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振动型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954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振动型测量传感器的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用于测量在管道中可流动地引导的介质——特别是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材料,特别地用于测量在管道中至少有时以大于400t/h,特别地大于1000t/h质量流率流动的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率——也特别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合计的质量流量。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这样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程测量和自动化中常常使用的测量物理参数,例如在管道中流动的介质的质量流量、密度和/或粘度的技术为测量系统,很多呈紧凑结构的管线内测量设备的形式,其利用振动型测量换能器(介质通过该振动型测量换能器流动)和与其连接的测量和驱动器电路来在介质中形成反作用力,例如与介质的质量流量相对应的科里奥利力,与介质密度相对应的惯性力和/或与介质粘度相对应的摩擦力等,且从这些反作用力中产生表示介质的特定质量流量、粘度和/或密度的测量信号,这样的测量换能器,特别地实现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或科里奥利质量流量/密度计的测量换能器被详细地描述于例如 US-A4, 793,191、US-A4, 823,614、US-A4, 831,885、US-A5, 602,345、US-A2007/0151368、US-A2010/0050783、TO-A96/08697、TO-A2009/120222 或 W0-A2009/120223。此处所讨论类型的测量换能器包括换能器外壳,换能器外壳的入口侧第一外壳端至少部分地由具有恰好两个相互间隔开的圆柱形或锥形或圆锥形流口的第一分流器形成且其出口侧第二外壳端至少部分地由具有恰好两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口的第二分流器形成。如在US-A5,602, 345或W0-A96/08697中所示,换能器外壳可例如由圆柱形管,在给定情况下也由较厚壁的圆柱形管形成。为了引导流动的介质,至少有时,前述测量换能器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在每一个情形下,两个或更多个(在US-A2010/0050783或W0-A96/08697中,S卩,恰好四个)直测量管,这些测量管被连接成使得介质能并行流动。测量管由金属,例如钛、锆或钽制成且定位于换能器外壳内并且由前述分流器振荡地保持在其中。在US-A2010/0050783或W0-A96/08697中所示的具有恰好四个彼此相互平行的相
同结构的直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测量管中的第一个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到入口侧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出口侧第二分流器的第一流口内,测量管中的第二个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一分流器的第二流口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的第二流口内,测量管的第三个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到入口侧第一分流器的第三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出口侧第二分流器的第三流口内,且测量管中的第四个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一分流器的第四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的第四流口内。分流器中的每一个在此情况下额外地包括凸缘,凸缘具有密封表面以将测量换能器液密地连接到用于向和从测量换能器供应和排出介质的管道的管状段。为了产生上文所提到的反作用力,在操作期间使振动型测量管相对于其相应静态停止位置振动,由激发器机构驱动,激发器机构用于产生或维持(视情况而定)测量管以所谓期望模式的机械振荡,特别地弯曲振荡。以期望模式的振荡,很多时候,特别是在将测量换能器用作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和/或密度计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开展为侧向弯曲振荡,且在介质流过测量管的情况下,由于在其中所引起的科里奥利力,开展为所谓的科里奥利模式中叠加的额外等频振荡,因此,实现激发器机构(在这里,很多时候为电动的)使得利用该电动激发器机构,两个测量管——在四个测量管的情况在两对测量管中每种情况下一对的两个测量管,至少部分地,特别也主要地,在共同振荡平面中进行相反相等弯曲振荡,最通常地,管可被不同地激发,因此,通过引入沿着共享作用线同时但在相反方向作用的激发器力。为了记录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由激发器机构以期望模式主动激发的振荡且为了产生表示振动的振荡测量信号,测量换能器在每种情况下额外地具有很多时候为电动的振动传感器布置,其对于测量管的相对移动做出反应。通常,振动传感器布置由不同地记录测量管振荡的入口侧振荡传感器,如(以及其它方面)在US-A2010/0050783或W0-A96/08697中所示,以及由也不同地记录测量管振荡的出口侧振荡传感器形成。通常彼此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中的每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由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保持在第二测量管上并且由永磁体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在操作上,上文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内部,因此由两个或四个测量管和其上所保持的激发器机构和振动传感器布置形成的内部,由机电激发器机构激发,至少有时以至少一个主导的期望振荡频率以期望模式来执行机械振荡。在这种情况下,被选为期望模式振荡的振荡频率通常为内部的自然瞬时共振频率,而内部的自然瞬时共振频率基本上依赖于测量管的大小、形状和材料以及介质的瞬时密度;在给定情况下,此期望振荡频率也可受到介质瞬时粘度的显著影响。由于被测介质的波动密度和/或由于在操作期间出现的介质变化,在测量换能器操作期间期望振荡频率自然地变化至少在校准的且因此预定的期望频带内,期望频带相对应地具有预定的频率下限和预定的频率上限。为了限定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和与之相关联地,为了调整期望频率的频带,上文该类型的测量换能器额外地包括,很多时候:至少一个入口侧联接元件,其被附加到测量管上且与两个分流器间隔开,用于形成测量管相反相等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出口侧联接元件,其被附加到两个测量管且与两个分流器间隔开,以及也与入口侧联接元件间隔开,用于形成测量管相反相等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也属于内部的在入口侧联接元件与出口侧联接元件之间的最小间隙,对应于测量管期望振荡长度。利用联接元件,额外地可影响到内部的振荡品质因数,而且也可影响到总体上测量换能器的敏感性,使得对于测量换能器的最小所需敏感性,提供了至少一个最小期望振荡长度。在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的领域中的开发在此期间到达了一定水平,其中所描述类型的现代测量换能器能对于低测量技术的较宽的应用谱满足在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再现性方面的最高要求。因此,在实践中,这样的测量换能器用于对于液体而言在高达100巴的压力,或者对于气体而言,在大于300巴的压力,从数g/h (克/小时)到数t/min (吨/分钟)的质量流率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实现的测量精确性通常在实际值的大约99.9%,或者更高,或者以大约0.1%的测量误差,其中所保证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可相当容易地为测量范围端值的大约1%。由于其使用机会的高带宽,工业级振动型测量换能器可以标称直径(对应于待连接到测量换能器的管道口径,或者对应于在连接凸缘处测量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提供了,标称直径在Imm与250mm之间的范围,且在2200t/h的最大标称质量流率,在每种情况下,对于小于I巴的压力损失而言。在此情况下,例如,测量管的口径在80mm与IOOmm之间的范围。尽管在此期间,用于具有很高质量流率和与之相关联的远超IOOmm很大口径的管道中的测量换能器变得可用,仍然非常关注获得例如用于石化工业中或者在运输和转移汽油、天然气、燃料等领域,对于更大管道口径,大约300mm或更高或者2500t/或更高的质量流率,具有高精确度和低压力损失的测量换能器。在相对应地成比例扩大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具有两个测量管的已经确立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例如,上文所所提到的 US-A4, 793,191、US-A5, 602,345、US-A2007/0151368、W0-A2009/120222 或W0-A2009/120223,导致几何尺寸变得过于大,特别是对应于两个凸缘的密封表面之间距离的安装长度,特别是为了所需振荡特征,所需机械荷载能力(特别是为了测量管的振荡行为,防止测量换能器显著的可能变形)以及最大允许的压力损失的尺寸。以及,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不可避免地增加,且较大标称直径的常规测量换能器已经具有大约400kg的空质量。对于具有在其成比例扩大方面被构造为具有更大标称直径的两个直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所进行的进一步研究例如表明对于大于300mm的标称直径,所谓的扩大的常规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将远超600kg,并伴有大于3000mm的安装长度。在采用四个直测量管的情况下,由于测量范围端值,或者扩展的测量范围由于结构类型而增加,的确,首先,实际上可以以相等标称直径或由于测量换能器所引起的相等的压力损失实现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的一定量的减小。在此情况下,因此可能以相当大的技术努力提供了比已经确立的测量换能器可能更强大的测量系统。但是,在具有四个直测量管的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至少在大于IOOmm的更大的标称直径的情况下,令人遗憾的是,存在对于在外部经由管道引入到测量换能器内的机械交替荷载,因此管道振动或压力波动的质量流量零点之比较高的(交叉)敏感性。这种增加的“机械”零点敏感性特别地归因于以下现实,与具有两个相等标称直径或者相当的流动阻力的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相比,(一方面)存在更大的接触面积(可经由接触面积来在外部有效地影响测量管的振荡),此处,即,在操作期间介质流过的分流器中每一个的整个截面,且(另一方面),由于与常规分流器相比,分流器更灵活,对于外部机械干扰,形成更有效的联接。那么,去除这种增加的零点敏感性的一个机会是相对应地加强外壳,因此增加其壁厚和/或提供了额外的加强元件。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在较大程度上引起测量换能器的增加的空质量,因此由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与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质量与标称直径比,更糟,且实际上,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具有四个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不再能被说成优于常规测量换能器,而是可能实际上更差
发明内容
从前面所叙述的现有技术出发,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以下目的而改进由振动型测量换能器所形成的测量系统:也在超过100_的大标称直径和尽可能小的空质量的情况下,因此在小于2kg/mm的可接受的质量与标称直径比的情况下,它们具有受到管道尽可能少影响的稳定质量流量零点。此外,由测量换能器所形成的测量系统应具有对例如由于测量换能器内的温度变化或温度梯度造成的测量换能器中应力条件的可能变化的尽可能小的交叉敏感性。此外,测量换能器和因此由测量换能器所形成的测量系统在用于具有高达400t/h的大质量流率的应用中的情况下应被构建为尽可能紧凑且仅带来小于2巴的低压力损失。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在于一种用于测量介质,例如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的材料至少在有时在管道中以大于400t/h的质量流率流动时的密度和/或质量流量——例如在一定时间间隔总计的总质量流量——和/或粘度的测量系统。例如实现为管线内测量设备和/或紧凑结构的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包括: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用于产生振荡测量信号,用于例如记录密度和/或质量流率和/或粘度。测量换能器包括:换能器外壳,例如基本上管状和/或外部圆柱形换能器外壳,其入口侧第一外壳端由具有恰好四个在每种情况下彼此间隔开的例如圆柱形、锥形或圆锥形的流口的入口侧第一分流器形成,并且其出口侧第二外壳端由具有恰好四个在每种情况下彼此间隔开的例如圆柱形、锥形或圆锥形的流口的出口侧第二分流器形成,管布置,具有恰好四个形成流路的直测量管,该流路被布置成并行流动且连接到分流器,特别地相同结构分流器,用于引导流动介质,例如,测量管仅由该分流器和/或相同结构的测量管和/或至少成对彼此相互平行的测量管振荡地保持在换能器外壳中,其中,第一测量管,例如圆柱形第一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的第一流口内;第二测量管,例如圆柱形第二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的第二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的第二流口内;第三测量管,例如圆柱形第三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的第三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的第三流口内;以及,第四测量管,例如圆柱形第四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的第四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的第四流口内,机电激发器机构,例如由电动第一振荡激发器和/或由不同地激发第一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第一振荡激发器形成,用于产生和/或维持四个测量管的机械振荡,例如弯曲振荡,以及振动传感器布置,用于对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由激发器机构所激发的弯曲振荡做出反应,例如,电动振动传感器布置和/或由彼此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形成的振动传感器布置,用于产生表示测量管的振动,例如弯曲振荡的振荡测量信号。本发明的测量系统的四个直测量管还被实现且在测量换能器中布置,使得管布置具有位于第一测量管与第三测量管之间以及也在第二测量管与第四测量管之间的第一虚构纵剖面,管布置关于第一虚构纵剖面镜像对称,且具有垂直于其虚构第一纵剖面且在第一测量管与第二测量管之间且也在第三测量管与第四测量管之间延伸的第二虚构纵剖面,管布置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同样镜像对称,且使得每一个测量管——例如等长的测量管——对应于最小距离的测量管长度达到IOOOmm或更大,所述最小距离是与相应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连通的第一分流器的流口和与相应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连通的第二分流器的流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占测量管长度至少40%的中段,其中,该测量管中的每一个没有与测量管中另一个的机械连接,和/或其中,该测量管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其它测量管可自由移动。此外,测量系统包括与测量换能器电耦合,例如布置于与换能器外壳机械连接的电子装置外壳中的传送器电子装置,用于启动测量换能器,特别地其激发器机构,且用于评估由测量换能器所递送的振荡测量信号。例如,由微计算机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所形成的传送器电子装置将在操作期间通过至少一个可变和/或至少有时周期性的电驱动信号,例如具有可变最大电压水平和/或可变最大电流水平的电驱动信号,例如具有对应于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的电驱动信号,将激发电力馈送到激发器机构内。激发器机构还适于将激发电力一例如依赖于至少一个驱动信号的电压水平和电流水平的激发电力——至少部分地转变成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和与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关于管布置的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例如,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与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共面,以及转变成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和关于管布置的第二虚构纵剖面与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相反相等的第四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使得由激发器机构激发的四个测量管至少部分地,例如也主要地执行以管布置固有的第一类型的自然弯曲振荡基本模式(V模式)的弯曲振荡,其中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例如因此共面一和/或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对称的弯曲振荡,和其中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一例如共面一和/或因此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对称的弯曲振荡,使得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第一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因此与第三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相反相等,且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第二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因此与第四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相反相等。根据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还设置四个测量管中每一个的中段占各自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L18的至少60%和/或小于测量管长度的90%。根据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还设置激发器机构具有例如不同地作用于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至少第一振荡激发器,附加到其上的第一振荡激发器和/或电动第一振荡激发器,用于将由传送器电子装置所馈送到激发器机构内的激发电力转变成机械激发器力,机械激发器力实现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具有对应于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的可变的和/或周期性的弯曲振荡,以及实现与第一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管布置的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一步开发中,还设置:激发器机构还具有例如不同地作用于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至少第二振荡激发器,例如附加到其上的第二振荡激发器和/或电动第二振荡激发器和/或与第一振荡激发器相同结构的振荡激发器和/或与第一振荡激发器电串联的振荡激发器,将由传送器电子装置馈送到激发器机构内的激发电力转变成机械激发器力,机械激发器力实现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例如具有对应于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的可变的和/或周期性的弯曲振荡,以及实现与第三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管布置的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第四测量管的弯曲振荡。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还设置至少一个驱动信号具有多个信号频率彼此不同信号分量;以及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在信号功率方面起主导作用的信号分量,具有对应于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例如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信号频率,在此模式,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执行弯曲振荡。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还设置激发器机构通过以下特征来实现测量管的振荡——例如以第一类型的第一弯曲振荡模式的弯曲振荡:由第一振荡激发器生成且作用于第一测量管上的激发器力与第一振荡激发器同时生成且作用于第二测量管上的激发器力相反定向,例如相反相等。