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739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追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
背景技术
车辆定位跟踪服务终端产品,通常采用GPS技术、通信技术例如GSM、CDMA.3G等和微处理器(MCU、ARM7、ARM9等),主要产品的基本功能相当,都包括车辆定位,防盗防抢报警、车辆断油断电、显示调度信息等功能。现有的产品技术状态如下1)通常电气总体结构是电源、GPS模块、GSM、微处理器和通用10、模拟输入等;2)使用各种连接器与车辆信号、控制电路相连;3)使用外部GPS天线和GSM,即使使用内部天线,也没有内部GPS天线与外部GPS 天线的兼容使用;4)车载终端的地裸露在设备外,对静电防护能力很差。5)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连接电缆、射频电缆的保护装置和防拆装置6)电路板元器件面通常朝上,长时间使用容易积尘;7)没有三轴加速度计与GPS结合的运动模式算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稳定、可靠、体积小、防人为破坏、结构合理、便于批量生产的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体、保护壳体、金属支架、电路板、内置GPS天线、SIM卡、线缆保护机构,所述的主机壳体与保护壳体配合连接,金属支架设在主体壳体内,并与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电路板设在金属支架的下方,并与金属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置GPS天线设在主机壳体与金属支架之间,并与电路板连接; 所述的SIM卡设在电路板的SIM卡座上,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与保护壳体卡接。所述的保护壳体设有SIM卡防脱机构、防拆报警机构,所述的SIM卡防脱机构顶住 SIM卡一端,所述的防拆报警机构与电路板中的微动开关连接。所述的电路板的元器件安装面朝下。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微动开关,所述的GPS/GSM模块分别与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微动开关连接。所述的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包括GSM模块、GPS模块、三轴加速计、连接器,所述的GSM模块分别与GPS模块、三轴加速计连接,所述的连接器分别与GSM模块、GPS 模块,所述的连接器包括扩展通信接口插座、SIM卡座、SMA插座、SMC插座,所述的扩展通信接口插座与外部数据终端连接,所述的SIM卡座与SIM卡连接,所述的SMA插座与外部GPS 天线连接,所述的SMC插座与外部GSM天线连接。[0018]所述的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包括MCU、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一电压取样电路、电源滤波电路、DC-DC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内部电池、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第一 LD0、第二 LD0、第三LD0、接口管理电路,所述的电源滤波电路通过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连接,所述的MCU分别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DC-DC电路、第一 LD0、第二 LD0、第三LD0、接口管理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源滤波电路、DC-DC电路、充电管理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分别与内部电池、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第二 LD0、第三 LDO连接,所述的MCU、充电管理电路、第一 LDO分别与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与第二电压比较器连接,所述的接口管理电路与电源滤波电路连接。所述的接口管理电路为六芯连接器,其中2芯用于汽车电源,2芯数字输入口用于采集车辆ACC信号和人工报警信号,1芯DO用于采集断油断电信号,剩下1芯用于用户自定义。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包括线缆止拔块、线缆止推块,所述的线缆止拔块与保护壳体的卡槽配合连接,所述的线缆止推块顶住主机壳体的下底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可靠、体积小、防人为破坏、结构合理、便于批量生产;2)防电路板积尘的选挂式安装方式,电路板元器件面朝下,从而有效避免积尘。3)信号电缆、射频电缆防破坏设计在电缆上设计合适的保护机构,将保护机构固定在整机上,从而外部用力拉拽或者推电缆时,作用力不会直接加到连接器上;4)防拆告警使用微动开关检测,在拆机时会立刻报警;5)防GPS干扰在GPS被干扰时,三轴加速度计能提供车辆移动告警;6)防SIM卡脱落使用结构件对SIM卡进行固定,防止SIM在运动中由于震动脱落。7)特殊的内置GPS天线使用特殊结构的内置天线安装方式,在保证提高天线性能的同时,节省安装空间。