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631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将2个分解器复合化的构造的角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对角度检测装置故障的冗余性,提出有将分解器同轴状地在轴向配置两个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专利文献2和3中虽然不是以故障时冗余性的确保为目的,但记载了两段地具备定子构造的分解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25086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6448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34545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那样,在仅同轴状地组合2个分解器的构造中,必须准备两份的分解器的部件,使构造变得复杂。另外,由于组装作业变得繁琐,所以不利于成本方面。另夕卜,在专利文献2以及3中记载的技术中,输出线圈以串联的方式连接,整体构成一个分解器,所以无法确保故障时的冗余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检测装置,其是将多个分解器复合化的构造,但是构造简单、容易制造,并且能够确保故障时的冗余性。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实用新型,上述角度检测装置具备能够旋转的转子铁芯;在内侧收纳有上述转子铁芯且具有大致筒形状的定子铁芯;以及从上述定子铁芯的内侧朝向上述转子铁芯延伸的多个凸极,上述角度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定子铁芯由第I定子铁芯和第2定子铁芯构成,上述第I定子铁芯的上述多个凸极形成第I凸极组,上述第2定子铁芯的上述多个凸极形成第2凸极组,上述第I凸极组以及上述第2凸极组分别由配置于周方向的等角位置的多个凸极构成,在构成上述第I凸极组、以及上述第2凸极组的上述多个凸极卷绕有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上述第I凸极组中的从上述sin检测线圈的输出以及从上述cos检测线圈的输出为第I分解器的输出,上述第2凸极组中的从上述sin检测线圈的输出以及从上述cos检测线圈的输出为第2分解器的输出,从轴向观察,构成上述第I凸极组的上述多个凸极和构成上述第2凸极组的上述多个凸极位于偏离的位置。根据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沿一个定子铁芯内侧的轴向偏离的位置配置有第I凸极组和第2凸极组,该第I凸极组所形成的部分作为第I分解器发挥功能,第2凸极组所形成的部分作为第2分解器发挥功能。根据该构造,定子不是分离的构造,所以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另外,从轴向观察沿周方向配置的第I凸极组和第2凸极组的位置偏离,所以与不是该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容易进行向各凸极组的线圈卷绕作业。特别是易于确保使进行机械性卷绕的卷线机喷嘴进入的空间,所以可以高效率地进行使用卷线机的卷绕作业,并且可以容易进行小型化的应对。[0010]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实用新型中,从轴向观察,构成上述第2凸极组的凸极位于上述第I凸极组中的邻接的凸极之间的中央。根据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实用新型,能够最有效果地确保进行向各凸极组的线圈卷绕作业时所需要的凸极周围的空间。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中记载的实用新型中,上述转子铁芯由第I转子铁芯和层叠于该第I转子铁芯的第2转子铁芯构成,上述第I转子铁芯以及上述第2转子铁芯分别具备沿径向突出的多个磁极部分,从轴向观察,上述第I转子铁芯的上述多个磁极部分和上述第2转子铁芯的上述磁极部分以与从轴向观察上述第I凸极组和上述第2凸极组之间的偏离相同的角度偏离。根据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实用新型,转子铁芯侧的磁极与从轴向观察的定子铁芯侧的磁极偏离对应,也是从轴向观察偏离的位置关系。由此,定子铁芯的磁极与转子铁芯的磁极的关系在2个分解器部分相同。因此,容易进行2个分解器输出中的角度检测的基准位置(零点)的设定。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实用新型中,卷绕于上述第I凸极组以及上述第2凸极组的上述励磁线圈卷绕有共通的励磁线圈,上述共通的励磁线圈具有反复进行在卷绕于上述第I凸极组的特定的凸极后、卷绕于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上述第2凸极组的凸极、再卷绕于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上述第I凸极组的凸极的卷绕构造。