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还设置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例如,完全充满水的管的情况下可测量的本征频率)不同于同样为管布置固有的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例如在管布置完全充满水的情况下可测量的和/或作为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在同时可测量的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在第二类型的模式中,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且在第二类型的模式中,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使得第一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因此与第四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且第二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因此与第三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对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因此,例如本征频率不同以使得: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该本征频率大于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该本征频率超过10Hz,或者,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该本征频率小于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该本征频率超过IOHz。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还设置激发器机构被实现或适应,以使得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同样为管布置所固有的)例如也可与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同时激发,以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且其中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使得第一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与第四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也相反相等,且第二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与第三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也相反相等。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还设置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口径和/或相等长度的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总计大于60mm,特别地大于80mm的口径。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还设置第一分流器具有凸缘,特别地质量大于50k的凸缘,用于将测量换能器连接到管道的管状段,用于向测量换能器供应介质;且第二分流器具有凸缘,特别地质量大于50k的凸缘,用于将测量换能器连接到用于从测量换能器排出介质管道的段。进一步开发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凸缘中的每一个具有密封表面,用于使测量换能器与在每种情况下管道的相对应的管状段液密地连接;其中,在两个凸缘的密封表面之间的距离限定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特别地总计大于1200mm和/或小于3000mm的安装长度。特别地,测量换能器被额外地实现为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口与第二分流器的第一流口之间的最小间隙的第一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被选择使得由第一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管长度与安装长度比总计大于0.7,特别地大于0.8和/或小于0.95,和/或由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安装长度比总计大于0.02,特别地大于0.05和/或小于0.09。作为其替代或作为补充,这样实现测量换能器,使得由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与安装长度比小于0.3,特别地小于0.2和/或大于0.1,其中,标称直径对应于在管道线路中要使用该测量换能器的管道的口径。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还设置测量管长度总计大于1200mm和/或小于2000mmo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还设置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口径的测量管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使得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长度的测量管中每一个离换能器外壳的外壳侧壁的最小侧向间隙在每种情况下大于零,特别地也大于3mm和/或大于相应管壁厚度两倍;和/或在两个相邻的测量管之间的最小侧向间隙在每种情况下总计大于3mm和/或大于其相应管壁厚度之和。在本发明的第i^一实施例中,还设置流口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使得流口中的每一个离换能器外壳的外壳侧壁的最小侧向间隙在每种情况下大于零,特别地也大于3mm和/或大于测量管的最小管壁厚度二倍;和/或在流口之间的最小侧向间隙总计大于3_和/或大于测量管的最小管壁厚度二倍。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还设置总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与第一测量管的空质量的质量比大于10,特别地大于15且小于25。在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的第十三实施例中,还设置第一测量管M18,特别地测量管中每一个的空质量大于20kg,特别地大于30kg和/或小于50kg。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还设置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大于200kg,特别地大于300kgo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还设置对应于在其线路中将插入测量换能器的管道口径的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总计大于100mm,特别地大于300mm。以有利方式,额外地实现测量换能器使得由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与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质量与标称直径比小于2kg/mm,特别地小于lkg/mm和/或大于0.5kg/mm。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还设置四个测量在其管壁材料,和/或在其几何管尺寸,特别地管长度、管壁厚度、管外径和/或口径方面是相同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还设置四个测量管的管壁材料至少部分地为钛和/或错和/或双炼钢和/或超级双炼钢。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还设置换能器外壳、分流器和测量管的管壁在每种情况下是钢,例如不锈钢。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还设置至少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基本上相等,且至少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基本上相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四个测量管的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可基本上相等,或者也可成对相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还设置第一分流器的四个流口被布置成使得与第一分流器的流口的截面积,特别是圆形截面积相关联的虚构面积重心形成虚构正方形的顶点,该截面积位于垂直的于测量换能器的纵轴,特别地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主要流动轴的纵轴延伸的第一分流器的共享虚构切削平面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例,还设置第二分流器的四个流口被布置成使得与所第二分流器的流口的截面积,特别是圆形截面积相关联的虚构面积中心形成虚构正方形的顶点,其中该截面积位于垂直的于测量换能器的纵轴,特别地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主要流动轴的纵轴延伸的第二分流器的共享虚构切削平面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例,还设置换能器外壳的中部段由例如圆柱形直管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例,还设置换能器外壳基本上为管形,例如圆柱形。在这种的情况下,还设置换能器外壳具有最大外壳内径,其大于150mm,特别地大于250mm,特别地使得由最大外壳内径与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外壳与测量管内径比被保持大于3,特别地大于4和/或小于5,和/或由测量换能器的最大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比小于1.5,特别地小于1.2和/或大于0.9,其中标称直径对应于线路中要使用该测量换能器的管道的口径。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换能器的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比可以有利的方式例如也等于一。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例,还设置传送器电子装置,基于在激发器机构中转换的激发电力,生成表示流动介质粘度的粘度测量值;和/或传送器电子装置,基于由测量换能器递送的振荡信号,生成表示流动介质的质量流率的质量流测量值和/或表示流动介质密度的密度测量值。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实施例,还设置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特别地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一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的振荡传感器——以及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一特别地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一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振荡的振荡传感器——形成,特别地使得对应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二振荡传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总计大于500mm,特别地大于600mm和/或小于1200_,和/或由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测量长度比总计大于0.05,特别地大于0.09。此外,第一振荡传感器可相对应地由保持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且第二振荡传感器可相对应地由保持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一步开发中,还设置: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特别地电动振动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一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振荡的振荡传感器;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特别地电动振动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一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振荡传感器;入口侧第三振荡传感器,特别地电动振动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三测量管相对于第四测量管振荡的振荡传感器;以及,出口侧第四振荡传感器,特别地电动振动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三测量管相对于第四测量管的振荡的振荡传感器形成,使得对应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二振荡传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总计大于500mm,特别地大于600mm和/或小于1200_,和/或由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测量长度比总计大于0.05,特别地大于0.09。在此情况下,以有利方式,第一振荡传感器和第三振荡传感器以一定方式电串联互连使得共同振荡测量信号表示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共享的入口侧振荡,和/或第二振荡传感器和第四振荡传感器以一定方式电串联互连使得共同振荡测量信号表示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共享的出口侧振荡。作为替代或补充,第一振荡传感器可相对应地由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且和第二振荡传感器可相对应地由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和/或第三振荡传感器可相对应地由保持在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四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且第四振荡传感器可相对应地由保持在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四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例,还设置激发器机构由第一振荡激发器——特别地电动第一振荡激发器和/或不同地激发第一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第一振荡激发器一形成。特别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第一进一步开发,激发器机构由第二振荡激发器,例如电动第二振荡激发器和/或不同地激发第三测量管相对于第四测量管的振荡的第二振荡激发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还设置第一振荡激发器和第二振荡激发器电串联地互连,使得组合的驱动信号激发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相对于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组合振荡。激发器机构的振荡激发器可例如由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且其中第二振荡刺激者可由保持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四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第一进一步开发,测量换能器还包括:第一板形加强元件,其用于调谐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振荡平面和/或第二振荡平面的第三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到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的一段;第二板形加强元件,其用于调谐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振荡平面和/或第二振荡平面的第四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到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一段;第三板形加强元件,其为了调谐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在第三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到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的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的一段;以及,第四板形加强元件,其为了调谐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第四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到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的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一段。板形加强元件可在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和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形成的情况下例如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即,第一板形加强元件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一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三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兀件,以及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三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一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第二板形加强元件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二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四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以及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一分流器之间的第四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二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第三板形加强元件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的第二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三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以及附加到位于第二振荡传感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的第三测量管的段上,和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一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以及,第四板形加强元件附加到位于第二振荡传感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的第二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四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以及附加到位于第二振荡传感器与第二分流器之间的第四测量管的段上,沿着该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二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四个板形加强元件中的每一个,例如,彼此相同结构的板形加强元件,被实现为且在测量换能器中放置为使得其具有对应于在每种情况下附加它所沿的那两个测量管的侧向表面元件之间最小距离的宽度,该宽度小于(特别地相差大于一半)在该侧向表面元件的方向上测量的该板形加强元件的长度。作为其补充,四个板形加强元件中每一个可额外地在每种情况下被实现为板形加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大于(特别地以大于二倍)该板形加强元件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测量换能器还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特别地第一类型的板形第一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第一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第二测量管与第一测量管相反相位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与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入口侧上附加到至少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以及,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特别地第一类型的板形第二联接元件和/或与第一联接元件相同结构和/或平行于第一联接元件的第二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第二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第二测量管与第一测量管相反相位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与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以及也与第一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在出口侧附加到至少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一实施例,还设置所有四个测量管由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而彼此机械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二实施例,还设置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为板形,特别地具有矩形、正方形、圆形、十字形或H形基形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三实施例,还设置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特别地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相同地实现的第二联接元件,为板形,特别地具有矩形、正方形、圆形、十字形或H形基形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四实施例,还设置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也附加到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且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附加到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五实施例,该设置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测量换能器的质心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的质心到测量换能器的该质心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六实施例,额外地这样实现测量换能器,使得的对应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之间最小距离的第一测量管,特别地测量管中每一个期望振荡长度L18x总计小于2500mm,特别地小于2000mm和/或大于800_。