8)使用8位单片机进行电源管理和防程序死机管理传统防软件死机使用看门狗电路,本实用新型使用8位单片机进行死机管理的同时,还用于各路LDO的管理;9)采用带三轴加速度计GPS/GSM模块为核心,应用软件在GSM基带芯片中运行;10)核心部件使用板对板连接器,方便批量生产;11)防断电内置备用电池,设备供电被破坏时,能及时报警;12)利用三轴加速度计与GPS联合判断作为载体移动触发报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包括主机壳体1、保护壳体2、金属支架3、电路板4、内置GPS天线5、SIM卡、线缆保护机构6,所述的主机壳体1与保护壳体2配合连接,金属支架3设在主体壳体1内,并与主体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电路板4 设在金属支架3的下方,并与金属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置GPS天线5设在主机壳体1 与金属支架3之间,与电路板4连接,并GPS天线反射面51朝下;所述的SIM卡设在电路板 4的SIM卡座上,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6与保护壳体2卡接。所述的保护壳体2设有SIM卡防脱机构22、防拆报警机构21,所述的SIM卡防脱机构22顶住SIM卡一端,所述的防拆报警机构21与电路板中的微动开关连接。所述的电路板的元器件安装面41朝下。如图3所示,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6包括线缆止拔块61、线缆止推块62,所述的线缆止拔块61与保护壳体2的卡槽配合连接,所述的线缆止推块62顶住主机壳体的下底面, 所述的线缆止拔块61的前端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凸块63,其中线缆7穿过线缆保护机构 6。如图4所示,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41、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微动开关44,所述的GPS/GSM模块41分别与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微动开关 44连接。所述的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41包括GSM模块、GPS模块、三轴加速计、 连接器,所述的GSM模块分别与GPS模块、三轴加速计连接,所述的连接器分别与GSM模块、 GPS模块,所述的连接器包括扩展通信接口插座、SIM卡座452、SMA插座454、SMC插座453, 所述的扩展通信接口插座与外部数据终端连接,所述的SIM卡座452与SIM卡连接,所述的 SMA插座妨4与外部GPS天线连接,所述的SMC插座453与外部GSM天线连接,所述的扩展通信接口插座为RJll插座451。所述的GPS模块中设有GPS天线过流保护电路。所述的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包括MCU421、第一电压比较器426、第二电压比较器428、第一电压取样电路425、电源滤波电路422、DC-DC电路423、充电管理电路424、内部电池429、第二电压取样电路427、第一 LD0430、第二 LD0431、第三LD0432、接口管理电路433,所述的电源滤波电路422通过第一电压取样电路425与第一电压比较器似6连接, 所述的MCU421分别与第一电压比较器426、第二电压比较器428、DC-DC电路423、第一 LD0430、第二 LD0431、第三LD0432、接口管理电路433连接,所述的电源滤波电路422、DC-DC 电路423、充电管理电路似4依次连接,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似4分别与内部电池429、第二电压取样电路427、第二 LD0431、第三LD0432连接,所述的MCU421、充电管理电路424、第一 LD0430分别与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41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427与第二电压比较器4 连接,所述的接口管理电路433与电源滤波电路422连接。所述的接口管理电路433为六芯连接器,其中2芯用于汽车电源,2芯数字输入口用于采集车辆ACC信号和人工报警信号,1芯DO用于采集断油断电信号,剩下1芯用于用户自定义。1)其中DC-DC电路423使用TI公司DC-DC转换电路,将DC9V — 36V车载电源转化5V电源供终端内部使用;2)使用2个5V-3. OV LDO分别给AZ801基带供电和其他外围电路供电;[0048]3)使用1个5V-3. 3V LDO给电源管理MCU421供电并作为比较电压基准;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41采用AZ801GPS/GSM紧融合模块,该模块内含 Si4904GSM单芯片、Jupiter F2GPS模块,支持TCP/IP、UDP协议和短信、支持多个IO接口, 在Si4904中运行追踪器应用程序。4)采用NXP的8位MCU,型号P89LPC901作为终端电源管理管理单片机。在NXP 单片机判断到应用软件停止时,通过重新加电来恢复系统运行。5)采用通用的LM2093电压比较电路来检查外部车辆电池电压和锂电池电压,在车辆电池电压低时,通知NXP单片机,关闭DC-DC电路,停止使用车辆电源;在检测到和锂电池电压低时关闭GSM数据发送功能,延长锂电池工作时间。在外部车辆电池电压恢复正常时,恢复使用车辆电源。6)扩展通信接口电路采用RJll接口连接外部数据终端或者PC,采用RS232电平与数据终端通信;7)接口管理电路硬件上采用双排3. Omm间距六芯连接器与外部信号连接;其中, 2芯用于电源;标准2路数字输入口采集车辆ACC信号、人工报警信号;1路DO输出信号,用于断油与断电;剩余1路作为AI\DI\D0,由用户指定.。8)内置GPS天线选择20*20*4介质天线,GPS信号放大电路采用NEC公司 UPC82636T6N低噪声放大器实现;9)GPS天线过流保护功能电路由AZ801模块上的MAXIM公司MAX4786电路实现,在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源,在短路消除后自动恢复供电。10)内置GSM天线采用天线架固定的印制版PIFA天线。11)留有SMA射频插座,连接外接GPS天线;留有SMC射频插座,连接外接GSM天线。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功能如下1)支持将终端数据传送给指定IP地址服务器;2)根据设定时间间隔,定时将终端数据上报服务器;3)可以使用短信方式,将终端数据上报服务器;4)若终端进入无GPS信号的地方,自动报告最后有效定位位置和自动报告最新重新定位位置,并给出推算数据;5)在车辆转弯,给出多点转弯数据确保跟踪的有效性;6)接受服务器查询和指定号码电话查询;7)支持在通信网络恢复后,自动补报在通信网络失效时的定位数据;8)支持电子围栏;9)支持移位报警、超速报警、车辆电池低报警和人工报警;10)支持安全远程断油断电。