根据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实用新型,2个分解器的定子铁芯的凸极中的励磁线圈是共通的,所以配线的末端处理简单化。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第I凸极组构成的第I分解器与由上述第2凸极组构成的第2分解器的轴倍角的差为I。根据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利用同轴状地配置的2个分解器的轴倍角的差为1,能够得到与轴倍角为IX的分解器的情况相同的输出信号。因此,通过旋转一周能够得到I个周期份的Sin检测信号和COS检测信号,能够算出转子铁芯的旋转的绝对角。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将多个分解器复合化的构造,但是构造简单、容易制造,并且能够确保故障时的冗余性。

图I是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以及转子铁芯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以及转子铁芯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向定子铁芯的凸极的卷绕方法的实体配线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系统的框图。图7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以及转子铁芯的立体图。图8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以及转子铁芯的立体剖视图。符号说明10...旋转角检测装置;20...旋转角检测装置;30...角度检测系统;50...绝缘体;51...端子板;52...端子;53...连接器罩;60...绝缘体;100...定子铁芯;101...凸极;102···凸极;103. .·第I定子铁芯;104. .·第2定子铁芯;105. .·凸极面;106...凸极面;200...转子;200a...转子的磁极部分;200b...转子的磁极部分;200c...转子的磁极部分;201. · ·中空部;300. 第I转子铁芯;300a. 第I转子铁芯的磁极部分;300b. · ·第I转子铁芯的磁极部分;300c...第I转子铁芯的磁极部分;400...第2转子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I)第I实施方式(构成)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装置进行说明。此处,对将2个轴倍角为3X的VR型分解器复合化的构造进行说明。图I是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以及转子铁芯的立体图,图2 以包括轴的面将图I切断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I以及图2中示出了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装置10。图I以及图2中示出了构成角度检测装置10的定子铁芯100和转子铁芯200。虽然在图I以及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角度检测装置10还具备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cos检测线圈、旋转轴、保持定子铁芯100的壳体以及外壳,将旋转轴在自由旋转的状态下保持于上述壳体的轴承、各种配线的引出端子等。定子铁芯100具有层叠了多个对软磁性材料的薄板进行冲裁加工而成的薄板的构造。定子铁芯100具有轴向的长度较短的大致圆筒形状,具备从其内圆周面朝向轴中心的方向(转子铁芯200的方向)延伸的凸极101和102。凸极101构成第I凸极组,如图3所示,在轴向的特定的位置沿周方向配置有总计8个的凸极IOla 101h。另外,从轴向观察,各凸极IOla IOlh配置于等角的位置。即,从轴向观察,例如在周方向邻接的凸极IOla和IOlb配置于呈45度的角度位置。其与后述的凸极102相同。此外,配置于周方向等角的位置的凸极个数不限定于该例子的8个。另外,定子铁芯100的概略形状不限定于圆筒形状,也可以是外侧的剖面形状为多边形的筒形状。凸极102构成第2凸极组,如图3所示,在与凸极101的轴向偏离的位置沿周方向配置有总计8个的凸极102a 102h。从轴向观察,该8个凸极102a 102h也配置于等角的位置。S卩,从轴向观察,例如在周方向邻接的凸极102a和102b配置于呈45度的角度位置。另外,从轴向观察,凸极101和凸极102的角度位置偏离22. 5°。即,从轴向观察时,则是凸极102a位于(可观察到)邻接的2个凸极IOla和IOlb中央的部分的位置关系。此处,从轴向观察的凸极IOla和凸极102a的角度位置偏差为22. 5°。这对于其他的凸极也相同。从轴向观察的凸极101和102的角度位置的偏差在将凸极101以及102的个数设为N个的情况下通过180° /N算出。