在这种情况下,额外地这样实现测量换能器使得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口径和/或相等长度的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总计大于60mm,特别地大于80mm的口径,特别地使得由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振荡长度比总计大于0.07,特别地大于0.09和/或小于0.15。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补充,还设置测量换能器还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例如第一类型的板形第一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第三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第四测量管与第三测量管相反相位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与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入口侧附加到至少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以及,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例如第一类型的板形第四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第三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第四测量管与第三测量管相反相位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与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以及也与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在出口侧附加到至少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所有四个测量管也可由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和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而彼此机械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第七实施例,测量换能器还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例如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一联接元件,其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例如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二联接元件,其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以及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以及也与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例如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三联接元件,其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以及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以及也与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都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以及,第二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例如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四联接元件,其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二联接元件以及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和第三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二联接元件可例如放置成在测量换能器中彼此相对定位,且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和第四联接元件可例如放置成在测量换能器中彼此相对定位。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进一步开发,测量换能器还包括,为了提高测量管的振荡品质因数,多个环形加强元件,特别地相同结构的加强元件,其中的每一个恰好放置于测量管之一上使得其围绕沿着其外围线之一夹紧。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进一步开发的实施例,至少四个环形加强元件,例如相同结构的加强元件,放置于测量管中每一个上,特别地使得加强元件放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安装于相同测量管上的两个靠近的加强元件彼此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为该测量管的管外径的至少70%但至多占这样的管外径例如的150%,例如,在该外径的80%至120%的范围的间隙。此外,本发明在于一种用于测量介质,特别地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的材料至少在有时在管道中特别地以大于400t/h的质量流率流动时的密度和或质量流量——特别地在一定时间间隔的总质量流量——的管线内测量设备,特别地实现为紧凑型设备的管线内测量设备,包括:前文的测量换能器以及与测量换能器电连接的测量设备电子装置,特别地机械刚性连接的测量设备电子装置之一。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作为在较大标称直径的常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使用的两个并行流动的测量管的替代,使用四个并行流动的直测量管,并且因此在另一方面能允许最佳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同时,在另一方面能保证在较宽测量范围可接受的压力损失,特别地也在远超400t/h的很高质量流率的情况下,再加上很高的测量精确度。在本发明的测量系统的情况下,特别地通过下面的特征来实现这点,即:作为期望模式,即为了测量质量流量或密度的目的而主动激发的测量管的振荡所采用的管布置固有的振荡模式,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作V模式,呈第一类型的自然弯曲振荡模式的形式,其中,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相对于其相应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且其中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相对于其相应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从而使得第一测量管的这种弯曲振荡也与第三测量管的这种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且第二测量管的这种弯曲振荡也与第四测量管的这种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在该V模式,对于正讨论类型的测量换能器,可观察到很高的振荡品质因数,这特别地也是由于所观察到的显著减轻的振荡能量(例如,由于分流器的实际不希望的变形)从测量换能器到其所连接的管道的耗散。此外,对应于V模式的测量管的振荡,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振荡测量信号,也与常规测量换能器相比具有显著减小的压力脉冲和声音依赖性。在具有大于100K的操作上较宽波动温度范围应用中和/或在测量换能器的较强机械荷载的应用中,例如由于在轴向或不对称地作用于测量换能器上的管道力,特别是这样。此外,在本发明的测量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四个测量管的总截面所得到的内部的有效流动截面积可比相等标称直径和相等空质量的两个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直接增加大于20%。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的另一优点额外地在于可采用主要确立的结构设计,例如在所用材料、接合技术、制造步骤等方面,或者必须仅做出微小修改,由此制造成本在总体上与常规测量换能器的那些大致相当。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因此,不仅创造了构建比较紧凑、具有超过IOOmm的较大标称直径,特别地大于250mm的标称直径,具有可管理的几何尺寸和空质量的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的机会,而且这也可以经济合理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的测量系统,由于其一方面可能较大的标称直径,和另一方面其相对较低的压力损失,特别适合测量具有大于IOOmm特别地250mm或更大的口径的管道中引导且至少有时以大于400t/h,特别地也大于1500t/h的质量流率流动的可流动介质,例如在测量汽油、天然气或其它石化物质的应用的情况下特别地较常见的可流动介质。


现将在附图所示实施例示例的基础上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例。在图中,相同的部分被提供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当为了避免混淆而需要时或者当另外看起来合理时,在随后的图中省略了已经提到的附图标记。另外,通过附图的各图,以及单独地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例或进一步开发,特别地第一个仅单独解释的方面的组合,将变得显然。其中:图1和图2为测量系统的透视、也部分剖视的侧视图,测量系统在这里呈紧凑结构的管线内测量设备的形式,用作科里奥利流量/密度/粘度换能器;图3a和图3b为图1的测量系统投影的两个不同的侧视图;图4示出形成图1的测量系统部件的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的透视侧视图;图5a和图5b为图4的测量换能器的投影的两个不同侧视图;图6a和图6b为图4的测量换能器的内部投影的两个不同侧视图;图7a和图7b示意性地示出图4的管布置的振荡模式(V模式;X模式),在每种情况下,投影到该管布置的虚构的横截平面上;图8作为图1的测量系统部件的图4的测量换能器的进一步开发的透视侧视图;以及图9a和图9b为图8的测量换能器的投影的两个不同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测量系统1,特别地实施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和/或密度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用于记录在管道(未示出)中流动的介质的质量流量m且用于表示例如表示即刻质量流量的质量流量测量值。介质可实际上为任何可流动的材料,例如,粉末、液体、气体、蒸气等。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测量系统I在给定情况下也用于测量介质的密度P和/或粘度H。特别地,提供了测量系统以测量例如汽油、天然气或其它石化材料的介质,这样的介质在口径大于100mm,特别是口径为300mm或更大的管道中流动。特别地,也提供了用于测量前述类型的流动介质的测量系统,该介质以大于400t/h,特别地大于1500t/h的质量流率流动。此处所示的以管线内测量设备,即可插入管道路线中的设备形式的测量系统I为此目的包括:振动型测量换能器11,在操作期间,正被测量的介质通过该振动型测量换能器11流动;以及与测量换能器11电连接的传送器电子装置12 (此处并未详细示出),用于操作测量换能器和评估测量换能器所递送的振荡信号。以有利方式,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形成的传送器电子装置12也可例如被设计成,在测量系统I操作期间,其能经由数据传送系统,例如硬接线的现场总线系统和/或利用无线电而无线地与它上级的测量值处理单元交换测量和/或其它操作数据,它上级的测量值处理单元为例如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PLC)、个人计算机和/或工作站。而且,传送器电子装置12也可被设计成其能被外部电源供电,例如也经由前述现场总线系统。对于测量系统I被提供为联接到现场总线系统或其它通信系统的情况,传送器电子装置12,例如以及可在现场和/或经由通信系统可编程的传送器电子装置,可额外地包括相对应的用于数据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用于发送测量的数据到已经提到的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或上级过程控制系统和/或用于接收测量系统的设置数据。图4、图5a、图5b、图6a和图6b不出了适合于测量系统I的振动型测量换能器11的实施例的示例的不同的图示,特别地为充当科里奥利质量流量、密度和/或粘度换能器的测量换能器,这种测量换能器11在操作期间插入进管道(未图示)的线路内,待测量的介质,例如粉末、液体、气体或蒸气介质通过该管道路线流动。测量换能器11用于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在正通过它流动的介质中产生这样的机械反作用力,特别是根据介质的质量流率的科里奥利力、根据介质密度的惯性力和/或根据介质粘度的摩擦力,这样的力在测量换能器上可测量地、特别地可由传感器记录地反应。从描述介质的这些反作用力中推导,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相对应地在传送器电子装置中实施的评估方法,可测量介质的例如质量流率m (因此,质量流量)和/或密度和/或粘度。测量换能器11包括换能器外壳Y1,换能器外壳Y1除了其它作用之外,充当支承手段。此处,换能器外壳基本上为管状且在外部为圆柱形。用于记录至少一个测量的变量的测量换能器11的部件被容纳于用于防止外部环境影响的外壳中。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的示例中,换能器外壳的至少一个中段由直管,特别是圆柱形管形成,使得,为了制造换能器外壳,例如,可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熔焊或铸造的标准管,例如铸钢或锻钢的标准管。由入口侧第一分流器20i形成换能器外壳T1的入口侧第一外壳端,且由出口侧第二分流器202形成换能器外壳Y1的出口侧第二外壳端。形成为外壳的整体部件的两个分流器2(^202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恰好四个,例如圆柱形或锥形或圆锥形流口 201A、201B、201C、201:)和202A、202B、202C、202D。开口彼此相互间隔开和/或每个被实现为内锥。此外,分流器2(^202中的每一个,例如由钢制成的分流器,分别设有凸缘6ρ62,例如由钢制成的凸缘,用于将测量换能器11分别连接到用于向测量换能器供应介质的管道的管状段和用于从测量换能器排出介质的这样的管道的管状段。两个凸缘61、62中的每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大于50kg,特别地大于60kg和/或小于IOOkg的质量。为了测量换能器在每种情况下与管道的相对应管状段的不泄露,特别地液密的连接,凸缘中的每一个在每种情况下分别额外地包括相对应的尽可能平的密封表面61A和62A。在两个凸缘的两个密封表面61A、62A之间的距离因此为了实用目的,限定测量换能器11的安装长度Ln。凸缘的尺寸,特别是关于其内径、其相应密封表面以及用于容纳相对应连接螺栓的凸缘内孔的尺寸,根据对于测量换能器所提供的标称直径D11以及在给定情况下对应于其中要插入测量换能器的线路的管道口径的相关工业标准而定。由于近来希望测量 换能器有较大标称直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安装长度L11大于1200_。但另外,设置测量换能器11的安装长度保持尽可能小,特别是小于3000_。为此目的,凸缘6ρ62,从图4中直接显然且例如在这样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中相当平常地,能被布置成尽可能靠近分流器2(^202的流口,以提供尽可能短的分流器中的入口、出口区域(视情况而定),且因此总体上提供了尽可能短的测量换能器安装长度L11,特别是小于3000_的安装长度Ln。对于尽可能紧凑的测量换能器以及在期望超过2200t/h的高质量流率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和标称直径的尺寸和彼此配合使得如由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D11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L11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与安装长度比Dn/Ln小于0.3,特别地小于0.2和/或大于0.1。在测量换能器的另外实施例中,换能器外壳包括基本上管状的中段。此外,设置换能器外壳的尺寸使得由最大外壳内径与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之比大于0.9,但小于1.5,尽可能大,但小于1.2。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的示例的情况下,中段分别通过换能器外壳的同样管状端段在入口侧和出口侧上靠近。对于实施例的示例中所示的情况,其中,中段和两个端段以及在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中分别与相应凸缘连接的分流器全都具有相同的内径,换能器外壳能以有利的方式也由单个管,例如铸造或锻造管形成,在管的端部上形成或焊接凸缘,且其中,由板(特别是从凸缘略微凹陷的板)形成分流器,该板具有流口且以轨道方式焊接到内壁上和/或通过激光焊接。特别是对于将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比被选择为等于一来制造换能器外壳的情况,例如,可使用长度相对应地匹配选定测量管长度且在口径、壁厚、材料以及所允许操作压力范围方面相对应地适应装配待连接的管道的管。为了至少有时输送介质通过管道和测量换能器,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还包括具有在换能器外壳10中振荡地保持的恰好四个直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管布置。该四个测量管,在这里的情况下是等长且彼此平行的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与连接到测量换能器的管道连通,且至少有时,特别地也同时,在操作期间以适合于查明物理测量变量的至少一个主动激发的振荡模式(所谓的期望模式)引起振动。在这四个测量管中的,第一测量管IS1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一流口 201A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一流口 202A内,第二测量管IS2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二流口 201B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二流口 202B内,第三测量管IS3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三流口201C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三流口 202C内,以及第四测量管IS4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四流口 201D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四流口 202D内。因此,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因此被连接到分流器ZO1JO2,特别是相同结构的分流器ZO1JO2,以形成并联且实际上以某种方式使测量管能够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换能器外壳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的流路。此外,提供了四个测量管181、182、183、184在换能器外壳71中仅由该分流器ZO^O2振荡地(此处,振荡地,即在其中段71Α)保持。适合作为测量管的管壁的材料为例如不锈钢,在给定情况下,也为高强度的不锈钢、钛、锆或钽,或由这些材料形成的合金或者超合金,例如,哈氏合金(Hastelloy)、因科内尔合金(Inconel)等。然而,此外用于四个测量管IS1US2US3US4的材料也实际上为通常用于它们的任何其它材料,或至少适合于用于它们,特别地具有尽可能小的热膨胀因数和尽可能高的屈服点的材料。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至少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IS2在其管壁材料方面和/或其几何管尺寸方面,特别是测量管长度、管壁厚度、管外径和/或口径方面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同样至少第三测量管183和第四测量管IS4在管壁材料方面和/或几何管尺寸方面,特别是测量管长度、管壁厚度、管外径和/或口径方面具有相同的结构,使得因此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至少成对地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优选地,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在其管壁材料方面和/或其几何管尺寸方面,特别是测量管长度、管壁厚度、管外径、其弯曲线形式和/或口径方面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别地使得因此四个测量管IS1US2US3US4中的(空的或均一介质均匀流过的)至少一个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基本上等于其余其它测量管的相应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在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从图2和图4的组合直接显而易见,测量管还被实现和布置于测量换能器 中,使得管布置具有位于第一测量管IS1与第三测量管IS3之间且也位于第二测量管IS2与第四测量管IS4之间的第一虚构纵剖面ΧΖ,且还具有垂直于第一虚构纵剖面XZ且在第一测量管IS1与第二测量管IS2之间以及也在第三测量管IS3与第四测量管184之间延伸的第二虚构纵剖面TL,管布置关于第一虚构的纵剖面XZ镜像对称,管布置也同样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对称。至于其它,从图4至图6b的组合直接看出,管布置包括垂直于第一虚构纵剖面XZ且也垂直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的虚构横截平面XY。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管布置另外被实现为使得管布置的质心位于虚构横截平面XY中或者内部关于虚构横截平面XY镜像对称。