上温度时才能发 生反应。在气体采样过程中由于所采的氯气与氯化氢气数量甚微,并且吸收瓶受到外界环 境温度的影响,吸收温度在常温下进行,因此,次氯酸钠不会进一步歧化成氯酸钠。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碱溶液完全吸收了氯气和氯化氢气,我们可以采用同一份吸 收液同时分析氯气与氯化氢气,并且消除氯气对于氯化氢气的正干扰。从而准确的测定出污染源废气中的氯气与氯化氢气的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一步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用两 个均装0. 1 0. 2摩尔/升氢氧化钠吸收液50毫升的吸收瓶串连采样,样品采得后,将两 个吸收瓶中的样品溶液合并,再加0. 1 0. 2摩尔/升氢氧化钠吸收液至总样品溶液体积 达到125毫升;从总样品溶液中先取25毫升液移入碘量瓶,用碘量法测定氯气浓度,然后再 取25毫升样品溶液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样品溶液中总氯化氢浓度;最后用校正公式计算 出实际氯化氢气的浓度。
其中用碘量法测定氯气浓度计算公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步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 如下用两个均装0. 1 0. 2摩尔/升碱吸收液50毫升的吸收瓶串连采样,样品采得后,将 两个吸收瓶中的样品溶液合并,再加0. 1 0. 2摩尔/升碱吸收液至总样品溶液体积达到 125毫升;从总样品溶液中先取25毫升液移入碘量瓶,用碘量法测定氯气浓度,然后再取25 毫升样品溶液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样品溶液中总氯化氢浓度;最后用校正公式计算出实际 氯化氢气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吸收液为氢氧化钠吸收液。
全文摘要
一种一步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气浓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用两个均装0.1~0.2摩尔/升碱吸收液50毫升的吸收瓶串连采样,样品采得后,将两个吸收瓶中的样品溶液合并,再加0.1~0.2摩尔/升碱吸收液至总样品溶液体积达到125毫升;从总样品溶液中先取25毫升溶液移入碘量瓶,用碘量法测定氯气浓度,然后再取25毫升样品溶液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样品溶液中总氯化氢浓度;最后用校正公式计算出实际氯化氢气的浓度。本发明可以采用同一份吸收液同时分析氯气与氯化氢气,并且消除氯气对于氯化氢气的正干扰。从而准确的测定出污染源废气中的氯气与氯化氢气的浓度。
文档编号G01N31/22GK102033119SQ20101054015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刘亚雄, 段宏志, 王新文 申请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