向轴中心的方向延伸的凸极101的前端部分具有从轴向观察的剖面形状打开为伞型的构造、且在其转子铁芯200侧具备凸极面105。凸极面105为与转子铁芯200对置的曲面。与凸极101相同,在向凸极102的轴中心的方向延伸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凸极面106。凸极面106也为与转子203对置的曲面。图I中示出了在定子铁芯100内侧收纳转子铁芯200的状态。转子铁芯200具有层叠了多个将软磁性材料的薄板冲裁加工成图示形状的薄板的构造。从轴向观察,转子铁芯200是具有3个等角的沿径向(在该情况下,分别偏离120°的角度位置)部分呈突状地突出的(凸起)磁极部分200a、200b、200c的形状,中心部分为中空部201。在该中空部201安装有未图示的旋转轴。转子铁芯200是以与凸极101的凸极面105以及凸极102的凸极面106不接触的方式,在凸极面105以及凸极面106之间能够具有间隙的状态下,相对于定子铁芯100能够旋转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角度检测装置10是进行安装在转子铁芯200的未图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的检测。此外,配置于周方向的等角位置的磁极部分的个数(轴倍角)不限定于该例子的3个。另外,磁极部分200a、200b、200c的角度位置在将轴倍角的个数设为M(M为2以上的自然数)的情况下通过360° /M而算出。图4中示出了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cos检测线圈向凸极101配线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此外,为了易于判断线圈的卷绕,图4中没有示出凸极102。另外,还省略了对定子铁芯100以及凸极101与线圈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体的记载。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第I凸极组的凸极101由8个凸极101a、101b、101c、101d、·101e、IOlf、IOlgUOlh构成。励磁线圈依次串联地卷绕于这些8个凸极IOla 101h。图4的例子中记载了从凸极IOle开始顺时针方向励磁线圈的卷绕,在凸极IOld卷绕结束的构造。即,励磁线圈卷绕于凸极IOle后,卷绕于凸极101f,再卷绕于凸极101g,再卷绕于凸极101h,再卷绕于凸极101a,再卷绕于凸极101b,再卷绕于凸极101c,再卷绕于凸极IOld后,从定子铁芯100中引出。另外,sin检测线圈和cos检测线圈的配线与励磁线圈相同,可以卷绕于全部的凸极,但是也可以如图4那样卷绕于每隔一个的凸极。即,sin检测线圈每隔一个地卷绕于凸极IOlh —凸极IOlb —凸极IOld —凸极101f,为串联的状态。cos检测线圈每隔一个地卷绕于凸极IOla —凸极IOlc —凸极IOle —凸极101g,是串联的状态。此外,关于卷绕于图4中记载的各凸极的各线圈方向,为了进行简易地说明,仅向同一方向卷绕,并不限定于该卷绕方法。虽然图4中没有示出,但向凸极102的线圈卷绕方法也与向图4所示的凸极101的线圈卷绕方法相同。但是,凸极101和凸极102的从轴向观察的周方向上的位置偏离22.5°,所以当从轴向观察时,各线圈被卷绕的位置也相同地在周方向偏离22. 5°。图4中例示的线圈的卷绕方法中,向凸极101(第I定子铁芯)卷绕的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与向凸极102 (第2定子铁芯)卷绕的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相互独立,各线圈的引出线为2根,所以总计12根配线引出于定子铁芯100的外部。图5中示出了利用图I 图4所示的构造的角度检测装置10的大概。表示图5所示的角度检测装置10在图I所示的状态下,从轴向的上下安装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50以及60,再将线圈70卷绕于各凸极,将从线圈70引出的引出线与端子52连接的状态。此处,虽然线圈70被总称地表示,但详细而言,利用图4所示的卷绕方法构成。绝缘体50具备具备端子52的端子板51和从该端子板51延伸的连接器罩53。在连接器罩53的内侧配置有与端子52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用连接器。该连接用连接器与来自图6的微机501的连接缆线连接。图5中示出了取下安装在转子铁芯200的中空部201的旋转轴、以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保持该旋转轴的轴承、保持该轴承的壳体以及外侧外壳的状态。(制造方法)以下,对得到图I所示的构造的工序和将线圈卷绕于凸极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对硅钢板进行冲裁加工,得到具有图3所示的平面形状的定子铁芯100的构成部件。该定子铁芯100的构成部件具有薄板状,具有周围的圆环形状的部分与从该圆环形状的部分沿中心方向延伸的8个凸极101和102为一体的构造。