为了测量换能器的额外的对称且也为了更加简化其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两个分流器202、202另外被实现为和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也如图4中示意性示出,虚构地连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一流口 201A与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一流口 202A的测量换能器的虚构的第一连接轴Z1与虚构地连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二流口 201B与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二流口 202B的测量换能器的虚构第二连接轴Z2平行延伸且虚构地连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三流口 20ie与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三流口 202。的测量换能器的虚构的第三连接轴Z3与虚构地连接第一分流器20i的第四流口 201D与第二分流器202的第四流口 202B的测量换能器的虚构第四连接轴Z4平行延伸。如图4所示,分流器也另外被实现和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连接轴W、Z3> Z4也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主流动轴L,与管道基本上对准和/或与内部的两个虚构纵剖面XZ、YZ的前述交线重合。而且,两个分流器可额外地实现和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在其内延伸第一虚构连接轴线Z1和第二虚构连接轴线Z2的测量换能器的第一虚构纵剖面XZ1平行于在其内延伸虚构第三连接轴线&和虚构的第四连接轴线Z4的测量换能器的第二虚构纵剖面ΧΖ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测量管还被实现和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除了其它方面,从图3a和图4的组合显然,内部的虚构第一纵剖面XZ位于测量换能器的前述第一虚构纵剖面XZJP测量换能器的前述第二虚构纵剖面XZ2之间,例如也使得内部的第一纵剖面XZ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第一纵剖面XZ1和第二纵剖面XZ2。此外,测量管也被实现和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内部的第二虚构纵剖面YZ同样地在测量换能器的第三虚构纵剖面YZ1与测量换能器的第四虚构纵剖面YZ2之间延伸,例如使得内部的第二虚构纵剖面YZ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第三虚构纵剖面YZ1且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第四虚构纵剖面YZ2。在此图示的实施例的示例中,如从图4、图5a、图5b和图6a的组合直接显然,额外地,内部在换能器外壳中被实现和放置使得因此不仅内部的第一虚构纵剖面XZ和第二虚构纵剖面YZ的共享交线与纵轴L平行或重合,而且第一纵剖面XZ与横截平面XY的共享交线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虚构横轴Q,该测量换能器的虚构横轴Q垂直于纵轴L,以及第二纵剖面YZ与横截平面XY的共享交线平行于测量换能器的虚构竖直轴线H,该测量换能器的虚构竖直轴线H垂直于纵轴L。在本发明的另外有利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器20i的流口还被布置成使得属于第一分流器的流口的(此处为圆形的)截面积的面积重心形成虚构矩形或虚构正方形的顶点,其中,该截面积同样位于延伸垂直于测量换能器的纵轴L(例如,在内部的第一纵剖面XZ内延伸或者平行于或甚至重合于测量换能器的前述主流动轴线的纵轴)或垂直于测量换能器的纵剖面的共享虚构横截平面中。此外,第二分流器202的流口也被布置成使得与第二分流器202的流口的(此处同样圆形)截面积相关联的虚构面积重心形成虚构矩形或正方形的顶点,其中,该截面积同样位于垂直于前述主要流动或者也垂直于测量换能器的纵轴L或者垂直于测量换能器的纵剖面延伸的第二分流器的共享虚构横截平面中。此外,用作换能器外壳Y1的材料可为钢,例如结构钢或不锈钢,或者也可为其它合适或通常合适这个目的的高强度材料。对于工业测量技术的大部分应用,特别也在石化工业中,额外地不锈钢,例如双炼钢、超级双炼钢或另外的(高强度)不锈钢的测量管也可满足关于机械强度、化学耐受性的要求以及热要求,使得在很多种应用情况下,换能器外壳分流器2(V202以及测量管IS1US2US3US4的管壁能在每种情况下为具有充分高品质的钢,这特别地在材料和制造成本以及测量换能器11在操作期间热相关的膨胀行为方面可为有利的。此外,换能器外壳Y1额外地以有利方式也可被实现为且尺寸使得在可能损坏了一个或多个测量管,例如由于裂纹形成或爆裂的情况下,流出的介质可完全保留在换能器外壳内部直到所需的最大正压力,持续期望尽可能长的时间,其中,这样的临界状态可由相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和/或基于操作期间所提到的传送器电子装置12在内部产生的操作参数来尽可能早地记录和用信号发出。为了简化测量换能器或由其形成的整个管线内测量设备的运输,额外地,运输眼(transport eye)可设于在换能器外壳上外部附加到入口侧和出口侧上。如最初提到的那样,测量所需的反作用力在测量换能器11中在待测量介质中通过使测量管18p 182、183、184振荡,例如同时以主动激发振荡模式(所谓的期望模式)振荡来实现。为了激发测量管振荡,特别地还以期望模式的振荡,测量换能器还包括激发器机构5,其由作用于测量管18ρ182、183、184上的至少一个机电、例如电动振荡激发器来形成。激发器机构5用于使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在操作上,至少有时,以期望模式执行振荡特别是弯曲振荡,且维持具有足够大以在介质中产生并记录适合于特定测量的上文所提到的反作用力的振荡振幅的这样的振荡或者维持期望振荡。至少一个振荡激发器和因此其所形成的激发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用于将从传送器电子装置例如通过至少一个电驱动信号馈送的激发电力Prai。转变成这样的例如脉动或谐波激发器力Frai。,脉动或谐波激发器力Frai。尽可能同时、均匀,但以相反指向,作用于测量管中的至少两个上,例如,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且在给定情况下也从两个测量管进一步机械地联接到另外两个测量管上且因此实现以期望模式的振荡。通过转变馈送到激发器机构内的激发电力Ρ 。而生成的激发器力F_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本身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设置于传送器电子装置12中的操作电路和最后递送驱动信号,而被调谐,例如通过实施于操作电路中的电流和/或电压控制器,调谐其振幅,和例如通过同样设置于操作电路中的相控回路(PLL),调谐其频率;对此方面,例如也对照US-A4,801, 897或US-B6,311,136。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因此,还设置用于生成激发器力的传送器电子装置通过经由连接线而供应到振荡激发器和因此供应到激发器机构的至少一个电驱动信号,例如至少有时周期性驱动信号,将所需激发电力馈送到激发器机构内。驱动信号是可变的,具有对应于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例如,至少一个驱动信号也可具有信号频率彼此不同的多个信号分量,其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分量(例如,在信号功率方面起主导作用的信号分量)具有对应于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信号频率,其中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执行弯曲振荡,例如,因此所提到的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此外,例如为了使馈入的激发电力符合充分振荡振幅实际瞬时需要的电力,可额外有利地使至少一个驱动信号相对于最大电压水平(电压振幅)和/或最大电流水平(电流振幅)可变,例如使得激发器电流流过由该驱动信号所提供的可变激发器电压所驱动的至少一个振荡激发器的圆柱形线圈。主动激发测量管振荡的目的特别是为了,尤其也对于由测量换能器最终形成的测量系统应用于测量质量流量的情况,通过使测量管以期望模式振荡而在流动介质中引起足够强的科里奥利力,使得因此可实现测量管中每一个的额外变形,因此对应于管布置的更高阶振荡模式(所谓的科里奥利模式)的变形,且振荡振幅足以用于测量。例如,可由测量管…、^、^、…所保持的机电激发器机构来激发测量管IS1US2US3US4进行特别地同时的弯曲振荡,特别地在四个测量管18p 182、183、IS4所形成的管布置的瞬时机械本征频率,在此情况下,它们至少主要地向侧向偏转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图3a、图3b、图6a、图6b、图7a、图7b的组合直接显然,使得它们成对彼此相互基本上相反相等地(opposite-equally)振荡。这特别地使得测量管18ρ182、183、184中的每一个在操作期间在至少有时同时执行振荡,和/或至少在每种情况下部分地形成为关于静态停止位置的弯曲振荡。换言之,如在具有直测量管的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中相当常见的那样,可使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至少分段地以张紧弹簧的方式振荡,从而在各自弯曲振荡平面中进行弯曲振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激发器机构被还被实现,使得利用它,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IS2可被激发为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一特别地也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对称一的弯曲振荡,且第三测量管IS3和第四测量管IS4可被激发为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一特别地也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对称一的弯曲振荡。而且,激发器机构还被被实现,使得利用它,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可被激发为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的——例如也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对称——的弯曲振荡,且第二测量管182和第四测量管184可被激发为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一例如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对称——的弯曲振荡。激发器机构和因此由其所激发的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在此情况下可被实现为使得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IS2在共享虚构第一振荡平面XZ1中以期望模式执行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在此情况下,即共面弯曲振荡,且第三测量管183和第四测量管184以期望模式在共享(因此为共面弯曲振荡)虚构第二振荡平面XZ2—此处为另外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振荡平面XZ1的平面一中执行同样的相反相等弯曲振荡。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测量管18ρ182、183、184在操作期间由激发器机构5额外地,至少部分地,特别地主要地,激发到期望模式,弯曲模式,其具有一定弯曲振荡频率,弯曲振荡频率例如等于包括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管布置的瞬时机械共振频率,因此对应于管布置的弯曲振荡的瞬时本征`频率,或者其至少部分地在这样的本征频率或共振频率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如已知的那样,弯曲振荡的瞬时机械共振频率在特殊程度上依赖于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大小、形状和材料,以及也依赖于流过测量管的介质的瞬时密度,且因此可在测量换能器的操作期间在相当大的数千赫兹宽的期望频带内变化。在以瞬时共振频率激发测量管的情况下,因此,在一方面,基于瞬时激发的振荡频率,可瞬时容易查明流过四个测量管的介质的平均密度。而且,在另一方面,可最小化维持以期望模式激发振荡所需的瞬时电力。特别地,使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由激发机构驱动振荡,另外至少有时以基本上相等的振荡频率,特别地在每种情况下同一个自然机械本征频率和因此共享的自然机械本征频率。以有利方式,由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所形成的内部的振荡行为以及控制激发器机构的驱动信号还彼此匹配使得至少以期望模式激发的四个测量管IS1US2US3US4的振荡开展为使得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IS2例如以末端张紧的弹簧的方式振荡,特别彼此相反相等因此至少以例如180°的相反相移在虚构横截平面XY中振荡,且第三测量管183和第四测量管184也基本上彼此相反相等振荡。
对于具有所讨论类型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系统的研究令人意外地表明,作为期望模式,特别是为了查明在测量换能器中所输送的介质的质量流率,特别地对适合固有的自然振荡模式的管布置,这种期望模式在下文被称作弯曲振荡第一类型的基本模式或者也被称作V模式振荡,其中,也如在图7a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且其中,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关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同样的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且实际上,使得第一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也与第三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且第二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也与第四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第一测量管与第二测量管以及第三测量管与第四测量管分别以V模式的相反相等弯曲振荡(造成内部在横截平面XY上的投影中有时呈V形,对照图7a)在对称结构的管布置和均匀流过管布置的情况下,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还对称地开展。V模式作为具有四个直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的期望模式的特殊合适性,在此情况下,可特别地归因于对于测量换能器的振荡行为(考虑空间以及时间)的在此情况下总体上在测量换能器中——特别地也在两个分流器的区域中一所形成的很有利的应力分布,以及归因于总体上测量换能器以及特别地分流器的同样有利的、因此很小的振荡相关变形。除了前文所述的V模式之外,内部还额外地具有第二类型的自然弯曲振荡模式(在下文中被称作X模式),其中,如在图7b中示意性地示出,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且其中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但与V模式的弯曲振荡不同,这使得第一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也与第四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且第二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也与第三测量管的该弯曲振荡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相反相等。在对称结构且均匀流过的内部的情况下,此外,以X模式的弯曲振荡(造成该内部在横截平面XY上的投影中有时呈X形状,对照图7b)同样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YZ对称。为了在测量换能器尽可能广的操作范围(特征在于,除其它方面之外,在操作期间,波动密度、质量流率、在测量换能器中的温度分布等)确保单独、特别地也限定的V模式或X模式激发,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由四个测量管所形成的管布置,因此其所形成的测量换能器的尺寸使得在该布置完全充满水的情况下可测量的第一类型弯曲振荡模式(V模式)的本征频率f18v不同于分别在该管布置完全充满水的情况下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V模式)的本征频率的f18V及同时可测量的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X模式)的本征频率f18X,例如使得两个弯曲振荡模式(V模式、X模式)的本征频率f18V、f18X以IOHz或更多彼此不同。特别地,也对于大于IOOmm的较大标称直径的情况,管布置也实现为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该本征频率f18V大于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该本征频率f18X。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激发器机构被这样实现,使得利用它,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IS2可在操作期间被激发为相反相等弯曲振荡且第三测量管IS3和第四测量管184在操作期间被激发为相反相等弯曲振荡,特别地也分别为根据其瞬时本征频率f18V的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V模式)的弯曲振荡和在其瞬时本征频率f18X的第二类型弯曲振荡模式(X模式)的弯曲振荡,在给定情况下,第二类型弯曲振荡模式(X模式)也同时具有对应于第一类型弯曲振荡模式(V模式)的弯曲振荡。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由特别地不同地作用于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IS2上的第一振荡激发器来形成激发器机构5,特别地也用于激发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和/或第三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此外,提供了特别地不同地作用于测量管181、182、183、184中至少两个上的电动型振荡激发器来用作第一振荡激发器51。因此,第一振荡激发器S1额外地由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第二测量管上且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特别地呈线圈插塞布置的形式,在此情况下,圆柱形线圈与永磁体同轴布置且永磁体被实现为插塞于线圈内的电枢。分别出于提高激发器机构的效率和提高其所生成的激发器力同时实现尽可能对称的结构的目的,激发器机构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开发中还包括特别地电动地和/或不同地作用于第三测量管183和第四测量管IS4上的第二振荡激发器52。第二振荡发机器52以有利方式被实现为具有与第一振荡激发器S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至少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它根据其作用原理类似地工作,因此同样也是电动型的。在另外实施例中,第二振荡激发器52因此由保持在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第四测量管上且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激发器机构5的两个振荡激发器5p52能以有利方式被电串联地互连,特别是使得共同驱动信号因此激发测量管IS1US3US2US4同时振荡,例如以V模式和/或X模式的弯曲振荡。特别是对于先前所提到的情况,其中以V模式的弯曲振荡以及以X模式的弯曲振荡应由两个振荡激发器5p52主动激发,这可有利于振荡激发器5p52的尺寸且因此将它们施加到管布置上,即因此,由振荡激发器S1中馈送的激发电力与实现振荡激发器S1所产生的测量管的振荡的激发力之比所限定的第一振荡激发器S1的传送因数至少在包括V模式和X模式的频带内不同于由振荡激发器52中馈送的激发电力与实现振荡激发器52所产生的测量管的振荡的激发器力之比所限定的第二振荡激发器52传送因数,例如使得该传送因素以10%或更多彼此偏离。这允许例如也单独激发V模式和X模式,特别是也在两个振荡激发器5p52串联和/或向两个振荡激发器5p52供应单个、共享的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且可在电动振荡激发器5p52的情况下以很简单方式,例如,通过向圆柱形线圈施加不同的阻抗、或者不同的匝数和/或通过不同尺寸的永磁体或不同磁性材料的永磁体的情况下实现。另外,应该提到的是,尽管在实施例的示例中此处所示的激发器机构的该振荡激发器或多个振荡激发器在每种情况下例如在中心作用于相应测量管上,作为替代或者作为补充,也可使用替代地作用于特定测量管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上的振荡激发器,例如以在US-A4, 823,614或US-A4,831,885中所提供的激发器机构的形式。如从图2、图4、图5a和图5b显然且在所讨论的类型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常见的那样,在测量换能器11中额外地设置振动传感器布置19,例如电动传感器布置,对于测量管18。182、IS3或IS4的振动,特别是入口和出口侧振动,尤其是由激发器机构5所激发的弯曲振荡做出反应,用于产生表示测量管的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的振动信号且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驱动信号,例如在频率、信号振幅和/或相位方面分别受到待记录的测量变量影响,例如介质的质量流率和/或密度和粘度。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振动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Ig1,特别地电动的第一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至少第一测量管IS1相对于第二测量管IS2的振动的第一振荡传感器以及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192,特别地电动第二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至少第一测量管IS1相对于第二测量管IS2的振荡的第二振荡传感器形成,这两个振荡传感器分别递送对于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移动,特别是其侧向偏转和/或变形做出反应的第一振荡信号和第二振荡信号。特别地使得由振动传感器布置19所递送的振荡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具有相对应于彼此对应于或依赖于流过测量管的介质的瞬时质量流率的相移其以及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依赖于在测量管中流动的介质的瞬时密度的信号频率。