权利要求1.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体、保护壳体、金属支架、 电路板、内置GPS天线、SIM卡、线缆保护机构,所述的主机壳体与保护壳体配合连接,金属支架设在主体壳体内,并与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电路板设在金属支架的下方,并与金属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置GPS天线设在主机壳体与金属支架之间,并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的SIM卡设在电路板的SIM卡座上,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与保护壳体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壳体设有SIM卡防脱机构、防拆报警机构,所述的SIM卡防脱机构顶住SIM卡一端,所述的防拆报警机构与电路板中的微动开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的元器件安装面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微动开关,所述的GPS/GSM 模块分别与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微动开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包括GSM模块、GPS模块、三轴加速计、连接器,所述的GSM模块分别与GPS模块、三轴加速计连接,所述的连接器分别与GSM模块、GPS模块,所述的连接器包括扩展通信接口插座、SIM卡座、SMA插座、SMC插座,所述的扩展通信接口插座与外部数据终端连接,所述的SIM卡座与SIM卡连接,所述的SMA插座与外部GPS天线连接,所述的 SMC插座与外部GSM天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与防死机模块包括MCU、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一电压取样电路、电源滤波电路、DC-DC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内部电池、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第一 LD0、第二 LD0、第三 LD0、接口管理电路,所述的电源滤波电路通过第一电压取样电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连接, 所述的MCU分别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DC-DC电路、第一 LD0、第二 LD0、第三 LD0、接口管理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源滤波电路、DC-DC电路、充电管理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分别与内部电池、第二电压取样电路、第二 LD0、第三LDO连接,所述的MCU、充电管理电路、第一 LDO分别与带三轴加速度计的GPS/GSM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压取样电路与第二电压比较器连接,所述的接口管理电路与电源滤波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管理电路为六芯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包括线缆止拔块、线缆止推块,所述的线缆止拔块与保护壳体的卡槽配合连接,所述的线缆止推块顶住主机壳体的下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内置GPS、GSM车辆追踪器,包括主机壳体、保护壳体、金属支架、电路板、内置GPS天线、SIM卡、线缆保护机构,所述的主机壳体与保护壳体配合连接,金属支架设在主体壳体内,并与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电路板设在金属支架的下方,并与金属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内置GPS天线设在主机壳体与金属支架之间,并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的SIM卡设在电路板的SIM卡座上,所述的线缆保护机构与保护壳体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可靠、体积小、防人为破坏、结构合理、便于批量生产等优点。
文档编号G01S19/13GK202057795SQ2011200409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7日
发明者何铁, 卢涛, 叶凤麟, 周文正, 王喜超, 黄铁牛, 龚璐 申请人:上海航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