该工序中,制造出构成第I定子铁芯103的薄板状的部件和构成第2定子铁芯104的薄板状的部件。而且,将相同形状的部件彼此层叠,分别形成第I定子铁芯103和第2定子铁芯104,再层叠第I定子铁芯103和第2定子铁芯104,得到定子铁芯100。由此,得到图I以及图2所示的定子铁芯100。在得到图I所示的状态之后,安装用于防止定子铁芯100和线圈的短路的未图示的绝缘体,形成与线圈接触的部分的定子铁芯100的表面被绝缘物覆盖的状态。此外,也可以是通过用绝缘材料来涂敷定子铁芯100的表面的方法而进行线圈和定子铁芯100的绝缘的构造。对定子铁芯100进行绝缘处理后,将定子铁芯100组装在卷线机,按图4中说明的卷绕方法,向各凸极卷绕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的线。即,使用卷线机对第I定子铁芯103凸极101进行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的卷绕作业,并且,对第2定子铁芯104的凸极102进行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的卷绕作业。在该情况下,从轴向观察,凸极101和102偏离,且在轴向上以交替并且不同高度的方式配置,所以易于确保卷线机的喷嘴活动的范围,易于进行使用卷线机的线圈作业。另夕卜,与此相关,即使定子铁芯100的尺寸较小,也易于进行使用卷线机的线圈作业。由此,通过图4所示的卷绕方法得到在各凸极卷绕有线圈的定子铁芯100。另外,通过将硅钢板的薄板冲裁加工成图I以及图2所示的转子铁芯200的平面形状的方式,得到构成转子铁芯200的薄板状的部件。然后,将多个该部件层叠而得到转子铁芯200。得到转子铁芯200之后,将旋转轴安装在中空部201,形成转子铁芯200以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定子铁芯100内侧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cos检测线圈有2组,所以进行其配线的卷绕和接线的作业。然后,得到具有图5所示的内部构造(图5中,旋转轴省略图示)的旋转角检测装置10。(角度检测系统)图6中示出了使用图5的角度检测装置10的角度检测系统的一个例子。图6中示出了角度检测系统30。此处,微机501是具备RD转换器502、切换电路503、励磁电流输出电路504的微型计算机。RD转换器502基于从角度检测装置10输出的sin检测信号I以及cos检测信号1,算出角度检测装置10的转子200的旋转角。此处,sin检测信号I从卷绕于凸极101的sin检测线圈得到,cos检测信号I从卷绕于凸极101的cos检测线圈得至IJ。另外,RD转换器502基于从角度检测装置10输出的sin检测信号2以及cos检测信号2,算出角度检测装置10的转子200的旋转角。此处,sin检测信号2从卷绕于凸极102的sin检测线圈得到,cos检测信号2从卷绕于凸极102的cos检测线圈得到。切换电路503选择在RD转换器502中算出的上述两个系统的角度数据的一方,并将其输出至外部。在选择的角度数据有异常的情况下,切换电路503,选择另一方的角度数据,将其作为正常信号输出。励磁电流输出电路504输出两个系统的励磁电流。该两个系统的励磁电流分别通过放大器503、504进行放大,独立地供给至角度检测装置10的2个励
磁线圈。(工作的一个例子)例如,着眼于图4中所示的第I定子铁芯103的线圈。在该 情况下,几kHz 几百kHz的sincot的高频电流流过凸极101的励磁线圈时,则将转子铁芯200的旋转角作为Θ,凸极101的sin检测线圈中流过sin Θ sin ω t的感应电流(sin检测信号I), cos检测线圈中流过cos Θ coscot的感应电流(cos检测信号I)。在该情况下,轴倍角为3X,所以转子铁芯200为I周时上述的感应电流变化3周期。基于上述2相的感应电流,在图6的RD转换器502中,算出转子铁芯200的旋转角。另外,在第2定子铁芯104的线圈部分也相同地为励磁电流流过励磁线圈的状态,在sin检测线圈和cos检测线圈中流过相同的感应电流(sin检测信号2以及cos检测信号2),基于此,RD转换器502算出转子铁芯200的旋转角。(故障时的冗余功能)首先,图6的RD转换器502同时进行基于图I的第I定子铁芯103的线圈输出的转子铁芯200的旋转角的算出,以及基于第2定子铁芯104的线圈输出的转子铁芯200的旋转角的算出。在该状态下,在图6的切换电路503中可以选择基于第I定子铁芯103的线圈输出的算出值。此处,假定产生第I定子铁芯103的线圈的一部分被切断、在连接部的接触不良等问题,而不能得到卷绕于凸极101的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图6的切换电路503切换成选择基于图2的第2定子铁芯104的线圈输出的RD转换器的输出的状态。由此,选择不产生故障的一方的角度算出数据,确保对故障的冗余性。(其他的用途)本实用新型的角度检测装置具有在一个轴沿轴向分开配置2个分解器的构造,各分解器独立地检测轴的角度。利用该功能,通过检测轴的不同位置处的轴的旋转角,也能够检测出轴的扭转。检测该轴的扭转的功能能够用于辅助车辆的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电动动力转向系统。在该情况下,在转向轴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角度检测装置,根据2个分解器的输出的差检测出转向轴的扭转。