两个振荡传感器,彼此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能为此目的,例如在所讨论的类型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相当常见地,离测量换能器11中的第一振荡激发器基本上等距放置。此外,振动传感器布置19的振荡传感器可至少由于它们具有与激发器机构5的至少一个振荡激发器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而根据其操作原理类似于工作,例如因此同样为电动类型。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开发中,振动传感器布置19额外地由入口侧第三振荡传感器193,特别地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三测量管IS3相对于第四测量管IS4振荡的振荡传感器,以及出口侧第四振荡传感器194,特别地电动第四振荡传感器194和/或不同地记录第三测量管IS3相对于第四测量管IS4振荡的电动振荡传感器形成。为了另外改进信号品质,以及为了简化接收测量信号的传送器电子装置12,而且,第一振荡传感器Ig1和第三振荡传感器193可串联地电互连,例如,使得组合的振荡信号表示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183相对于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组合入口侧振荡。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第二振荡传感器192和第四振荡传感器194可串联地电互连,使得两个振荡传感器192、194的组合振荡信号表示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相对于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184的组合出口侧振荡。对于前述情况,其中振动传感器布置19的振荡传感器,特别是彼此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应不同地和电动地记录测量管的振荡,第一振荡传感器1%由保持到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此处在入口侧上待记录振荡的区域)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此处相对应地同样在入口侧上待记录的振荡的区域中)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且第二振荡传感器192由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出口侧上待记录的振荡的区域)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二测量管(此处相对应地同样在出口侧上待记录的振荡的区域中)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同样,额外地,在给定情况下提供了第三振荡传感器193可相对应地由保持到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四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在给定情况下提供了第四振荡传感器194可相对应地由保持到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到第四测量管上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为了保证测量换能器对于质量流量尽可能高的敏感性,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测量管和振荡传感器被布置在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对应于在第一振荡传感器1%和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之间沿着第一测量管的偏转曲线或弯曲线测量的距离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L19达到大于500_,特别地大于600_。特别地,为了形成尽可能紧凑的测量换能器,但其仍尽可能对质量流量敏感,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振荡传感器1%、192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L11匹配,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由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比L19/L11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比L19/Ln达到大于0.3,特别地大于0.4和/或小于0.7。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振荡传感器匹配测量管,放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由测量管的口径D18与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L19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测量长度比D18/L19达到大于0.05,特别地大于0.09。
在此还应当指出,尽管在实施例的示例中图示的振动传感器布置19的振荡传感器的情况下,振荡传感器在每种情况下为电动型,因此在每种情况下,由附加到测量管之一上的圆柱形磁性线圈和相对应地附加到相对放置测量管上的在线圈中插塞的永磁体形成,额外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振荡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也可用于形成传感器布置。至于其它方面,例如在所讨论类型的测量传感器的情况下相当常见,作为振荡传感器的补充,其它,特别是辅助传感器或记录干扰变量的传感器,可设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例如用于记录由于外力造成的总测量系统的移动和/或管布置中的对称性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记录测量管和/或换能器外壳中一个或多个的膨胀的应变计,用于记录换能器外壳中起主要作用的静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或用于记录测量管和/或换能器外壳中一个或多个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由此,例如,可监视和在给定情况下相对应地补偿测量换能器的作用能力和/或由于交叉敏感性或外部干扰造成的测量换能器对主要被记录的测量变量(特别是质量流率和/或密度)的敏感性变化。振动传感器布置19,如在这样的测量换能器的情况下常见地,还以合适方式,例如经由连接线硬接线与相对应地设置在传送器电子装置中的测量电路,例如由至少一个微处理器和/或由至少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形成的测量电路联接。测量电路接收振动传感器布置19的振动信号且从振动信号生成,(在给定情况下也考虑)由至少一个驱动信号馈送到激发器机构的激发电力,和因此也在测量电路中转变最初提到的测量值,其可表示待测量介质的质量流率、总质量流量和/或密度和/或粘度,且其在给定情况下可在现场显示和/或也以数字测量数据的形式发送到测量系统上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在那里进行相对应的进一步处理。特别地,测量电路和因此其所形成的传送器电子装置额外地基于在激发器机构中转变的激发电力而设置和设计以例如周期性再现和/或根据查询而生成例如表示流动介质的粘度的的粘度测量值和/或基于由测量换能器所递送的振荡信号,例如周期性再现地和/或根据查询生成表示流动介质的质量流率的质量流量测量值和/或例如周期性地和/或根据查询生成表示流动介质密度的密度测量值。不同作用的振荡激发器或振荡传感器的上文提到的应用还带来(除其它方面之外)以下优点:为了操作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也可使用这样的确立的测量和驱动器电路,例如已经具有广泛的用于例如于常规科里奥利质量流量和/或密度测量设备中的那种。包括其中实现的测量和驱动器电路的传送器电子装置12还可例如容纳于单独的电子装置外壳72中,单独的电子装置外壳72被布置成从测量换能器排出,或者例如图1所示,直接附加到测量换能器I上,例如在换能器外壳Y1外部,以便形成单个紧凑的设备。在此处所图示的实施例的示例的情况下,因此,额外地,用于保持电子装置外壳I2的颈状过渡件放置于换能器外壳Y1上。在过渡件内可额外地布置用于在测量换能器11、特别地其中放置的振荡激发器和传感器与所提到的传送器电子装置12之间的电连接线的馈通。将馈通制造成由玻璃和/或塑料灌封化合物气密密封和/或耐压。如已经多次提到的那样,管线内测量设备和因此测量换能器11特别地被设置用于也测量大于IOOmm的较大口径管道中大于400t/h的高质量流量。考虑到这个情况,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对应于其中要使用测量换能器11的路线中的管道口径的测量换能器11的标称直径被选择为使得其达到大于100_,但特别地大于150mm。此外,根据测量换能器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测量管IS1US2US3US4中每一个具有对应于特定管内径的口径D18,其达到40mm。特别地,测量管18” 182、183、184额外地被实现为每个具有大于60mm的口径D8。作为其替代或作为其补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额外地,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尺寸使得它们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至少IOOOmm的测量管长度L18。在此处图示的具有相等长度测量管IS1US2US3US4的实施例的示例中,测量管长度L18在每种情况下对应于在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口与第二分流器的第二流口之间延伸的第一测量管的偏转曲线或弯曲线的部段的长度。特别地,测量管18ρ182、183、184在这种情况下被设计成使得其测量管长度L18在每种情况下大于1200_。因此,至少对于测量管18ρ182、183、IS4由钢组成的所提到的情况,在大于Imm的常用壁厚的情况下,导致了在每种情况下至少20Kg,特别地大于30Kg的质量。然而,试图保持测量管18ρ182、183、184中每一个的空质量小于50Kg。考虑到以下现实,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重量远超20kg的情况下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从上述尺寸规格直接显然,测量管18ρ182、183、184中每一个可容易地具有IOL或更高的容量,那么包括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管布置可至少在高密度介质流过的情况下,到达远超80kg的总质量。特别是在应用具有相对较大口径D18、较大壁厚和较大测量管长度L18的测量管的情况下,但由测量管IS1US2US3US4所形成的管布置的质量可直接地也大于100kg,或至少在例如油或水的介质流过的情况下,大于120kg。因此,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M11总计也远超200kg且在显著大于250mm的标称直径D11的情况下甚至大于300kg。因此,本发明的测量换能器可具有容易大于10,特别大于15的总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M11与第一测量管的空质量M18的质量比Mn/M18。在测量换能器的所提到的高空质量M11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最佳地采用总体上向其施加的材料,且为了在总体上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很多时候也最昂贵的材料,根据另外实施例,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D11的尺寸相对于其空质量M11使得由测量换能器11的空质量M11与测量换能器11的标称直径D11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11的质量与标称直径比Mn/Dn小于2kg/mm,但特别地尽可能小于lkg/mm。为了保证测量换能器11的充分高的稳定性,测量换能器11的质量与标称直径比Mn/Dn,至少在使用上文所提到的常规材料的情况下,被选择尽可能大于0.5kg/mm。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为了安装的材料的效率的额外改进,所提到的质量比Mn/M18保持小于25。然而为了形成充分高振荡品质因数和尽可能较小压降的、尽可能紧凑的测量换能器,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测量管相对于上文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11的安装长度L11的尺寸使得由至少第一测量管的口径D18与测量换能器11的安装长度L11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安装长度比D18/Ln达到大于0.02,特别地大于0.05和/或小于0.09,特别地小于0.07。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测量管对于上文所提到的测量管的安装长度L11的尺寸使得由至少第一测量管的上文所提及的测量管长度L18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L11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管长度与安装长度比L18/Ln达到大于0.7,特别地大于0.8和/或小于1.2。在需要的情况下,可通过例如在入口侧和出口侧上使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至少成对彼此连接,在每种情况下利用称作节点板的联接元件(在下文中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可最小化由振动测量管,特别是以所提到的方式尺寸相对较大的测量管在换能器外壳中的入口侧或出口侧上可能或至少潜在地造成的机械应力和/或振动。此外,利用这样的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通过其尺寸和/或通过其在测量管上的定位,可有针对性地影响测量管的机械本征频率和因此由四个测量管形成的管布置以及放置于其上测量换能器的额外部件的机械本征频率和在此情况下管布置总体上的振荡行为。特别地,利用第一类型的这种联接元件,以简单也同样有效的方式实现了一方面所提到的V模式与X模式在其本征频率f18v、f18x方面的充分分隔,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四个测量管的机械联接的改进以便均衡四个测量管同时执行的振荡,例如,以期望模式主动激发的弯曲振荡。用作节点板的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可例如为薄板或垫片,特别是由与测量管相同的材料所制成的板或垫片,且在每种情况下具备对应于将彼此联接的测量管的数量和外部尺寸的内孔,在给定情况下,补充地裂开到边缘,使得垫片能首先被插入以夹持在相应测量管IS1US2US3和IS4上,且在给定情况下,之后与例如由硬钎焊或熔焊所界定的相应测量管连接。因此,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特别地也出于管布置的调谐振荡特征的目的,测量系统还包括:与第一分流器以及也与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入口侧上附加到四个测量管中每一个的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例如第一联接元件24:具有基本上X形的基本形状或基本上H形的基本形状,分别用于调谐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且用于形成测量管振动的入口侧振荡节点;以及,与第一分流器以及与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出口侧上附加到四个测量管中每一个的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例如,第二联接元件242的结构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基本上相同,在给定情况下,也具有基本上X形或基本上H形的基本形状,分别用于调谐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和形成测量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21可例如在每种情况下由板形元件形成或如图4示意性地示出,由单片冲切弯曲部分产生。在图4或图5a、图5b所示的实施例的示例中,额外地,第一类型的两个联接元件被实现为和在测量管上的放置使得它们关于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第一虚构纵剖面XZ或关于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第二虚构纵剖面YZ基本上对称放置,因此,第一虚构纵剖面XZ和/或第二虚构纵剖面YZ在每种情况下也为第一类型的两个联接元件中每一个的对称平面。在测量换能器中的两个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也优选地关于所提到测量换能器的虚构横截平面XY为对称的,且因此关于该横截平面XY等距且平行延伸。前述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24:、242,特别是彼此相同结构的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24p242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为板形,特别地使得,如从图显然,在投影到测量换能器的所提到的虚构横截平面XY上时,更像是矩形或者正方形,或者,但也可更像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基本形状。特别地也为了实现前文所提到的管布置的V模式与固有X模式在其本征频率f18V、f18X方面尽可能简单同样有效的分隔,但也能相当有利地以这样的方式来构造第一类型的两个联接元件24p242中的每一个,即,其在投影到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虚构横截平面XY上时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交叉或X形或者更像是H形的基本形状。如从图4、或图5a、图5b直接显然,两个前述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24p242在测量换能器中被额外地实现和放置成使得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的质心具有离测量换能器11的质心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的质心离测量换能器11的该质心的距离,基本上是使得两个联接元件24:、242因此每种情况下在中心与切割测量管IS1US2US3US4的共享虚构横截平面对称布置。此外,两个联接元件24:、242可定向为基本上彼此相互平行延伸。为了额外地提高优化由四个测量管IS1US2USy IS4所形成的管布置的振荡行为的自由度,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开发中,测量换能器11额外地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43,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43为了形成至少用于第三测量管IS3的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和第四测量管184的相反相位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都与第一分流器20i以及与第二分流器202间隔开且在入口侧至少附加到第三测量管IS3和第四测量管IS4上。此外,测量换能器11包括,在此进一步开发的情况下,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244(特别地与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43同样结构的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244),为了形成至少用于第三测量管IS3的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和用于第四测量管IS4的与第三测量管183相反的相位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244与第一分流器20i以及也与第二分流器202,以及也与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43间隔开且在出口侧附加到至少第三测量管183和第四测量管184。而且如从图4、图5a和图5b的组合显然,在最靠近测量换能器11的质心定位且在入口侧上附加到相应测量管的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此处第一类型第一联接元件24P与最靠近测量换能器的质心定位且在出口侧附加到该测量管上的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因此此处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每种情况下限定该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L18x,其中,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联接元件放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因此,测量 管18ρ182、183、184中每一个的期望振荡长度达到小于2500mm,特别地小于2000mm和/或大于800mm。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还设置所有四个测量管%、182、183、184具有相同的期望振荡长度L18x。其可在一定意义上额外地相当有利于更简单且更恰好调整测量换能器的振荡行为,以及也为了额外最小化在给定情况下,使尺寸相对较大的测量管振动而在换能器外壳中的入口侧或出口侧上可能造成的机械应力和/或振动,当测量换能器还具有前述类型的其它联接元件,例如因此总共6个或8个第一类型的这样的联接元件用于形成第一测量管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或者用于形成第三测量管的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和第四测量管的与第三测量管相反相位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或出口侧节点。为了在尽可能小的压降的情况下提供对质量流量的充分高振荡品质因数和高敏感性的尽可能紧凑的测量换能器的目的,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匹配的振荡传感器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由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比达到大于0.3,特别地大于0.4和/或小于0.7,和/或与期望振荡长度匹配的振荡传感器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由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振荡长度比达到大于0.6,特别地大于0.65和/或小于0.95。作为替代或作为补充,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与测量管匹配的振荡传感器,放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由测量管的口径D18与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L19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测量长度比D18/L19达到大于0.05,特别地大于0.09。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上文所提到的测量长度L19保持小于1200mm。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测量管18^ 182、183、184,与所提到的期望振荡长度匹配,所具有的尺寸使得由第一测量管的口径D18与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L18x之比所限定的测量管的口径与振荡长度比D18/L18x达到大于0.07,特别地大于0.09和/或小于0.15。作为这点的替代或补充,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测量管18p
