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814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为偏心弹簧的结构图。偏心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后,其小端圈501和大端圈502的中心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不同的位置,两个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为该偏心弹簧的偏心值503。偏心弹簧按照生产要求制作后需要对偏心弹簧进行检测,检测所生产的偏心弹簧的偏心值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的偏心值,若满足生产要求的偏心值,则所生产的偏心弹簧合格,若不满足生产要求的偏心值,则所生产的偏心弹簧不合格。现有检测偏心弹簧是否合格的过程为,将偏心弹簧水平放置在检测平台上,检测人员使用高度游标卡尺测量偏心弹簧两端圈直径的高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出来的高度值,计算该偏心弹簧的偏心值,并将该偏心值与生产要求的偏心值进行对比,若该偏心值在所要求的偏心值的公差范围内,则该偏心弹簧合格,反之不合格。现有的偏心检测方法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造成检测的效率低。比如在操作人员使用高度游标卡尺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度不够,测量偏心弹簧两端圈直径的高度值比较慢,还有可能出现测量错误,造成检测的效率低。另外,对偏心弹簧的检测中,需要对所有的偏心弹簧测量其两端圈直径的高度值,并计算该偏心弹簧的偏心值,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也会造成检测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使用该装置对偏心弹簧进行偏心检测,可以提闻检测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包括大端圈连接部、检测体以及连接杆;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形状配合;所述检测体通过垂直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连接;所述检测体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且其轴心与所述连接杆的轴心重合;所述连接杆的轴心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进一步,所述大端圈连接部具有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螺旋丝配合的螺旋状的表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面的凸台和定位板;所述凸台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内径配合;所述定位板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弹簧丝的顶端配合。进一步,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还包括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为圆形板,所述透明板设置有多条环形凹槽,多条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透明板同心;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连接,且所述透明板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的轴线重合。进一步,所述大端圈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穿过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杆的内螺纹孔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凸台焊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检测体通过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透明板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检测体的外侧与所述透明板的环形凸台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透明板的中心设置有凸台,所述检测体的顶端的中心设置有凹槽,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的连接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大端圈连接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优选地,所述透明板的上表面沿多条直径方向设置有垂直于该直径方向的凹槽;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连接,且所述透明板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的轴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竖直放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大端圈连接部上,使检测设备的连接杆贯穿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内部,由于大端圈连接部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形状配合,则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下端部与该检测设备的大端圈连接部的表面配合,这样,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竖直放置在该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上,待检测的偏心弹簧不会在检测设备上晃动,与此同时,由于该检测设备的连接杆的轴心与大端圈连接部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即连接杆的轴心位置相对于大端圈连接部的轴心的位置是根据标准偏心弹簧生产加工中的偏心要求确定的,而且,检测体的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因此检测设备的检测体位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部,这样,操作人员只需要观察检测体的周面与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径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大致均匀,即可判断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是否合格。若间隙大致均匀,则待检测的偏心弹簧合格,若间隙不均匀,则待检测的偏心弹簧不合格。这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在检测偏心弹簧是否合格的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的过多操作,只需要将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放置在该检测设备上,观察间隙是否均匀,即可判断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是否合格,简单、方便,节省了操作人员检测的大量时间,提高了检测速度,进而提闻了检测效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该检测设备还包括透明板,在圆形透明板上设置有多条环形凹槽。将该透明板安装在检测设备的检测体上后,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透明板上的环形凹槽直观的看到检测体的外形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径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均匀,相对比没有透明板的检测设备,进一步减少了检测人圆在观察间隙后判断间隙是否均匀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使得检测设备的检测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而且检测精度更闻。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板的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偏心弹簧的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板的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主视图,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包括大端圈连接部101、检测体104以及连接杆103。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3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形状配合。如图5所示为标准偏心弹簧的结构图。偏心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后,其小端圈501和大端圈502的中心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不同的位置,两个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为该偏心弹簧的偏心值503。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3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502的形状配合,即表示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3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502的形状相同,呈螺旋丝状。这样能保证待检测弹簧放置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大端圈连接部101后,所述待检测偏心弹簧能稳定的位于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上,不会出现晃动等影响检测精度的情况出现。所述检测体104通过垂直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连接。即所述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垂直连接,所述检测体104再与所述连接杆10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检测体104的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且其轴心与所述连接杆103的轴心重合。其中,所述检测体104的外径应该小于所述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当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放置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上检测时,所述检测体104位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部,便于检测人员观察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的周面与所述检测体104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均匀。所述连接杆103的轴心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使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对偏心弹簧的偏心检测过程为将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竖直放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大端圈连接部101上,使检测设备的连接杆I 03贯穿待检测的偏心弹黃的内部,由于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黃的大端圈502形状配合,则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下端部与该检测设备的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表面配合,这样,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竖直放置在该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上,待检测的偏心弹簧不会在检测设备上晃动,与此同时,由于该检测设备的连接杆103的轴心与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即连接杆103的轴心位置相对于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轴心的位置是根据标准偏心弹簧生产加工中的偏心要求确定的,而且,检测体104的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因此检测设备的检测体104位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部,这样,操作人员只需要观察检测体的周面与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径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大致均匀,即可判断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是否合格。