该扭转与施加在转向轴的扭矩成比例,所以基于上述转向轴的扭转的信息,能够进行辅助转向轴的旋转的力的控制。(优越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2个VR分解器沿轴向并列地配置,分别从2个VR分解器得到第Isin检测信号以及cos检测信号组、第2sin检测信号以及cos检测信号组。因此,即使由于某些理由而产生来自一方的分解器的输出中断、或输出异常的情况,基于来自另一方的分解器的输出也能够进行角度检测,从而能够得到对故障的冗余性。另外,从轴向观察,第I分解器的凸极(第I凸极组)和第2分解器的凸极(第2凸极组)的位置偏离地配置。即,从轴向观察时,第2分解器的凸极位于邻接的第I分解器的凸极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另外,第I分解器的凸极和第2分解器的凸极在轴向以不同高度交替配置。因此,确保能够放入用于卷绕凸极的线圈的卷线机的喷嘴的空间,使得使用卷线机的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的卷线作业变得容易。特别是在使整体小型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使用卷线机的线圈的作业性。(2)第2实施方式图7中示出了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转子构造的角度检测装置20的例子。图8中示出了将图7所示的状态,用包括轴且与轴平行的面切断的剖面的状态。图7以及图8中示出了定子铁芯100、收纳于定子铁芯100的内侧的第I转子铁芯300以及第2转子铁芯400。此处,定子铁芯100与结合图I 3说明的沿周方向配置有8个凸极的定子铁芯100相同。在该例子中,轴倍角为3X的转子部分具有在轴向重叠第I转子铁芯300和第2转子铁芯400的构造。此处,从轴向观察第I转子铁芯300以及第2转子铁芯400的形状具有与图2的转子铁芯200相同的形状,但从轴向观察,是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旋转22. 5°的角度关系。这与从轴向观察凸极101和凸极102的位置旋转22. 5°的位置对应。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可以使凸极101与第I转子铁芯300侧的3处磁极部分300a、300b、300c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凸极102以及第2转子300侧的3处磁极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换言之,可以使第I定子铁芯103中的定子侧的极与转子侧的极的位置关系与第2定子铁芯104中的定子侧的极与转子侧的极的位置关系相同。由此,容易将从第I定子铁芯103得到的检测信号的基准点与从第2定子铁芯104得到的检测信号的基准点一致。另外,向凸极的线圈卷绕方法、转子旋转角的检测原理与第I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配置于定子周方向的等角的位置的凸极的个数、配置在转子周方向的等角的位置的磁极部分的个数(轴倍角)并不限定于该例中举出的个数。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从轴向观察,是第2转子铁芯400相对于第I转子铁芯300旋转22. 5°的角度关系。该角度位置的偏离并不限定于22. 5°,也可以是30°或45°等其他的角度。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通过向凸极101、102的线圈卷绕方法、对检测信号的信号处理来将从第I定子铁芯103得到的检测信号的基准点和从第2定子铁芯104得到的检测信号的基准点一致。(3)第3实施方式在图I 图3中所示的第I实施方式或图7以及图8中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共通第I定子铁芯103和第2定子铁芯104的励磁线圈。以下,使用图3对这个例子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励磁线圈交替连结凸极IOla —凸极102a —凸极IOlb —凸极102b —凸极IOlc...、以及第I定子铁芯103的凸极101和第2定子铁芯104的凸极102,并且连续地卷绕。即,励磁线圈交替卷绕于作为第I定子铁芯103的凸极组中的一个的凸极IOla —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第2定子铁芯104的凸极102a —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第I定子铁芯103的凸极IOlb —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第2定子铁芯104的凸极102b. · ·。根据该励磁线圈的构造,两个系统的励磁线圈成为I个系统,所以引出的励磁线圈的个数减少,励磁线圈所涉及的末端处理、向外部的引出部分被简单化,卷绕励磁线圈、对该励磁线圈进行配线的作业被简单化。