182、183、IS4,与上文所提到的测量的安装长度L11的匹配,所具有的尺寸使得由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测量管长度L18x与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L11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测量管长度与安装长度比L18xZl11达到大于0.55,特别地大于0.6和/或小于0.9。但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另外地设置测量管18:、182、183、IS4使得在操作期间以所述V模式振荡,且在此情况下,也部分地相对于平行或重合于所提到的连接轴线ZpZ2、Z3、Z4的相应扭转振荡轴线执行期望扭转振荡,例如用于测量介质粘性的目的和/或用于扩展测量换能器诊断的目的。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测量换能器额外地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5:,特别地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一联接元件25:,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5: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以及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上,但另外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上,在此情况下,因此仅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上。而且,至少在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测量换能器包括,至少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52,特别是板形或杆形的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52,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52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以及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以及也与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5: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二测量管IS2上和第四测量管184上,但在其它方面,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在此情况下,仅附加到第二测量管182和第四测量管IS4上。如从图4、图5a和图5b的组合直接显然,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5:和第二联接元件252尽可能放置成在测量换能器11中彼此相对。此夕卜,测量换能器额外地包括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53,同样例如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三联接元件253,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53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以及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以及也与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5:间隔开,且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上和第三测量管IS3上,但其它方面,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在此情况下,因此仅附加到第二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183,以及第二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254,特别地第二类型的板形或杆形第四联接元件254,第二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252与第一类型的第一和第二联接元件以及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和第三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在每种情况下附加到第二测量管182和第四测量管IS4上,但在其它方面,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在此情况下,因此仅附加到第二测量管182和第四测量管184。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53和第四联接元件254如从图4、图5a和图5b直接显然,优选地同样放置成在测量换能器11中彼此相对。在此处图示的实施例的示例中,在每种情况下,第二类型的第一和第二联接元件25p252在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的区域中分别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以及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184。与此类似,在每种情况下,第二类型的第三和第四联接元件253、254在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的区域中分别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以及第二测量管182和第四测量管184。而且,可有利地使用前文该的第二类型的联接元件来保持传感器布置的个别部件。因此,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设置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1%分别保持在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5:和第二联接元件252上。此外,以相对应的方式,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保持在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53和第四联接元件254上。例如,在电动振荡传感器的情况下,第一振荡传感器1%的圆柱形线圈可附加到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且相关联的永磁体附加到相对定位的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上,或者第二振荡传感器192的圆柱形线圈附加到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上且相关联的永磁体附加到到相对定位的第二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对于所提到的其中传感器布置19由四个振荡传感器1%、192、193、194形成的情况,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第一振荡传感器1%以及第三振荡传感器193在每种情况下部分地保持在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部分地保持在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上,特别地使得,如从图4、图5a和图5b直接显然,在第一振荡传感器W1和第三振荡传感器193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测量管IS1外径的两倍。以相对应的方式,额外地,第二振荡传感器192和第四振荡传感器194在每种情况下保持到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和第四联接元件上,特别地使得,如从图4、图5a和图5b直接显然,在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与第四振荡传感器19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测量管IS1的管外径两倍,由此,总体上,能够最佳地利用在换能器外壳T1的内部空间中的可用空间,以及简单地安装传感器布置19的振荡传感器。因此,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传感器布置19的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保持在两个第二类型的相对定位的联接元件上。为了减小测量换能器对压力的可能的交叉敏感性,特别地也在大于0.1的尽可能高的标称直径与安装长度比Dn/Ln和小于1.5的尽可能低的振荡长度与安装长度比L18x/L11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测量换能器包括多个环形加强的元件221A……
222A......223A......224A......,特别地相同结构的加强元件,其中的每个放置于测量管18^ 182、
183、184中确切的一个上,使得其围绕沿着其基本上圆形的轨道运动虚构外围线之一夹紧,在这方面,也对照最初提到的US-B6,920,798。特别地,还提供了在此情况下,该加强元件,特别是相同结构的元件 221A、221B、221C、221D 或 222A、222B、222C、222D 和 223A、223B、223C、223D 或224A、224B、224C、224D中的至少四个分别放置于测量管18p 182、183或184中的每一个上。加强元件221A……222A……223A……224A……以有利的方式放置于测量换能器11中使得安装于相同测量管上的两个靠近的加强元件彼此分隔,分隔量为该测量管的管外径的至少70%,但至多为这样的管外径的150%。在这种情况下,经证明,特别地合适地为相邻加强元件的相互间隔在相应测量管18ρ182、183或184的管外径的80%至120%的范围。作为其替代或作为其补充,为了改进管布置的振荡特征和在此情况下也为了改进测量换能器的精确性,还设置测量换能器还如图8、图9a和图9b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具有板形加强元件26ρ262、263、264用于调谐也在那些振荡平面YZ1JZ2中的测量管18ρ182、183或184的弯曲振荡的自然 本征频率,那些振荡平面YZpYZ2还在图3a、图3b的组合中显然基本上垂直于上文所提到的振荡平面XZpXZ2。板形加强元件,例如相同结构的板形加强元件26ρ262、263、264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被实现为且在每种情况下与测量管连接成使得因此,在前文所提到的主要振荡平面XZ1JZ2中激发的期望模式中测量管18ρ182、183或IS4的弯曲振荡的至少弯曲振荡、共振频率总是低于测量管的弯曲振荡的自然本征频率,其具有与期望模式相等模阶,但将在此情况下在次要振荡平面YZp YZ2内执行。以此方式,能以很简单,同样也更有效的方式实现管布置或测量管的相互垂直(此处主要和次要)振荡平面中测量管的弯曲振荡模式在测量管的相应共振频率方面的显著分隔。为此目的,在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从图8、图9a、图9b的组合直接显然,测量换能器包括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1;其用于调谐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的弯曲振荡的一个或多个共振频率,在每种情况下,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S1与第一分流器2(^之间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183的段18’ P18’ 3。此外,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情况下,测量换能器包括第二板形加强元件262,其用于调谐在基本上垂直于主要振荡平面XZ1或XZ2 (在此情况下,因此也基本上平行于前述第三振荡平面YZ1)的次要第四振荡平面YZ2中的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弯曲振荡的一个或多个共振频率,附加到第二测量管182和第四测量管184,即,在每种情况下,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一分流器20:之间的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段18’ 2、18’ 4。此外,测量换能器包括: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其用于调谐在第三振荡平面YZ1中的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的该共振频率,分别附加到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183,此处,在每种情况下,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三测量管IS3的段18’ ’ pl8’ ’ 3 ;以及,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64,其用于调谐第四振荡平面YZ2中的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该共振频率,附加到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此处,在每种情况下,分别附加到同样位于第一振荡激发器与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段18’ ’ 2、18’ ’ 4上。例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和第二板形加强元件262可在每种情况下放置于第一振荡传感器1%与第一分流器20i之间,以及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和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44可在每种情况下放置于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与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特别地也在上文所述第一类型第二联接元件242与第四联接元件244之间。但板形加强元件也可布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也从图8、图9a、图9b的组合显然,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i和第二板形加强元件262放置于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4:与第一振荡传感器1%之间;且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和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64在每种情况下放置于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与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之间。板形加强元件可通过钎焊、铜焊或熔焊而与相应测量管连接。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元件可与测量管连接,使得从图8、图9a、图9b的组合显然看出的,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i沿着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此处,例如最靠近测量管IS3的直侧向表面元件)附加到同样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1%与第一分流器2(^之间的第一测量管IS1的段18’!上,以及也沿着段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例如,最靠近第一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附加到同样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1%与第一分流器2(^之间的第三测量管183的段18’ 3上。以与此类似的方式,然后,第二板形加强兀件262也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一振荡传感器1%与第一分流器20:之间的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段18’ 2和18’ 4上,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与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第一测量管IS1和第二测量管183的段18’ ’ i和18’ ’ 3上,且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64分别附加到位于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与第二分流器202之间 的第二测量管IS2和第四测量管IS4的段18’ ’ 2、18’ ’ 4上,且在每种情况下实际上沿着相应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来附加。为了实现充分分隔共振频率,在另一实施例中,四个板形加强兀件261、262、263、264中每一个额外地被实现和放置于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其具有对应于在其在每种情况下被附加所沿着的那两个测量管IS1US3或182、184的侧向表面元件之间最小距离的宽度,该宽度小于在该侧向表面元件的方向上测量的相应板形加强元件26:、262、263、264的长度,例如使得宽度小于该长度50%,特别地小于30%。而且,有利地,当四个板形加元件26^26^26^264中的每一个额外地在每种情况下被实现为板形加强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大于该板形加强元件26^26^26^2 (横向于长度和宽度测量)的相关联厚度例如大于两倍,特别地大于5倍。替代地,为了附加到在每种情况下位于最近的侧向表面元件,但加强元件例如也特别地在确保前述宽度与厚度与长度比的同时,被实现为且与测量管连接为使得相应两个测量管的加强元件中的每一个基在每种情况下沿着测量管中的每一个的向外最远或在每种情况下内部最远的侧向元件本上在切向接触。
在操作上造成以V模式振荡的具有四个直测量管的测量换能器的进一步研究额外地表明可进一步提高测量换能器的零点稳定性,或者进一步减弱测量换能器对质量流量的零点敏感性,通过将测量管,因此其所形成的管布置实现为使得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中段,其提供测量管长度L18的至少40%,特别地至少60%,和/或小于测量管长度L18的90% (但在给定情况下,设置为承载激发器机构的部件,例如,永磁体或圆柱形线圈),其中,该测量管并不具有与测量管中另一个的机械连接(因此,例如,所提到的第二类型的联接元件和/或所提到的板形加强元件都不用于调谐在振荡平面YZpYZ2中的测量管181、182、183或184的弯曲振荡的自然本征频率)和/或其中,其可相对于其它测量管自由移动。即,发现当V模式具有尽可能低的本征频率时,可有利于前述类型的测量换能器的期望高零点稳定性,且因此,可形成与换能器外壳的通常较高的本征频率比较大的频率分隔。此外,在该零点稳定性的意义上,当测量管不执行或仅在较小的程度上执行扭转振荡时,这是有利的。通过施加具有四个V模式操作,而不是例如(此前的)两个并联流过的直测量管,然后也能具有成本效益地制造也用于大于400t/h的较大质量流率和分别(在一方面)在特别地小于2巴的可接受压降大于99.8%的测量精确度和(另一方面)具有至少保留的高零点稳定性,具有远超IOOmm的最大标称直径和的该类型的测量换能器,以保持这样的测量换能器的安装质量以及空质量充分地在制造、运输安装的极限内(尽管具有较大的标称直径)以及操作能仍能总是合理经济地进行。特别地通过实施上文所解释的措施来进一步开发本发明,个别地地或者也组合地,所讨论类型的测量换能器也可在标称直径的情况下被实现为且所具有的尺寸使得如由所提到的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与管布置的总质量之比所限定的测量换能器的质量比可保持明显地小于3,特别地小于2.5。