若间隙大致均匀,则待检测的偏心弹簧合格,若间隙不均匀,则待检测的偏心弹簧不合格。这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在检测偏心弹簧是否合格的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的过多操作,只需要将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放置在该检测设备上,观察间隙是否均匀,即可判断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是否合格,简单、方便,节省了操作人员检测的大量时间,提高了检测速度,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主视图,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包括大端圈连接部101、检测体104以及连接杆103。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3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形状配合。如图5所示为标准偏心弹簧的结构图。偏心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后,其小端圈501和大端圈502的中心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不同的位置,两个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为该偏心弹簧的偏心值503。所述大端圈连接部I 03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502的形状配合,即表示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3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502的形状相同,呈螺旋丝状。这样能保证待检测弹簧放置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大端圈连接部101后,所述待检测偏心弹簧能稳定的位于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上,不会出现晃动等影响检测精度的情况出现。所述检测体104通过垂直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连接。即所述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垂直连接,所述检测体104再与所述连接杆10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检测体104的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且其轴心与所述连接杆103的轴心重合。其中,所述检测体104的外径应该小于所述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当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放置在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上检测时,所述检测体104位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部,便于检测人员观察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的周面与所述检测体104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均匀。所述连接杆103的轴心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具有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螺旋丝配合的螺旋状的表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面的凸台102和定位板701。所述凸台102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内径配合,所述定位板701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弹簧丝的顶端配合。当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放置在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时,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螺旋表面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配合,所述凸台102与所述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内径配合,然而,待检测的偏心弹簧会在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以其轴线旋转,因此,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还需要设置定位板701,所述定位板701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弹簧丝的顶端配合,可以限制待检测的偏心弹簧在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旋转。由于检测人员判断待检测的偏心弹簧是否合格的过程是通过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的周面与所述检测体104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均匀,这种判断方式需要检测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会由于检测人员长时间的工作引起视觉疲劳而导致判断错误,因此所述偏心弹簧检测设备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透明板201。所述透明板201为圆形板,所述透明板201设置有如图4所示的多条环形凹槽401,多条所述环形凹槽401与所述透明板201同心。所述透明板201与所述检测体104连接,且所述透明板201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104的轴线重合。将该透明板201安装在检测设备的检测体104上后,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透明板201上的环形凹槽401直观的看到检测体104的外形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径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均匀,相对比没有透明板201的检测设备,可以进一步减少检测人员在观察间隙后判断间隙是否均匀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使得检测设备的检测速度更快,进一步提闻检测效率,而且检测精度更闻。为了保证所述连接杆103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是垂直连接,优选地,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03的下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连接杆103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连接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05穿过所述大端圈连接部101的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杆103的内螺纹孔连接。当然,所述连接杆103还可以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I 01的凸台102焊接。由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长度与连接杆103的长度并不一定相同,为了更好的观察检测体104的外形与待检测的偏心弹簧的上端的内径的周面的间隙是否均匀,所述检测体I 04应该能在所述连接杆I 03上竖直移动,因此,所述连接杆103与所述检测体10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任何能实现竖直移动的方式连接。如图3所示为偏心弹簧检测设备的一种结构图。所述透明板201与所述检测体104连接,而且所述透明板201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104的轴线重合,因此,所述透明板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凸台301,所述检测体104的外侧与所述透明板201的环形凸台301配合连接。另外,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透明板201的中心设置有凸台202,所述检测体104的顶端的中心设置有凹槽,所述透明板201与所述检测体104的连接通过所述凸台202与所述凹槽的配合连接。进一步,所述大端圈连接部I 0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也可以为正方形。如图6所示,所述透明板201的上表面沿多条直径方向设置有垂直于该直径方向的凹槽601 ;所述透明板201与所述检测体104连接,且所述透明板201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104的轴线重合。当然,所述透明板201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任何能提高检测效率的特征。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大端圈连接部、检测体以及连接杆; 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形状配合; 所述检测体通过垂直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连接; 所述检测体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且其轴心与所述连接杆的轴心重合; 所述连接杆的轴心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具有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螺旋丝配合的螺旋状的表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面的凸台和定位板; 所述凸台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的内径配合; 所述定位板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弹簧丝的顶端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板; 所述透明板为圆形板,所述透明板设置有多条环形凹槽,多条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透明板同心; 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连接,且所述透明板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的轴线重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 连接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穿过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杆的内螺纹孔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凸台焊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检测体通过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检测体的外侧与所述透明板的环形凸台配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的中心设置有凸台,所述检测体的顶端的中心设置有凹槽,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的连接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配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的上表面沿多条直径方向设置有垂直于该直径方向的凹槽;所述透明板与所述检测体连接,且所述透明板的轴线与所述检测体的轴线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其包括大端圈连接部、检测体以及连接杆;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表面形状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大端圈形状配合;所述检测体通过垂直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连接杆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连接;所述检测体外形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小端圈的内径相配合,且其轴心与所述连接杆的轴心重合;所述连接杆的轴心与所述大端圈连接部的轴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与标准偏心弹簧的偏心值相同。用该偏心弹簧检测设备对偏心弹簧进行偏心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文档编号G01B5/252GK202915877SQ20122058333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赵志群 申请人:成都宁兴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