(4)第4实施方式在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可以在上下的分解器部分采用不同的轴倍角。例如,在图7所示的构造中,将第I定子铁芯103以及第I转子铁芯300形成为轴倍角3X的VR分解器的构造,将第2定子铁芯104以及第2转子铁芯400形成为轴倍角2X的VR分解器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各定子铁芯的凸极的个数、线圈的卷绕方法、转子铁芯的构造为与设定的轴倍角对应的构造。在同轴配置轴倍角的差为I的2个分解器的情况下,基于各输出的差,能够进行绝对角的检测(轴倍角IX的检测输出)。当然,能够得到从各分解器各自的输出,所以若即使一方发生故障而另一方正常,则也能够得到转子旋转角的角度信息,还能够得到对故障的冗余性。(其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各种变形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也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即,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及由其等效物导出的本实用新型的概念性思想和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追加、变更以及局部删除。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角度检测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角度检测装置, 所述角度检测装置具备 能够旋转的转子铁芯; 在内侧收纳有所述转子铁芯且具有大致筒形状的定子铁芯;以及 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朝向所述转子铁芯延伸的多个凸极, 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由第I定子铁芯和第2定子铁芯构成, 所述第I定子铁芯的所述多个凸极形成第I凸极组,所述第2定子铁芯的所述多个凸极形成第2凸极组, 所述第I凸极组以及所述第2凸极组分别由配置于周方向的等角位置的多个凸极构成, 在构成所述第I凸极组以及所述第2凸极组的所述多个凸极卷绕有励磁线圈、sin检测线圈以及cos检测线圈, 所述第I凸极组中的从所述sin检测线圈的输出以及从所述cos检测线圈的输出为第I分解器的输出,所述第2凸极组中的从所述sin检测线圈的输出以及从所述cos检测线圈的输出为第2分解器的输出, 从轴向观察,构成所述第I凸极组的所述多个凸极和构成所述第2凸极组的所述多个凸极位于偏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轴向观察,构成所述第2凸极组的凸极位于所述第I凸极组中的邻接的凸极之间的中 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由第I转子铁芯和层叠于该第I转子铁芯的第2转子铁芯构成, 所述第I转子铁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铁芯分别具备沿径向突出的多个磁极部分,从轴向观察,所述第I转子铁芯的所述多个磁极部分和所述第2转子铁芯的所述磁极部分以与从轴向观察所述第I凸极组和所述第2凸极组之间的偏离相同的角度偏离。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绕于所述第I凸极组以及所述第2凸极组的所述励磁线圈卷绕有共通的励磁线圈,所述共通的励磁线圈具有反复进行在卷绕于所述第I凸极组的特定的凸极后、卷绕于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所述第2凸极组的凸极、再卷绕于从轴向观察在周方向邻接的所述第I凸极组的凸极的卷绕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I凸极组构成的第I分解器与由所述第2凸极组构成的第2分解器的轴倍角的差为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将多个分解器复合化的构造,但是构造简单、容易制造,并且能够确保故障时的冗余性。在沿轴向将2个分解器复合化的构造中,作为定子铁芯(100),采用对具备沿轴中心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极(101)的第1定子铁芯(103)与具备沿轴中心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极(102)的第1定子铁芯(104)进行层叠的构造。另外,从轴向观察凸极(101)和凸极(102)的位置偏离,从轴向观察,凸极(102)位于邻接的凸极(101)之间。
文档编号G01B7/30GK202793310SQ2012201493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松浦睦, 佐野崇, 宫尾一辉, 坂本龙太 申请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