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测量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率——特别是在一定时间间隔总计的总质量流量一和/或粘度的测量系统,所述介质特别是至少有时在管道中流动的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的材料,特别以大于400t/h的质量流率流动,其中,所述测量系统特别地实现为管线内测量设备和/或紧凑结构的测量设备,所述测量系统包括: 振动型测量换能器,用于产生振荡测量信号——特别是用于记录密度和/或质量流率和/或粘度的振荡测量信号;以及 传送器电子装置,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电耦合,特别地传送器电子装置被布置在与换能器外壳机械连接的电子装置外壳中,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用于启动所述测量换能器并且用于评估从所述测量换能器递送的振荡测量信号, 所述测量换能器包括: 换能器外壳——特别是基本上管状和/或外部圆柱形的换能器外壳,其中,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入口侧第一外壳端由入口侧第一分流器形成,该入口侧第一分流器具有恰好四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口——特别是圆柱形、锥形或圆锥形流口,且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出口侧第二外壳端由出口侧第二分流器形成,该出口侧第二分流器具有恰好四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口——特别是圆柱形、锥形或圆锥形流口 ; 管布置,所述管布置具有恰好四个直测量管以形成被布置为用于并行流动的流路并且连接到所述分流器——特别是相同结构的分流器——以引导流动介质,特别地测量管仅借助于所述分流器和/或相同结构的测量管和/或至少成对彼此相互平行的测量管而振荡地保持在所述换能器外壳中,其中:第一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的第一流口内;第二测量管,特别地至少分段地平行于所述第一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的第二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到所述第二分流器的第二流口内;第三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的第三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的第三流口内;以及,第四测量管一特别至少分段平行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第四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的第四流口内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的第四流口内; 机电激发器机构一特别是由至少一个电动振荡激发器和/或不同地激发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对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振荡激发器形成,用于产生和/或维持所述四个测量管的机械振荡——特别是弯曲振荡;以及, 振动传感器布置——特别是电动传感器布置和/或由彼此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所形成的振动传感器布置,用于对所述测量管的振动——特别是由所述激发器机构所激发的弯曲振荡——做出反应以产生表示所述测量管的振动——特别是弯曲振荡——的振荡测量信号, 其中: 所述四个直测量管被实现且在所述测量换能器中布置,使得所述管布置具有第一虚构纵剖面,该第一虚构纵剖面位于所述第一测量管与所述第三测量管之间并且也在所述第二测量管与所述第四测量管之间,所述管布置关于所述第一虚构纵剖面镜像对称,且所述管布置具有第二虚构纵剖面,该第二虚构纵剖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虚构纵剖面且在所述第一测量管与所述第二测量管之间并且也在所述第三测量管与所述第四测量管之间延伸,所述管布置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同样镜像对称,并且使得对所述测量管一特别是等长的测量管——的每个,与最小距离相对应的测量管长度达到IOOOmm或更大,所述最小距离是对应于相应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的第一分流器的流口和对应于相应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的第二分流器的流口之间的最小距离; 所述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占所述测量管长度至少40%的中段,其中,在所述中段,所述测量管中的每一个没有与所述测量管中的任何其它测量管的机械连接,和/或其中,在所述中段,每个测量管可相对于其它测量管自由移动; 所述管布置具有第一类型的自然弯曲振荡模式(V模式),在该模式下,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一特别是共面的一和/或关于第二虚构纵剖面对称的弯曲振荡,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特别是共面的——和/或关于第二虚构 纵剖面(YZ)对称的弯曲振荡,这使得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也相反相等,且使得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与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也相反相等; 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特别是由微计算机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形成的,在操作期间借助于供应到所述激发器机构的至少一个电驱动信号把激发电力——特别是具有可变的最大电压水平和/或可变的最大电流水平的电力一馈送到所述激发器机构内,所述电驱动信号特别是具有对应于所述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的可变和/或至少有时周期性的电驱动信号;以及 所述激发器机构适于将所述激发电力——特别是依赖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信号的电压水平和电流水平的激发电力一至少部分地转变成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以及还转变成所述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使得由所述激发器机构所激发的所述四个测量管至少部分地一特别是主要地——执行第一类型的基本模式的弯曲振荡,所述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关于所述管布置的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特别地所述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共面,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关于所述测量管布置的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的中段占相应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的至少60%和/或测量管长度的9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激发器机构至少具有作用于——特别是不同地作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的第一振荡激发器——特别是附加到其上的第一振荡激发器和/或电动第一振荡激发器,用于把由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所馈送到所述激发器机构内的激发电力转变成机械激发器力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特别是带有对应于所述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的可变的和/或周期性的弯曲振荡,以及实现所述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所述第二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关于所述管布置的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由保持在所述第一测量管上——特别在所述中段的区域中——的永磁体和由该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在所述第二测量管上——特别是在所述中段的区域中——的圆柱形线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激发器机构还包括作用于——特别地不同地作用于——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的第二振荡激发器——特别是附加到其上的第二振荡激发器和/或电动第二振荡激发器和/或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相同结构的振荡激发器和/或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电串联的振荡激发器,用于把由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所馈送到所述激发器机构内的激发电力转变成机械激发器力来用于实现所述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特别地带有对应于所述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至少一个信号频率的可变的和/或周期性的弯曲振荡,以及实现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弯曲振荡,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弯曲振荡关于所述管布置的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振荡激发器由保持在所述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由所述永磁体的磁场弥漫且保持在所述第四测量管上——特别地在所述中段的区域中——的圆柱形线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驱动信号具有多个信号频率彼此不同的信号分量;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驱动信号的信号分量中的至少一个——特别地在信号功率方面起主导作用的信号分量——具有对应于所述管布置的自然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的信号频率,所述自然振荡模式特别是所述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其中,所述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个执行弯曲振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驱动信号被馈送到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特别地使得由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提供的可变的第一激发器电压所驱动的所述第一激发器电流流过其圆柱形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激发器机构通过提供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生成且作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上的、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同时生成且作用于所述第二测量管上的激发器力相反的激发器力——特别是相反相等的激发器力,来实现所述测量管的振荡——特别是第一类型的第一弯曲振荡模式的弯曲振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管布置具有第二类型的自然弯曲振荡模式(X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特别是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对称的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与相应测量管相关联的静态停止位置执行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特别地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对称的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这使得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与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也相反相等,且使得关于所述第二虚构纵剖面,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所述弯曲振荡也相反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一特别地在管布置完全充满水的情况下可测量的本征频率,不同于一特别地以大于IOHz不同于一所述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本征频率——特别地在管布置完全充满水的情况下可测量和/或可与所述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同时可测量的本征频率,特别地使得所述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所述本征频率大于所述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所述本征频率超过IOHz或者所述第一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所述本征频率f18V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的所述本征频率超过IOHz。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激发器机构被实现为使得所述第二类型的弯曲振荡模式是可激发的,特别地可与所述第一类型的所述 弯曲振荡模式同时可激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管中每一个的测量管长度大于1200_和/或小于2500_。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振动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以及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形成,所述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对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传感器,所述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对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特别是板形的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用于形成入口侧振荡节点,所述入口侧振荡节点至少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也与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所述入口侧至少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特别地使得所有四个测量管由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彼此机械连接;以及 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特别是板形的第二联接元件和/或与所述第一联接元件相同结构和/或平行于所述第一联接元件的第二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出口侧振荡节点,所述出口侧振荡节点至少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以及所述第一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在所述出口侧至少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特别地使得所有四个测量管由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彼此机械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也被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被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和/或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的质心到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特别地板形的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入口侧振荡节点,所述入口侧振荡节点至少用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所述入口侧至少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特别地使得所有四个测量管由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彼此机械连接;以及 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一特别地板形的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出口侧振荡节点,所述出口侧振荡节点至少用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振动一一特别地弯曲振荡-和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以及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在所述出口侧至少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特别地使得所有四个测量管由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彼此机械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二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且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二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或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的质心到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特别地使得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之间最小距离的所述测量管中每一个的期望振荡长度大于80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管的每一个的所述期望振动长度小于2500mm,特别地小于200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有四个测量管由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彼此机械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具有板形,特别地具有矩形、正方形、圆形、十字形或H形基本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具有板形,特别是具有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的相同的板形,特别地具有矩形、正方形、圆形、十字形或H形基本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也被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以及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被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的质心到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特别地板形的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入口侧振荡节点,所述入口侧振荡节点至少用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反相位的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且在所述入口侧至少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以及 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特别地板形的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出口侧振荡节点,所述出口侧振荡节点至少用于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和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反相位的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振动-特别地弯曲振荡,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第二分流器以及也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在所述出口侧至少附加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有四个测量管由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和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彼此机械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的质心到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且大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的质心离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心的距离。
3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对应于在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之间最小距离的所述第一测量管——特别地所述测量管中每一个——的期望振荡长度小于2500mm-特别地小于2000mm-和/或大于800_。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特别地板形或杆形的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 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特别地板形或杆形的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以及也与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 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特别地板形或杆形的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以及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以及也与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间隔开且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 第二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一特别地板形或杆形的第二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二联接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和所述第三联接元件间隔开且分别附加到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但并不附加到其它测量管。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和第二联接元件在所述测量换能器中彼此相对放置;以及 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和第四联接元件在所述测量换能器中彼此相对放置。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口径和/或相等长度的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大于60mm的口径,特别具有大于80mm的口径。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振荡长度比大于0.07——特别地大于0.09——和/或小于0.15。
3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测量长度比大于0.05,特别地大于0.09。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分流器具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将所述测量换能器连接到用于将介质供应到所述测量换能器的管道的管段;且所述第二分流器具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将所述测量换能器连接到用于从所述测量换能器排出介质的管道的管段。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两个凸缘中的每一个具有大于50kg-特别地大于60kg-的质量。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凸缘中的每一个具有密封表面,用于使所述测量换能器与所述管道的相对应的管段液密地连接;以及 在所述两个凸缘的所述密封表面之间的距离限定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特别地大于1200mm和/或小于3000mm的安装长度。
3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所需期望振荡长度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振荡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大于0.55——特别地大于0.6——和/或小于0.9 ο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安装长度之比大于0.02——特别地大于0.05——和/或小于0.09。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的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管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大于0.7——特别地大于0.8——和/或小于0.95。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对应于所述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口与所述第二分流器的第一流口之间最小距离的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大于IOOOmm-特别地大于1200mm-和/或小于2000mm。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口径的测量管——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四个测量管——特别地相等长度的测量管——中每一个离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外壳侧壁的最小侧向距离在每种情况下大于零一特别地大于3mm—和/或大于相应管壁厚度两倍;和/或在两个相邻的测量管之间的最小侧向距离在每种情况下大于3mm和/或大于它们的相应管壁厚度之和。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流口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使得所述流口中的每一个离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外壳侧壁的最小侧向距离在每种情况下大于零——特别地大于3mm——和/或大于所述测量管的最小管壁厚度二倍;和/或在所述流口之间的最小侧向距离大于3mm和/或大于所述测量管的最小管壁厚度二倍。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多个环形加强元件——特别地相同结构的加强元件,用于提高所述测量管的振荡品质因数,其中: 每个加强元件被恰好放置在所述`测量管之一上使得它围绕该测量管沿着其外围线之一夹紧。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至少四个环形加强元件——特别地相同结构的加强元件,被置于所述测量管中的每一个上。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加强元件被置于所述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安装在相同测量管上的两个靠近的加强元件彼此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达到所述测量管的管外径的至少70%,但至多占所述管外径D18a的150%,特别地间隙在所述管外径的80%至120%的范围内。
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以及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形成,所述入口侧第一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对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振荡的振荡传感器,所述出口侧第二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电动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测量管振荡的振荡传感器。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传感器布置由入口侧第三振荡传感器以及由出口侧第四振荡传感器形成,所述入口侧第三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电动入口侧第三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对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振荡的入口侧第三振荡传感器,所述出口侧第四振荡传感器特别是电动出口侧第四振荡传感器和/或不同地记录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对于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振荡的电动出口侧第四振荡传感器。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振荡传感器被电串联互连以使得共同振荡测量信号表示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共享的入口侧振荡。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振荡传感器被电串联互连以使得共同振荡测量信号表示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共享的出口侧振荡。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振荡传感 器由保持在所述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所述第二测量管上且由相应永磁体的磁场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以及 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由保持在所述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所述第二测量管上且由相应永磁体的磁场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振荡传感器由保持在所述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所述第四测量管上且由相应永磁体的磁场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以及 所述第四振荡传感器由保持在所述第三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所述第四测量管上且由相应永磁体的磁场弥漫的圆柱形线圈形成。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对应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大于500_——特别地大于600_——和/或小于1200_。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所述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大于0.3——特别地大于0.4——和/或小于0.7。
5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振荡长度之比大于0.6——特别地大于0.65——和/或小于0.95。
57.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安装长度之比大于0.3——特别地大于0.4——和/或小于0.7。
5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口径与测量长度之比大于0.05——特别地大于0.09。
5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期望振荡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测量长度与振荡长度之比大于0.6——特别地大于0.65——和/或小于0.95。
6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布置的所述振荡传感器一特别地相同结构的振荡传感器一中的每一个被分别保持到彼此相对定位的所述第二类型的两个联接元件。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振荡传感器分别被保持到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和第四联接元件,特别地使得在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振荡传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管外径的两倍。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以及所述第四振荡传感器分别被保持到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五联接元件和第六联接元件,特别地使得在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四振荡传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管外径的两倍。
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总体的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空质量的质量比大于10—特别地大于15-且小于25。
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两个分流器中的每个具有大于50kg—特别大于40kg—的质量。
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管——特别地所述测量管中 每一个——的空质量大于20kg——特别地大于30kg-和/或小于50kg。
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大于200kg,特别地大于300kg。
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对应于其中使用了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所述管道的口径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大于100mm,特别地大于300mm。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空质量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质量与标称直径比小于2kg/mm-特别地小于lkg/mm-和/或大于0.5kg/mm。
6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所述标称直径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安装长度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标称直径与安装长度之比小于0.3——特别地小于0.2——和/或大于0.1。
7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测量管的管壁材料和/或它们的几何尺寸相同,特别地在管长度、管壁厚度、管外径和/或口径方面相同。
7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测量管的所述管壁至少部分地为钛和/或锆和/或双炼钢和/或超级双炼钢。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换能器外壳、所述分流器和所述测量管的管壁在每种情况下包括钢,特别地不锈钢。
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所述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的弯曲振荡基本模式;以及 所有所述四个测量管的最小弯曲振荡共振频率基本上相同。
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分流器的所述四个流口被布置成使得与所述第一分流器的所述流口的截面积一特别是圆形截面积一相关联的虚构面积重心形成虚构正方形的顶点;以及 所述截面积位于垂直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纵轴——特别地平行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主要流动轴的纵轴一延伸的所述第一分流器的共享虚构切削平面中。
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分流器的所述四个流口被布置成使得与所述第二分流器的所述流口的截面积一特别是圆形截面积一相关联的虚构面积重心形成虚构正方形的顶点;以及 所述截面积位于垂直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纵轴——特别地平行于所述测量换能器的主要流动轴的纵轴一延伸的所述第二分流器的共享虚构切削平面中。
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一板形加强元件,其用于调谐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在基本上垂直所述第一振荡平面和/或所述第二振荡平面的第三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的一段; 第二板形加强元件,其用于调谐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在基本上垂直所述第一振荡平面和/或所述第二振荡平面的第四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到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一段; 第三板形加强元件,其用于调谐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在所述第三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三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一测量管和第三测量管的一段; 第四板形加强元件,其用于调谐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在所述第四振荡平面中的弯曲振荡的共振频率,被附加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且实际上,在每种情况下被分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发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测量管和第四测量管的一段。
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 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 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以及 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之间; 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之间;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之间;以及 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四联接元件之间。
79.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之间; 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之间; 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之间;以及 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被放置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之间。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三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所述段,且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 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所述段; 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四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所述段,且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二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所述段; 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三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所述段,且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三测量管的所述段;以及 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四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测量管的所述段,且沿着它的直侧向表面元件之一,特别地最靠近所述第二测量管的直侧向表面元件,被附加到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分流器之间的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所述段。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板形加强元件一特别地彼此相同结构的板形加强元件一中的每一个,被实现并且置于所述测量换能器中使得其具有对应于在每种情况下沿着其所附加的那两个测量管的侧向表面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宽度;以及 所述宽度小于一特别地相差大于一半一在所述侧向表面元件的方向上测量的所述板形加强元件的长度。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四个板形加强元件一特别地彼此相同结构的板形加强元件一中的每一个,在每种情况下被实现为使得所述板形加强元件中每个的长度大于一特别地大于二倍一所述板形加强元件的厚度。
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换能器外壳的中段由直管——特别地圆柱形直管——形成。
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换能器外壳 被实现为基本上管形,特别地圆柱形。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换能器外壳具有最大的外壳内径,其大于150mm,特别地大于250_。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最大外壳内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口径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外壳与测量管内径之比大于3——特别地大于4——和/或小于5。
87.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所述最大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之比所限定的所述测量换能器的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比小于1.5—特别地小于1.2—和/或大于0.9。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换能器的所述外壳内径与标称直径比等于一。
8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基于在所述激发器机构中转变的激发电力,生成表示所述流动介质粘度的粘度测量值;和/或 所述传送器电子装置,基于由所述测量换能器递送的振荡信号,生成表示所述流动介质的质量流率的质量流测量值和/或表示所述流动介质密度的密度测量值。
9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的应用,用于测量在过程管线流动的——特别是至少在有时在管道中有以大于400t/h,特别地大于1500t/h的质量流率流动的——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量——特别也是在一定时间间隔的总质量流量——和/或粘度和/或雷诺数,所述介质特别是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的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系统,其可用于测量在管道中至少间歇地流动的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率。为此,该测量系统包括振动型测量传感器,用于产生振动测量信号;以及电子传送器,与测量传感器电耦合,以控制该测量传感器和评估由该测量传感器所递送的振荡测量信号。测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71),入口侧第一外壳端由具有恰好四个彼此间隔开的流口(201A、201B、201C、201D)的入口侧第一分流器(201)形成,出口侧第二外壳端由具有恰好四个彼此间隔开的流口(202A、202B、202C、202D)的出口侧第二分流器(202)形成。测量传感器也包括管布置,其具有恰好四个直测量管(181、182、183、184),以并行流连接连接到分流器(201、202)以形成流路且以引导流动介质;机电激发器布置(5),用于生成和/或维持四个测量管(181、182、183、184)的机械振荡;以及,振动传感器布置(19),对于测量管(181、182、183、184)的振动做出反应以产生代表测量管(181、182、183、184)的振动的振荡测量信号。四个测量管中的每一个具有构成每个测量管长度至少40%的中段,其中,每一个测量管并不具有与任何其它测量管的机械连接,和/或其中,每一个测量管可相对于其它测量管自由移动。被称作V模式的管布置固有的自然弯曲振荡模式被用作由激发器机构主动激发使用的期望模式。
文档编号G01F1/84GK103119405SQ20118004485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阿尔弗雷德·里德, 朱浩, 恩尼奥·比托, 克里斯蒂安·许策, 克里斯托夫·休伯, 马塞尔·布朗 申请人:恩德斯+豪斯流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